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翠穀村的聲名遠揚,周邊村莊的目光紛紛聚焦於此。


    這一年,鄰村的村長李富貴帶著幾個村民代表來到翠穀村,想向王大山取取經,看看如何發展壯大村裏的產業。


    王大山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將他們帶到村裏的會議室。


    李富貴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說道:“大山啊,你們翠穀村這幾年發展得真是讓人眼紅啊!我們村也想發展,可一直找不到方向,你可得給我們支支招。”


    王大山笑著說:“富貴啊,別這麽說。咱們都是為了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相互學習是應該的。其實,發展產業關鍵得結合村裏的實際情況,找準特色。你們村有啥特別的資源或者優勢沒?”


    李富貴皺著眉頭想了想,說道:“我們村有片挺大的山坡,一直荒著,不知道能幹啥。”


    王大山眼睛一亮,說:“那可以考慮種些經濟作物啊。就像我們村發展核桃產業,一開始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你們可以請農業專家去看看那片山坡的土壤、氣候條件,適合種啥,然後再做打算。”


    一位鄰村的村民代表疑惑地問:“可就算知道種啥了,這技術和資金從哪兒來啊?我們村裏可沒多少錢。”


    王大山耐心地解釋道:“技術方麵,可以向縣裏的農業部門求助,他們一般都會派專家來指導。資金的話,一方麵可以申請政府的扶持資金,另一方麵也可以發動村民自籌,或者找找有沒有願意投資的企業。像我們村當初發展核桃產業的時候,也是四處籌集資金,過程雖然艱難,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總能解決的。”


    李富貴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大山,你說得有道理。我們迴去就按你說的試試。對了,你們村的電商直播帶貨搞得那麽好,我們也想試試,可我們都不太懂,這咋弄啊?”


    王大山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筆,邊畫邊說:“電商直播帶貨是個新興事物,不過也不難。首先,得有個懂網絡、會操作的團隊。你們可以從村裏找些年輕人,讓他們先去學習相關知識。然後,要準備好直播設備,像攝像頭、麥克風這些。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村裏的產品有足夠的了解,直播的時候能生動地介紹給觀眾。”


    接著,王大山又分享了翠穀村電商直播團隊的一些經驗和技巧,從如何吸引觀眾進入直播間,到如何與觀眾互動,再到如何促成銷售,都詳細地講解了一遍。


    鄰村的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地提出問題,王大山都一一耐心解答。


    交流結束後,李富貴緊緊握住王大山的手,感激地說:“大山,太感謝你了!你這一番話,讓我們心裏有底多了。以後我們村發展起來了,一定好好感謝你。”


    王大山笑著說:“富貴,別這麽客氣。咱們都是一個縣的,相互幫助是應該的。希望你們村也能盡快發展起來,讓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


    送走鄰村的客人後,王大山迴到辦公室,還沒來得及坐下,就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吵鬧聲。


    他趕忙走出去,隻見村裏的兩個年輕人張二虎和劉三正在爭吵。


    王大山走上前去,嚴肅地問道:“你們倆這是怎麽迴事?有話好好說,吵什麽吵!”


    張二虎氣唿唿地說:“村長,你給評評理。我在核桃園裏辛苦勞作,他劉三卻偷懶耍滑,分配收成的時候還想和我拿一樣多,哪有這樣的道理!”


    劉三也不甘示弱,反駁道:“我哪裏偷懶了?我隻是今天身體不舒服,幹得慢了點。而且平時我也沒少幹活,憑啥說我偷懶!”


    王大山看著兩人,語重心長地說:“二虎、三兒,咱們村能有今天的發展,靠的是大家的團結協作。你們倆都是村裏的年輕人,應該為村裏的發展出一份力,而不是因為這點小事就爭吵。”


    他轉向張二虎,說:“二虎,你平時工作認真負責,這大家都看在眼裏。但劉三今天身體不舒服,咱們也得體諒一下。大家都是一個村的,要相互理解。”


    然後,他又對劉三說:“三兒,你身體不舒服可以跟大家說,大家肯定會幫你。但以後可不能因為這點事就和別人起爭執。咱們村的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以後的工作任務也會越來越重,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張二虎和劉三聽了王大山的話,都低下了頭,感到十分羞愧。


    張二虎說:“村長,我錯了。我不該這麽衝動,沒有考慮到劉三的情況。”


    劉三也連忙說:“村長,我也不對。我以後一定好好工作,不再讓大家失望。”


    王大山滿意地點點頭,說:“好了,既然都認識到錯誤了,那就握手言和吧。咱們村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隻有大家團結一心,才能把翠穀村建設得更好。”


    張二虎和劉三相視一笑,伸出手緊緊握在一起。


    看著兩人和好如初,王大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處理完村裏的事情後,王大山又開始思考起翠穀村的未來發展。


    他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僅僅依靠現有的產業是不夠的,必須要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這一天,王大山來到縣裏參加一個農業發展研討會。


    在會上,他聽到一位專家介紹了生態農業的概念,深受啟發。


    生態農業不僅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汙染,還能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符合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


    迴到村裏後,王大山立刻召集村裏的幹部和技術人員開會,向他們介紹了生態農業的理念。


    他說:“咱們村這些年雖然發展得不錯,但也不能滿足於現狀。我覺得生態農業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我們可以在現有的核桃產業和其他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引入生態農業的模式,進一步提高我們農產品的競爭力。”


    一位技術人員問道:“村長,那具體該怎麽做呢?”


    王大山說:“比如,我們可以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和有機肥料,這樣既能保證核桃和其他農作物的品質,又能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還可以發展一些生態養殖項目,像在核桃園裏養雞、養鴨,雞、鴨可以吃害蟲,它們的糞便又可以作為肥料,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循環。”


    大家聽了王大山的話,都覺得很有道理,紛紛表示支持。


    於是,翠穀村開始了生態農業的探索之路。


    在推行生態農業的過程中,王大山遇到了不少困難。


    一些村民對新的種植和養殖方式不理解,擔心會影響收成。


    王大山就挨家挨戶地去做工作,向他們解釋生態農業的好處。


    他對一位老村民說:“大叔,你看咱們村現在的發展多好啊。但要是不注意保護環境,以後咱們的子孫後代可怎麽辦?這生態農業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有些麻煩,但從長遠來看,對我們村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采用生態農業的方法,我們的農產品能賣個更好的價錢,大家的收入也會更高。”


    在王大山的耐心勸說下,村民們逐漸接受了生態農業的理念,開始積極參與到生態農業的建設中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翠穀村的生態農業初見成效。


    核桃園裏的病蟲害減少了,核桃的品質得到了顯著提高。


    生態養殖的雞、鴨也深受市場歡迎,為村裏帶來了額外的收入。


    看著村裏的變化,王大山心中充滿了喜悅。


    他知道,翠穀村在通往繁榮富強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一年的春節,翠穀村格外熱鬧。


    村民們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村裏還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文藝晚會,大家自編自演,載歌載舞,共同慶祝過去一年的豐收和成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看雨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看雨11並收藏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