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寒冬
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 作者:南丐四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寒冬臘月,四九城的凜冽寒風如冰刀般割著人們的臉,冰冷刺骨的空氣似乎都要凝結起來。
自 10 月 26 日那一場早早降臨的初雪後,如今,這座城市再度被茫茫風雪所籠罩,銀裝素裹的世界裏,仿佛一切都被凍住了生機,唯有那嫋嫋升起的炊煙,還在訴說著人間的煙火氣息。
在這冰天雪地之中,上河村和下河村的竹編廠卻洋溢著別樣的熱鬧與活力。
開工的號角宛如春風拂過,點燃了村民們心中熾熱的希望之火,大家幹勁十足,如同上緊了發條的鍾表,全身心地投入到竹編生產中。
按照李有福提供的樣品,村民們分工明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手藝嫻熟的匠人猶如精雕細琢的藝術家,專注於編織那些複雜精巧的部件,每一根竹條在他們手中都仿佛有了生命,聽話地穿梭交織,變幻出精美的圖案;而新手們則像初出茅廬的學徒,在一旁緊張而又認真地協助,眼睛緊緊盯著前輩們的動作,努力學習著技巧,那股子認真勁兒仿佛要把每一個細節都刻進腦海裏,他們心中懷著共同的信念,力求讓每一件竹編都能完美無瑕,達到樣品那令人讚歎的水準。
當一批精美的竹編成品呈現在眼前時,村裏迅速選派了幾位能說會道、經驗豐富的村民代表,肩負著全村人的期望,前往附近的供銷社和百貨大樓推銷產品。
臨行前,李君文、王海遠和蘇學文找到了李有福,那眼神中滿是焦急與期待。
“二伯,三舅,蘇隊長,這樣吧,我跟著推銷隊員們一起去供銷社和百貨大樓走一趟,或許能幫上點忙。”
李有福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如同一劑強心針,讓三人原本懸著的心頓時落了地。
“有福啊,那可真是太好了!有你親自出馬,我們就放心多了。”他們深知李有福的本事,秦家村竹編產品被抽成百分之三十的事情他們也有所耳聞,這高額的抽成讓他們心疼不已,而如今,李有福的加入讓他們看到了轉機。
村民代表和李有福帶著各類竹編樣品,滿懷誠懇與熱情,向供銷社和百貨大樓的負責人介紹兩河村竹編的獨特魅力。
他們的話語猶如靈動的音符,奏響了竹編產品的讚歌,從竹子的選材到編織工藝的精湛,從竹編蘊含的文化底蘊到實用價值,無一遺漏。
經過一番艱苦的談判與努力,終於成功將兩河村的竹編產品擺放到了一些供銷社和百貨大樓的貨架上,那一刻,仿佛是竹編產品走向輝煌的新起點。
而這其中,李有福無疑是最大的功臣。他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獨特的催眠能力,在談判桌上與對方鬥智鬥勇。
不僅以出色的口才和真誠的態度打動了供銷社的馬大元主任、百貨大樓的江主任以及其他幾個供銷社的負責人,還巧妙地施展了自己強大的催眠之力引導對方,讓對方知道村民們的不易,心甘情願地隻提出了百分之十的提成。
這一結果,比起秦家村那高達百分之三十的抽成,簡直是天壤之別,讓村民們得到了巨大的實惠。
為了防止這些人變卦 ,李有福還和他們立了合同 ,寫下了協議。五年之內,所有竹編廠的產品抽成都不能增加。
竹編產品一經上架,便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吸引了眾多顧客的目光。
那竹杯子,宛如一位質樸而優雅的君子,以其天然質樸的材質和精美絕倫的雕琢工藝脫穎而出。
竹子特有的紋理如同歲月的沉澱,每一道痕跡都訴說著大自然的故事;杯身上雕刻的精美圖案,仿佛是藝術家精心繪製的畫卷,細膩而生動。
許多人被它的魅力所折服,紛紛購買迴去,或作為日常飲水的器具,享受那一份來自大自然的清新與寧靜,或在待客之時拿出,增添一份別樣的雅致。
特別是有小孩的人家,對竹杯子更是情有獨鍾。在他們眼中,瓷器杯子和玻璃杯子就像脆弱的嬌花,一旦摔到地下便會粉身碎骨,而竹杯子則如同一位堅強的衛士,稍微摔幾下根本不會破損,這大大延長了竹杯子的使用壽命。
熱水壺外殼也不甘示弱,它以獨特的設計和良好的隔熱性能,以及出色的保護內膽的功效,成為了市場上的熱門商品。
其外觀造型簡潔大方,線條流暢,圖案精美。
比起同類產品,仿佛是鄉下的野丫頭與一位都市時尚模特相比較,散發著現代氣息的兩河竹編廠的產品自然更受歡迎。
現在的產品 ,不管是服裝還是其他任何一類東西,都隻講究實用 ,從來不在美觀上下功夫。
時尚漂亮的熱水瓶外殼一出現,自然大受歡迎,不少人將它買迴家,替換掉家中舊有的熱水壺套,讓家中的熱水壺煥然一新,也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份溫暖。
而那精巧漂亮的竹水車,更是如同一塊強大的磁石,引起了很多生產隊的濃厚興趣。
它靜靜地佇立在那裏,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農耕故事。
生產隊的人們看到了它在農田灌溉方麵的實用價值,那巧妙的構造和精湛的工藝,讓他們仿佛看到了來年農田裏豐收的景象。
於是,他們紛紛圍攏過來,急切地詢問價格和訂購方式,有些生產隊甚至當場毫不猶豫地簽下訂單,滿心期待著購買迴去用於來年的農業生產,渴望借助這竹水車的力量,提高農田的產量,讓村民們的生活更加富足。
同樣,正如李有福所料,一些公園和風景區也對竹水車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這些地方一旦訂購,往往都是那種超級大的竹水車。
這種竹水車運用金竹、苦竹、青竹、紫竹等多種竹子製作而成,色彩斑斕,仿佛是大自然用它的畫筆精心繪製的傑作。
當竹水車在水流的推動下快速旋轉起來時,整個竹水車就像是一道絢麗的彩虹落入人間,那七彩的顏色在陽光下閃耀著迷人的光芒,成為了一道令人流連忘返的靚麗風景。
隨著訂單如雪片般紛紛飛來,竹編廠的工人更加忙碌起來,他們的雙手如同飛舞的蝴蝶,在竹條之間穿梭不停。
村民們的收入也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再次上了一個新台階。
上河村和下河村村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富足美滿。
這兩個曾經貧困的小山村,如今在竹編產業的帶動下,漸漸走上了工農業齊頭並進的康莊大道,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大步邁進。
然而,李有福的心中卻並未因此而完全放鬆下來。他望著窗外那紛飛的雪花,思緒飄迴到了那個即將到來的艱難歲月。
1961 年,那是三年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一年,前世的記憶如同陰影般籠罩著他。
他清楚地記得,那一年,華國發生了罕見的人口負增長現象,總人口數量僅為六點七二億,比起上一年減少了八百八十多萬人。
那些慘痛的畫麵在他腦海中閃現,許多人因為饑餓而失去了生命,甚至出現了吃觀音土、易子而食的人間悲劇。
而當時的報紙上卻刊登出了一畝地紅薯畝產一百多萬斤的荒誕消息,這強烈的反差讓他痛心不已,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要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麽的決心。
1961 年,是中國辛亥革命五十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然而,在這具有紀念意義的年份裏,全國各大城市將向農村遣返三百六十六萬人。
李有福認為,既然上天給了他重來一世的機會,又賦予了他那神奇的空間和催生動植物的能力,他便下定決心,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麽才能心安。
就算無法拯救那減少的八百八十多萬人,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能救一個是一個。
他心裏清楚,1961 年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前一年,所有能吃的草根樹皮都已被人們吃光了。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艱難時刻,李有福覺得自己必須未雨綢繆,儲備大量的植物類生命力量。
他尋思著,為了方便接下來的操作 ,自己必須要有個單獨的房間才行。
可是自己現在年紀尚小,如果貿然分房子,肯定會引起他人的閑言碎語,看來還得再向廠裏麵多送些肉食,堵住那些可能出現的流言蜚語,這樣才能為自己以後的行動創造便利條件。
晚上,李有福吃過晚飯,像往常一樣迴到自己的房間。
他先細心地將房門反鎖後,才小心翼翼地閃身進入那神秘的空間。
這一次,他沒有像往常一樣立刻修煉靈識玄經,而是徑直來到空間裏的山林之中。
眼前的山林鬱鬱蔥蔥,樹木高大挺拔,仿佛是一片綠色的海洋。
他望著那些幾百年以上的參天大樹,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始施展自己的能力,對著一棵棵大樹就是一陣“吸吸吸”。
在他的吸收力作用下,樹木的生命力仿佛化作一道道看不見的溪流,緩緩流入他的體內。
他的心中也有一絲忐忑,畢竟這空間裏的規律他還不完全清楚。
為了保險起見,他都是隔著老遠才吸收一棵大樹,生怕因為自己的貪婪,吸收了空間裏太多樹木的生命力量,對空間造成不良影響。
在吸收了足夠的生命力後,他來到小金一家三口的棲息地。
如今,兩隻小金雕已經茁壯成長為半大金雕,它們那矯健的身姿和銳利的眼神,仿佛在向李有福展示著生命的蓬勃力量。
李有福看著它們,心中滿是欣慰,他拿出準備好的食物,細心地喂養著它們。
接著,李有福來到平原地帶,開始催生紅薯、玉米和南瓜。
這些作物在他的能力催生下,迅速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這些都是野豬、野兔、野雞、竹鼠等動物喜愛的食物,而玉米的嫩葉子和紅薯藤,也是梅花鹿、野山羊、傻麅子等的美味佳肴。
先解決了空間裏動物的食物問題後,李有福又集中精力,催生了十畝地的紅薯、十畝地的玉米和十畝地的小麥。
在他看來,這三樣東西是最扛餓的,比南瓜更能填飽肚子。
他利用空間裏的竹子,精心編織了一些竹筐,將紅薯一筐筐地裝起來;而玉米和小麥,則用布口袋仔細裝好。
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以後主要催生紅薯,畢竟紅薯不僅能救命,而且不需要耗費額外的資源去製作袋子。
相比之下,小麥和玉米還需要催生棉花來編織袋子,這樣會消耗更多的植物類生命力量,實在不劃算。
李有福站在這片生機勃勃的空間裏,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心。
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充滿了挑戰,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手中掌握著改變命運的力量,他將用這股力量,為這個艱難的時代帶來一絲希望的曙光。
又是三千多字大章,又是八千多字,求兩個免費的愛心發電。
自 10 月 26 日那一場早早降臨的初雪後,如今,這座城市再度被茫茫風雪所籠罩,銀裝素裹的世界裏,仿佛一切都被凍住了生機,唯有那嫋嫋升起的炊煙,還在訴說著人間的煙火氣息。
在這冰天雪地之中,上河村和下河村的竹編廠卻洋溢著別樣的熱鬧與活力。
開工的號角宛如春風拂過,點燃了村民們心中熾熱的希望之火,大家幹勁十足,如同上緊了發條的鍾表,全身心地投入到竹編生產中。
按照李有福提供的樣品,村民們分工明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手藝嫻熟的匠人猶如精雕細琢的藝術家,專注於編織那些複雜精巧的部件,每一根竹條在他們手中都仿佛有了生命,聽話地穿梭交織,變幻出精美的圖案;而新手們則像初出茅廬的學徒,在一旁緊張而又認真地協助,眼睛緊緊盯著前輩們的動作,努力學習著技巧,那股子認真勁兒仿佛要把每一個細節都刻進腦海裏,他們心中懷著共同的信念,力求讓每一件竹編都能完美無瑕,達到樣品那令人讚歎的水準。
當一批精美的竹編成品呈現在眼前時,村裏迅速選派了幾位能說會道、經驗豐富的村民代表,肩負著全村人的期望,前往附近的供銷社和百貨大樓推銷產品。
臨行前,李君文、王海遠和蘇學文找到了李有福,那眼神中滿是焦急與期待。
“二伯,三舅,蘇隊長,這樣吧,我跟著推銷隊員們一起去供銷社和百貨大樓走一趟,或許能幫上點忙。”
李有福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如同一劑強心針,讓三人原本懸著的心頓時落了地。
“有福啊,那可真是太好了!有你親自出馬,我們就放心多了。”他們深知李有福的本事,秦家村竹編產品被抽成百分之三十的事情他們也有所耳聞,這高額的抽成讓他們心疼不已,而如今,李有福的加入讓他們看到了轉機。
村民代表和李有福帶著各類竹編樣品,滿懷誠懇與熱情,向供銷社和百貨大樓的負責人介紹兩河村竹編的獨特魅力。
他們的話語猶如靈動的音符,奏響了竹編產品的讚歌,從竹子的選材到編織工藝的精湛,從竹編蘊含的文化底蘊到實用價值,無一遺漏。
經過一番艱苦的談判與努力,終於成功將兩河村的竹編產品擺放到了一些供銷社和百貨大樓的貨架上,那一刻,仿佛是竹編產品走向輝煌的新起點。
而這其中,李有福無疑是最大的功臣。他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獨特的催眠能力,在談判桌上與對方鬥智鬥勇。
不僅以出色的口才和真誠的態度打動了供銷社的馬大元主任、百貨大樓的江主任以及其他幾個供銷社的負責人,還巧妙地施展了自己強大的催眠之力引導對方,讓對方知道村民們的不易,心甘情願地隻提出了百分之十的提成。
這一結果,比起秦家村那高達百分之三十的抽成,簡直是天壤之別,讓村民們得到了巨大的實惠。
為了防止這些人變卦 ,李有福還和他們立了合同 ,寫下了協議。五年之內,所有竹編廠的產品抽成都不能增加。
竹編產品一經上架,便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吸引了眾多顧客的目光。
那竹杯子,宛如一位質樸而優雅的君子,以其天然質樸的材質和精美絕倫的雕琢工藝脫穎而出。
竹子特有的紋理如同歲月的沉澱,每一道痕跡都訴說著大自然的故事;杯身上雕刻的精美圖案,仿佛是藝術家精心繪製的畫卷,細膩而生動。
許多人被它的魅力所折服,紛紛購買迴去,或作為日常飲水的器具,享受那一份來自大自然的清新與寧靜,或在待客之時拿出,增添一份別樣的雅致。
特別是有小孩的人家,對竹杯子更是情有獨鍾。在他們眼中,瓷器杯子和玻璃杯子就像脆弱的嬌花,一旦摔到地下便會粉身碎骨,而竹杯子則如同一位堅強的衛士,稍微摔幾下根本不會破損,這大大延長了竹杯子的使用壽命。
熱水壺外殼也不甘示弱,它以獨特的設計和良好的隔熱性能,以及出色的保護內膽的功效,成為了市場上的熱門商品。
其外觀造型簡潔大方,線條流暢,圖案精美。
比起同類產品,仿佛是鄉下的野丫頭與一位都市時尚模特相比較,散發著現代氣息的兩河竹編廠的產品自然更受歡迎。
現在的產品 ,不管是服裝還是其他任何一類東西,都隻講究實用 ,從來不在美觀上下功夫。
時尚漂亮的熱水瓶外殼一出現,自然大受歡迎,不少人將它買迴家,替換掉家中舊有的熱水壺套,讓家中的熱水壺煥然一新,也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份溫暖。
而那精巧漂亮的竹水車,更是如同一塊強大的磁石,引起了很多生產隊的濃厚興趣。
它靜靜地佇立在那裏,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農耕故事。
生產隊的人們看到了它在農田灌溉方麵的實用價值,那巧妙的構造和精湛的工藝,讓他們仿佛看到了來年農田裏豐收的景象。
於是,他們紛紛圍攏過來,急切地詢問價格和訂購方式,有些生產隊甚至當場毫不猶豫地簽下訂單,滿心期待著購買迴去用於來年的農業生產,渴望借助這竹水車的力量,提高農田的產量,讓村民們的生活更加富足。
同樣,正如李有福所料,一些公園和風景區也對竹水車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這些地方一旦訂購,往往都是那種超級大的竹水車。
這種竹水車運用金竹、苦竹、青竹、紫竹等多種竹子製作而成,色彩斑斕,仿佛是大自然用它的畫筆精心繪製的傑作。
當竹水車在水流的推動下快速旋轉起來時,整個竹水車就像是一道絢麗的彩虹落入人間,那七彩的顏色在陽光下閃耀著迷人的光芒,成為了一道令人流連忘返的靚麗風景。
隨著訂單如雪片般紛紛飛來,竹編廠的工人更加忙碌起來,他們的雙手如同飛舞的蝴蝶,在竹條之間穿梭不停。
村民們的收入也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再次上了一個新台階。
上河村和下河村村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富足美滿。
這兩個曾經貧困的小山村,如今在竹編產業的帶動下,漸漸走上了工農業齊頭並進的康莊大道,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大步邁進。
然而,李有福的心中卻並未因此而完全放鬆下來。他望著窗外那紛飛的雪花,思緒飄迴到了那個即將到來的艱難歲月。
1961 年,那是三年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一年,前世的記憶如同陰影般籠罩著他。
他清楚地記得,那一年,華國發生了罕見的人口負增長現象,總人口數量僅為六點七二億,比起上一年減少了八百八十多萬人。
那些慘痛的畫麵在他腦海中閃現,許多人因為饑餓而失去了生命,甚至出現了吃觀音土、易子而食的人間悲劇。
而當時的報紙上卻刊登出了一畝地紅薯畝產一百多萬斤的荒誕消息,這強烈的反差讓他痛心不已,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要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麽的決心。
1961 年,是中國辛亥革命五十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然而,在這具有紀念意義的年份裏,全國各大城市將向農村遣返三百六十六萬人。
李有福認為,既然上天給了他重來一世的機會,又賦予了他那神奇的空間和催生動植物的能力,他便下定決心,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麽才能心安。
就算無法拯救那減少的八百八十多萬人,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能救一個是一個。
他心裏清楚,1961 年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前一年,所有能吃的草根樹皮都已被人們吃光了。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艱難時刻,李有福覺得自己必須未雨綢繆,儲備大量的植物類生命力量。
他尋思著,為了方便接下來的操作 ,自己必須要有個單獨的房間才行。
可是自己現在年紀尚小,如果貿然分房子,肯定會引起他人的閑言碎語,看來還得再向廠裏麵多送些肉食,堵住那些可能出現的流言蜚語,這樣才能為自己以後的行動創造便利條件。
晚上,李有福吃過晚飯,像往常一樣迴到自己的房間。
他先細心地將房門反鎖後,才小心翼翼地閃身進入那神秘的空間。
這一次,他沒有像往常一樣立刻修煉靈識玄經,而是徑直來到空間裏的山林之中。
眼前的山林鬱鬱蔥蔥,樹木高大挺拔,仿佛是一片綠色的海洋。
他望著那些幾百年以上的參天大樹,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始施展自己的能力,對著一棵棵大樹就是一陣“吸吸吸”。
在他的吸收力作用下,樹木的生命力仿佛化作一道道看不見的溪流,緩緩流入他的體內。
他的心中也有一絲忐忑,畢竟這空間裏的規律他還不完全清楚。
為了保險起見,他都是隔著老遠才吸收一棵大樹,生怕因為自己的貪婪,吸收了空間裏太多樹木的生命力量,對空間造成不良影響。
在吸收了足夠的生命力後,他來到小金一家三口的棲息地。
如今,兩隻小金雕已經茁壯成長為半大金雕,它們那矯健的身姿和銳利的眼神,仿佛在向李有福展示著生命的蓬勃力量。
李有福看著它們,心中滿是欣慰,他拿出準備好的食物,細心地喂養著它們。
接著,李有福來到平原地帶,開始催生紅薯、玉米和南瓜。
這些作物在他的能力催生下,迅速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這些都是野豬、野兔、野雞、竹鼠等動物喜愛的食物,而玉米的嫩葉子和紅薯藤,也是梅花鹿、野山羊、傻麅子等的美味佳肴。
先解決了空間裏動物的食物問題後,李有福又集中精力,催生了十畝地的紅薯、十畝地的玉米和十畝地的小麥。
在他看來,這三樣東西是最扛餓的,比南瓜更能填飽肚子。
他利用空間裏的竹子,精心編織了一些竹筐,將紅薯一筐筐地裝起來;而玉米和小麥,則用布口袋仔細裝好。
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以後主要催生紅薯,畢竟紅薯不僅能救命,而且不需要耗費額外的資源去製作袋子。
相比之下,小麥和玉米還需要催生棉花來編織袋子,這樣會消耗更多的植物類生命力量,實在不劃算。
李有福站在這片生機勃勃的空間裏,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心。
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充滿了挑戰,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手中掌握著改變命運的力量,他將用這股力量,為這個艱難的時代帶來一絲希望的曙光。
又是三千多字大章,又是八千多字,求兩個免費的愛心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