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穀村在王大山的帶領下,各方麵發展得如火如荼。


    然而,60 年代的中國大地風雲變幻,各種新的政策和形勢不斷湧現,翠穀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這一天,王大山接到了鄉裏的通知,要他去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


    王大山不敢耽擱,一大早便騎著那輛老舊的自行車,匆匆趕往鄉裏。


    到了鄉裏的會議室,裏麵已經坐滿了各個村子的村長和幹部。


    王大山找了個位置坐下,心裏隱隱感覺到這次會議可能會帶來一些重大的變化。


    會議開始後,鄉裏的領導嚴肅地傳達了上級的最新政策。


    原來,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各地農村要進行大規模的產業調整,一些原本發展較好的鄉村產業可能需要做出改變。


    王大山聽著聽著,心裏不禁一緊。


    他知道,翠穀村的核桃產業和鄉村旅遊剛剛有了起色,如果按照新政策調整,可能會麵臨很大的挑戰。


    會議結束後,王大山心事重重地迴到了村裏。


    他沒有直接迴家,而是來到了村頭的老樹下,坐在那裏沉思起來。


    過了一會兒,村裏的幾個幹部和一些種植大戶也得知了消息,紛紛來到老樹下找王大山。


    “大山啊,這新政策對咱們村的核桃產業和旅遊產業會不會有啥影響啊?”


    一位幹部擔憂地問道。


    王大山皺著眉頭說:“我也在想這個問題。這次產業調整規模很大,咱們村恐怕很難置身事外。”


    “那可咋辦呀?咱們好不容易才把核桃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起來,可不能就這樣毀了啊!”


    一位種植大戶著急地說。


    王大山站起身來,拍了拍大家的肩膀說:“大家先別急,咱們得冷靜下來想想辦法。我覺得咱們還是要先弄清楚政策的具體要求,然後再結合咱們村的實際情況,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於是,王大山帶著村裏的幹部們開始深入研究新政策,同時對村裏的產業現狀進行了全麵的梳理和分析。


    經過幾天的努力,他們發現新政策要求各村要更加注重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


    這意味著翠穀村可能需要減少核桃樹的種植麵積,騰出土地來種糧食。


    “這可不行啊,核桃樹都種了這麽多年了,而且咱們的核桃產業才剛剛有了點規模,要是砍了核桃樹,那咱們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費了嗎?”


    一位幹部堅決反對。


    王大山也很糾結,他深知核桃產業對村裏的重要性,但國家的政策又不能不執行。


    “咱們能不能想辦法在保證糧食產量的前提下,盡量保留一些核桃樹呢?”


    王大山提出了一個想法。


    大家聽了,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王大山決定再次召開村民大會,聽聽大家的意見。


    在村民大會上,王大山把新政策的情況和村裏的想法詳細地告訴了大家。


    “鄉親們,國家的政策咱們得支持,糧食安全是大事。但咱們村的核桃產業和旅遊產業也不能輕易放棄。我想聽聽大家的想法,看看咱們怎麽才能把這兩者兼顧好。”


    王大山說道。


    一位老農民站起來說:“大山啊,我覺得咱們可以把一些不太適合種核桃的地騰出來種糧食,那些長得好的核桃樹還是盡量保留吧。”


    另一位村民也說:“對,咱們還可以想想辦法提高糧食的種植效率,說不定不用占太多核桃樹的地就能完成糧食生產任務。”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最終形成了一個初步的方案:先劃出一部分土地來種糧食,同時對核桃樹進行優化管理,提高核桃的產量和質量;對於鄉村旅遊產業,要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的遊客。


    王大山把這個方案整理好後,帶著村裏的幹部們再次來到鄉裏,向領導匯報。


    鄉裏的領導聽了王大山的匯報後,對翠穀村的方案給予了肯定。


    他們認為翠穀村能夠在執行國家政策的同時,積極思考如何發展本村的特色產業,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得到了鄉裏的支持,王大山心裏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迴到村裏,他立刻組織村民們按照方案開始行動。


    在調整種植結構的過程中,王大山親自帶領村民們開墾荒地,平整土地,準備種植糧食。


    “鄉親們,咱們這次可得加把勁啊,一定要把糧食種好,完成國家交給咱們的任務。”


    王大山一邊揮著鋤頭,一邊鼓勵大家。


    “放心吧,大山,咱們一定好好幹!”


    村民們齊聲迴應道。


    然而,事情並不像想象的那麽順利。


    由於缺乏種植糧食的經驗,再加上天氣幹旱,糧食的出苗情況不太好。


    “這可怎麽辦呀?要是糧食產量上不去,咱們可沒法向國家交代啊!”


    一位村民焦急地說。


    王大山看著地裏稀稀拉拉的麥苗,心裏也很著急。


    但他知道,這個時候不能慌亂,必須想辦法解決問題。


    “大家別急,咱們趕緊去找一些有經驗的老農請教請教,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麽好辦法。”


    王大山說道。


    於是,王大山帶著幾個村民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一位在種植糧食方麵很有經驗的老農。


    “大爺,您看看咱們這麥苗是怎麽迴事啊?為啥出苗這麽少呢?”


    王大山虛心地向老農請教。


    老農仔細地查看了麥苗的情況,又問了問種植的過程,然後說:“你們這是播種的時候太淺了,再加上天氣幹旱,種子吸收不到足夠的水分,所以出苗就少。現在你們得趕緊澆水,然後再適當補種一些種子。”


    王大山聽了老農的話,連忙道謝。


    迴到村裏,他立刻組織村民們澆水、補種。


    經過一番努力,糧食的出苗情況終於有了好轉。


    看著地裏漸漸長出的綠油油的麥苗,王大山和村民們的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調整種植結構的同時,王大山也沒有忘記核桃產業和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


    他邀請了農業專家來村裏指導核桃樹的管理,提高核桃的產量和質量;還組織村民們對村裏的旅遊設施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開發了一些新的旅遊項目。


    “咱們要把翠穀村打造成一個既有豐富文化內涵,又有美麗自然風光的旅遊勝地,讓更多的人了解咱們村,喜歡咱們村。”


    王大山對村民們說道。


    在王大山的帶領下,翠穀村的村民們齊心協力,共同應對著各種困難和挑戰。


    雖然道路曲折,但他們始終堅信,隻要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讓翠穀村的未來更加美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看雨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看雨11並收藏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