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通往生產隊辦公地的蜿蜒小徑上,一行人緩緩前行。


    領導們的目光,被那一道道如靈動絲帶般的竹橋所吸引,竹橋如一道道彩虹橋,徑直延伸至村子裏的家家戶戶。


    偶爾路過村民的屋舍旁,竹橋上潺潺的水流聲,似清脆的音符,躍入大缸之中,奏響一曲自然的樂章。


    記者林曉蘇瑤與張宇,趕忙舉起相機,將那從竹橋上傾瀉而下的、如筷子般粗細的水流攝入鏡頭。


    晨曦溫柔地灑落,水流仿若剔透的水晶,純淨無瑕,僅是遠遠一望,便叫人心生愉悅,仿若所有的煩惱都被這澄澈洗淨。


    長河公社的宣傳幹事張宏亮,難掩心中的豔羨,輕聲說道:“這上河村村民的生活,宛如世外桃源,實在是令人向往,我竟也有了幾分想成為其中一員的渴望。”他的話語,引得同行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的確,在這幹旱肆虐的兩年裏,上河村卻似一片綠洲。


    家家戶戶自來水潺潺流淌,河裏的魚蝦黃鱔肥美,每日捕撈所得能換得不少收益;河麵上鮮嫩的蔬菜、房前屋後自家種植的果蔬,皆是增收的寶藏;山穀間,大片的葡萄與獼猴桃如紫寶石、綠翡翠般掛滿枝頭;田野裏,金黃的糧食隨風搖曳,似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生活於此,仿若置身於詩意畫卷,憂愁煩惱皆被拋卻,每日伴著朝陽勞作,隨著夕陽歸家,好不愜意。


    當眾人來到生產隊的打穀場,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景象。


    打穀場寬闊無比,地麵已被新運來的稻子鋪就了半壁江山,那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的稻子,如金色的海洋,正等待著人們的檢閱,相信不久之後,另一半也將被它們慢慢占據。


    在打穀場的一隅,村裏的老人們正有序地忙碌著。


    他們以流水線的方式編織竹筐籮筐,仿佛是一場無聲的協作交響樂。


    肖縣長見狀,率先朝著那群老人走去,身後眾人亦步亦趨。


    打穀場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他們三兩成群,嬉戲玩耍,奔跑跳躍。


    隻是他們深知,那鋪滿稻子的打穀場是神聖的領地,絕不能肆意踐踏,否則定會招來老人們的大聲嗬斥。


    眾人跟隨肖縣長來到打穀場東邊角落,此處一小堆又大又長的竹子堆放整齊,兩位村民手持刀具,熟練地破著竹子,破開的竹子被整齊排列。


    一旁,村裏的老人們如長龍般排成一列,各自專注於一道工序,另有專人負責運送竹片,老人們端坐原地,無需起身,隻需輕輕抬手,便能取到所需竹片,手中的編織活計從未停歇。


    肖縣長行至編織竹筐的老人麵前,眾人見這陣仗,心中知曉定是有重要人物前來。


    王海遠趕忙上前介紹:“這是咱們縣城裏的肖縣長,今日前來視察咱村的收割情況,大家歡迎。”


    肖縣長微笑著擺了擺手,說道:“無需多禮,我隻是見這竹筐編織方式獨特,心中好奇,前來一探究竟。”


    王海遠隨即解釋道:“肖縣長,以往村裏都是各自為戰,每人每天僅能編織一兩個竹筐,效率極為低下。如今采用精細化分工合作,每人各司其職,速度相較從前有了極大提升。”


    肖縣長目光在王海遠與李君文身上流轉,感慨道:“你們這村子,著實與眾不同。這看似平常的竹筐編織,在別處皆是單打獨鬥,到了你們村卻成了眾人齊心的協作大業。你們作為生產隊的領頭人,起到了絕佳的模範帶頭作用。”


    “今日這上河村之行,讓我收獲頗豐,真有許多值得大家學習借鑒之處。”


    王海遠與李君文相視一笑,王海遠謙遜地迴應:“肖縣長,我們不過是在探索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一心隻想為村民謀福祉,盼能助大家增收些許。”


    肖縣長轉身麵向編織竹筐的老人們,親切問道:“老人家們,你們覺得是從前獨自編織籮筐更合意,還是如今這般分工協作更好呢?”


    此時,一位李姓老人臉上洋溢著笑容,搭話道:“縣長啊,自然是如今的分工協作更為妙哉。隊裏的安排周到貼心,竹子充足有餘,還有專人負責破竹送片,我們隻需安心編織,再無他憂。”


    肖縣長關切地追問:“大爺,如此協作,可會覺得勞累?”老人哈哈一笑,說道:“不累不累,往昔自己動手時,既要入山砍竹,又要破竹編織,忙得暈頭轉向,成果卻寥寥無幾。如今與大夥一同勞作,歡聲笑語間,時光飛逝,手中成果也頗為豐碩。”


    李君文向王海遠使了個眼色,王海遠心領神會,上前對肖縣長說道:“肖縣長,其實組織村民聚集編織竹筐竹籃,我們還有更深一層的謀劃。”


    肖縣長眼中閃過一絲興致,問道:“哦?是何想法?說來聽聽。”


    王海遠娓娓道來:“肖縣長,您瞧,上河村與下河村的後山,竹林廣袤無垠,似一片綠色的海洋,竹資源極為豐富。”


    “且兩村擅竹編手藝之人眾多,如如今我們召集會手藝之人共同編織竹製品,一來能讓村民提前適應流水線作業模式,就像演練一場未來的生產大戲;二來可依據手藝高低分配任務,手藝稍遜者負責簡單部位,能工巧匠則專注高難度工藝,各展其長。待時機成熟,我們計劃讓兩村攜手合作,開辦一家竹編廠,達成合作共贏之盛景。”


    肖縣長微微點頭,讚許道:“不錯,此想法頗具遠見。上河村與下河村既有豐富竹資源為根基,又有眾多能工巧匠作支撐,且距城不遠,可謂占盡地利人和。開辦竹編廠,確為增收致富的良策。”


    “不過,我們身為農民,切不可忘卻根本,種地種糧始終是重中之重,必須將種地放在第一位。”肖縣長語重心長地叮囑。


    “肖縣長放心,我們早有規劃,僅在農閑以及冬日召集大家。平時就是讓一些村裏麵的老年人到竹編廠來進行竹編工作。隻有當天寒地凍時,大家才會共同參與竹編工作,那時眾人圍坐一處,既能抱團取暖,又便於竹編製作,兩不誤。糧食生產的主陣地,我們定會堅守,絕不動搖。”


    “如此甚好,我所擔憂者,便是你們主次不分。農民若缺錢財,尚可勉力支撐;但若缺了糧食,可就是關乎生死的大事了。”


    “多謝肖縣長的悉心教誨,我們定當銘記於心,不敢有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丐四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丐四爺並收藏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