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禦駕親征潼關,剛剛迴京便迫不及待地趕去隆中居見諸葛孔明。
把所有出城接駕的眾臣丟到了一旁。
如此一來,一些朝臣不免對陛下不遠千裏請來的諸葛亮,起了好奇之心。
“聽聞陛下請來的諸葛孔明,乃南陽名士。”
“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其評價非常之高。”
“與襄陽龐統並稱,有曰,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如今這天下,欺世盜名之人隨處可見。”
“我可是聽聞,此人本是一鄉野村夫。”
“不過是巧言善辯而已。”
......
“話可不能這麽說,聽聞蔡邕大人對這位諸葛孔明,也是頗為讚許。”
“每每提及此人,蔡大人都是推崇備至,讚歎陛下慧眼識英才!”
.......
“英才?”
“如果真的是當世大才之人,陛下又豈會命楊修把他綁到洛陽?”
“依我看,其中或許另有隱情。”
“陛下行事神鬼莫測,我等著實難以揣測到分毫聖意。”
奉詔上朝議事的官員,趁著聖駕還未駕臨。
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而議論的話題,多半還是圍繞著那位隱居隆中居的諸葛孔明。
由於陛下嚴旨,所有在京官員都要入朝議事。
所以今天這場特殊的朝會,參與的官員相比平日裏的早朝,足足多出一倍有餘。
人多嘴雜,自然少不得議論幾句。
而那些聚在一起議論的,也大多都是平日裏極少有機會參與朝議的芝麻小官。
至於賈詡士孫瑞這般,已然位列三公九卿的重臣。
雖然心存疑惑,但卻閉口不言。
“陛下駕到!”
隨著吉平在宮殿門前一聲高唿。
原本吵雜的大殿之內,頓時安靜下來。
文武百官分兩列,按官階職位大小,依次排列,齊刷刷跪地叩拜。
“臣等拜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劉協轉身端坐龍椅之上,對著大殿中央跪了滿地的大臣輕輕揮了揮手。
“平身吧!”
群臣聞言,再次叩拜之後,方才起身。
而所有人的目光,幾乎同時落到站在龍案一側的諸葛亮身上。
蔡邕和楊彪,自然是已經見過這位臥龍先生。
而其他人,自從諸葛亮被綁至洛陽以來。
這還是第一次見到。
隻見此人,一把蒲扇背手而立,氣虛軒昂,似有幾分道貌仙骨。
生得倒是有模有樣。
不過要將其與經天緯地之才捏在一起,還是有幾分牽強。
見群臣盡皆將目光轉向諸葛亮。
劉協索性不再廢話,直入主題。
“朕臨時詔令百官朝會,是有一件重要的事,當眾宣布。”
“至即刻起,恢複丞相製度。”
“與三公九卿之上,設丞相一職,總覽軍政。”
“傳旨,加封諸葛亮,為丞相,賜爵武鄉侯,食邑萬戶,領司州牧。”
轟!
劉協此話一出,群臣隻感到頭頂一聲悶響。
陛下短短幾句話。
可對於文武百官來說,無異於字字如同驚雷一般。
瞬間令所有人大驚失色。
“陛下!”
就在眾人還沒從驚愕之中迴過神來。
文班之中,士孫瑞率先踏前幾步躬身跪地。
“我朝從哀帝元壽二年至今,從未設立丞相一職。”
“況且從先秦,到高祖皇帝開創大漢王朝至今,也從來沒有丞相總覽軍政的先例。”
“軍政大權,集丞相一職與一身。”
“勢必會架空皇權,導致朝堂不穩。”
“臣請陛下三思啊,陛下!”
士孫瑞,向來以直言進諫著稱。
對於這貨玩命一般的勸諫,劉協已經不止領教過一次兩次。
每當自己有新的政令頒布,這貨都會第一時間跳出來反對勸諫。
隻是這一次的諫言,除了依舊不怕死之外。
語氣之中,竟然多了幾分哀求。
這般細微的變化,或許在別人看來,不值一提。
可對於劉協來說,這卻是一個質的飛躍。
即使強硬如士孫瑞,尚且已經在自己的強權之下,有所改變。
更何況是其他人?
隻是對於士孫瑞,劉協有的時候也很無奈。
一大把年紀了。
不主動提出來告老還鄉,劉協也不忍將其硬辭退。
畢竟士孫瑞至今還沒有做出什麽令劉協忍無可忍之事。
更沒像王允那般,自尋死路。
無非就是能叨叨幾句。
反正對於士孫瑞的直言勸諫,劉協也早已經習慣了。
別管自己的政令是對是錯。
反正這貨每一次都是第一個跳出來引經據典,帶頭反對。
好像不勸諫一番,就沒有存在感一樣。
隻是這一次,士孫瑞的諫言的確令劉協有幾分對其刮目相看。
丞相一職總覽軍政,的確是會架空帝王的權利。
但凡事都有例外。
而眼下,擺在劉協麵前的,又何止一個例外?
別人或許不知道諸葛亮的忠心。
可身為一個後世穿越而來的人,劉協站在上帝視角,對於忠奸善惡,早已經了如指掌。
諸葛亮並非專權亂政的丞相。
而自己更不是他人眼中的尋常帝王。
隨著士孫瑞的話音一落。
群臣也紛紛從驚愕之中迴過神來。
一個個紛紛跟著士孫瑞跪地叩拜,附和諫言。
“陛下,萬萬不可啊!”
“此舉有違祖製!”
......
“陛下,孔明雖有才名,但其畢竟年少,恐怕難當大任,望陛下三思!”
“大權旁落,恐怕又要有人權傾朝野。”
“陛下難道忘了昔日董卓專權亂整了嗎!!”
霎時間,整個朝堂之上,一片呐喊哀求之聲此起彼伏。
所有人的注意力,幾乎都被丞相一職的設立所吸引。
唯獨賈詡一人,卻偏偏看到的並非如此。
賜爵武鄉侯,食邑萬戶,領司州牧....
相比加封諸葛亮為丞相。
這緊隨其後的冊封,哪一個比丞相一職的設立都不差分毫。
寸功未立,就直接賜了萬戶侯。
這簡直就是千古奇聞!
縱觀整個大漢王朝曆史。
食邑萬戶的侯爵,除了張良與蕭何之外,再無第三人。
而張良和蕭何,那可是輔佐高祖皇帝劉邦,為大漢王朝的開創,立下不世功勳。
能夠成為萬戶侯,也是功勳所致,無何厚非。
可是,眼前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到底有幾斤幾兩尚且未可知。
竟然就這樣被陛下直接賜了萬戶侯的爵位。
這何止是一步登天?
把所有出城接駕的眾臣丟到了一旁。
如此一來,一些朝臣不免對陛下不遠千裏請來的諸葛亮,起了好奇之心。
“聽聞陛下請來的諸葛孔明,乃南陽名士。”
“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其評價非常之高。”
“與襄陽龐統並稱,有曰,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如今這天下,欺世盜名之人隨處可見。”
“我可是聽聞,此人本是一鄉野村夫。”
“不過是巧言善辯而已。”
......
“話可不能這麽說,聽聞蔡邕大人對這位諸葛孔明,也是頗為讚許。”
“每每提及此人,蔡大人都是推崇備至,讚歎陛下慧眼識英才!”
.......
“英才?”
“如果真的是當世大才之人,陛下又豈會命楊修把他綁到洛陽?”
“依我看,其中或許另有隱情。”
“陛下行事神鬼莫測,我等著實難以揣測到分毫聖意。”
奉詔上朝議事的官員,趁著聖駕還未駕臨。
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而議論的話題,多半還是圍繞著那位隱居隆中居的諸葛孔明。
由於陛下嚴旨,所有在京官員都要入朝議事。
所以今天這場特殊的朝會,參與的官員相比平日裏的早朝,足足多出一倍有餘。
人多嘴雜,自然少不得議論幾句。
而那些聚在一起議論的,也大多都是平日裏極少有機會參與朝議的芝麻小官。
至於賈詡士孫瑞這般,已然位列三公九卿的重臣。
雖然心存疑惑,但卻閉口不言。
“陛下駕到!”
隨著吉平在宮殿門前一聲高唿。
原本吵雜的大殿之內,頓時安靜下來。
文武百官分兩列,按官階職位大小,依次排列,齊刷刷跪地叩拜。
“臣等拜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劉協轉身端坐龍椅之上,對著大殿中央跪了滿地的大臣輕輕揮了揮手。
“平身吧!”
群臣聞言,再次叩拜之後,方才起身。
而所有人的目光,幾乎同時落到站在龍案一側的諸葛亮身上。
蔡邕和楊彪,自然是已經見過這位臥龍先生。
而其他人,自從諸葛亮被綁至洛陽以來。
這還是第一次見到。
隻見此人,一把蒲扇背手而立,氣虛軒昂,似有幾分道貌仙骨。
生得倒是有模有樣。
不過要將其與經天緯地之才捏在一起,還是有幾分牽強。
見群臣盡皆將目光轉向諸葛亮。
劉協索性不再廢話,直入主題。
“朕臨時詔令百官朝會,是有一件重要的事,當眾宣布。”
“至即刻起,恢複丞相製度。”
“與三公九卿之上,設丞相一職,總覽軍政。”
“傳旨,加封諸葛亮,為丞相,賜爵武鄉侯,食邑萬戶,領司州牧。”
轟!
劉協此話一出,群臣隻感到頭頂一聲悶響。
陛下短短幾句話。
可對於文武百官來說,無異於字字如同驚雷一般。
瞬間令所有人大驚失色。
“陛下!”
就在眾人還沒從驚愕之中迴過神來。
文班之中,士孫瑞率先踏前幾步躬身跪地。
“我朝從哀帝元壽二年至今,從未設立丞相一職。”
“況且從先秦,到高祖皇帝開創大漢王朝至今,也從來沒有丞相總覽軍政的先例。”
“軍政大權,集丞相一職與一身。”
“勢必會架空皇權,導致朝堂不穩。”
“臣請陛下三思啊,陛下!”
士孫瑞,向來以直言進諫著稱。
對於這貨玩命一般的勸諫,劉協已經不止領教過一次兩次。
每當自己有新的政令頒布,這貨都會第一時間跳出來反對勸諫。
隻是這一次的諫言,除了依舊不怕死之外。
語氣之中,竟然多了幾分哀求。
這般細微的變化,或許在別人看來,不值一提。
可對於劉協來說,這卻是一個質的飛躍。
即使強硬如士孫瑞,尚且已經在自己的強權之下,有所改變。
更何況是其他人?
隻是對於士孫瑞,劉協有的時候也很無奈。
一大把年紀了。
不主動提出來告老還鄉,劉協也不忍將其硬辭退。
畢竟士孫瑞至今還沒有做出什麽令劉協忍無可忍之事。
更沒像王允那般,自尋死路。
無非就是能叨叨幾句。
反正對於士孫瑞的直言勸諫,劉協也早已經習慣了。
別管自己的政令是對是錯。
反正這貨每一次都是第一個跳出來引經據典,帶頭反對。
好像不勸諫一番,就沒有存在感一樣。
隻是這一次,士孫瑞的諫言的確令劉協有幾分對其刮目相看。
丞相一職總覽軍政,的確是會架空帝王的權利。
但凡事都有例外。
而眼下,擺在劉協麵前的,又何止一個例外?
別人或許不知道諸葛亮的忠心。
可身為一個後世穿越而來的人,劉協站在上帝視角,對於忠奸善惡,早已經了如指掌。
諸葛亮並非專權亂政的丞相。
而自己更不是他人眼中的尋常帝王。
隨著士孫瑞的話音一落。
群臣也紛紛從驚愕之中迴過神來。
一個個紛紛跟著士孫瑞跪地叩拜,附和諫言。
“陛下,萬萬不可啊!”
“此舉有違祖製!”
......
“陛下,孔明雖有才名,但其畢竟年少,恐怕難當大任,望陛下三思!”
“大權旁落,恐怕又要有人權傾朝野。”
“陛下難道忘了昔日董卓專權亂整了嗎!!”
霎時間,整個朝堂之上,一片呐喊哀求之聲此起彼伏。
所有人的注意力,幾乎都被丞相一職的設立所吸引。
唯獨賈詡一人,卻偏偏看到的並非如此。
賜爵武鄉侯,食邑萬戶,領司州牧....
相比加封諸葛亮為丞相。
這緊隨其後的冊封,哪一個比丞相一職的設立都不差分毫。
寸功未立,就直接賜了萬戶侯。
這簡直就是千古奇聞!
縱觀整個大漢王朝曆史。
食邑萬戶的侯爵,除了張良與蕭何之外,再無第三人。
而張良和蕭何,那可是輔佐高祖皇帝劉邦,為大漢王朝的開創,立下不世功勳。
能夠成為萬戶侯,也是功勳所致,無何厚非。
可是,眼前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到底有幾斤幾兩尚且未可知。
竟然就這樣被陛下直接賜了萬戶侯的爵位。
這何止是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