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於陵墓的重視程度,絕非後世之人可以理解。


    縱觀華夏曆史幾千年。


    凡是有過挖掘陵墓經曆的人。


    無論有何等功績,但始終無法擺脫盜墓的汙點。


    而被後世詬病。


    但劉協對於這等虛名從來就不屑於顧。


    況且打著考古發掘保護帝陵的大旗,名正言順。


    東漢從光武帝劉秀開國之後。


    前三任皇帝還算得上是開明的君主。


    於國於民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功績。


    光武帝劉秀之後,孝明帝劉莊和孝章帝劉炟開創的“明章之治”。


    已然成為了東漢王朝的絕響。


    東漢王朝似乎從此踏上了一條被詛咒的道路。


    自孝章帝劉炟之後,東漢曆代的皇帝是一個比一個壽命短。


    一個更比一個繼位之時年幼。


    皇位更替的速度,簡直令人咂舌。


    皇帝年幼繼位,大權往往會落到皇帝生母太後手中。


    而太後為了鞏固地位,就會迫不得已重用娘家人。


    也就是所謂的外戚勢力。


    當皇帝一點點長大,便會意識到外戚勢力對於皇權的威脅。


    小皇帝就不得不扶持身邊的宦官加以牽製外戚。


    最終借助宦官勢力鏟除外戚。


    這樣一來就會再次導致宦官勢力獨大。


    如果隻是這樣,皇帝倒是完全可以慢慢扶持朝中心腹大臣。


    再找機會鏟除宦官勢力奪迴大權。


    可悲催的是,往往這些皇帝還沒等到著手對付宦官勢力之時。


    便早早的駕鶴西遊。


    進而又是一個新的年幼皇帝繼位。


    新的太後掌權。


    有開始了新的一波外戚勢力擴張。


    如此反複的朝局,儼然成為了東漢王朝的死循環。


    每每讀到東漢這段曆史的時候。


    劉協總是不禁有些感到哭笑不得。


    貌似東漢所有皇帝的運氣都被光武帝劉秀一人用光了。


    那個被後世之人戲稱為位麵之子的超級幸運兒。


    沒有留下一絲的運氣給兒孫。


    當真應了那句老話,“十分能耐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


    “十分能耐全用盡,後世兒孫不如人。”


    而在東漢曆代帝王之中。


    尤以漢靈帝劉宏最為缺德。


    漢靈帝時期,十常侍把持朝政,朝堂一團汙氣。


    這貨公開買賣官爵,橫征暴斂。


    最終導致了黃巾起義的爆發。


    漢靈帝劉宏這孫子,絕對稱得上是親手埋葬了東漢王朝。


    這貨生前就貪圖享樂。


    在民間搜刮了那麽多財物。


    死後同樣帶著大量奇珍異寶長眠於地下。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既然活著的時候沒能為大漢王朝做什麽貢獻。


    如今死了,劉協當然要給他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


    反正自己不去挖,遲早也會被曹操挖掘一空。


    曹操那可是盜墓的老祖宗。


    他所任命的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


    專門幹的就是盜掘陵墓挖掘財物充當軍餉的活。


    如果不是劉協及時穿越而來。


    恐怕還沒等到曹操的摸金校尉動手。


    董卓那個老東西就已經在焚燒洛陽城之後,順便將曆代帝陵盜掘一空。


    而曆史上為董卓盜掘帝陵的得力幹將。


    正是三國第一猛將,呂布!


    眼下在劉協眼中,這“考古”的重任,也同樣非呂布莫屬。


    看著滿麵驚恐且麵色慘白的王允和楊彪。


    劉協用力甩了甩龍袍的衣袖。


    故意擺出一副憤恨之色怒道,


    “董卓老賊禍亂京師,縱容手下士兵燒殺搶掠。”


    “曆代帝王陵寢大多遭到破壞。”


    “朕欲命人修繕帝陵。”


    “對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的帝王陵墓,加以考古發掘保護!”


    王允和楊彪相互對望一眼。


    頓時露出大喜之色。


    剛剛著實被皇帝陛下一番含糊不清的話,嚇得魂飛魄散。


    倘若真的如兩人理解那般。


    恐怕盜掘帝王陵寢之事,勢必會引起天下諸侯激憤。


    到那時,眼前的皇帝可不單單隻是被扣上暴君的帽子那麽簡單了。


    對於陛下所說的“考古發掘保護”,兩人雖然不知道究竟為何意。


    但身為漢室皇帝,兩人相信陛下怎麽也不會做出自掘祖墳的事。


    懸著的心總算是落了下來。


    隻是此時的天下哪裏會有人知道。


    這位在將來重振漢室的天子,早已經和大漢皇室沒有半毛錢關係!


    命王允速去督辦董卓一族抄家之事。


    劉協將楊彪單獨留了下來。


    “朕三天之後便要禦駕親征,奔赴虎牢關平定關中十八路諸侯。”


    “臨行前,朕有三件事要交給你。”


    楊彪聞言,立刻塔前幾步躬身跪倒在地等候聖旨。


    “這第一件,就是整頓吏治,反腐倡廉!”


    曆史上的楊彪,在任京兆尹時期曾揭發過黃門令王甫的貪贓行為。


    可以算得上是東漢末年少有的整頓吏治的舉措。


    之所以選擇交給楊彪,那是因為劉協十分清楚楊彪剛正不阿的官風。


    如果沒有點硬骨頭,還當真勝任不了反腐的大任。


    劉協接過吉平雙手遞過來的天子佩劍遞到楊彪麵前。


    “如今的朝堂,貪官汙吏橫行。”


    “朕隻有一個要求。”


    “不要放過任何一個貪官。”


    “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守門士卒。”


    “你盡可憑借這柄天子之劍將其革職查辦!”


    楊彪看著眼前寒光瑟瑟的天子佩劍,振奮不已。


    兩朝為官,自靈帝時起,就從來沒有聽說過整頓吏治這個詞。


    “臣絕不冤枉任何一個清官,但也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貪官。”


    “定不負陛下所托!”


    劉協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第二件事。”


    “朕命你從今日起,開倉放糧,救濟難民。”


    “朕同樣隻有一個要求。”


    “不得再有任何一個百姓餓死街頭!”


    劉協此話一出,楊彪頓時滿臉驚愕地看著眼前的天子。


    這些時日,朝臣皆是背地裏惶恐天子的殘暴。


    可現在陛下交代的這兩件事,哪裏是一個暴君的狠辣?


    自恃聰明一世的楊彪,對於麵前的天子,卻無法看透分毫。


    “至於這第三件事,朕是要托付給你的兒子楊修。”


    “命他立刻攜帶朕的親筆詔書,啟程趕赴南陽臥龍崗為朕請一個人!”


    “諸葛亮,字,孔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漢最後一個暴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卷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卷邊並收藏東漢最後一個暴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