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寒風又起,吹著大地,驚蜇之後大地迴暖,看著遠處山戀,不知為何袁承天心頭依舊冰冷,心中亦有種說不出的苦悶,不知為何近日總是這樣心煩意亂,也許是自從曆經仙鶴山莊之事,便一路北行,忽見山村寥落,幾無炊煙,向村民打聽才得知官兵剛剛征了糧稅,說是以充軍糧,要去打什麽朝廷反賊,反正語焉不詳,他們隻是鄉下百姓,怎敢多加所問,偏有那少年不諳世事,向那領頭軍官問朝廷已明文禁止征捐苛捐雜稅,他們為什麽不遵從朝廷旨意,還一味擾民。那軍官白了他一眼,甩手一馬鞭,狠狠抽在那少年臉背之上,立顯血痕。這軍官惡狠狠道:“官爺便是王法,要得什麽上頭旨意!再敢亂言,信不信我一鞭打死你?”旁邊有上了年紀的村民見情形不對,便慌忙上前拉扯這少年,忙不迭向那軍官請罪。少年被平白亂打,心有不甘,可是從來天下如此,誰跟你講道理來著?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那裏是世外桃源,也許隻有在夢中可見!
這日他騎馬路過處鎮甸隻見鎮上行人寥寥無幾,心道怪哉,現下太平並無戰事,緣何人人麵顯悴憔不堪,心下生疑。他下馬走進鎮中,隻見鎮上之人對他外來之人孰視無睹,各安其事。袁承天見他們神情委糜,甚是不振,心頭一驚,莫非鎮上有了瘟疫,是以人人都有精無彩,隻比死人多口氣。他進了一家麵館,吃麵之間便和這店中小夥計攀談起來。其實他們年紀相仿,隻是袁承天這些年走動江湖,久經事故,自然比這小夥計所知甚多。他從小夥計口中得知近來鎮上來了個道長,自稱什麽三皇教派,專一用符施水,給人治病;本來道家救人不收分文,可是這個道長卻收取人家銀兩,而且不菲。本來鎮上百姓不願買這道人符水,奈何自從這道長一行人來到鎮上,鎮上百姓便莫名其妙地頭暈腦脹,少氣無力,整日價不思進食,雖不是什麽大疾,不至死亡,可是讓人沉沉入睡,說不出的煩悶。袁承天聽這小夥計一番話,心想定是這幹道人作詭,否則何至於人人有瘟疫之狀,雖然不死卻也駭人!袁承天心想今晚定當探訪一番,找出關鍵所在。他吃過麵付了鈔,便在鎮甸上一家小店棧安息。
到了晚間,他收束停當,來到外麵見月已西移,外麵傳來打更聲,隻聽那更夫道:“夜已三更,關門閉戶;風幹物燥,小心火燭!”一邊打更一邊向小鎮另一頭黑夜茫茫中走去,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這黑夜中。袁承天見這更夫遠去的背影,心想:世上之人本應一律平等,奈何非要將人分為三六九等,有時將人的尊嚴踐踏,那有與世博愛的精神,所謂仁義道德,有時也是毫無用處。他隻有感慨歎,因為有時以一己之力終究難以撼動乾坤,隻有努力前行,以盡自己所能,雖然不可成功,隻要砥礪前行也就是了!
白天袁承天已打聽清楚那道長他們一幹人落宿在鎮東邊大槐樹下三皇廟。
三皇廟甚是宏偉,大殿巍然聳立,隻見殿內正有一幹道眾在說話。袁承天此時正隱身於槐樹亂枝間,夜間黑暗殿內燭火不能照及殿外,所以袁承天人在樹上,以上臨下,可見那殿中為首是個高個道長,雖身著道袍,但是言語之間透著輕浮,仿佛不似出家人,讓人心中不快。袁承天見他麵目中隱隱透著邪氣,不以正道中人。隻聽他言道:“貧道薛履平,今日符水已施舍完了,明日再行施舍!”他看了一下左邊的小道士道:“清風你和明月且去柴房安置火爐,以備明日符水之用。”兩個道童執手為禮,別過師父自去。
袁承天躍身下樹,掩身於殿外一株已快要枯死的銀杏樹後,向殿內張去。隻見這道長薛履平看了看鋪在一張桌上銀兩心中歡喜,不由喜上眉梢。他喝退眾人,獨自在殿中來迴走了幾步,又自喃喃道:“看來再過幾日,便要離開這鎮甸,另覓他處再行在井水之中下毒,讓他們人人得了瘟疫,非得貧道符水不可解救,這樣一路北來,何愁不榮華富貴!”他自說自話,將這無恥行徑說得官冕堂皇,將害人的計謀當成稀鬆平常之事。袁承天心中著惱,心想:玄門之中怎麽有如此敗類!轉念一想武當門徒不也有人投身清廷,與天下反清複明好漢為敵麽?他們不都一樣麽多殺人命,隻為自己私欲,可說殊途同歸!
袁承天心中計較如何明日戳穿他們害人伎倆!這時殿內薛履平又說道:“隻待將來銀子多了,便捐個千總,不勝似做這清守戒規的道士!”袁承天心想:此人真是功名心重,那堪出家為道!心魔不除,何以為正?看來世上之人皆為利往,少有清心寡欲之人!便如師父趙相承仁義布滿天下,但見有苦難之人便要相助,施藥救治,澤被蒼生豈不就是南華真人行為宗旨麽?道家從來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念,雖然門中不免也有幾個不肖的門派門徒,那也是在所難免,所謂謂龍生九子,各各不同!但是昆侖派自師祖林正眠而下,至師父趙相承,便秉承著天下仁義,世間大同的信念,以為吾愛世人,其福必長,何必祈求上天賜福!英雄好漢,端在我輩!
又過半個時辰,袁承天見這薛履平自迴軒中休息。袁承天尾隨其後,見他軒中燈下坐著,從道袍內取其一物,是個小瓷瓶,裏麵是藥未,那一定是解鎮上百姓所中之瘟疫的解藥。他本想盜取,轉念一想不可以,那樣反而會打草驚蛇,莫如明日自己見機行事,當眾戳穿這薛履平道長的鬼域伎倆!
他迴到住處,一時輾轉難眠,好不容易頭著枕頭睡著了,忽然又公雞鳴叫,已是東方發白,便聽到街上鎮上百姓吵嚷著向三皇廟而去。袁承天便一骨碌起來,胡亂穿了衣服出來,隻見外麵已是杲杲陽光!隻見一幹百姓興高彩烈擁向三皇廟,其間雖也有人精神萎靡不振,但是為了求聖水福祿也便強打精神隨眾而去。袁承天心中感歎人心盅惑至深,深信鬼神所在,但為精神依托,仿佛這樣可以長命百歲;——可是,世間有些事往往是人所不可預料,不因人的美好意誌而改變,也許冥冥之中世間事自有安排,亦非人力所能改變!有時連坐擁天下的今上也無法改變天數,因為曆朝的敗亡皆是天數使然,有時也非是人力!
三皇廟殿前,那古槐初有枝芽,枝上有幾隻鳥兒在那東張西望,並不怕人,也不驚走,隻是看人。袁承天側目之間,忽見到了白蓮花——也可以說是師娘——因為她和師父的事他後來間接從那白碧塵一次醉後得知,雖驚訝,但不奇怪,因為先前他總覺得師兄傅傳書的相貌又幾分和師父相似,可是性情卻然不同,有時總想著害人計謀,又不以師父光明磊磊,蕩蕩無私,隻到從白碧塵口中得知師父昔年和這白蓮花曾一同聯手抗敵,與白碧塵為敵而不落下鋒,當時可說二人都是金童玉女,奈何世上門派於正邪看得最為重要,所以注定他們不可以結合,隻有勞雁分飛!可是當時少年心性,總是易於衝動,難免做下不智的事來,後來便有傅傳書。白蓮花將他放在昆侖派山下一個姓傅的老人那,後來老人便將傅傳書送到山上學藝,隻是趙相承猶不自知這傅傳書乃是他和白蓮花的孩兒,隻到他被囚京都大光明殿,白蓮花雖為看守,可是為了趙大哥安危,毅然出手欲學當年共同抗擊那白碧塵。白碧塵當時一時脫口說出這真相,當時也隻趙相承、白蓮花、傅傳書和白碧塵,別人雖也與聞,怎奈當時喊殺大緊,也在牢房中聽不真切,所以這秘密隻有四人所知,誰想後來白碧塵在一次酒醉之後,說與這秘密與兒子,卻被袁承天聽到,心中甚驚,接著便擔憂:師兄武功卻是不錯,隻是人品操守難如人意,便是清兵攻上昆侖,將師父趙相承擄去,便讓人心中生疑,因為清兵是從昆侖秘道攻入昆侖派,所以中途並未受到抵抗,而這昆侖密道似乎別人並不知情,似乎門中弟子也是不知,隻是師父和師姊知道。清兵是如何知道的?定是昆侖派中出了奸徒,出賣本派,而誰最有可能?後來昆侖門徒一並押往京都,而清兵首腦卻對傅傳書格外照顧,不得不讓人生疑!隻是無憑無據誰誰也不好追究,此事便就此不了了之,再無人追問!趙相承雖也懷疑,可是內心終究不願意相信這傅傳書會幹出背叛師門,忤逆不孝之事!
袁承天見白蓮花現身於此,必有所為,便不動聲色,廁身眾人之後廝機而動。
陽光照在薛履平的臉上,隻見他滿麵紅光,正向眾人施放符水,明為施放實則是售賣,在他巧舌如簧的鼓動下,加之百姓卻是身染有疾,隻是他們不知他們之所染病乃是拜這位道長所賜,還以為他是救人神仙,很是稱頌其行止,堪為善人行舉!
薛履平看了一眼殿外院中眾人,不由有些誌得誌意滿,隻聽他說道:“貧道薛履平,昆侖未學,這次來到貴寶地,但見瘟疫漫延,便舍慈悲心,救民於水火。記的大師兄趙相承常說與世人為善,乃為出家修道之修為!貧道不才,忝為昆侖門人,每每記念掌門師兄所諄諄教悔,不忘初心!想來我昆侖派將來必可光大門派,笑傲別派!”他說得意氣飛揚,仿佛真是昆侖門人,——可是袁承天卻知昆侖派似乎並未有此師叔,因為師父從未向人提及!反而是白蓮花聽這薛履平這番言語,心中一動,因為在十幾年前昆侖派卻有薛履平這號人物,卻也是昆侖門徒,是林正眠道長所授之徒。當時之事是教授這薛履平和趙相承二人共習昆侖玄門正宗的武功,隻是這薛履平為人刁鑽不實,不如趙相承為人寬己待人,處處透著寬大。後來將掌門之位傳於趙相承。薛履平心下便鬱鬱不平,一次下山竟亂了行止去了花月樓喝花酒。此事後來被掌門師兄趙相承得知,念在同門之誼,罰他在後山思過崖麵壁三個月,以為懲戒!不料薛履平見師兄竟不顧同門手足,懲戒於己,便以為師兄有意為難自己,處處針對自己,所以心生怨恨,便在三個月之後又行止不端,打傷了派中的福伯。趙相承念在同門之誼又且饒過。次年派中大較比武,薛履平竟劍刺派中一名後輩弟子,而且傷勢不輕。趙相承心中氣惱,不免言語重了些。薛履平見師兄一而再,再而三針對自己,便衝衝大怒,仗劍與師兄對決,並口出狂言不做昆侖門徒。二人交手,他又怎是趙相承的對手,不過二十招便被趙相承拾掇下。薛履平心下又惱,心想定是師父心中藏私,將昆侖絕學盡教師兄,所以便從懷中取出匕首向前送出,刺中趙相承小腹,還好趙相承見機的快,向後躍去,饒是如此,當時也是血流一地。薛履平見傷了師兄便躍身而逃,在山崖邊躍身而下,不知生死?這是本門的事情,師兄弟相殘本不為外人道哉,是以江湖中人便無從知道。這趙相承對別人也絕口不提及此事,可是他卻對白蓮花說起此事,那時兩人纏綿溫存間無意間說了去,是以此事白蓮花知道。可是今日見他招搖行騙,便不由得心頭火起,心想:你早已不是昆侖門人弟子,還在此大言炎炎,不以為恥,反以害人計謀為能事,你說怎能不讓人著惱!
袁承天見她臉上殺機一閃而沒,知她心中動了殺機。要知白蓮花昔年在白蓮宗可是一言不合便殺人的主兒,更何況今日有人辱及趙大哥的令名,豈能放過這宵小之輩?白蓮花心中亦是生嗔,心道:這道人薛履平也著實可惡,他本是昆侖派昔年棄徒,行為不端被逐出昆侖,本來想著此人定會反省自行不端行徑,洗心革麵,從新為人,誰想他卻不思悔改,依舊結黨營私,行走江湖,招搖撞騙,可說是不見黃河不死心,不撞南牆終不迴!而且他一路南來,打著昆侖派的旗號卻行此不堪之事,壞昆侖派聲名,如果事情壞露,被人識破,那麽他盡可將這汙名推到師兄趙相承頭上,自己卻毫發不傷;如若無人識破那麽可以這樣大搖大擺一路南行!白蓮花想到趙大哥一世清名便這樣被這個無行止的家夥敗壞,能不氣上心頭,目光之中殺機自然流露。袁承天雖不知這薛履平與本派的緣源,但見這道長旁若無人,大言不慚便隱隱猜到也許他所言不假,和師父是同門之誼,隻是後來有了分歧便各走各路。那麽自己該當如何處之,一邊是師娘,雖然明麵上白蓮花和趙相承都不會自認,然而事實終究是事實,不可改變,必竟他們有夫婦之實,而且那傅傳書還是師父的兒子,這一點卻是無法否認。他一時心中亂如麻,竟不知當下如何自處?
忽然三皇廟外湧進一眾清兵,隻見為首是個魁梧的漢子,看樣子是千總,他戟指薛履平大聲道:“那裏來的無恥道長,在此妖言惑眾,收取門徒,意欲何為?”薛履平見他頤指氣使,囂張跋扈全沒將別人瞧在眼中,心中有氣脫口道:“貧道自行施舍符水,信眾自願入我道門,這也是強求不來的。”他的言下之意自是這幹百姓自願,非是強求,無形之中將這軍官的氣勢給壓了下去。這千總那裏吃過還啞巴虧,不由得火冒三丈,抽刀直指薛履平及其門徒,:“好妖道,還不從實交代,敢在官爺麵前信口雌黃,可不活得不耐煩了!”
薛履平這時也不知從那裏冒出一股勇氣,反唇相譏道:“我昆侖門徒一向行止端正,不似有些小人數典忘祖,為了榮華富貴,投敵賣國,忘了自己本來麵目,可說是卑鄙無恥之尤!”這清兵千總見有人膽敢忤逆反上,與官家作對,嗆地拔刀在手,指向薛履平道:“大膽反賊,出言忤逆,識相的話束手就縛,否則要你身首異處。”適才薛履平說到他的痛處,他分明是漢人卻做了清廷的軍官而且處處為難自己同胞,這可不就是忘了自己的本來麵目!這薛履平雖有時行為德行有虧,可是麵對清兵卻有骨氣,不會卑躬曲膝,可說是個有骨氣有擔當的好漢子。他這一行為不免讓表承天和白蓮花對他的看法有所改觀,可見此人在大是大非麵前卻是不含糊,這也就不愧師門——雖然他當年被師兄趙相承逐出師門,可是他心底裏還是認可自己是昆侖派門人,雖然他也恨師兄當年將他除名昆侖,可是他心中更恨清兵,因為這是家國之恨,為了民族大義,個人恩怨盡可置之不理!可見他是個恩怨分明的好漢子!
袁承天再抬頭,隻見薛履平仗劍與這清兵千總纏鬥在一起。四下百姓見清兵要殺人早一個個都作鳥獸散,唯恐惹上這無妄之災。四下清兵已拉弓射箭,便有百姓無辜死亡。白蓮花蛾眉倒豎,見官軍兇惡,便躍身而前,手起掌落竟幾個首惡立斃當場。餘下清兵見同伴被殺,怎肯幹休,便齊聲呐喊向這白蓮花圍攏殺來。白蓮花怒氣勃發,出手殺賊,口中又道:“好奸賊,今日撞得我手非死而何?”她之起落之間又殺了十幾名官軍。那邊薛履平被千總和一幹清兵圍攏殺得性死。奈何薛履平終是寡不敵眾,疏忽之間又被幾支羽箭射中肩頭,不由身子一振,神情一幌,便是這樣被那清兵千總一刀劈在左腿之上,立時鮮血直流。他行動難免受製。這千總見機不可失,又怎肯放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個箭步上前,手起刀落竟生生將薛履平半個肩臂卸了下來,立刻血灑當場。薛履平受此重創,忍著巨痛竟不出聲呻吟,反而奮盡平生一力往向一衝,死死抱住這千總向那射來的萬千羽箭衝去。立時二人都被射作刺蝟一般,慘不忍睹。薛履平用了最後力全忽作仰天之狀,長嘯聲中吟道:“今日殺賊,快哉快哉!不負平生,了無憾事。”他又向西北昆侖派方向緩緩下跪行禮,口中喃喃道:“師兄,這些年師弟多有不孝,在江湖上行騙,可是從未忘卻我還是昆侖門徒,——雖被逐出門牆,可是我還是昆侖派弟子。今日有死而已,不丟先祖的顏麵……”語罷氣絕身亡。袁承天於殺敵之間,見這薛履平氣絕身亡,和敵人同歸於盡,可說錚錚好漢子。他手中軒轅神劍當者披糜,所向無敵。迴頭看時,隻見正有黑壓壓的官兵向白蓮花殺去。雖然她武功不弱,奈何官軍眾多,力有未逮。不過片時便汗水從額頭滲出,氣喘咻咻。抬頭再看隻見官軍如潮水般湧來,大有將她淹滅之勢。
袁承天見形勢危殆,不加思索,揮動手中軒轅神劍殺開一條血路,欺身而近,長聲道:“白教主,不可戀戰,咱們一同殺出去!”白蓮花見清兵愈來愈多,正無計可施之時,聽到有人說話,抬頭見是昆侖派的門人弟子袁承天,心頭一暖,心想趙大哥教徒有方,看他孔武有力,武功不弱,雖身形不甚高大,然而一股浩然正氣卻迫人心胸,可見將來必有一番作為。袁承天揮劍殺來,掩在其前,又說道:“白教主,咱們向西北殺去。”因為他審時度勢眼見東南正有官軍搭箭張弓要射殺,而且有千總把持,為一軍首腦,正指揮眾清兵,而西北官軍較為薄弱,易於殺出。二人一前一後,向西北殺去。
那名官軍千總見二人眼見要逃脫,衝衝大怒,要手下清兵向二人捕殺。怎耐袁承天手中軒轅神劍乃是軒轅黃帝所有,是為絕世好劍,殺人萬萬千千,可說鋒芒天下兵器皆難攖其鋒,都要退避三舍,遑論世間平常兵器,更是不堪!
袁承天雖口中稱白蓮花為教主,然而心中此時已認她為師娘,自然不敢稍有懈怠,便是自己性命不要,也不能讓師娘性命有危,那樣他怎對的起師父趙相承的活命之恩,是以他是全力施為,隻殺得眾官兵哭爹喊娘,隻恨爹娘少生兩隻腳,一時四散奔逃。
袁承天和白蓮花二人殺出重圍,向一片小樹林衝去。那清兵千總斥喝眾清兵殺敵,奈何此時無人聽他命令,都隻顧自己性命,隻氣得他幹瞪眼,隻恨手下這些兵士飯桶,平昔趾高氣揚,一到殺敵時便人人懦弱起來,貪生怕死了,真是白養了他們。他見依仗手下兵士無望,便拍坐下馬匹向袁白二人追去,誓要擒拿。也是他利令智昏,也不想一想眾官兵都不是二人敵手,遑論他一個人,可不是自尋死路麽?
袁承天和白蓮花進了樹林,覺得疲憊,想要休息一下。不料馬蹄聲響,忽喇喇闖進了那千總,真向二人揮手中長刀砍刀,兇神惡煞般的模樣。袁承天心道:真是不知死活的東西,今日你橫豎尋死也沒辦法。他躍身而起,手出劍至直削這千總頭腦。千總忙迴轉長刀來截,不料袁承天中途身子一轉,竟而落於馬後。長劍一送,不待這千總迴身已是背後中劍,當場斃命。那馬猶自不知主人已死,依舊前行,馱著死屍迴轉有司衙門。
白蓮花見袁承天出手之迅捷,幹淨利落,毫無拖泥帶水之痕,可說隱隱有大家風範,駸駸然有超越掌門的勢頭,心中感慨:真是英雄出在少年,隻是我那孩兒傳書幾時如他這般,便也心滿意足。隻是她不知傅傳書野心極人,為人鬼域伎倆,全不似掌門亦是爹爹的趙相承那般磊落無私,可說天下英雄,未必有其父便有其子,多有不是。
袁承天休息一會兒,抬腳便走,白蓮花道:“袁少俠,你意欲何為?”袁承天道:“適才一時慌亂,忘了搭救薛師叔的屍身!”白蓮花聽他要去救出薛履平的屍身,心中一熱,:真是少年可為,不念舊惡,大有掌門之風範……不覺感慨良久。
袁承天再來三皇廟,隻見淒風冷月,血腥殺氣四漫,屍橫枕藉,他找到薛履平屍身負於背後,展開輕功,不一刻又來到小樹林,將他屍身恭恭敬敬放下,然後向他施禮道:“弟子不孝,不能保全師叔首領,真是無能!”白蓮花見他自責,語出誠肯,心想:這又豈怨得你,全是他惹得禍端,又與旁人何幹?袁承天抬頭看了看四野,隻見淒風霧氣,讓人心冷。過了一會,他平靜一下心神,便又用劍掘土為墓,將這薛履平埋葬其中。白蓮花心想:他年紀雖少,卻行為坦蕩,不念舊惡,實是君子所為,以德報怨,放眼天下皆是少有!此間事情一了,袁承天便要走去,可是又停下來,心想自己該當將朝廷派多福安去伊犁會同伊犁將軍蘇寧傑攻打昆侖派的事情說給她聽,——因為她是師娘,又是大師兄的娘親,怎麽可以隱瞞於她,那樣實為不智,因為此行昆侖兇多吉少,災禍難測,隻有盡人事聽天命!
白蓮花見了他去了又迴,情知必有事情,便問道:“你還有什麽事?”袁承天道:“白教主我有一事要相告,日前我得到一件機密,當今皇上派多福安去伊犁宣詔,會同伊犁將軍蘇寧傑攻打昆侖派,白教主你是否有意與小子一同前往,襄助昆侖?”白蓮花見他說出這件事,心中一動,問他為何將這件事說與她聽。袁承天自然不能說出實情,否則白蓮花豈不難堪,因為她和師父有夫妻之實,然而江湖人士亦為正邪所縛,所謂正邪不兩立,又況且這白蓮花昔年是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如果天下人知她和趙相承的事情,那麽趙相承該當如何自處?所以她決然不會承認二人之事,因為愛一個人隻要心中敬他愛他也就是了,未必是非要得到他不可,那隻是膚淺的愛,隻有愛到深處才明白隻有不傷害所愛之人才是大愛,正如那句話中: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其餘一切交於上天安排!其實白蓮花又是何等樣人,豈能聽不出袁承天弦外之音,心道:這小子原來知道我和趙大哥的事,那麽自然知道傅傳書乃是我的孩兒……袁承天見見她低頭沉吟,便又說道:“白教主,我師父從來忠義千秋,這次朝廷圍攻昆侖,要他投降他決然不會答應,難免一場惡殺!”
白蓮花又怎會不知道趙大哥為人肝膽昆侖是個好漢子,從來看重國家利益,民族大義,從不把自己安危放在心上,也許他太過俠義為懷,所以受到朝廷打壓,亦不為武林同道所看重,處處受排擠;可是他從不改變初心,心中依舊故念明室,覺得生當漢人自然不能事胡虜,在他眼中直看不起趨炎附勢的小人,雖然他們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唾手可得,然而心中的家國之念亦蕩然無存,隻有渾渾噩噩的軀體,而沒有為國盡忠的心,豈不和世間草木一樣,生之無用,死之多餘!他從來秉承師父林正眠所教的信念,所以便不肯同流合汙,在濁世中也做那朵出汙泥而不染的那朵蓮花,在世間照出耀眼的光芒,感醒世間奴役不自覺醒的人!
白蓮花看了一眼自己受傷的右臂,正有一支被清兵射中的羽箭,創口周邊有黑血流出,可見是中了毒箭,如果不加以施救那麽便會有性命之憂,所以當務之急隻有救她活命,然後再行去昆侖派。白蓮花要他先行去昆侖派派救急,而袁承天堅決不允,隻有救她平安無事,他才可以去昆侖派。白蓮花見他意誌已堅,言語無法撼動其心,隻有任他施救。隻見他閉目剪開白蓮花的上臂衣袖,讓她忍住疼痛,拔下毒箭,隻見血流更急,袁承天忙伸手指點她肩臂肩井、天宗、肩貞諸穴,又自點她前肩髃穴,此穴為經外奇穴,位於肩部肩峰向內寸許處,當大腸經肩髃穴向內一寸許,左右各二穴,主旨治肩臂痛楚。袁承天點其四穴,便可阻止血流加巨,亦可緩解痛楚。白蓮花見他閉目之間,隨手施為,手到擒來,分毫不差,心中驚異這袁承天有此點穴修為,與當世名家一比亦不遑多讓。袁承天之所以閉目施為,自然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忽言的原則,所謂男女大防,亦有男女授受不親之說,更兼袁承天心懷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操守,是以閉目為白蓮花療傷去毒!
白蓮花忽見他額角汗珠滾落,知他正以自已的內功心法迫毒,隻覺身上痛楚不以先前明顯,隻覺小手指少衝和少澤二穴流出黑血,可見毒血已被迫出體外,當無大礙。袁承天此時方長舒胸中一口氣,見白蓮花陰沉的麵容轉為紅潤。他的心才安定下來,睜目正見白蓮花看向自己,覺得不妥,起身走開。
白蓮花見他走開,長長歎口氣,因為她仿佛又見到了當年的趙相承趙大哥的樣子,一樣的少年無畏,一樣的英氣迫人,一樣的嶽峙淵嵉,一樣的玉樹臨風,所以她便怔怔然出神,似乎忘乎所以,不能自控!
袁承天別過她,上了馬匹出林而去。白蓮花看著他消失在蒼茫夜色中,心中不知為何失落也多。
山高路遠,一路北行,袁承天但見荒草叢生,時有烏鴉飛來,去啄食路邊餓死鳥獸的體。他見村落之間少有生氣,仿佛死亡沉寂,不知為何愈往北行,心中總是傷感連連,想到清心格格格大約此時正在將軍府圍爐夜話,不知她此時還會不會記念起自己?不知為何自己頭腦之中總有著她的影子,隻怕今生今世也揮之不去,難道這是夢魘,不可去的是懷念!喜歡一個人難道還喜歡理由麽?可是……可是……她已是將軍府的人了!自己隻有迴憶中迴想從前種種情事,不可忘的是往事!難以從腦海中去除,也許隻有死後才會忘卻這世間的情啊!
昆侖山在望,猶見山巔猶有冬雪,雖現在已是驚蜇之後春天,然而在這北疆苦寒之地,猶是北風凜冽,刮人肌膚生痛,隻因南北差異甚大,雖然山石之間小草已綠,但是隻是星星點點,不見青翠!
山上眾師弟依舊按部就班各行其事,不見有什麽異樣。袁承天見清兵未到,懸著的一顆心方始放下。他要拜見師父趙相承。忽然傅傳書從殿後轉來,說師父因練功不慎,走火入魔,身子不能動彈,正在後山石室修養,不見外人,便是本派弟孑亦不相見。師姐趙碧兒似乎也不似往昔,麵容有些悴憔,見袁承天的眼神也是灰沉沉,毫無生氣,仿佛看他如死人般。別的弟子也不來與袁承天說話,仿佛躲著他。袁承心中起疑,心想:師父的武功修為決然不會無緣無故走火入魔,難道派中生了變故,也不見師娘?傅傳書隻說師娘見師父習練武功走火入魔,便搬去後山石室照料他起居!這話聽起來似乎也無可厚非,隻是總讓人覺得那裏有些不對。
袁承天迴到自己在昆侖派的住所,隻見大屋蛛網結塵,處處顯得淒涼,無人為他打掃,記得以前師姐趙碧兒時常來看顧他,便是在他不在的時候也會將之打掃的幹幹淨淨,一塵不染,而今卻無人看顧,倍感淒涼,抬頭看窗外臨崖的那株鬆樹,隻見枝葉已黃,鬆針散了一地,讓人心中觸動。忽然鬆樹下的土地突出一塊,似乎埋了什麽東西。袁承天出了大屋,用劍掘土,不料竟翻出一隻靈貓——正是當年他從師兄手上救下的靈貓,今日卻死在此處!袁承天心中一顫,淚水不禁紛紛滾落。他將手握成拳,心中暗暗發誓要找出殺害這靈貓的兇手,否則何以為人?
這日他騎馬路過處鎮甸隻見鎮上行人寥寥無幾,心道怪哉,現下太平並無戰事,緣何人人麵顯悴憔不堪,心下生疑。他下馬走進鎮中,隻見鎮上之人對他外來之人孰視無睹,各安其事。袁承天見他們神情委糜,甚是不振,心頭一驚,莫非鎮上有了瘟疫,是以人人都有精無彩,隻比死人多口氣。他進了一家麵館,吃麵之間便和這店中小夥計攀談起來。其實他們年紀相仿,隻是袁承天這些年走動江湖,久經事故,自然比這小夥計所知甚多。他從小夥計口中得知近來鎮上來了個道長,自稱什麽三皇教派,專一用符施水,給人治病;本來道家救人不收分文,可是這個道長卻收取人家銀兩,而且不菲。本來鎮上百姓不願買這道人符水,奈何自從這道長一行人來到鎮上,鎮上百姓便莫名其妙地頭暈腦脹,少氣無力,整日價不思進食,雖不是什麽大疾,不至死亡,可是讓人沉沉入睡,說不出的煩悶。袁承天聽這小夥計一番話,心想定是這幹道人作詭,否則何至於人人有瘟疫之狀,雖然不死卻也駭人!袁承天心想今晚定當探訪一番,找出關鍵所在。他吃過麵付了鈔,便在鎮甸上一家小店棧安息。
到了晚間,他收束停當,來到外麵見月已西移,外麵傳來打更聲,隻聽那更夫道:“夜已三更,關門閉戶;風幹物燥,小心火燭!”一邊打更一邊向小鎮另一頭黑夜茫茫中走去,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這黑夜中。袁承天見這更夫遠去的背影,心想:世上之人本應一律平等,奈何非要將人分為三六九等,有時將人的尊嚴踐踏,那有與世博愛的精神,所謂仁義道德,有時也是毫無用處。他隻有感慨歎,因為有時以一己之力終究難以撼動乾坤,隻有努力前行,以盡自己所能,雖然不可成功,隻要砥礪前行也就是了!
白天袁承天已打聽清楚那道長他們一幹人落宿在鎮東邊大槐樹下三皇廟。
三皇廟甚是宏偉,大殿巍然聳立,隻見殿內正有一幹道眾在說話。袁承天此時正隱身於槐樹亂枝間,夜間黑暗殿內燭火不能照及殿外,所以袁承天人在樹上,以上臨下,可見那殿中為首是個高個道長,雖身著道袍,但是言語之間透著輕浮,仿佛不似出家人,讓人心中不快。袁承天見他麵目中隱隱透著邪氣,不以正道中人。隻聽他言道:“貧道薛履平,今日符水已施舍完了,明日再行施舍!”他看了一下左邊的小道士道:“清風你和明月且去柴房安置火爐,以備明日符水之用。”兩個道童執手為禮,別過師父自去。
袁承天躍身下樹,掩身於殿外一株已快要枯死的銀杏樹後,向殿內張去。隻見這道長薛履平看了看鋪在一張桌上銀兩心中歡喜,不由喜上眉梢。他喝退眾人,獨自在殿中來迴走了幾步,又自喃喃道:“看來再過幾日,便要離開這鎮甸,另覓他處再行在井水之中下毒,讓他們人人得了瘟疫,非得貧道符水不可解救,這樣一路北來,何愁不榮華富貴!”他自說自話,將這無恥行徑說得官冕堂皇,將害人的計謀當成稀鬆平常之事。袁承天心中著惱,心想:玄門之中怎麽有如此敗類!轉念一想武當門徒不也有人投身清廷,與天下反清複明好漢為敵麽?他們不都一樣麽多殺人命,隻為自己私欲,可說殊途同歸!
袁承天心中計較如何明日戳穿他們害人伎倆!這時殿內薛履平又說道:“隻待將來銀子多了,便捐個千總,不勝似做這清守戒規的道士!”袁承天心想:此人真是功名心重,那堪出家為道!心魔不除,何以為正?看來世上之人皆為利往,少有清心寡欲之人!便如師父趙相承仁義布滿天下,但見有苦難之人便要相助,施藥救治,澤被蒼生豈不就是南華真人行為宗旨麽?道家從來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念,雖然門中不免也有幾個不肖的門派門徒,那也是在所難免,所謂謂龍生九子,各各不同!但是昆侖派自師祖林正眠而下,至師父趙相承,便秉承著天下仁義,世間大同的信念,以為吾愛世人,其福必長,何必祈求上天賜福!英雄好漢,端在我輩!
又過半個時辰,袁承天見這薛履平自迴軒中休息。袁承天尾隨其後,見他軒中燈下坐著,從道袍內取其一物,是個小瓷瓶,裏麵是藥未,那一定是解鎮上百姓所中之瘟疫的解藥。他本想盜取,轉念一想不可以,那樣反而會打草驚蛇,莫如明日自己見機行事,當眾戳穿這薛履平道長的鬼域伎倆!
他迴到住處,一時輾轉難眠,好不容易頭著枕頭睡著了,忽然又公雞鳴叫,已是東方發白,便聽到街上鎮上百姓吵嚷著向三皇廟而去。袁承天便一骨碌起來,胡亂穿了衣服出來,隻見外麵已是杲杲陽光!隻見一幹百姓興高彩烈擁向三皇廟,其間雖也有人精神萎靡不振,但是為了求聖水福祿也便強打精神隨眾而去。袁承天心中感歎人心盅惑至深,深信鬼神所在,但為精神依托,仿佛這樣可以長命百歲;——可是,世間有些事往往是人所不可預料,不因人的美好意誌而改變,也許冥冥之中世間事自有安排,亦非人力所能改變!有時連坐擁天下的今上也無法改變天數,因為曆朝的敗亡皆是天數使然,有時也非是人力!
三皇廟殿前,那古槐初有枝芽,枝上有幾隻鳥兒在那東張西望,並不怕人,也不驚走,隻是看人。袁承天側目之間,忽見到了白蓮花——也可以說是師娘——因為她和師父的事他後來間接從那白碧塵一次醉後得知,雖驚訝,但不奇怪,因為先前他總覺得師兄傅傳書的相貌又幾分和師父相似,可是性情卻然不同,有時總想著害人計謀,又不以師父光明磊磊,蕩蕩無私,隻到從白碧塵口中得知師父昔年和這白蓮花曾一同聯手抗敵,與白碧塵為敵而不落下鋒,當時可說二人都是金童玉女,奈何世上門派於正邪看得最為重要,所以注定他們不可以結合,隻有勞雁分飛!可是當時少年心性,總是易於衝動,難免做下不智的事來,後來便有傅傳書。白蓮花將他放在昆侖派山下一個姓傅的老人那,後來老人便將傅傳書送到山上學藝,隻是趙相承猶不自知這傅傳書乃是他和白蓮花的孩兒,隻到他被囚京都大光明殿,白蓮花雖為看守,可是為了趙大哥安危,毅然出手欲學當年共同抗擊那白碧塵。白碧塵當時一時脫口說出這真相,當時也隻趙相承、白蓮花、傅傳書和白碧塵,別人雖也與聞,怎奈當時喊殺大緊,也在牢房中聽不真切,所以這秘密隻有四人所知,誰想後來白碧塵在一次酒醉之後,說與這秘密與兒子,卻被袁承天聽到,心中甚驚,接著便擔憂:師兄武功卻是不錯,隻是人品操守難如人意,便是清兵攻上昆侖,將師父趙相承擄去,便讓人心中生疑,因為清兵是從昆侖秘道攻入昆侖派,所以中途並未受到抵抗,而這昆侖密道似乎別人並不知情,似乎門中弟子也是不知,隻是師父和師姊知道。清兵是如何知道的?定是昆侖派中出了奸徒,出賣本派,而誰最有可能?後來昆侖門徒一並押往京都,而清兵首腦卻對傅傳書格外照顧,不得不讓人生疑!隻是無憑無據誰誰也不好追究,此事便就此不了了之,再無人追問!趙相承雖也懷疑,可是內心終究不願意相信這傅傳書會幹出背叛師門,忤逆不孝之事!
袁承天見白蓮花現身於此,必有所為,便不動聲色,廁身眾人之後廝機而動。
陽光照在薛履平的臉上,隻見他滿麵紅光,正向眾人施放符水,明為施放實則是售賣,在他巧舌如簧的鼓動下,加之百姓卻是身染有疾,隻是他們不知他們之所染病乃是拜這位道長所賜,還以為他是救人神仙,很是稱頌其行止,堪為善人行舉!
薛履平看了一眼殿外院中眾人,不由有些誌得誌意滿,隻聽他說道:“貧道薛履平,昆侖未學,這次來到貴寶地,但見瘟疫漫延,便舍慈悲心,救民於水火。記的大師兄趙相承常說與世人為善,乃為出家修道之修為!貧道不才,忝為昆侖門人,每每記念掌門師兄所諄諄教悔,不忘初心!想來我昆侖派將來必可光大門派,笑傲別派!”他說得意氣飛揚,仿佛真是昆侖門人,——可是袁承天卻知昆侖派似乎並未有此師叔,因為師父從未向人提及!反而是白蓮花聽這薛履平這番言語,心中一動,因為在十幾年前昆侖派卻有薛履平這號人物,卻也是昆侖門徒,是林正眠道長所授之徒。當時之事是教授這薛履平和趙相承二人共習昆侖玄門正宗的武功,隻是這薛履平為人刁鑽不實,不如趙相承為人寬己待人,處處透著寬大。後來將掌門之位傳於趙相承。薛履平心下便鬱鬱不平,一次下山竟亂了行止去了花月樓喝花酒。此事後來被掌門師兄趙相承得知,念在同門之誼,罰他在後山思過崖麵壁三個月,以為懲戒!不料薛履平見師兄竟不顧同門手足,懲戒於己,便以為師兄有意為難自己,處處針對自己,所以心生怨恨,便在三個月之後又行止不端,打傷了派中的福伯。趙相承念在同門之誼又且饒過。次年派中大較比武,薛履平竟劍刺派中一名後輩弟子,而且傷勢不輕。趙相承心中氣惱,不免言語重了些。薛履平見師兄一而再,再而三針對自己,便衝衝大怒,仗劍與師兄對決,並口出狂言不做昆侖門徒。二人交手,他又怎是趙相承的對手,不過二十招便被趙相承拾掇下。薛履平心下又惱,心想定是師父心中藏私,將昆侖絕學盡教師兄,所以便從懷中取出匕首向前送出,刺中趙相承小腹,還好趙相承見機的快,向後躍去,饒是如此,當時也是血流一地。薛履平見傷了師兄便躍身而逃,在山崖邊躍身而下,不知生死?這是本門的事情,師兄弟相殘本不為外人道哉,是以江湖中人便無從知道。這趙相承對別人也絕口不提及此事,可是他卻對白蓮花說起此事,那時兩人纏綿溫存間無意間說了去,是以此事白蓮花知道。可是今日見他招搖行騙,便不由得心頭火起,心想:你早已不是昆侖門人弟子,還在此大言炎炎,不以為恥,反以害人計謀為能事,你說怎能不讓人著惱!
袁承天見她臉上殺機一閃而沒,知她心中動了殺機。要知白蓮花昔年在白蓮宗可是一言不合便殺人的主兒,更何況今日有人辱及趙大哥的令名,豈能放過這宵小之輩?白蓮花心中亦是生嗔,心道:這道人薛履平也著實可惡,他本是昆侖派昔年棄徒,行為不端被逐出昆侖,本來想著此人定會反省自行不端行徑,洗心革麵,從新為人,誰想他卻不思悔改,依舊結黨營私,行走江湖,招搖撞騙,可說是不見黃河不死心,不撞南牆終不迴!而且他一路南來,打著昆侖派的旗號卻行此不堪之事,壞昆侖派聲名,如果事情壞露,被人識破,那麽他盡可將這汙名推到師兄趙相承頭上,自己卻毫發不傷;如若無人識破那麽可以這樣大搖大擺一路南行!白蓮花想到趙大哥一世清名便這樣被這個無行止的家夥敗壞,能不氣上心頭,目光之中殺機自然流露。袁承天雖不知這薛履平與本派的緣源,但見這道長旁若無人,大言不慚便隱隱猜到也許他所言不假,和師父是同門之誼,隻是後來有了分歧便各走各路。那麽自己該當如何處之,一邊是師娘,雖然明麵上白蓮花和趙相承都不會自認,然而事實終究是事實,不可改變,必竟他們有夫婦之實,而且那傅傳書還是師父的兒子,這一點卻是無法否認。他一時心中亂如麻,竟不知當下如何自處?
忽然三皇廟外湧進一眾清兵,隻見為首是個魁梧的漢子,看樣子是千總,他戟指薛履平大聲道:“那裏來的無恥道長,在此妖言惑眾,收取門徒,意欲何為?”薛履平見他頤指氣使,囂張跋扈全沒將別人瞧在眼中,心中有氣脫口道:“貧道自行施舍符水,信眾自願入我道門,這也是強求不來的。”他的言下之意自是這幹百姓自願,非是強求,無形之中將這軍官的氣勢給壓了下去。這千總那裏吃過還啞巴虧,不由得火冒三丈,抽刀直指薛履平及其門徒,:“好妖道,還不從實交代,敢在官爺麵前信口雌黃,可不活得不耐煩了!”
薛履平這時也不知從那裏冒出一股勇氣,反唇相譏道:“我昆侖門徒一向行止端正,不似有些小人數典忘祖,為了榮華富貴,投敵賣國,忘了自己本來麵目,可說是卑鄙無恥之尤!”這清兵千總見有人膽敢忤逆反上,與官家作對,嗆地拔刀在手,指向薛履平道:“大膽反賊,出言忤逆,識相的話束手就縛,否則要你身首異處。”適才薛履平說到他的痛處,他分明是漢人卻做了清廷的軍官而且處處為難自己同胞,這可不就是忘了自己的本來麵目!這薛履平雖有時行為德行有虧,可是麵對清兵卻有骨氣,不會卑躬曲膝,可說是個有骨氣有擔當的好漢子。他這一行為不免讓表承天和白蓮花對他的看法有所改觀,可見此人在大是大非麵前卻是不含糊,這也就不愧師門——雖然他當年被師兄趙相承逐出師門,可是他心底裏還是認可自己是昆侖派門人,雖然他也恨師兄當年將他除名昆侖,可是他心中更恨清兵,因為這是家國之恨,為了民族大義,個人恩怨盡可置之不理!可見他是個恩怨分明的好漢子!
袁承天再抬頭,隻見薛履平仗劍與這清兵千總纏鬥在一起。四下百姓見清兵要殺人早一個個都作鳥獸散,唯恐惹上這無妄之災。四下清兵已拉弓射箭,便有百姓無辜死亡。白蓮花蛾眉倒豎,見官軍兇惡,便躍身而前,手起掌落竟幾個首惡立斃當場。餘下清兵見同伴被殺,怎肯幹休,便齊聲呐喊向這白蓮花圍攏殺來。白蓮花怒氣勃發,出手殺賊,口中又道:“好奸賊,今日撞得我手非死而何?”她之起落之間又殺了十幾名官軍。那邊薛履平被千總和一幹清兵圍攏殺得性死。奈何薛履平終是寡不敵眾,疏忽之間又被幾支羽箭射中肩頭,不由身子一振,神情一幌,便是這樣被那清兵千總一刀劈在左腿之上,立時鮮血直流。他行動難免受製。這千總見機不可失,又怎肯放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個箭步上前,手起刀落竟生生將薛履平半個肩臂卸了下來,立刻血灑當場。薛履平受此重創,忍著巨痛竟不出聲呻吟,反而奮盡平生一力往向一衝,死死抱住這千總向那射來的萬千羽箭衝去。立時二人都被射作刺蝟一般,慘不忍睹。薛履平用了最後力全忽作仰天之狀,長嘯聲中吟道:“今日殺賊,快哉快哉!不負平生,了無憾事。”他又向西北昆侖派方向緩緩下跪行禮,口中喃喃道:“師兄,這些年師弟多有不孝,在江湖上行騙,可是從未忘卻我還是昆侖門徒,——雖被逐出門牆,可是我還是昆侖派弟子。今日有死而已,不丟先祖的顏麵……”語罷氣絕身亡。袁承天於殺敵之間,見這薛履平氣絕身亡,和敵人同歸於盡,可說錚錚好漢子。他手中軒轅神劍當者披糜,所向無敵。迴頭看時,隻見正有黑壓壓的官兵向白蓮花殺去。雖然她武功不弱,奈何官軍眾多,力有未逮。不過片時便汗水從額頭滲出,氣喘咻咻。抬頭再看隻見官軍如潮水般湧來,大有將她淹滅之勢。
袁承天見形勢危殆,不加思索,揮動手中軒轅神劍殺開一條血路,欺身而近,長聲道:“白教主,不可戀戰,咱們一同殺出去!”白蓮花見清兵愈來愈多,正無計可施之時,聽到有人說話,抬頭見是昆侖派的門人弟子袁承天,心頭一暖,心想趙大哥教徒有方,看他孔武有力,武功不弱,雖身形不甚高大,然而一股浩然正氣卻迫人心胸,可見將來必有一番作為。袁承天揮劍殺來,掩在其前,又說道:“白教主,咱們向西北殺去。”因為他審時度勢眼見東南正有官軍搭箭張弓要射殺,而且有千總把持,為一軍首腦,正指揮眾清兵,而西北官軍較為薄弱,易於殺出。二人一前一後,向西北殺去。
那名官軍千總見二人眼見要逃脫,衝衝大怒,要手下清兵向二人捕殺。怎耐袁承天手中軒轅神劍乃是軒轅黃帝所有,是為絕世好劍,殺人萬萬千千,可說鋒芒天下兵器皆難攖其鋒,都要退避三舍,遑論世間平常兵器,更是不堪!
袁承天雖口中稱白蓮花為教主,然而心中此時已認她為師娘,自然不敢稍有懈怠,便是自己性命不要,也不能讓師娘性命有危,那樣他怎對的起師父趙相承的活命之恩,是以他是全力施為,隻殺得眾官兵哭爹喊娘,隻恨爹娘少生兩隻腳,一時四散奔逃。
袁承天和白蓮花二人殺出重圍,向一片小樹林衝去。那清兵千總斥喝眾清兵殺敵,奈何此時無人聽他命令,都隻顧自己性命,隻氣得他幹瞪眼,隻恨手下這些兵士飯桶,平昔趾高氣揚,一到殺敵時便人人懦弱起來,貪生怕死了,真是白養了他們。他見依仗手下兵士無望,便拍坐下馬匹向袁白二人追去,誓要擒拿。也是他利令智昏,也不想一想眾官兵都不是二人敵手,遑論他一個人,可不是自尋死路麽?
袁承天和白蓮花進了樹林,覺得疲憊,想要休息一下。不料馬蹄聲響,忽喇喇闖進了那千總,真向二人揮手中長刀砍刀,兇神惡煞般的模樣。袁承天心道:真是不知死活的東西,今日你橫豎尋死也沒辦法。他躍身而起,手出劍至直削這千總頭腦。千總忙迴轉長刀來截,不料袁承天中途身子一轉,竟而落於馬後。長劍一送,不待這千總迴身已是背後中劍,當場斃命。那馬猶自不知主人已死,依舊前行,馱著死屍迴轉有司衙門。
白蓮花見袁承天出手之迅捷,幹淨利落,毫無拖泥帶水之痕,可說隱隱有大家風範,駸駸然有超越掌門的勢頭,心中感慨:真是英雄出在少年,隻是我那孩兒傳書幾時如他這般,便也心滿意足。隻是她不知傅傳書野心極人,為人鬼域伎倆,全不似掌門亦是爹爹的趙相承那般磊落無私,可說天下英雄,未必有其父便有其子,多有不是。
袁承天休息一會兒,抬腳便走,白蓮花道:“袁少俠,你意欲何為?”袁承天道:“適才一時慌亂,忘了搭救薛師叔的屍身!”白蓮花聽他要去救出薛履平的屍身,心中一熱,:真是少年可為,不念舊惡,大有掌門之風範……不覺感慨良久。
袁承天再來三皇廟,隻見淒風冷月,血腥殺氣四漫,屍橫枕藉,他找到薛履平屍身負於背後,展開輕功,不一刻又來到小樹林,將他屍身恭恭敬敬放下,然後向他施禮道:“弟子不孝,不能保全師叔首領,真是無能!”白蓮花見他自責,語出誠肯,心想:這又豈怨得你,全是他惹得禍端,又與旁人何幹?袁承天抬頭看了看四野,隻見淒風霧氣,讓人心冷。過了一會,他平靜一下心神,便又用劍掘土為墓,將這薛履平埋葬其中。白蓮花心想:他年紀雖少,卻行為坦蕩,不念舊惡,實是君子所為,以德報怨,放眼天下皆是少有!此間事情一了,袁承天便要走去,可是又停下來,心想自己該當將朝廷派多福安去伊犁會同伊犁將軍蘇寧傑攻打昆侖派的事情說給她聽,——因為她是師娘,又是大師兄的娘親,怎麽可以隱瞞於她,那樣實為不智,因為此行昆侖兇多吉少,災禍難測,隻有盡人事聽天命!
白蓮花見了他去了又迴,情知必有事情,便問道:“你還有什麽事?”袁承天道:“白教主我有一事要相告,日前我得到一件機密,當今皇上派多福安去伊犁宣詔,會同伊犁將軍蘇寧傑攻打昆侖派,白教主你是否有意與小子一同前往,襄助昆侖?”白蓮花見他說出這件事,心中一動,問他為何將這件事說與她聽。袁承天自然不能說出實情,否則白蓮花豈不難堪,因為她和師父有夫妻之實,然而江湖人士亦為正邪所縛,所謂正邪不兩立,又況且這白蓮花昔年是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如果天下人知她和趙相承的事情,那麽趙相承該當如何自處?所以她決然不會承認二人之事,因為愛一個人隻要心中敬他愛他也就是了,未必是非要得到他不可,那隻是膚淺的愛,隻有愛到深處才明白隻有不傷害所愛之人才是大愛,正如那句話中: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其餘一切交於上天安排!其實白蓮花又是何等樣人,豈能聽不出袁承天弦外之音,心道:這小子原來知道我和趙大哥的事,那麽自然知道傅傳書乃是我的孩兒……袁承天見見她低頭沉吟,便又說道:“白教主,我師父從來忠義千秋,這次朝廷圍攻昆侖,要他投降他決然不會答應,難免一場惡殺!”
白蓮花又怎會不知道趙大哥為人肝膽昆侖是個好漢子,從來看重國家利益,民族大義,從不把自己安危放在心上,也許他太過俠義為懷,所以受到朝廷打壓,亦不為武林同道所看重,處處受排擠;可是他從不改變初心,心中依舊故念明室,覺得生當漢人自然不能事胡虜,在他眼中直看不起趨炎附勢的小人,雖然他們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唾手可得,然而心中的家國之念亦蕩然無存,隻有渾渾噩噩的軀體,而沒有為國盡忠的心,豈不和世間草木一樣,生之無用,死之多餘!他從來秉承師父林正眠所教的信念,所以便不肯同流合汙,在濁世中也做那朵出汙泥而不染的那朵蓮花,在世間照出耀眼的光芒,感醒世間奴役不自覺醒的人!
白蓮花看了一眼自己受傷的右臂,正有一支被清兵射中的羽箭,創口周邊有黑血流出,可見是中了毒箭,如果不加以施救那麽便會有性命之憂,所以當務之急隻有救她活命,然後再行去昆侖派。白蓮花要他先行去昆侖派派救急,而袁承天堅決不允,隻有救她平安無事,他才可以去昆侖派。白蓮花見他意誌已堅,言語無法撼動其心,隻有任他施救。隻見他閉目剪開白蓮花的上臂衣袖,讓她忍住疼痛,拔下毒箭,隻見血流更急,袁承天忙伸手指點她肩臂肩井、天宗、肩貞諸穴,又自點她前肩髃穴,此穴為經外奇穴,位於肩部肩峰向內寸許處,當大腸經肩髃穴向內一寸許,左右各二穴,主旨治肩臂痛楚。袁承天點其四穴,便可阻止血流加巨,亦可緩解痛楚。白蓮花見他閉目之間,隨手施為,手到擒來,分毫不差,心中驚異這袁承天有此點穴修為,與當世名家一比亦不遑多讓。袁承天之所以閉目施為,自然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忽言的原則,所謂男女大防,亦有男女授受不親之說,更兼袁承天心懷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操守,是以閉目為白蓮花療傷去毒!
白蓮花忽見他額角汗珠滾落,知他正以自已的內功心法迫毒,隻覺身上痛楚不以先前明顯,隻覺小手指少衝和少澤二穴流出黑血,可見毒血已被迫出體外,當無大礙。袁承天此時方長舒胸中一口氣,見白蓮花陰沉的麵容轉為紅潤。他的心才安定下來,睜目正見白蓮花看向自己,覺得不妥,起身走開。
白蓮花見他走開,長長歎口氣,因為她仿佛又見到了當年的趙相承趙大哥的樣子,一樣的少年無畏,一樣的英氣迫人,一樣的嶽峙淵嵉,一樣的玉樹臨風,所以她便怔怔然出神,似乎忘乎所以,不能自控!
袁承天別過她,上了馬匹出林而去。白蓮花看著他消失在蒼茫夜色中,心中不知為何失落也多。
山高路遠,一路北行,袁承天但見荒草叢生,時有烏鴉飛來,去啄食路邊餓死鳥獸的體。他見村落之間少有生氣,仿佛死亡沉寂,不知為何愈往北行,心中總是傷感連連,想到清心格格格大約此時正在將軍府圍爐夜話,不知她此時還會不會記念起自己?不知為何自己頭腦之中總有著她的影子,隻怕今生今世也揮之不去,難道這是夢魘,不可去的是懷念!喜歡一個人難道還喜歡理由麽?可是……可是……她已是將軍府的人了!自己隻有迴憶中迴想從前種種情事,不可忘的是往事!難以從腦海中去除,也許隻有死後才會忘卻這世間的情啊!
昆侖山在望,猶見山巔猶有冬雪,雖現在已是驚蜇之後春天,然而在這北疆苦寒之地,猶是北風凜冽,刮人肌膚生痛,隻因南北差異甚大,雖然山石之間小草已綠,但是隻是星星點點,不見青翠!
山上眾師弟依舊按部就班各行其事,不見有什麽異樣。袁承天見清兵未到,懸著的一顆心方始放下。他要拜見師父趙相承。忽然傅傳書從殿後轉來,說師父因練功不慎,走火入魔,身子不能動彈,正在後山石室修養,不見外人,便是本派弟孑亦不相見。師姐趙碧兒似乎也不似往昔,麵容有些悴憔,見袁承天的眼神也是灰沉沉,毫無生氣,仿佛看他如死人般。別的弟子也不來與袁承天說話,仿佛躲著他。袁承心中起疑,心想:師父的武功修為決然不會無緣無故走火入魔,難道派中生了變故,也不見師娘?傅傳書隻說師娘見師父習練武功走火入魔,便搬去後山石室照料他起居!這話聽起來似乎也無可厚非,隻是總讓人覺得那裏有些不對。
袁承天迴到自己在昆侖派的住所,隻見大屋蛛網結塵,處處顯得淒涼,無人為他打掃,記得以前師姐趙碧兒時常來看顧他,便是在他不在的時候也會將之打掃的幹幹淨淨,一塵不染,而今卻無人看顧,倍感淒涼,抬頭看窗外臨崖的那株鬆樹,隻見枝葉已黃,鬆針散了一地,讓人心中觸動。忽然鬆樹下的土地突出一塊,似乎埋了什麽東西。袁承天出了大屋,用劍掘土,不料竟翻出一隻靈貓——正是當年他從師兄手上救下的靈貓,今日卻死在此處!袁承天心中一顫,淚水不禁紛紛滾落。他將手握成拳,心中暗暗發誓要找出殺害這靈貓的兇手,否則何以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