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的潮320
明天改迴來
重開科考的皇榜發出,大梁上下震動,喜者眾,憂者亦不少,更有驚者悔者無數。
城門公告亭前,文人聚圍,百姓斂堆,眾人議論紛紛的聽著宣讀官宣讀官文。
“聖上英明!自此而後,我等寒門再次大開晉身大門!”
“科舉取締數十年,書文學說早已放下多時,而今重開,冬至日便要開考,這可如何是好?”
“還有十多天便是冬至,初試也就開始了。”
“隻能臨陣磨槍了!”
“能臨陣磨槍的都算不錯的了,那些稍遠一些的,恐怕都不一定能趕到考場,甚至偏僻一些的都不一定能知道這個消息!”
“那些地方就算知道消息又能如何?三鄉四裏都不一定能找到一本完整的詩書!”
城中諸文人議論紛紛暫且不表,消息層層傳遞,郡縣鄉裏亭無有遺缺。
諸多大世家無不疑惑叢生。
“這次重開科考太過突然,皇帝究竟要做什麽?”
“也許是為了盡快培養心腹?”
“大梁疆域何其廣闊,聖上現在可沒那麽多手來掌握天下士子!”
“隻要運作得當,這次的考場將是為我們世家添磚加瓦的工地!”
“當年能讓梁文帝取締科舉,現在的梁成帝當然也可以!”
“最是難讓人安定的是新任的大司徒!”
“不知他是何來曆!不過據說是國師推舉的!”
大梁南部陰川郡有一山,名喚涯山,山下有一村莊,亦名涯山裏。
“雄雞一唱兮天下光,提刀上山兮砍柴忙,薪火熾烈兮炊煙香,可憐寡人兮守空房!”在一群樵夫中間,一名清秀青年砍一刀唱一句。
“青桑先生要是夜裏孤單,俺叫家裏那口子給你說和一家姑娘,我們也好喝口喜酒哇!大家說是不是呀?”旁邊一個漢子撇下一根樹枝大聲說到。
“王大哥說笑了,青桑除了識得幾個字外,手提不得,肩挑不得,如何養家呀?可不能誤了姑娘家!”青桑連連擺手,臉色泛紅。
“青桑小先生真是奇怪,剛剛自己在一邊吟唱的時候還是開懷自在,旁人接過話茬卻變得害羞起來!”一旁的老樵夫調侃到。
“哈哈哈!青桑先生畢竟還是個年輕人啊!”一眾樵夫紛紛笑出聲來。
“青桑先生!青桑先生!快迴村子!裏魁來找你了!”一個半大小孩兒衝上山來,一路跨溝越坎,風急火燎。
“什麽事兒啊?”青桑放下柴刀,打理腳下的一捆柴禾。
“不知道,但是好像說是朝廷科舉什麽的!”那小孩兒又兩三步來到青桑身前,幫忙把那捆柴禾讓青桑先生背起來,“先生,科舉是做什麽的呀?我看裏魁很著急的模樣!”
“科舉呀!這是全天下的學子們共同期待的一場考驗,過得了的,就可以做官,過不了的就隻能哪兒來的迴哪兒去了!”青桑先生一邊走一邊對小孩兒解釋到。
“那為什麽我一直沒有聽說過呢?”
“科舉已經被取締幾十年了,那個時候你還沒出生呢!”
“那這幾十年的大官兒都是怎麽選的呀?”
“舉孝廉!說了你也不懂,好好學,多看書,以後你就明白了!”
前路有了期盼,腳步不自覺的便加快不少,迴到住處,裏魁已經在院子裏等了一段時間了,看到青桑迴來,快步迎上來。
青桑先生放下柴禾,拱手見禮:“勞裏魁大人等候多時,是學生的不是!不知裏魁大人召喚學生何事?”
“欸!青桑先生太過自謙了!老朽哪堪先生持學生禮!”裏魁連忙扶起青桑,“青桑先生在我們涯山裏定居已有三年了吧?”
“是!多虧裏魁收留,不然學生流落荒野,難保安危!”青桑謙態迴話。
“老朽這次來呢,是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先看這張告示!”裏魁將懷裏掏出的告示遞給青桑。
“科舉真的重開了?”青桑一臉詫異的看著裏魁。
“告示就在你的手上,這可不會有假!”
“不知裏魁大人還有什麽吩咐?”
“青桑先生!一直都沒聽你提起過故裏人事,不知先生故裏可還有牽掛?”裏魁猶豫之後,厚起臉皮問到。
“孑然一身,無牽無掛!裏魁老大人何故問及?”
聽到青桑的迴答之後,裏魁明顯鬆了一口氣:“老朽想要拜托青桑先生在科考之時,以涯山裏作為桑梓之地!”
青桑聽完,表情稍有凝固,裏魁看到之後立馬改口:“如果為難的話,青桑先生千萬不要勉強!”
“裏魁大人言重了!涯山生活,鄉親關愛甚濃,青桑早已把涯山當做家鄉,就是老大人不來說項,青桑也會的!”青桑端扶裏魁準備拜下去的臂膀,“老大人休要再如此了,你這是折煞學生了!”
巴環山下,大梁軍隊集結,足有千人千刃千匹馬。
新晉蕩寇將軍伯安玉催馬陣前,銳利目光注視山上,等待著斥候的迴報。
不多時,五名身穿棕色武服的斥候終於迴歸。
“稟報將軍,巴環山上空無一人!”眾斥候迴稟。
“怎麽可能?日前收到巴環山眾匪聚集共建獸王寨的情報我軍便即刻調兵前來!難道消息泄露了?”一旁的稗將開口道。
“嗯?”伯安玉沉吟一聲,對斥候詢問道:“山上情形具體如何模樣?”
“稟將軍,山上門樓、牌匾、石碑完備;所有建築、擺設均無損毀,雖有翻杯倒盞,卻更像是醉酒打翻,宴飲桌上尚存留不少殘羹冷炙;兵器架在圍牆邊上,毫無散亂痕跡;地上更有**之後留下的痕跡。”
“腳印呢?”伯安玉追問到。
“除了獸王寨中,其他地方沒有發現腳印!”斥候迴答。
“帶本將前去看看!”
“遵命!”
光明教地之中,滿堂縞素,戚戚哀哀。火盆前守孝的少年早已哭不出聲來,隻是一張一張的往火盆裏添放紙錢。張武集之妻妾站立一旁,擁在一起,不時抽泣。一臉嚴肅的張武奐一直關注著門外的動靜,背負的雙手攥著拳頭,拇指不停地磋磨著指節,逐漸露出焦急的神色看向側後方的陰暗角落。
“來了!”暗處的存在以傳音入密的手段提醒張武奐。
隨後,唱班的門房高聲喊道:“藏劍山莊柳一鳴莊主到!赫威鏢局赫無遠掌舵到!”
柳一鳴與赫無遠兩人進入大堂後,各自取罷三炷香敬了去。
柳一鳴拍拍跪著的張武集之子的肩頭:“賢侄可要振作起來!這個家的擔子可是落到了你的肩頭上!”
赫無遠站在一旁,看著柳一鳴膩味的做法,瞥了眼沒有好臉色的張武奐,問到:“現在的光明教誰主事?”
(本章完)
明天改迴來
重開科考的皇榜發出,大梁上下震動,喜者眾,憂者亦不少,更有驚者悔者無數。
城門公告亭前,文人聚圍,百姓斂堆,眾人議論紛紛的聽著宣讀官宣讀官文。
“聖上英明!自此而後,我等寒門再次大開晉身大門!”
“科舉取締數十年,書文學說早已放下多時,而今重開,冬至日便要開考,這可如何是好?”
“還有十多天便是冬至,初試也就開始了。”
“隻能臨陣磨槍了!”
“能臨陣磨槍的都算不錯的了,那些稍遠一些的,恐怕都不一定能趕到考場,甚至偏僻一些的都不一定能知道這個消息!”
“那些地方就算知道消息又能如何?三鄉四裏都不一定能找到一本完整的詩書!”
城中諸文人議論紛紛暫且不表,消息層層傳遞,郡縣鄉裏亭無有遺缺。
諸多大世家無不疑惑叢生。
“這次重開科考太過突然,皇帝究竟要做什麽?”
“也許是為了盡快培養心腹?”
“大梁疆域何其廣闊,聖上現在可沒那麽多手來掌握天下士子!”
“隻要運作得當,這次的考場將是為我們世家添磚加瓦的工地!”
“當年能讓梁文帝取締科舉,現在的梁成帝當然也可以!”
“最是難讓人安定的是新任的大司徒!”
“不知他是何來曆!不過據說是國師推舉的!”
大梁南部陰川郡有一山,名喚涯山,山下有一村莊,亦名涯山裏。
“雄雞一唱兮天下光,提刀上山兮砍柴忙,薪火熾烈兮炊煙香,可憐寡人兮守空房!”在一群樵夫中間,一名清秀青年砍一刀唱一句。
“青桑先生要是夜裏孤單,俺叫家裏那口子給你說和一家姑娘,我們也好喝口喜酒哇!大家說是不是呀?”旁邊一個漢子撇下一根樹枝大聲說到。
“王大哥說笑了,青桑除了識得幾個字外,手提不得,肩挑不得,如何養家呀?可不能誤了姑娘家!”青桑連連擺手,臉色泛紅。
“青桑小先生真是奇怪,剛剛自己在一邊吟唱的時候還是開懷自在,旁人接過話茬卻變得害羞起來!”一旁的老樵夫調侃到。
“哈哈哈!青桑先生畢竟還是個年輕人啊!”一眾樵夫紛紛笑出聲來。
“青桑先生!青桑先生!快迴村子!裏魁來找你了!”一個半大小孩兒衝上山來,一路跨溝越坎,風急火燎。
“什麽事兒啊?”青桑放下柴刀,打理腳下的一捆柴禾。
“不知道,但是好像說是朝廷科舉什麽的!”那小孩兒又兩三步來到青桑身前,幫忙把那捆柴禾讓青桑先生背起來,“先生,科舉是做什麽的呀?我看裏魁很著急的模樣!”
“科舉呀!這是全天下的學子們共同期待的一場考驗,過得了的,就可以做官,過不了的就隻能哪兒來的迴哪兒去了!”青桑先生一邊走一邊對小孩兒解釋到。
“那為什麽我一直沒有聽說過呢?”
“科舉已經被取締幾十年了,那個時候你還沒出生呢!”
“那這幾十年的大官兒都是怎麽選的呀?”
“舉孝廉!說了你也不懂,好好學,多看書,以後你就明白了!”
前路有了期盼,腳步不自覺的便加快不少,迴到住處,裏魁已經在院子裏等了一段時間了,看到青桑迴來,快步迎上來。
青桑先生放下柴禾,拱手見禮:“勞裏魁大人等候多時,是學生的不是!不知裏魁大人召喚學生何事?”
“欸!青桑先生太過自謙了!老朽哪堪先生持學生禮!”裏魁連忙扶起青桑,“青桑先生在我們涯山裏定居已有三年了吧?”
“是!多虧裏魁收留,不然學生流落荒野,難保安危!”青桑謙態迴話。
“老朽這次來呢,是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先看這張告示!”裏魁將懷裏掏出的告示遞給青桑。
“科舉真的重開了?”青桑一臉詫異的看著裏魁。
“告示就在你的手上,這可不會有假!”
“不知裏魁大人還有什麽吩咐?”
“青桑先生!一直都沒聽你提起過故裏人事,不知先生故裏可還有牽掛?”裏魁猶豫之後,厚起臉皮問到。
“孑然一身,無牽無掛!裏魁老大人何故問及?”
聽到青桑的迴答之後,裏魁明顯鬆了一口氣:“老朽想要拜托青桑先生在科考之時,以涯山裏作為桑梓之地!”
青桑聽完,表情稍有凝固,裏魁看到之後立馬改口:“如果為難的話,青桑先生千萬不要勉強!”
“裏魁大人言重了!涯山生活,鄉親關愛甚濃,青桑早已把涯山當做家鄉,就是老大人不來說項,青桑也會的!”青桑端扶裏魁準備拜下去的臂膀,“老大人休要再如此了,你這是折煞學生了!”
巴環山下,大梁軍隊集結,足有千人千刃千匹馬。
新晉蕩寇將軍伯安玉催馬陣前,銳利目光注視山上,等待著斥候的迴報。
不多時,五名身穿棕色武服的斥候終於迴歸。
“稟報將軍,巴環山上空無一人!”眾斥候迴稟。
“怎麽可能?日前收到巴環山眾匪聚集共建獸王寨的情報我軍便即刻調兵前來!難道消息泄露了?”一旁的稗將開口道。
“嗯?”伯安玉沉吟一聲,對斥候詢問道:“山上情形具體如何模樣?”
“稟將軍,山上門樓、牌匾、石碑完備;所有建築、擺設均無損毀,雖有翻杯倒盞,卻更像是醉酒打翻,宴飲桌上尚存留不少殘羹冷炙;兵器架在圍牆邊上,毫無散亂痕跡;地上更有**之後留下的痕跡。”
“腳印呢?”伯安玉追問到。
“除了獸王寨中,其他地方沒有發現腳印!”斥候迴答。
“帶本將前去看看!”
“遵命!”
光明教地之中,滿堂縞素,戚戚哀哀。火盆前守孝的少年早已哭不出聲來,隻是一張一張的往火盆裏添放紙錢。張武集之妻妾站立一旁,擁在一起,不時抽泣。一臉嚴肅的張武奐一直關注著門外的動靜,背負的雙手攥著拳頭,拇指不停地磋磨著指節,逐漸露出焦急的神色看向側後方的陰暗角落。
“來了!”暗處的存在以傳音入密的手段提醒張武奐。
隨後,唱班的門房高聲喊道:“藏劍山莊柳一鳴莊主到!赫威鏢局赫無遠掌舵到!”
柳一鳴與赫無遠兩人進入大堂後,各自取罷三炷香敬了去。
柳一鳴拍拍跪著的張武集之子的肩頭:“賢侄可要振作起來!這個家的擔子可是落到了你的肩頭上!”
赫無遠站在一旁,看著柳一鳴膩味的做法,瞥了眼沒有好臉色的張武奐,問到:“現在的光明教誰主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