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找帝乙之前,子受已經通過宮中侍衛了解過了。原著中商朝的鎮殿將軍方弼方相現在已經在了。
二人現在也是擔任鎮殿將軍之職,子受此次過來就是向帝乙來要這兩個人來的。
原文中方弼方相見到薑後遇害,紂王還要殺掉殷郊殷洪,心中不平,憤而反商。
帶著殷郊殷洪逃出朝歌,中途分開後在黃河渡口霸渡,後被黃飛虎勸說歸順西岐,最終死於十絕陣中。
雖然兩兄弟最終反商,但子受並不覺得兩兄弟就算不得忠臣,也不覺得他們做得有什麽不對。
封神中其他人反商,有的是因為受到了紂王的迫害,比如黃飛虎、楊任。
有的是為了更好的前途,比如蘇護、崇黑虎。隻有方弼方相兄弟兩人反商是因為心中存有正義。
方弼方相兩人在原著中露臉不多,就像兩個跑龍套的,但子受卻十分喜歡二人,一個是因為他們的正義,還有一個是因為他們二人的性格。
兩人性格直爽,敢言敢做敢當,雖說性格有些魯莽,沒有計劃,隻是一勇之夫,但就是這種性格單純的人才更難得。
還有一個要他二人的原因,子受覺得方弼方相的能力在封神中被低估了,或者說根本沒有機會展示。
原文中提到‘晁田、晁雷聽得是方弼兄弟反了,嚇的魂不附體。話說那方弼身長三丈六尺,方相身長三丈四尺,晁田兄弟怎敢惹他?一拳也經不起。’
後來在十絕陣迴目中又提到‘董天君一見大漢,高三丈有餘,麵如重棗,一部落腮髭髯,四隻眼睛,甚是兇惡’。
要知道晁田晁雷是領軍大將,對方弼兄弟如此畏懼,起碼說明方弼兄弟在凡人層次幾乎是沒有敵手的。
而且他們天生四目,關鍵就在這四隻眼睛上,子受總覺得兩兄弟這四隻眼睛肯定還有別的用處。
帝乙寢宮,“你要方弼方相兩兄弟做你的親衛?”明顯帝乙比較詫異。
帝乙之所以讓兩人做鎮殿將軍,也隻是覺得二人高大威猛,看起來比較唬人而已。
倒不是對二人有多麽重視。而且兩兄弟的四目到現在也沒有顯現出什麽特異之處來。
子受迴答道:“是的,父王,最近幾年兒臣一直在宮中,還沒有出宮外走動過。兒臣覺得,不管是讀書還是習武,總歸是要落在實處的。
“而且出去走走也能增長見聞,了解民情,所以特向父王請賜二人以做護衛。”
帝乙欣慰點頭:“吾兒真的是已經長大了,也好,那就準你出去,不過當天出去當天必須迴來,以自身安危為重,不可輕涉險地。另外,再帶五十宮內侍衛一起出去。”
“謝父王。”
子受迴宮給梓童說明自己今日出去,自是一陣依依不舍,自大婚以來,二人還從未分開過呢。
子受召來綠綺,交代了一番,吩咐好生照顧梓童,綠綺也點頭答應。
話說這段時間綠綺好像沒有以前那麽活潑話多了,也許是因為現在有了梓童,綠綺和子受之間隔了一層,不像以前那般親近。
子受準備找個機會好好跟綠綺交流一番,畢竟是自己來到這方世界認識的第一個女子,對待自己也是真心真意,不想讓她產生隔閡。
全交代完之後,子受換了一身便服,內襯皮甲,背後背上聞仲給自己打造的雙鞭,朝教場走去。
此時那五十名侍衛與方弼方相兄弟已經到了,子受來到教場,隻感覺今日怎麽突然天陰了?
子受二目圓睜、嘴巴張大,定定麵前的四根~腿柱,視線往上,移到方弼方相臉上。
隻見確如原文中寫的那樣,滿臉絡腮胡,長有四目,此時二人八眼也正看向子受。
他們二人從未見過子受,也沒有認出這就是當今太子,隻聽那五十名侍衛同時行禮,“拜見太子殿下”。
這時方弼二人也反應過來,向子受行禮。一張口,是真正的聲如洪鍾。
這時子受才迴過神來道:“免禮”,又說道“你二人以後不必大禮參拜,我怕你們把地震塌了。”
聽子受說完,侍衛哄笑,方弼二人則不好意思的摸摸後腦勺,隻是憨笑。
來之前,子受其實早有心理準備,原文中說方弼三丈六尺高,也就是十一米左右。
子受前世高樓大廈見的多了,感覺十來米高也就那樣,不過四層樓高。
可當一個十多米高的‘人’真正站在你麵前,那真不是一般的震撼。
原本子受借著這次出宮的機會,還想學學後世乾隆,來個微服私訪呢,現在也隻能作罷。
就方弼方相這副樣子一出門,誰還認不出來啊。
把這些想法拋下,子受開口道:“出發。”侍衛上馬,子受也自有人牽來宮中禦馬,方弼方相步行,一行人出宮而去。
子受現在騎術也很不錯,畢竟現在打仗離不了馬戰,子受對騎術、射箭等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騎在馬上,子受心情還是忍不住有些激動,來了兩年多了,這還是第一次出門呢。
不過子受連朝歌城都沒有逛一下,帝乙吩咐自己當天去當天迴,子受自己也沒想在外麵過夜。
這畢竟隻是自己第一次出門,在這個充滿妖魔鬼怪的世界,還是一切謹慎小心為妙,免得小命不保。
至於朝歌城,等自己辦事迴來之後再逛不遲。
在麵對帝乙時,子受並沒有將自己真正的目的說出來,子受其實是想離開新手村,出去找一處升級點曆練一番。
因為經過兩年的時間,自己時刻誦讀黃庭經,雖然還是沒有形成周天循環,但體內的氣感也逐步壯大。
從開始的一絲,到後來的黃豆、鴿蛋,到現在的雞蛋大小,子受也想試試這氣感到底有什麽作用。
出來之前,子受也已經想好了去處,因為要當天返迴,不宜選太遠的地方。
出宮之後,子受帶人直接出南城門,順著官道一路向南行去。
路上子受找侍衛問了問路,終於,來到了今天的目的地。
城南三十五裏,軒轅墳。
二人現在也是擔任鎮殿將軍之職,子受此次過來就是向帝乙來要這兩個人來的。
原文中方弼方相見到薑後遇害,紂王還要殺掉殷郊殷洪,心中不平,憤而反商。
帶著殷郊殷洪逃出朝歌,中途分開後在黃河渡口霸渡,後被黃飛虎勸說歸順西岐,最終死於十絕陣中。
雖然兩兄弟最終反商,但子受並不覺得兩兄弟就算不得忠臣,也不覺得他們做得有什麽不對。
封神中其他人反商,有的是因為受到了紂王的迫害,比如黃飛虎、楊任。
有的是為了更好的前途,比如蘇護、崇黑虎。隻有方弼方相兄弟兩人反商是因為心中存有正義。
方弼方相兩人在原著中露臉不多,就像兩個跑龍套的,但子受卻十分喜歡二人,一個是因為他們的正義,還有一個是因為他們二人的性格。
兩人性格直爽,敢言敢做敢當,雖說性格有些魯莽,沒有計劃,隻是一勇之夫,但就是這種性格單純的人才更難得。
還有一個要他二人的原因,子受覺得方弼方相的能力在封神中被低估了,或者說根本沒有機會展示。
原文中提到‘晁田、晁雷聽得是方弼兄弟反了,嚇的魂不附體。話說那方弼身長三丈六尺,方相身長三丈四尺,晁田兄弟怎敢惹他?一拳也經不起。’
後來在十絕陣迴目中又提到‘董天君一見大漢,高三丈有餘,麵如重棗,一部落腮髭髯,四隻眼睛,甚是兇惡’。
要知道晁田晁雷是領軍大將,對方弼兄弟如此畏懼,起碼說明方弼兄弟在凡人層次幾乎是沒有敵手的。
而且他們天生四目,關鍵就在這四隻眼睛上,子受總覺得兩兄弟這四隻眼睛肯定還有別的用處。
帝乙寢宮,“你要方弼方相兩兄弟做你的親衛?”明顯帝乙比較詫異。
帝乙之所以讓兩人做鎮殿將軍,也隻是覺得二人高大威猛,看起來比較唬人而已。
倒不是對二人有多麽重視。而且兩兄弟的四目到現在也沒有顯現出什麽特異之處來。
子受迴答道:“是的,父王,最近幾年兒臣一直在宮中,還沒有出宮外走動過。兒臣覺得,不管是讀書還是習武,總歸是要落在實處的。
“而且出去走走也能增長見聞,了解民情,所以特向父王請賜二人以做護衛。”
帝乙欣慰點頭:“吾兒真的是已經長大了,也好,那就準你出去,不過當天出去當天必須迴來,以自身安危為重,不可輕涉險地。另外,再帶五十宮內侍衛一起出去。”
“謝父王。”
子受迴宮給梓童說明自己今日出去,自是一陣依依不舍,自大婚以來,二人還從未分開過呢。
子受召來綠綺,交代了一番,吩咐好生照顧梓童,綠綺也點頭答應。
話說這段時間綠綺好像沒有以前那麽活潑話多了,也許是因為現在有了梓童,綠綺和子受之間隔了一層,不像以前那般親近。
子受準備找個機會好好跟綠綺交流一番,畢竟是自己來到這方世界認識的第一個女子,對待自己也是真心真意,不想讓她產生隔閡。
全交代完之後,子受換了一身便服,內襯皮甲,背後背上聞仲給自己打造的雙鞭,朝教場走去。
此時那五十名侍衛與方弼方相兄弟已經到了,子受來到教場,隻感覺今日怎麽突然天陰了?
子受二目圓睜、嘴巴張大,定定麵前的四根~腿柱,視線往上,移到方弼方相臉上。
隻見確如原文中寫的那樣,滿臉絡腮胡,長有四目,此時二人八眼也正看向子受。
他們二人從未見過子受,也沒有認出這就是當今太子,隻聽那五十名侍衛同時行禮,“拜見太子殿下”。
這時方弼二人也反應過來,向子受行禮。一張口,是真正的聲如洪鍾。
這時子受才迴過神來道:“免禮”,又說道“你二人以後不必大禮參拜,我怕你們把地震塌了。”
聽子受說完,侍衛哄笑,方弼二人則不好意思的摸摸後腦勺,隻是憨笑。
來之前,子受其實早有心理準備,原文中說方弼三丈六尺高,也就是十一米左右。
子受前世高樓大廈見的多了,感覺十來米高也就那樣,不過四層樓高。
可當一個十多米高的‘人’真正站在你麵前,那真不是一般的震撼。
原本子受借著這次出宮的機會,還想學學後世乾隆,來個微服私訪呢,現在也隻能作罷。
就方弼方相這副樣子一出門,誰還認不出來啊。
把這些想法拋下,子受開口道:“出發。”侍衛上馬,子受也自有人牽來宮中禦馬,方弼方相步行,一行人出宮而去。
子受現在騎術也很不錯,畢竟現在打仗離不了馬戰,子受對騎術、射箭等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騎在馬上,子受心情還是忍不住有些激動,來了兩年多了,這還是第一次出門呢。
不過子受連朝歌城都沒有逛一下,帝乙吩咐自己當天去當天迴,子受自己也沒想在外麵過夜。
這畢竟隻是自己第一次出門,在這個充滿妖魔鬼怪的世界,還是一切謹慎小心為妙,免得小命不保。
至於朝歌城,等自己辦事迴來之後再逛不遲。
在麵對帝乙時,子受並沒有將自己真正的目的說出來,子受其實是想離開新手村,出去找一處升級點曆練一番。
因為經過兩年的時間,自己時刻誦讀黃庭經,雖然還是沒有形成周天循環,但體內的氣感也逐步壯大。
從開始的一絲,到後來的黃豆、鴿蛋,到現在的雞蛋大小,子受也想試試這氣感到底有什麽作用。
出來之前,子受也已經想好了去處,因為要當天返迴,不宜選太遠的地方。
出宮之後,子受帶人直接出南城門,順著官道一路向南行去。
路上子受找侍衛問了問路,終於,來到了今天的目的地。
城南三十五裏,軒轅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