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迴鄉下
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 作者:南丐四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迴鄉下去快點迴來,家裏可沒有多少糧食給你帶到鄉下去。”
“媽,我知道了!”
他們家隻有他父親李君豪是頂級勞動力,一個月有二十八斤的糧食定量,他母親王秀清,一個月現在才十四斤糧食。
李有福自己和他兩個姐姐,一個哥哥,也同樣每人隻有十四斤糧食。而且他小妹李佑樂,更是一個月隻有四斤糧食。
他大哥二十歲,大姐十七歲,二姐十五歲,加上李有福自己十三歲。他們都是正是能吃的年紀,這麽少的糧食,在現在油水又差的情況下,一家人怎麽可能夠吃。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他母親起來,將家裏剩下的棒子麵用布袋子給他裝了幾碗,她遞給李有福說:“你把這些帶迴鄉下去吃吧,家裏幸好你昨天賣了二十多塊錢,還有一些票,家裏你不用擔心,我今天上午下班迴來,就再去買一些糧食迴來。”
早上,李有福的哥哥和兩個姐姐背著背簍,挎著竹籃,拿著挖野菜的小彎刀出門前。
他大哥李佑鑫悄悄的抱著李有福肩膀問道:“小弟,你撿到板栗和核桃的那處小山穀在哪裏啊,那裏麵還有沒有核桃和板栗呀?”
“沒有了,我反複的找了幾遍,都被我找光了,我怎麽可能還留一些在那裏不撿迴來,難道我傻啊?”
這時候李有福的大姐說道:“大哥,要不我們今天也走遠一點,走偏僻一點的地方去試試看,看能不能多挖到一些野菜。”
至於去山上像李有福一樣撿迴來板栗核桃,那是想也不要想。
山上有板栗核桃樹的地方,早就被人刮地三尺了,別說核桃板栗,估計連核桃殼都沒有。
這年頭可不光是李有福一家吃不飽,有些孩子稍微多一點的,甚至有些孩子的戶口不是在城裏的,比起李有福家,那樣的家庭才是真的慘。
李有福沒有急著出門 ,等他爸媽帶著小妹去第三軋鋼廠上班,大哥和兩個姐姐也和院子裏要去挖野菜的人一起出門去山上挖野菜之後。
他將老媽王秀清給他的幾碗棒子麵收進空間,然後背著空背簍,向著院子外麵走去。
走在南鑼鼓巷的那條街上,各個門麵都是緊閉著的,隻在十字路口,還有一個早餐點。
李有福看了早餐點一眼,沒在這裏買東西,這裏畢竟經過的熟人太多了,在這裏買東西,讓人看到了不太好。
出去胡同口,左邊是供銷社,右邊是國營飯店。
他徑直朝著供銷社走去,來到供銷社外麵的櫃台處,他看著裏麵的服務員。
“阿姨,我來買點種子帶迴鄉下去。”
裏麵的服務員大媽看了李有福一眼:“小夥子,你需要買些什麽種子?”
“阿姨,我爺爺給我說的是哪幾樣種子,我都忘記了,你這裏有些什麽種子啊?麻煩你介紹一下,我看看我能不能記起來。”
“我這裏糧食種子有稻穀,小麥,玉米,還有土豆。蔬菜種子有大白菜,白蘿卜,花生,蠶豆這些種子,你要哪些?”
“阿姨,我都記不起有哪些了,要不,你全部都給我拿一些吧!”
“你這小夥子怎麽這麽虎呢?現在糧食多金貴啊!你還這樣買?那如果買迴去用不上呢,你這不是浪費了嗎?”
“不會的阿姨,不會浪費。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都在鄉下。他們一個村那麽多人,就算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用不上,還有村裏的叔叔伯伯,舅舅家裏可以用,這些種子肯定能用得掉。”
“你買這麽多,你有錢和票嗎?”大媽看著他,懷疑的問道?
“我有!”李有福趕緊掏出錢和票,當然,他肯定沒敢全部掏出來。
“現在糧食緊張,種子管的也很嚴格,每個人每一樣種子最多隻能買半斤。”
“半斤就夠了,謝謝阿姨了!”
等供銷社的這個大媽營業員算好糧票和錢,李有福先將錢票全部遞進去,等大媽連續清點兩遍,然後將錢和票收起來之後,這才開始給李有福一樣樣的稱種子。
買好種子,他將所有的種子都放在背簍裏麵,背著種子就離開了供銷社。
一直出了東直門,李有福才在一處早餐點前停了下來。
“老板,來十個肉包子,十根油條。”
包子和油條都不要票,隻是比國營飯店的貴一些。他買了十個肉包子,十根油條。
若不是怕太打眼,他都想將這裏的肉包子和油條,饅頭這些小吃全部買光。
畢竟這年月的肉包子和油條等,可都沒有科技與狠活,都是實實在在的豬肉包子,不摻各種添加劑的油條。
李有福一邊吃著包子油條,一邊向著上河村走去。在路上無人的地方,他將種子全部都收到空間裏放了起來,背上就隻背著一個空背兜做做樣子。
出城之後,走上一段路,順著一條河沿著河岸往裏走,先是經過下河村,再繼續向著山裏走。
一直走到一片大山腳下,才到達此行的目的地,上河村。
因為在這一片大山裏麵,有幾條長年不斷的小溪流,共同匯入上河村外的那條河流。
上河村沿河而建,總共四十戶左右的人家卻拉得很長,一直連接到大山腳下河流的源頭,所以村子才會取名上河村。
李有福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以及幾個舅舅家,全部都是上河村的人。
今年雖然幹旱,但是對於上河村這裏來說,隻是降雨變少了,增加了種莊稼的工作量和辛苦程度。
河流裏麵的水還是跟往常一樣。一直流淌不息,隻是水量減小了三分之一而已。
據說這幾年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區,因為幹旱的原因,好多地方是百裏無人煙,千裏無雞鳴。
當然,這是後世人們知道的一些消息。
不過在當時來說,這樣的消息電視上,廣播上,你永遠不會聽到。
就算你翻遍整版報紙,即便你在夾縫裏,也找不到這樣的消息。
你看到的隻會是一片形勢大好,欣欣向榮,糧食增產,還是誇張的畝產萬斤糧食,十萬斤糧食這樣的特大好消息。
“媽,我知道了!”
他們家隻有他父親李君豪是頂級勞動力,一個月有二十八斤的糧食定量,他母親王秀清,一個月現在才十四斤糧食。
李有福自己和他兩個姐姐,一個哥哥,也同樣每人隻有十四斤糧食。而且他小妹李佑樂,更是一個月隻有四斤糧食。
他大哥二十歲,大姐十七歲,二姐十五歲,加上李有福自己十三歲。他們都是正是能吃的年紀,這麽少的糧食,在現在油水又差的情況下,一家人怎麽可能夠吃。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他母親起來,將家裏剩下的棒子麵用布袋子給他裝了幾碗,她遞給李有福說:“你把這些帶迴鄉下去吃吧,家裏幸好你昨天賣了二十多塊錢,還有一些票,家裏你不用擔心,我今天上午下班迴來,就再去買一些糧食迴來。”
早上,李有福的哥哥和兩個姐姐背著背簍,挎著竹籃,拿著挖野菜的小彎刀出門前。
他大哥李佑鑫悄悄的抱著李有福肩膀問道:“小弟,你撿到板栗和核桃的那處小山穀在哪裏啊,那裏麵還有沒有核桃和板栗呀?”
“沒有了,我反複的找了幾遍,都被我找光了,我怎麽可能還留一些在那裏不撿迴來,難道我傻啊?”
這時候李有福的大姐說道:“大哥,要不我們今天也走遠一點,走偏僻一點的地方去試試看,看能不能多挖到一些野菜。”
至於去山上像李有福一樣撿迴來板栗核桃,那是想也不要想。
山上有板栗核桃樹的地方,早就被人刮地三尺了,別說核桃板栗,估計連核桃殼都沒有。
這年頭可不光是李有福一家吃不飽,有些孩子稍微多一點的,甚至有些孩子的戶口不是在城裏的,比起李有福家,那樣的家庭才是真的慘。
李有福沒有急著出門 ,等他爸媽帶著小妹去第三軋鋼廠上班,大哥和兩個姐姐也和院子裏要去挖野菜的人一起出門去山上挖野菜之後。
他將老媽王秀清給他的幾碗棒子麵收進空間,然後背著空背簍,向著院子外麵走去。
走在南鑼鼓巷的那條街上,各個門麵都是緊閉著的,隻在十字路口,還有一個早餐點。
李有福看了早餐點一眼,沒在這裏買東西,這裏畢竟經過的熟人太多了,在這裏買東西,讓人看到了不太好。
出去胡同口,左邊是供銷社,右邊是國營飯店。
他徑直朝著供銷社走去,來到供銷社外麵的櫃台處,他看著裏麵的服務員。
“阿姨,我來買點種子帶迴鄉下去。”
裏麵的服務員大媽看了李有福一眼:“小夥子,你需要買些什麽種子?”
“阿姨,我爺爺給我說的是哪幾樣種子,我都忘記了,你這裏有些什麽種子啊?麻煩你介紹一下,我看看我能不能記起來。”
“我這裏糧食種子有稻穀,小麥,玉米,還有土豆。蔬菜種子有大白菜,白蘿卜,花生,蠶豆這些種子,你要哪些?”
“阿姨,我都記不起有哪些了,要不,你全部都給我拿一些吧!”
“你這小夥子怎麽這麽虎呢?現在糧食多金貴啊!你還這樣買?那如果買迴去用不上呢,你這不是浪費了嗎?”
“不會的阿姨,不會浪費。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都在鄉下。他們一個村那麽多人,就算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用不上,還有村裏的叔叔伯伯,舅舅家裏可以用,這些種子肯定能用得掉。”
“你買這麽多,你有錢和票嗎?”大媽看著他,懷疑的問道?
“我有!”李有福趕緊掏出錢和票,當然,他肯定沒敢全部掏出來。
“現在糧食緊張,種子管的也很嚴格,每個人每一樣種子最多隻能買半斤。”
“半斤就夠了,謝謝阿姨了!”
等供銷社的這個大媽營業員算好糧票和錢,李有福先將錢票全部遞進去,等大媽連續清點兩遍,然後將錢和票收起來之後,這才開始給李有福一樣樣的稱種子。
買好種子,他將所有的種子都放在背簍裏麵,背著種子就離開了供銷社。
一直出了東直門,李有福才在一處早餐點前停了下來。
“老板,來十個肉包子,十根油條。”
包子和油條都不要票,隻是比國營飯店的貴一些。他買了十個肉包子,十根油條。
若不是怕太打眼,他都想將這裏的肉包子和油條,饅頭這些小吃全部買光。
畢竟這年月的肉包子和油條等,可都沒有科技與狠活,都是實實在在的豬肉包子,不摻各種添加劑的油條。
李有福一邊吃著包子油條,一邊向著上河村走去。在路上無人的地方,他將種子全部都收到空間裏放了起來,背上就隻背著一個空背兜做做樣子。
出城之後,走上一段路,順著一條河沿著河岸往裏走,先是經過下河村,再繼續向著山裏走。
一直走到一片大山腳下,才到達此行的目的地,上河村。
因為在這一片大山裏麵,有幾條長年不斷的小溪流,共同匯入上河村外的那條河流。
上河村沿河而建,總共四十戶左右的人家卻拉得很長,一直連接到大山腳下河流的源頭,所以村子才會取名上河村。
李有福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以及幾個舅舅家,全部都是上河村的人。
今年雖然幹旱,但是對於上河村這裏來說,隻是降雨變少了,增加了種莊稼的工作量和辛苦程度。
河流裏麵的水還是跟往常一樣。一直流淌不息,隻是水量減小了三分之一而已。
據說這幾年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區,因為幹旱的原因,好多地方是百裏無人煙,千裏無雞鳴。
當然,這是後世人們知道的一些消息。
不過在當時來說,這樣的消息電視上,廣播上,你永遠不會聽到。
就算你翻遍整版報紙,即便你在夾縫裏,也找不到這樣的消息。
你看到的隻會是一片形勢大好,欣欣向榮,糧食增產,還是誇張的畝產萬斤糧食,十萬斤糧食這樣的特大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