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的潮341
明天改迴來
江湖路遠歸無期,
恩仇情怨難舍離。
縱使神功蓋天地,
休教人把凡心棄。
浩浩乾坤,無垠大地,紅塵白浪中多少驚才絕豔之人升起湮沒。生於江湖,活於江湖,生活即是江湖,生存不離江湖,生死輪迴是江湖新的開端。
時至深夜,夏蟲歡唱,草木枝葉也打著節拍合奏。
忽然,陰風席卷,灰蒙蒙一片籠罩大地,森然鬼唱,恐怖非常,夏夜的生物發出驚恐的聲音。
此時,灰霧之中六道恐怖的身影忽隱忽現,伴隨詩號吟唱,慢慢現出身形,竟是——六鬼抬棺。“血屠萬裏遍赤地,魔吞生魂出幽羅。嗬嗬哈哈哈……”
六鬼抬棺侵進一個又一個村莊,凡所過處雞犬無生,枯屍遍地,分明是精魂氣血被吸盡的象征。“來去無影風帶血,六鬼抬棺行無界。哈哈哈哈嗬嗬嗬……”
六鬼抬棺一步顯一步隱,顯隱之間,六鬼抬棺消失於世間,隻留一地荒涼淒慘。
東方天際漸漸放白,本應響起的雞鳴不複存在。正當日上中天之時,洛安城內傳遍了數萬人淒慘死亡的消息,一甲子前的詭滅之夜再次被人們提起,更有江湖老先覺聯想到近二百年來發生的幾次詭滅事件。
文海歸苑中
“連著這次,一共發生三次詭滅了,數萬人的血氣精魂一夜之間全部被奪取,可見其實力之強,百姓分散無據,遙遠者相隔何止萬裏,可見其勢力之龐大!”
一襲紫色儒服,手持折扇,麵貌俊朗的文海歸苑主人寧文歸正與好友武海寰居主人洛澤空在茗亭品茗論事時,一個人大喊大叫地跑進文海歸苑。
“大事不好啦!大事不好啦!”東郭才一路橫衝直撞,直奔茗亭,文海歸苑的童子元和、元豐等貫見不怪,也不去理會,隻示意寧文歸在茗亭,武海寰居洛澤空的隨從見此也不好再做阻攔通報。
“好友,你有客人到了!”洛澤空抿一口香茗。
“嗬,這個客人可不是好客人呐!”寧文歸無奈放下瓷杯。
“我聽到有人說我壞話!”東郭才急匆匆地跑到茗亭。
“來來來!看你風塵仆仆,必定口幹舌燥,先飲口茶降降火氣,消消疲勞。”寧文歸舉起一杯茶示意東郭才飲下。
“你們還有閑心飲茶呀?哎呦!你們知道外麵發生什麽了嗎?”東郭才連問兩句,頓覺口幹舌燥,一把抓過寧文歸手中的茶杯一飲而盡。
“此事你不必急躁,這並不是第一次,雖然自它發生以來就有人專門注意,但仍然查不到絲毫的蛛絲馬跡,所以此事急不來!”寧文歸再斟滿一杯茶遞到東郭才麵前,不疾不徐地說。
“哈,阿才,你經常在江湖中走動難道就沒查出什麽麽?”洛澤空品完一杯茶放下茶杯問。
東郭才接過寧文歸遞來的茶杯說:“可以說什麽也沒查到,也可以說有一點收獲!”說完再次將茶水一飲而盡。
“嘖嘖,真是可惜了!”洛澤空嘖著嘴看著東郭才放下的空茶杯。
“哦?有何收獲?”寧文歸也來了興致,折扇一收正色候聽。
“在昨夜被滅的數十個村莊中有一個叫李家店的地方,莊內還有一個活口,有一個小孩還活著,這個孩子被他父親藏在床板下的夾艙裏,因此躲過一劫,也因此獲得了一條重要的線索。”
“什麽線索?”洛澤空急急發問。
“四句詩號:‘血屠萬裏遍赤地,魔吞生魂出幽羅。來去無影風帶血,六鬼抬棺行無界。’就是這些了。”
“那麽,那個孩子呢?”寧文歸問到。
“守在他爹的墓前死活不肯離開!”
“血魔,幽羅,六鬼抬棺!好友,你應該有結論了吧!”洛澤空忽的抬頭正視寧文歸,表情嚴肅。
寧文歸正色一點頭說:“看來好友的猜測與我一致!”
“誒!你們在打什麽啞謎?能說明白點嗎?”東郭才急切的表示他完全不懂文武二人在說什麽。
“你想知道?”寧文歸右手折扇往左手掌上一打,向東郭才問到。
“當然想啦!”
“如此,你且附耳來!”
“什麽嘛!這麽神神秘秘的。”口中雖然抱怨,但還是按寧文歸說的做了。
寧文歸在東郭才耳邊細語幾句,東郭才一邊不住點頭,一邊嗯耶應聲。
待寧文歸交代完畢,東郭才急急離去,洛澤空也起身告辭,迴轉武海寰居。
“天下將亂啊!文辭越海作孤鴻,武略韜絕定世容。人間人道人不同,爭名爭利爭做龍。唉,人世間如何方能平靜安樂!”
李家店北方的墳地中,一名十歲左右的孩童抱著一塊木製墓碑沉沉睡著,不時抽泣一聲。墓碑上用歪歪斜斜的字體刻著“父周功遠之墓-子周昊立”。
然而就在此時,墳地外一名神秘修道者自東而來,白須白發,白衣白靴,手持雪白拂塵,飄然如嫡仙。這名白衣道者一步一步接近悲泣之後,疲倦入夢的周昊。
這方麵,萬餘百姓死於非命,自然震驚朝野,大梁帝國現任皇帝梁成帝、大漢王朝現任皇帝漢煬帝齊齊發布偵緝令。乾坤大地頓時充滿空前的緊張感,百姓寢食不安,天下人人自危。
大梁宮廷密議閣中,梁成帝端坐金龍椅上,下手位上正坐的藍衣道人即是大梁國師度世意。
“國師!測算結果如何?可有眉目?”梁成帝焦急的詢問。
“天意難測,此次災禍將是乾坤世界大亂的預兆。兩百年來,前兩次詭滅之夜發生後都伴隨著兵戈之亂,這次應當也不例外。但是前兩次吾多少也算出些東西,然此次吾耗費半生功力僅得出幾句詩。”說完即從懷裏拿出一張紙遞交給梁成帝,“聖上,下臣覺得此事並不單純,亦不會這麽簡單,所以我希望能夠閉關一段時間,以便靜心推算,以求獲得更多提示,望聖上恩準!”度世意遞交詩文後順勢向梁成帝施了一禮。
“國師你……”梁成帝驚詫出聲,“國師,非是朕不要你閉關,實是不願你閉關。你應當知情,朕初登大寶,滿朝臣子忠奸難辨,朕根基不穩實是需要國師相伴,來穩定朝堂!”
“聖上無需憂慮,下臣並非是孑然離去,臣有一好友乃是治國興邦之大才,若我帶上聖上諭令前去相邀定能成功。”度世意恭身言道。
“哦!治國興邦之大才?才大若何?”梁成帝初登大位,求賢若渴,初次聽聞國師度世意所言之大才便來了興致。
“能扶大廈於將傾,能匡社稷於危亡!”度世意依然恭敬的迴話說。
“當真?”
“然!”
(本章完)
明天改迴來
江湖路遠歸無期,
恩仇情怨難舍離。
縱使神功蓋天地,
休教人把凡心棄。
浩浩乾坤,無垠大地,紅塵白浪中多少驚才絕豔之人升起湮沒。生於江湖,活於江湖,生活即是江湖,生存不離江湖,生死輪迴是江湖新的開端。
時至深夜,夏蟲歡唱,草木枝葉也打著節拍合奏。
忽然,陰風席卷,灰蒙蒙一片籠罩大地,森然鬼唱,恐怖非常,夏夜的生物發出驚恐的聲音。
此時,灰霧之中六道恐怖的身影忽隱忽現,伴隨詩號吟唱,慢慢現出身形,竟是——六鬼抬棺。“血屠萬裏遍赤地,魔吞生魂出幽羅。嗬嗬哈哈哈……”
六鬼抬棺侵進一個又一個村莊,凡所過處雞犬無生,枯屍遍地,分明是精魂氣血被吸盡的象征。“來去無影風帶血,六鬼抬棺行無界。哈哈哈哈嗬嗬嗬……”
六鬼抬棺一步顯一步隱,顯隱之間,六鬼抬棺消失於世間,隻留一地荒涼淒慘。
東方天際漸漸放白,本應響起的雞鳴不複存在。正當日上中天之時,洛安城內傳遍了數萬人淒慘死亡的消息,一甲子前的詭滅之夜再次被人們提起,更有江湖老先覺聯想到近二百年來發生的幾次詭滅事件。
文海歸苑中
“連著這次,一共發生三次詭滅了,數萬人的血氣精魂一夜之間全部被奪取,可見其實力之強,百姓分散無據,遙遠者相隔何止萬裏,可見其勢力之龐大!”
一襲紫色儒服,手持折扇,麵貌俊朗的文海歸苑主人寧文歸正與好友武海寰居主人洛澤空在茗亭品茗論事時,一個人大喊大叫地跑進文海歸苑。
“大事不好啦!大事不好啦!”東郭才一路橫衝直撞,直奔茗亭,文海歸苑的童子元和、元豐等貫見不怪,也不去理會,隻示意寧文歸在茗亭,武海寰居洛澤空的隨從見此也不好再做阻攔通報。
“好友,你有客人到了!”洛澤空抿一口香茗。
“嗬,這個客人可不是好客人呐!”寧文歸無奈放下瓷杯。
“我聽到有人說我壞話!”東郭才急匆匆地跑到茗亭。
“來來來!看你風塵仆仆,必定口幹舌燥,先飲口茶降降火氣,消消疲勞。”寧文歸舉起一杯茶示意東郭才飲下。
“你們還有閑心飲茶呀?哎呦!你們知道外麵發生什麽了嗎?”東郭才連問兩句,頓覺口幹舌燥,一把抓過寧文歸手中的茶杯一飲而盡。
“此事你不必急躁,這並不是第一次,雖然自它發生以來就有人專門注意,但仍然查不到絲毫的蛛絲馬跡,所以此事急不來!”寧文歸再斟滿一杯茶遞到東郭才麵前,不疾不徐地說。
“哈,阿才,你經常在江湖中走動難道就沒查出什麽麽?”洛澤空品完一杯茶放下茶杯問。
東郭才接過寧文歸遞來的茶杯說:“可以說什麽也沒查到,也可以說有一點收獲!”說完再次將茶水一飲而盡。
“嘖嘖,真是可惜了!”洛澤空嘖著嘴看著東郭才放下的空茶杯。
“哦?有何收獲?”寧文歸也來了興致,折扇一收正色候聽。
“在昨夜被滅的數十個村莊中有一個叫李家店的地方,莊內還有一個活口,有一個小孩還活著,這個孩子被他父親藏在床板下的夾艙裏,因此躲過一劫,也因此獲得了一條重要的線索。”
“什麽線索?”洛澤空急急發問。
“四句詩號:‘血屠萬裏遍赤地,魔吞生魂出幽羅。來去無影風帶血,六鬼抬棺行無界。’就是這些了。”
“那麽,那個孩子呢?”寧文歸問到。
“守在他爹的墓前死活不肯離開!”
“血魔,幽羅,六鬼抬棺!好友,你應該有結論了吧!”洛澤空忽的抬頭正視寧文歸,表情嚴肅。
寧文歸正色一點頭說:“看來好友的猜測與我一致!”
“誒!你們在打什麽啞謎?能說明白點嗎?”東郭才急切的表示他完全不懂文武二人在說什麽。
“你想知道?”寧文歸右手折扇往左手掌上一打,向東郭才問到。
“當然想啦!”
“如此,你且附耳來!”
“什麽嘛!這麽神神秘秘的。”口中雖然抱怨,但還是按寧文歸說的做了。
寧文歸在東郭才耳邊細語幾句,東郭才一邊不住點頭,一邊嗯耶應聲。
待寧文歸交代完畢,東郭才急急離去,洛澤空也起身告辭,迴轉武海寰居。
“天下將亂啊!文辭越海作孤鴻,武略韜絕定世容。人間人道人不同,爭名爭利爭做龍。唉,人世間如何方能平靜安樂!”
李家店北方的墳地中,一名十歲左右的孩童抱著一塊木製墓碑沉沉睡著,不時抽泣一聲。墓碑上用歪歪斜斜的字體刻著“父周功遠之墓-子周昊立”。
然而就在此時,墳地外一名神秘修道者自東而來,白須白發,白衣白靴,手持雪白拂塵,飄然如嫡仙。這名白衣道者一步一步接近悲泣之後,疲倦入夢的周昊。
這方麵,萬餘百姓死於非命,自然震驚朝野,大梁帝國現任皇帝梁成帝、大漢王朝現任皇帝漢煬帝齊齊發布偵緝令。乾坤大地頓時充滿空前的緊張感,百姓寢食不安,天下人人自危。
大梁宮廷密議閣中,梁成帝端坐金龍椅上,下手位上正坐的藍衣道人即是大梁國師度世意。
“國師!測算結果如何?可有眉目?”梁成帝焦急的詢問。
“天意難測,此次災禍將是乾坤世界大亂的預兆。兩百年來,前兩次詭滅之夜發生後都伴隨著兵戈之亂,這次應當也不例外。但是前兩次吾多少也算出些東西,然此次吾耗費半生功力僅得出幾句詩。”說完即從懷裏拿出一張紙遞交給梁成帝,“聖上,下臣覺得此事並不單純,亦不會這麽簡單,所以我希望能夠閉關一段時間,以便靜心推算,以求獲得更多提示,望聖上恩準!”度世意遞交詩文後順勢向梁成帝施了一禮。
“國師你……”梁成帝驚詫出聲,“國師,非是朕不要你閉關,實是不願你閉關。你應當知情,朕初登大寶,滿朝臣子忠奸難辨,朕根基不穩實是需要國師相伴,來穩定朝堂!”
“聖上無需憂慮,下臣並非是孑然離去,臣有一好友乃是治國興邦之大才,若我帶上聖上諭令前去相邀定能成功。”度世意恭身言道。
“哦!治國興邦之大才?才大若何?”梁成帝初登大位,求賢若渴,初次聽聞國師度世意所言之大才便來了興致。
“能扶大廈於將傾,能匡社稷於危亡!”度世意依然恭敬的迴話說。
“當真?”
“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