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又來三個工作指標
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 作者:南丐四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輛結實的牛車,不緊不慢地一前一後,緩緩駛入紡織廠的大門,堅定地向著食堂的方向行進。
食堂采購部主任張德光,滿麵笑容地一路陪同著李有福他們一群人,他們一邊悠閑地走著,一邊愉快地交談著,氣氛融洽而和諧。
當他們來到食堂時,早有食堂的一些工作人員得到了消息,動作麻利地將磅秤都抬了出來。
一聽說有兩大牛車的魚,這些食堂的員工們一個個興奮不已,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積極性瞬間被點燃,仿佛一群充滿活力的小太陽。
在紡織廠的食堂前,一場熱鬧的稱魚活動正在進行。紡織廠的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為上河村送來的魚進行稱重。
首先,工人們將一個空的大竹筐放在磅秤上,稱出了皮重。這個大竹筐寬敞而結實,靜靜地等待著即將裝入的魚兒。
此時,筐子旁邊擺放著各種品種的魚,有肥美的鯉魚在清晨的陽光下閃爍著銀色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自己在水中的歡快故事;有鯽魚擺動著小巧的身軀,鱗片泛著微微的光澤;還有草魚那壯實的身形,讓人能想象到它們在水中暢遊的活力。
接著,李君文、王海遠、葉生友以及趕車的劉大爺四個人,仿佛是默契十足的團隊,一人從牛車上麵抱起一袋魚。
他們的動作雖不那麽專業,卻充滿了力量與小心,生怕弄傷了這些鮮活的收獲。
他們搬運的魚袋中,可能裝著不同品種的魚,或許這一袋是活潑的鯉魚,那一袋是靈動的鯽魚。
當李君文那一袋魚緩緩倒在筐子裏麵時,大家都注視著磅秤上的重量變化。稱重之後顯示有五十八斤,除掉八斤皮重,剛好五十斤。
隨後,工人們迅速行動起來,將稱好的魚輕輕倒入另外的筐子。
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動作熟練而謹慎,確保魚不會受到不必要的損傷。
倒出的魚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種品種混雜在一起,鯉魚的銀白、鯽魚的小巧、草魚的壯實,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麵。
然後,工人們又馬不停蹄地用這個剛剛騰空的筐子繼續稱魚。
一袋又一袋的魚接連不斷地被倒在竹筐子裏麵。每一袋魚的重量大概都差不多,最少的有四十四五斤,最多的五十幾斤。
工人們認真地記錄著每一袋魚的重量,臉上露出專注的神情。而每一袋魚中,都可能有著不同品種的驚喜等待著被發現。
在稱魚的過程中,大家配合默契。有的工人負責搬運魚袋,有的負責倒魚入筐,還有的負責記錄重量。
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忙碌著,汗水從他們的額頭滑落,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工作熱情。
隨著一袋袋魚被稱重,數字不斷累加,上河村昨晚捕獲到的魚的總量也逐漸清晰起來。
最後,當全部魚稱完,令人驚喜的是,上河村的魚居然達到了八百六十斤。
這個數字不僅代表著上河村村民們的辛勤勞動成果,也見證了紡織廠工人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各種品種的魚匯聚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給予人們的一份豐厚禮物。
而上河村,下河村的村民們有了這份額外的收獲他們的日子就會好過上很多
他們昨天晚上不光抓到那麽多魚,就連黃鱔也抓到二百多斤重,這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主要還是因為這黃鱔籠子才剛剛在四九城出現,還沒有廣泛傳播出去。
現在的人根本沒有多少空閑時間去抓黃鱔。白天,農民們都忙著在田間地頭種地種莊稼,就像勤勞的小蜜蜂;而到了晚上,別說去抓黃鱔了,就算是有手電筒的人家也並不是很多。
現在的一個手電筒,那可是挺珍貴的,算得上是真正的家用電器。
就算家裏麵有手電筒,因為電池比較貴,所以大都省著用。用手電筒打著晚上出去抓黃鱔的,基本上就很難看到。
在後世,一個晚上二十斤黃蟮也不一定能夠捕捉得到。後世一是抓的人多了,眾多的人爭搶著那有限的資源;另外還是因為各種農藥的關係,讓黃鱔、青蛙這些少了很多。
泥鰍也抓到一百六十多斤,河蝦六十斤,青蛙五十多斤。
水蛇還有一些菜花蛇等抓了有四五十條,同樣也有六十來斤重。
水蛇雖然小,一般都是半斤左右,但是有些菜花蛇因為抓的人少,兩斤三斤的大家夥也有不少。
八百六十斤魚,以六毛五一斤稱的,賣了五百五十九塊錢。
二百二十斤黃鱔再加上一百六十斤泥鰍,全部都是按照八毛錢一斤稱的,黃鱔夾泥鰍總共賣了三百零四塊錢。
河蝦、青蛙還有蛇,總共加起來有一百七十斤,甚至籠子裏麵還抓到二十幾隻老鼠。
不過老鼠村裏人留來自己吃,沒有拿出來賣。不管是河蝦、青蛙還是水蛇,價格都是一塊錢一斤,這又賣了一百七十塊錢。
今天一下子就賣了一千零三十三塊錢,把上河村的幾個人都高興壞了。
不過他們沒有全部收錢,而是按照等價換了五百塊錢的各種票據,不管是糧食票還是糖票、鹽票、布票,隻要是張德光主任拿出來的票據,上河村幾個人是來者不拒,通通收下。
下河村的幾個人看到上河村賣了上千塊錢,他們同樣也臉上笑開了花,像盛開的花朵般燦爛。
因為他們雖然黃鱔泥鰍方麵稍少於上河村,但是他們堅信自己的魚肯定比上河村的更多啊。
上河村的交易完畢清賬之後,這才輪到下河村人開始稱魚。
果然,下河村的光是魚居然就達到了一千斤重,看來大河裏麵的魚果然比他們清水河支流裏的魚更多,看來那條大河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庫。
黃鱔、泥鰍、河蝦、青蛙這些全部稱完算賬下來,下河村也賣了一千零四十五塊錢,隻比上河村多了十二塊錢。
他們同樣是換了五百塊錢的各種票據,畢竟現在這個時代光有錢也是不行的,各種票據是絕對不能缺的。
雙方愉快的交易完畢,張德光主任將李有福叫到他的辦公室,他從辦公室的抽屜裏麵拿出一支手電筒,還有四節電池,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個紙袋裏麵,遞給李有福,親切地說道:“小朋友,謝謝你的介紹。叔叔也沒什麽好東西送給你,既然你們喜歡晚上出去抓黃鱔抓魚,那叔叔就把我這支用不到的手電筒送給你。
這支手電筒還是新的,沒用過幾次,電筒裏麵有一副電池,另外還有四節沒有使用過的電池,一並送給你。”
“張主任,這手電筒是你自己要用的,你留著自己用吧。”李有福禮貌地推辭道。
“不用,這手電筒反正我也沒用。而且如果我要用,我去後勤部再拿一支手電筒就行了。”張德光主任豪爽地說道。
既然是慷公家之慨,那李有福也不客氣,他將裝手電筒的袋子接過來,開心地說道:“那我就謝謝張叔叔了。”
“不用謝,要說謝應該是我要謝謝你。還有,以後如果你們村再有魚或者是有人打到獵物的話,你給他們介紹,讓他們賣給我們廠裏,到時候我絕對不會虧待你的。”張德光主任滿懷期待地說道。
既然話趕話都說到了這裏,李有福也趁機問道:“張主任,我們村裏確實有人打到獵物了,還是大野豬,不過他們是準備拿去換工作指標的。”
“張主任,如果在你們廠裏麵,兩頭三百多斤的大野豬能夠換幾個工作指標啊?”
張主任聽說李有福的話,先是高興,仿佛撿到了寶貝一般,但同時也皺了皺眉頭,陷入了沉思。
很顯然,他們村裏準備拉到別的廠裏去換指標。如果自己出的價比別的廠低的話,那肯定就做不成這筆生意了,而且會給這小家夥一個小氣、出不起價的壞印象。
張主任思考了一會,然後試探著問李有福:“三個指標怎麽樣?”
李有福看張主任的表情,估計自己講講價說不定四個指標都有可能。“張主任,這三個工作指標都是做什麽的?有沒有後勤部的工作啊?因為我聽說他們準備去軋鋼廠裏換工作指標,而且其中一個工作指標好像就是在後勤部工作。”
張主任思索了一會說道:“這樣吧,我給你一個後勤人員的工作指標,還有一個車間裏的質量檢測員的工作指標,最後一個指標就是一線的擋車工的工作指標。”
“那行,那如果按照張主任這樣說的話,他們肯定願意將兩頭野豬拿來換這三個工作指標。”
“到時候他們肯定會用其他小獵物謝謝張主任的。”李有福興奮地說道。
“張主任,那我今天迴去就給他們說,如果事情能成,我今天就去借一輛三輪車將那兩頭大野豬拉到你們廠裏麵來,怎麽樣?而且不管事情能不能成,下午我都到你們紡織廠來一趟。”李有福認真地說道。
“小兄弟,你多費費心,將兩頭大野豬弄到我們廠裏來。到時候叔叔一定好好的謝謝你。”張德光主任滿懷期待地說道。
“好,張主任,那咱們下午見。”李有福信心滿滿地說道。
又是三千多字的大章,可是昨天,可是隻有七毛錢的愛心發電哦!今天還是十個愛心發電都湊不齊,那今天就隻碼兩章,出去釣釣魚,放鬆放鬆,好久沒去河邊釣魚了。
食堂采購部主任張德光,滿麵笑容地一路陪同著李有福他們一群人,他們一邊悠閑地走著,一邊愉快地交談著,氣氛融洽而和諧。
當他們來到食堂時,早有食堂的一些工作人員得到了消息,動作麻利地將磅秤都抬了出來。
一聽說有兩大牛車的魚,這些食堂的員工們一個個興奮不已,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積極性瞬間被點燃,仿佛一群充滿活力的小太陽。
在紡織廠的食堂前,一場熱鬧的稱魚活動正在進行。紡織廠的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為上河村送來的魚進行稱重。
首先,工人們將一個空的大竹筐放在磅秤上,稱出了皮重。這個大竹筐寬敞而結實,靜靜地等待著即將裝入的魚兒。
此時,筐子旁邊擺放著各種品種的魚,有肥美的鯉魚在清晨的陽光下閃爍著銀色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自己在水中的歡快故事;有鯽魚擺動著小巧的身軀,鱗片泛著微微的光澤;還有草魚那壯實的身形,讓人能想象到它們在水中暢遊的活力。
接著,李君文、王海遠、葉生友以及趕車的劉大爺四個人,仿佛是默契十足的團隊,一人從牛車上麵抱起一袋魚。
他們的動作雖不那麽專業,卻充滿了力量與小心,生怕弄傷了這些鮮活的收獲。
他們搬運的魚袋中,可能裝著不同品種的魚,或許這一袋是活潑的鯉魚,那一袋是靈動的鯽魚。
當李君文那一袋魚緩緩倒在筐子裏麵時,大家都注視著磅秤上的重量變化。稱重之後顯示有五十八斤,除掉八斤皮重,剛好五十斤。
隨後,工人們迅速行動起來,將稱好的魚輕輕倒入另外的筐子。
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動作熟練而謹慎,確保魚不會受到不必要的損傷。
倒出的魚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種品種混雜在一起,鯉魚的銀白、鯽魚的小巧、草魚的壯實,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麵。
然後,工人們又馬不停蹄地用這個剛剛騰空的筐子繼續稱魚。
一袋又一袋的魚接連不斷地被倒在竹筐子裏麵。每一袋魚的重量大概都差不多,最少的有四十四五斤,最多的五十幾斤。
工人們認真地記錄著每一袋魚的重量,臉上露出專注的神情。而每一袋魚中,都可能有著不同品種的驚喜等待著被發現。
在稱魚的過程中,大家配合默契。有的工人負責搬運魚袋,有的負責倒魚入筐,還有的負責記錄重量。
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忙碌著,汗水從他們的額頭滑落,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工作熱情。
隨著一袋袋魚被稱重,數字不斷累加,上河村昨晚捕獲到的魚的總量也逐漸清晰起來。
最後,當全部魚稱完,令人驚喜的是,上河村的魚居然達到了八百六十斤。
這個數字不僅代表著上河村村民們的辛勤勞動成果,也見證了紡織廠工人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各種品種的魚匯聚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給予人們的一份豐厚禮物。
而上河村,下河村的村民們有了這份額外的收獲他們的日子就會好過上很多
他們昨天晚上不光抓到那麽多魚,就連黃鱔也抓到二百多斤重,這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主要還是因為這黃鱔籠子才剛剛在四九城出現,還沒有廣泛傳播出去。
現在的人根本沒有多少空閑時間去抓黃鱔。白天,農民們都忙著在田間地頭種地種莊稼,就像勤勞的小蜜蜂;而到了晚上,別說去抓黃鱔了,就算是有手電筒的人家也並不是很多。
現在的一個手電筒,那可是挺珍貴的,算得上是真正的家用電器。
就算家裏麵有手電筒,因為電池比較貴,所以大都省著用。用手電筒打著晚上出去抓黃鱔的,基本上就很難看到。
在後世,一個晚上二十斤黃蟮也不一定能夠捕捉得到。後世一是抓的人多了,眾多的人爭搶著那有限的資源;另外還是因為各種農藥的關係,讓黃鱔、青蛙這些少了很多。
泥鰍也抓到一百六十多斤,河蝦六十斤,青蛙五十多斤。
水蛇還有一些菜花蛇等抓了有四五十條,同樣也有六十來斤重。
水蛇雖然小,一般都是半斤左右,但是有些菜花蛇因為抓的人少,兩斤三斤的大家夥也有不少。
八百六十斤魚,以六毛五一斤稱的,賣了五百五十九塊錢。
二百二十斤黃鱔再加上一百六十斤泥鰍,全部都是按照八毛錢一斤稱的,黃鱔夾泥鰍總共賣了三百零四塊錢。
河蝦、青蛙還有蛇,總共加起來有一百七十斤,甚至籠子裏麵還抓到二十幾隻老鼠。
不過老鼠村裏人留來自己吃,沒有拿出來賣。不管是河蝦、青蛙還是水蛇,價格都是一塊錢一斤,這又賣了一百七十塊錢。
今天一下子就賣了一千零三十三塊錢,把上河村的幾個人都高興壞了。
不過他們沒有全部收錢,而是按照等價換了五百塊錢的各種票據,不管是糧食票還是糖票、鹽票、布票,隻要是張德光主任拿出來的票據,上河村幾個人是來者不拒,通通收下。
下河村的幾個人看到上河村賣了上千塊錢,他們同樣也臉上笑開了花,像盛開的花朵般燦爛。
因為他們雖然黃鱔泥鰍方麵稍少於上河村,但是他們堅信自己的魚肯定比上河村的更多啊。
上河村的交易完畢清賬之後,這才輪到下河村人開始稱魚。
果然,下河村的光是魚居然就達到了一千斤重,看來大河裏麵的魚果然比他們清水河支流裏的魚更多,看來那條大河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庫。
黃鱔、泥鰍、河蝦、青蛙這些全部稱完算賬下來,下河村也賣了一千零四十五塊錢,隻比上河村多了十二塊錢。
他們同樣是換了五百塊錢的各種票據,畢竟現在這個時代光有錢也是不行的,各種票據是絕對不能缺的。
雙方愉快的交易完畢,張德光主任將李有福叫到他的辦公室,他從辦公室的抽屜裏麵拿出一支手電筒,還有四節電池,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個紙袋裏麵,遞給李有福,親切地說道:“小朋友,謝謝你的介紹。叔叔也沒什麽好東西送給你,既然你們喜歡晚上出去抓黃鱔抓魚,那叔叔就把我這支用不到的手電筒送給你。
這支手電筒還是新的,沒用過幾次,電筒裏麵有一副電池,另外還有四節沒有使用過的電池,一並送給你。”
“張主任,這手電筒是你自己要用的,你留著自己用吧。”李有福禮貌地推辭道。
“不用,這手電筒反正我也沒用。而且如果我要用,我去後勤部再拿一支手電筒就行了。”張德光主任豪爽地說道。
既然是慷公家之慨,那李有福也不客氣,他將裝手電筒的袋子接過來,開心地說道:“那我就謝謝張叔叔了。”
“不用謝,要說謝應該是我要謝謝你。還有,以後如果你們村再有魚或者是有人打到獵物的話,你給他們介紹,讓他們賣給我們廠裏,到時候我絕對不會虧待你的。”張德光主任滿懷期待地說道。
既然話趕話都說到了這裏,李有福也趁機問道:“張主任,我們村裏確實有人打到獵物了,還是大野豬,不過他們是準備拿去換工作指標的。”
“張主任,如果在你們廠裏麵,兩頭三百多斤的大野豬能夠換幾個工作指標啊?”
張主任聽說李有福的話,先是高興,仿佛撿到了寶貝一般,但同時也皺了皺眉頭,陷入了沉思。
很顯然,他們村裏準備拉到別的廠裏去換指標。如果自己出的價比別的廠低的話,那肯定就做不成這筆生意了,而且會給這小家夥一個小氣、出不起價的壞印象。
張主任思考了一會,然後試探著問李有福:“三個指標怎麽樣?”
李有福看張主任的表情,估計自己講講價說不定四個指標都有可能。“張主任,這三個工作指標都是做什麽的?有沒有後勤部的工作啊?因為我聽說他們準備去軋鋼廠裏換工作指標,而且其中一個工作指標好像就是在後勤部工作。”
張主任思索了一會說道:“這樣吧,我給你一個後勤人員的工作指標,還有一個車間裏的質量檢測員的工作指標,最後一個指標就是一線的擋車工的工作指標。”
“那行,那如果按照張主任這樣說的話,他們肯定願意將兩頭野豬拿來換這三個工作指標。”
“到時候他們肯定會用其他小獵物謝謝張主任的。”李有福興奮地說道。
“張主任,那我今天迴去就給他們說,如果事情能成,我今天就去借一輛三輪車將那兩頭大野豬拉到你們廠裏麵來,怎麽樣?而且不管事情能不能成,下午我都到你們紡織廠來一趟。”李有福認真地說道。
“小兄弟,你多費費心,將兩頭大野豬弄到我們廠裏來。到時候叔叔一定好好的謝謝你。”張德光主任滿懷期待地說道。
“好,張主任,那咱們下午見。”李有福信心滿滿地說道。
又是三千多字的大章,可是昨天,可是隻有七毛錢的愛心發電哦!今天還是十個愛心發電都湊不齊,那今天就隻碼兩章,出去釣釣魚,放鬆放鬆,好久沒去河邊釣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