第6章 登聞鼓響
紅樓:穿越賈珠,李紈直唿受不了 作者:廿米居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中秋的節日氣氛都還沒消散,王廷臣又從宣府傳來八百裏加急,獨石堡已經失守,蒙軍正向龍門衛、赤城堡和龍門所一帶行軍。
賈珠也沒想到,邊軍居然如此不堪一擊,守城都守不住,讓敵軍這麽快就越過了長城。
雖然守城有非常大的優勢,但也有很明顯的弱勢。那就是兵力部署比較分散,各處關口都必須防守。
而且敵軍又是騎兵,機動性比大乾強得多,一旦把兵力重點布防在某個城池,敵軍試探出虛實後,會立即轉而進攻其他城池,到時候情況更加被動。
所以,保守的做法就是,在邊關每個關口都布置差不多的將士,不管敵軍攻打哪裏都差不多。
我軍防守多個城池必然會分散兵力,但是敵軍進攻肯定是集中優勢兵力,猛攻一個關口,這就是防守的弱勢。
另外,大乾的將士大部分是不敢出城作戰的,野外碰到敵人,都還沒開打,就逃的差不多了。
如果有一個好的將領,能夠組織將士們正麵列陣迎敵,還真不一定就打不過對方。
但是,大乾的軍製有很大的問題。
首先,每個省的總兵,或者每個軍的一把手大部分都是文官出身。仗打贏了和他關係不大,隨便換一個人也行;但是仗打輸了,皇帝卻隻會砍了他的頭。
其次,真正的武將最多也就是從二品的副總兵,隻要不是特別大的失誤,比如投降、反叛等,皇帝一般不會殺武將,但是武官上升空間也非常有限,遠遠不如文官。
至於超品勳爵,文官一般是不可能封爵的,武將有一點點可能,但是可能性非常小。
參考賈珠在遼東和神京城保衛戰中的表現,也才獲封一個侯爵,就知道超品爵位有多難了。
這世上有幾個赫圖阿拉城,又有幾個努爾哈赤?這種奪城斬帥的機遇千載難逢。除了開國的時候能因功封爵,之後就很少了。
在這種軍製下,最大的弊端就是總兵管不住下麵的將領。就算總兵想要死戰,下麵的將士也不會答應,打贏了沒啥好處,打輸了也沒啥壞處,那為什麽還要拚死打仗?
遇到敵人就跑?那叫深入敵營,探查敵人情況,及時向大部隊傳遞情報。
剛交戰就一觸即潰?那叫保留有生力量,以求伺機而動。
既然這種軍製有這麽多劣勢,那為什麽一直沒改呢?
原因很簡單,太上皇起兵之前就是江南大營的一把手,他擔心未來大乾也被某一省總兵竊取了。
至於文官,則要好控製的多。
文官的權力來源於皇帝,而武官的權力來自於兩方麵,一是皇帝,二是手下的將士。
所以大乾皇室一直在壓縮武官的權力,降低他們對將士的掌控力,甚至武官和文官平品不平級,自動低三級。
一方麵害怕武官,另一方麵又必須要有武官,沒有他們,內外都不安定。
對內還好,普通老百姓既沒有武器,又沒有盔甲,就算是衙役都能把百姓收拾的服服帖帖。
但是對外,大乾的將士確實不夠看,隻有一直和大金對峙的遼東軍好一點。
所以之前,大乾皇室寧願每年花幾百萬兩銀子,向大金和韃靼諸部落買平安,也不願意把錢用來練兵。
另外,現在的大乾武官都是些什麽人?
這麽多年沒有打仗了,能是因為戰功升上去的?
還不都是些武二代和武三代,憑借先輩的榮光,在軍中謀了一個職務,這種人能打仗嗎?看見敵人能不逃跑嗎?
比如,寧國府的賈蓉就捐了一個正五品的龍禁尉。正五品的武官,如果在邊關已經不小了,足以鎮守一個衛城了。把賈蓉調去守一個衛城他能守得住嗎?
賈蓉守不住,同理,也不能寄希望於邊關的將領就能守住,他又能比賈蓉強上多少呢?
像這種弊病,不是大家看不出來,隻是大家都很默契沒有說而已。
對臣子而言,也不過是混口飯吃,幹嘛和皇帝作對?
再極端一點,就算林丹汗打進神京,他要殺的也隻是皇帝,臣子們該做官的還是繼續做官,隻不過換了一個老板而已嘛。
文官就有這一點好,不管誰是統治者,反正都少不了他們,他們依附的是統治者這個角色,而不是具體的某個人。
沒有意外,隆正帝又敲響了登聞鼓。
登聞鼓響,神京城動,不到半小時,百官齊至,就連賈珠也不例外。
隆正帝也不廢話,直接說道:“林丹汗已經帶領韃靼騎兵攻占了獨石堡,眾卿可有何良策?”
兵部尚書何陳新道:“陛下,就算林丹汗統一了漠南六部,也不過六萬戶,憑借宣府的四萬駐軍和史鼐侯爺在延慶衛的四萬大軍,防守應該不成問題。”
隆正帝道:“上次大金也才不到十萬兵馬,薊州八萬駐軍和西山大營八萬將士,不也一樣沒擋住?”
何陳新道:“陛下,大金非韃靼可比,大金各部落統一已久,但漠南才剛統一,林丹汗還未完全掌控各部落,隻要我們能扛住攻勢,韃靼自會退去。”
隆正帝瞥了他一眼,都懶的迴他,扛住,說的簡單,你去扛一個試試?
內閣大學士傅英道:“陛下,雖是如此,但韃靼也不可小視。漠南六萬戶已經是幾十年之前的事了,經過這麽多年的休養生息,誰知道他們現在有多少兵馬。”
內閣次輔秦延儒道:“陛下,不如將史鼎侯爺從大同調迴保安州,拱衛神京才是當下的關鍵。”
隆正帝道:“如果將史鼎調迴,韃靼又從大同或太原進攻,到時候又該怎麽辦?”
秦延儒道:“陛下,就算韃靼進攻其他地方,到時候,重點還是守衛神京城。”
隆正帝一時無語,貌似派兵鎮守邊關一點用都沒有,隻能把神京城圍成鐵桶進行防守。
內閣首輔吳體仁道:“陛下,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林丹汗出兵的動機是什麽。是劫掠財物?重談和約,提高歲貢?還是要攻打神京?依老臣看,應該盡快派遣使者前去溝通。”
隆正帝道:“每次都是派使者,這才剛開打,你就準備議和了嗎?”
吳體仁道:“陛下明鑒,隻有知道了對方的訴求,我們才能更好應對啊。”
隆正帝道:“未戰先怯,我們大乾才剛打垮了大金,豈會怕他小小韃靼,要派使者也是他們派來大乾才是。”
聽到隆正帝的話,朝臣們才反應過來,貌似大乾確實是打垮了最強的大金,這麽看來,韃靼也不是那麽可怕嘛。
想到大金,眾人都看向正一臉無聊的賈珠。
賈珠也沒想到,邊軍居然如此不堪一擊,守城都守不住,讓敵軍這麽快就越過了長城。
雖然守城有非常大的優勢,但也有很明顯的弱勢。那就是兵力部署比較分散,各處關口都必須防守。
而且敵軍又是騎兵,機動性比大乾強得多,一旦把兵力重點布防在某個城池,敵軍試探出虛實後,會立即轉而進攻其他城池,到時候情況更加被動。
所以,保守的做法就是,在邊關每個關口都布置差不多的將士,不管敵軍攻打哪裏都差不多。
我軍防守多個城池必然會分散兵力,但是敵軍進攻肯定是集中優勢兵力,猛攻一個關口,這就是防守的弱勢。
另外,大乾的將士大部分是不敢出城作戰的,野外碰到敵人,都還沒開打,就逃的差不多了。
如果有一個好的將領,能夠組織將士們正麵列陣迎敵,還真不一定就打不過對方。
但是,大乾的軍製有很大的問題。
首先,每個省的總兵,或者每個軍的一把手大部分都是文官出身。仗打贏了和他關係不大,隨便換一個人也行;但是仗打輸了,皇帝卻隻會砍了他的頭。
其次,真正的武將最多也就是從二品的副總兵,隻要不是特別大的失誤,比如投降、反叛等,皇帝一般不會殺武將,但是武官上升空間也非常有限,遠遠不如文官。
至於超品勳爵,文官一般是不可能封爵的,武將有一點點可能,但是可能性非常小。
參考賈珠在遼東和神京城保衛戰中的表現,也才獲封一個侯爵,就知道超品爵位有多難了。
這世上有幾個赫圖阿拉城,又有幾個努爾哈赤?這種奪城斬帥的機遇千載難逢。除了開國的時候能因功封爵,之後就很少了。
在這種軍製下,最大的弊端就是總兵管不住下麵的將領。就算總兵想要死戰,下麵的將士也不會答應,打贏了沒啥好處,打輸了也沒啥壞處,那為什麽還要拚死打仗?
遇到敵人就跑?那叫深入敵營,探查敵人情況,及時向大部隊傳遞情報。
剛交戰就一觸即潰?那叫保留有生力量,以求伺機而動。
既然這種軍製有這麽多劣勢,那為什麽一直沒改呢?
原因很簡單,太上皇起兵之前就是江南大營的一把手,他擔心未來大乾也被某一省總兵竊取了。
至於文官,則要好控製的多。
文官的權力來源於皇帝,而武官的權力來自於兩方麵,一是皇帝,二是手下的將士。
所以大乾皇室一直在壓縮武官的權力,降低他們對將士的掌控力,甚至武官和文官平品不平級,自動低三級。
一方麵害怕武官,另一方麵又必須要有武官,沒有他們,內外都不安定。
對內還好,普通老百姓既沒有武器,又沒有盔甲,就算是衙役都能把百姓收拾的服服帖帖。
但是對外,大乾的將士確實不夠看,隻有一直和大金對峙的遼東軍好一點。
所以之前,大乾皇室寧願每年花幾百萬兩銀子,向大金和韃靼諸部落買平安,也不願意把錢用來練兵。
另外,現在的大乾武官都是些什麽人?
這麽多年沒有打仗了,能是因為戰功升上去的?
還不都是些武二代和武三代,憑借先輩的榮光,在軍中謀了一個職務,這種人能打仗嗎?看見敵人能不逃跑嗎?
比如,寧國府的賈蓉就捐了一個正五品的龍禁尉。正五品的武官,如果在邊關已經不小了,足以鎮守一個衛城了。把賈蓉調去守一個衛城他能守得住嗎?
賈蓉守不住,同理,也不能寄希望於邊關的將領就能守住,他又能比賈蓉強上多少呢?
像這種弊病,不是大家看不出來,隻是大家都很默契沒有說而已。
對臣子而言,也不過是混口飯吃,幹嘛和皇帝作對?
再極端一點,就算林丹汗打進神京,他要殺的也隻是皇帝,臣子們該做官的還是繼續做官,隻不過換了一個老板而已嘛。
文官就有這一點好,不管誰是統治者,反正都少不了他們,他們依附的是統治者這個角色,而不是具體的某個人。
沒有意外,隆正帝又敲響了登聞鼓。
登聞鼓響,神京城動,不到半小時,百官齊至,就連賈珠也不例外。
隆正帝也不廢話,直接說道:“林丹汗已經帶領韃靼騎兵攻占了獨石堡,眾卿可有何良策?”
兵部尚書何陳新道:“陛下,就算林丹汗統一了漠南六部,也不過六萬戶,憑借宣府的四萬駐軍和史鼐侯爺在延慶衛的四萬大軍,防守應該不成問題。”
隆正帝道:“上次大金也才不到十萬兵馬,薊州八萬駐軍和西山大營八萬將士,不也一樣沒擋住?”
何陳新道:“陛下,大金非韃靼可比,大金各部落統一已久,但漠南才剛統一,林丹汗還未完全掌控各部落,隻要我們能扛住攻勢,韃靼自會退去。”
隆正帝瞥了他一眼,都懶的迴他,扛住,說的簡單,你去扛一個試試?
內閣大學士傅英道:“陛下,雖是如此,但韃靼也不可小視。漠南六萬戶已經是幾十年之前的事了,經過這麽多年的休養生息,誰知道他們現在有多少兵馬。”
內閣次輔秦延儒道:“陛下,不如將史鼎侯爺從大同調迴保安州,拱衛神京才是當下的關鍵。”
隆正帝道:“如果將史鼎調迴,韃靼又從大同或太原進攻,到時候又該怎麽辦?”
秦延儒道:“陛下,就算韃靼進攻其他地方,到時候,重點還是守衛神京城。”
隆正帝一時無語,貌似派兵鎮守邊關一點用都沒有,隻能把神京城圍成鐵桶進行防守。
內閣首輔吳體仁道:“陛下,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林丹汗出兵的動機是什麽。是劫掠財物?重談和約,提高歲貢?還是要攻打神京?依老臣看,應該盡快派遣使者前去溝通。”
隆正帝道:“每次都是派使者,這才剛開打,你就準備議和了嗎?”
吳體仁道:“陛下明鑒,隻有知道了對方的訴求,我們才能更好應對啊。”
隆正帝道:“未戰先怯,我們大乾才剛打垮了大金,豈會怕他小小韃靼,要派使者也是他們派來大乾才是。”
聽到隆正帝的話,朝臣們才反應過來,貌似大乾確實是打垮了最強的大金,這麽看來,韃靼也不是那麽可怕嘛。
想到大金,眾人都看向正一臉無聊的賈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