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宛如白駒過隙,轉瞬之間,河麵上水稻收割的時刻悄然來臨。


    當初,率先踏入上河村進行采訪的記者林曉、蘇瑤與張宇,此刻再度現身於此。


    近段時間,他們頻繁往返,已然來過三次,每一次皆是為了精準確定上河村收割河稻的具體日期。


    不僅是他們,另有十餘名記者亦紛紛雲集上河村,皆欲親眼見證這一曆史性的偉大時刻。


    長河公社的諸位領導,公社書記趙建國、主任趙大海、秘書、婦女主任以及宣傳幹事等一行人,也都齊聚上河村。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趙建國書記竟是陪同縣裏的領導前來。


    此次上河村收割河麵上的水稻,備受上級重視,縣裏主管農業的副縣長肖大同亦親臨現場。


    當現任沿河大隊大隊長李君文告知上河村生產隊長王海遠,公社與縣領導將前來觀看水稻收割時,無論是王海遠,還是上河村的普通村民,皆麵露喜色,心中滿是自豪,仿佛自身已成為這開創新紀元的先驅者。


    畢竟他們上河村開啟了華國之先河,率先於河麵上成功種植出水稻,成了敢於“第一個吃螃蟹之人”。


    晨曦微露,上河村的村民們便在新任隊長王海遠的引領下,攜帶各種收割工具奔赴清水河岸兩側。


    整個生產隊井然有序地分為兩隊,一隊由中隊長王海遠率領,於清水河靠近村子的河岸一側;另一隊則由副隊長李君義帶領,前往清水河對岸開展收割作業。


    且每一支隊伍又進一步細分為二個小隊,各自負責一段河麵上水稻的收割工作。


    林曉、蘇瑤、張宇三位曾來過上河村的記者,今日亦是做足了準備,備好了充足的膠卷。


    在村民們尚未開始收割之際,他們便提前拍攝了若幹河麵上成熟水稻的照片。


    村民們剛抵達河邊,尚未行動,李君文便陪同長河公社的趙建國書記及一眾公社幹部,還有縣裏的肖大同副縣長,以及沿河大隊其他五個生產隊的隊長等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前來觀摩這史無前例的種植在河麵上的水稻收割壯舉。


    河麵上種植的水稻僅有兩排,由一個個竹架相互連接而成。


    每個竹架子寬約八十厘米 長約一米二,每隔一段距離,便有繩索係於竹架之上,將其牢牢固定於河邊的樹木上。


    隻見村民們行至河麵上水稻最下遊的一處繩索旁,解開繩索,用力拉動,那漂浮於河麵上的兩排竹架即刻緩緩向岸邊靠攏。


    早已在岸邊等候的村民們迅速伸手抓住漂至岸邊的竹架,繼而揮舞起手中的鐮刀,麻利地收割竹架上的水稻。


    待竹架上的水稻收割殆盡,竹架便被順勢拉向下遊。


    而部分村民早已守候在下遊,待竹架流至麵前,迅速將原本相互扣連的竹架從河麵上取下,逐一重疊放置。


    另有幾位村民趕忙上前,將一摞竹架抬至岸邊,待其瀝幹水分後,再運迴村子妥善存放。


    至於這些竹架來年是否仍可使用,尚待來年方可知曉,即便無法再用,當作柴火燒亦無不可。


    新任大隊長王海遠已與眾人商議確定,來年於河麵上的一側河岸再多增一排,種植三排乃至四排水稻,如此一來,水稻收成必定更為可觀。


    村民們在河岸邊的收割作業仿若一條精密的流水線。


    水稻收割完畢放置岸邊,即刻便有人抱走。


    河岸之上,村民們早已扛來村裏的搭鬥,這搭鬥乃是用木頭製成的四方框形打穀農具,亦稱為戽桶。


    其外形呈四方形,恰似鬥狀,由四塊木板精妙拚接而成,口徑約一百厘米,底徑與高各約六十厘米。


    戽桶外側設有八個耳孔,上部的四個耳孔用於拖拉,底部則配有兩根拖泥,以便於田間操作。


    在每一個搭鬥之處,皆有四位村民輪流上前為稻子脫粒。


    隻見兩兩一組的村民來到河邊,抱起收割好的稻子,走到搭鬥旁。


    待前一組村民離開,便雙手緊握住稻子莖稈的下半部分,高高揚起手中稻子,而後用力將稻穗朝著搭鬥的木壁狠狠拍去。


    “嘭嘭嘭”的聲響富有節奏地迴蕩在四周,村民們雙手交替,正麵拍打之後,又反手將稻子拍於木壁之上。


    直至確認手中稻子脫粒幹淨,才會手持稻草走向另一邊,將稻草整齊地堆放於地。


    隨後,又轉身走向河邊,繼續抱取新的稻子,循環往複,周而複始。


    而地上的稻草亦會很快被村裏的老人捆紮起來。


    瞧,村裏趕牛車的牛大爺來到脫粒後的稻草堆旁,隨手拿起三四根稻草,擰成一股當作繩子,抱起一些稻草,右手在稻草上部輕巧一繞,接著左右兩手向兩邊一拉,瞬間便將稻草捆紮牢固。


    他向前走上幾步,來到一處空地,將下麵的稻草稍稍分開,把捆好的稻草放置其上,以便使其能快速曬幹。


    這些稻草可都是冬天 他那輛牛車的牛的食物, 所以他比別人更加用心,每次都將捆紮好的稻草下半部分都分得很開,以確保能夠讓這些稻草迅速被太陽曬幹而不會發黴發爛。


    曾經的上河村生產隊隊長李君文,此刻陪伴在公社書記趙建國與副縣長肖大同身旁,詳細地介紹著上河村的點點滴滴。


    當李君文將王海遠引薦給肖縣長時說道:“肖縣長,這位便是我們村如今的生產隊長王海遠,他此前亦是我們生產隊的副隊長。”


    “肖縣長好!”王海遠激動地高聲問候。他們萬萬未曾料到,村子裏收割水稻竟能引得縣長親臨參觀。


    肖縣長凝視著王海遠,滿意地點頭稱讚:“不錯,你們上河村堪稱表率!我料想,待今日記者們的報道一經刊發,明年全國人民皆會效仿你們的先進做法。”


    “於河麵上、湖麵上,乃至池塘之上種植水稻或蔬菜,切實可行,你們村為眾人開辟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我謹代表全國農民向你們致以誠摯謝意。”


    “肖縣長,不用謝我們,我們不過是摸索嚐試,未曾想竟真能大功告成。”


    見肖縣長竟向自己道謝,王海遠何曾經曆這般場麵,頓時有些手忙腳亂,趕忙向肖縣長解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丐四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丐四爺並收藏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