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翠穀村的各項產業蓬勃發展的當口,外麵的世界卻正經曆著風雲變幻。


    那是六十年代的特殊時期,政策的調整、物資的緊張等諸多因素,開始如漣漪一般逐漸波及到這個原本寧靜的小山村。


    王大山站在村委會的院子裏,眉頭緊皺,望著遠方連綿的山巒,心裏沉甸甸的。


    村裏的骨幹們陸續趕來,大家的臉上都帶著幾分憂慮。


    “大山啊,聽說外麵現在物資管控更嚴了,咱這產品往外銷,怕是要受不少影響啊。”


    一位老骨幹憂心忡忡地說道。


    王大山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是啊,我也聽說了這情況。咱好不容易把村裏的產業搞起來,這要是一下子被堵住了銷路,那之前的努力可就白費了呀。”


    另一個年輕些的骨幹著急地說:“大山哥,那咱咋辦呢?那些和城裏商家簽的訂單,要是交不出貨,咱可得賠不少錢呢,而且信譽也沒了呀。”


    王大山來迴踱步,思索片刻後說:“咱先別急,得去打聽清楚具體的政策是咋樣的。這樣,我和二柱子去趟鎮上,找領導們問問情況,你們在家裏把現有的生產先穩住,可不能亂了陣腳。”


    說罷,王大山便帶著二柱子踏上了去往鎮上的土路。


    一路上,兩人腳步匆匆,心裏滿是忐忑。


    到了鎮上,找到了負責相關事務的領導,王大山趕忙上前說明來意。


    領導看著王大山,語重心長地說:“大山啊,現在這形勢確實嚴峻,物資優先要保障重點地區和一些剛需項目呀。你們翠穀村的這些農產品加工品,雖然都是好東西,但也得按規定來辦,外銷的量可能得控製控製了。”


    王大山一聽,心裏 “咯噔” 一下,但還是懇切地說:“領導,您看啊,我們翠穀村這好不容易發展起來,都是靠著這些產業讓鄉親們的日子有了盼頭啊。要是一下子限製太多,村裏好多家庭可就又要過苦日子了,您能不能給指條明路呀?”


    領導沉思了一會兒,說:“大山啊,我理解你們的難處。這樣吧,你們可以考慮在保障本地供應的基礎上,適當調整產品結構,看看能不能往一些和民生更緊密相關的方向去發展,比如把黨參做成一些簡單的養生藥劑,優先供應給咱們周邊的衛生院、療養所啥的,既能符合政策要求,也能繼續發揮你們產品的優勢嘛。”


    王大山聽了,眼睛裏燃起一絲希望,連忙道謝後,便和二柱子趕迴了村裏。


    迴到村裏,王大山立刻召集村民們開會,把情況和大家一說,底下頓時議論紛紛。


    “這可咋整啊,咱原本想著靠這些訂單多掙點錢,改善改善家裏的情況呢。”


    一位大媽愁容滿麵地說道。


    “大山哥,那做養生藥劑,咱也沒經驗呀,這能行嗎?”


    一個年輕小夥兒疑惑地問。


    王大山拍了拍小夥兒的肩膀,說:“小夥子,沒經驗咱可以學嘛。當年咱辦罐頭廠、搞林下經濟的時候,不也是啥都不懂,一步步摸索過來的呀。現在隻要大家齊心協力,肯定能行。”


    接著,王大山又找到村裏懂些醫術的老郎中,向他請教黨參做養生藥劑的事兒。


    老郎中捋著胡子說:“大山啊,黨參這東西確實有補氣養血的功效,要做成養生藥劑倒也不是不行,不過配方可得拿捏好,還得注意衛生和炮製的法子呀。”


    王大山趕忙說:“老郎中,您經驗豐富,可得多幫幫咱呀,您就給咱說說具體咋弄唄。”


    老郎中笑著點點頭,便詳細地給王大山講起了黨參炮製的步驟、搭配的藥材以及熬製的要點等等。


    王大山聽得格外認真,一邊聽還一邊拿本子記下來。


    隨後,王大山又組織村裏的幾個年輕人,騰出一間屋子,按照老郎中說的辦法,開始嚐試製作黨參養生藥劑。


    “大家仔細著點兒啊,這稱量藥材可得精準,一點兒都不能馬虎。”


    王大山在一旁叮囑著。


    “大山哥,這火候咋控製呀,感覺不好把握呢。”


    一個年輕人撓著頭問道。


    “別急,我剛問了老郎中,他說剛開始先用小火慢慢熬,等藥材的味兒都出來了,再轉中火,咱多試幾次就有數了。”


    王大山耐心地迴答。


    經過幾天的反複試驗,終於做出了第一批黨參養生藥劑。


    王大山拿著藥劑去了鎮上的衛生院,找到院長說明了情況。


    院長看著那藥劑,有些懷疑地說:“大山啊,你們這小村子做出來的東西,質量能過關嗎?咱這可是給病人用的呀。”


    王大山趕忙說:“院長,您放心,我們這都是嚴格按照老郎中的方子,一步一步精心製作的,而且還做了檢測,成分啥的都沒問題呢。您要不先試試,要是覺得不行,我們再改進。”


    院長聽了,便安排人對藥劑進行了檢驗,結果發現各項指標還真都合格。


    院長笑著對王大山說:“喲,沒想到你們翠穀村還真有這本事啊。這樣吧,我們先訂一批,看看實際效果,如果好的話,以後可以長期合作呀。”


    王大山高興得連連道謝,迴到村裏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家。


    村民們都歡唿起來,可王大山心裏明白,這隻是暫時緩解了危機,後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隨著養生藥劑的生產逐漸走上正軌,村裏又麵臨著原材料供應的新問題。


    因為要保障養生藥劑的生產,黨參的用量大幅增加,原本的種植規模有些跟不上了。


    王大山又把種植戶們召集到一起,說:“各位叔伯嬸子們,咱現在養生藥劑的訂單越來越多,黨參不夠用了呀。咱得想辦法擴大種植麵積,大家看看有啥好主意沒?”


    一位種植大戶說:“大山啊,這地就這麽多,要擴大種植,就得開墾些荒地,可那荒地開墾起來費勁不說,還得花不少時間讓土壤肥沃起來呢。”


    王大山想了想,說:“叔,我知道這不容易,但咱不能眼睜睜看著訂單沒法完成呀。咱可以組織大家一起去開荒,把村裏那些能開墾的邊角地都利用起來,然後多施些農家肥,盡快讓土壤適合黨參生長。”


    大家聽了,雖然覺得困難重重,但還是紛紛點頭表示願意試試。


    於是,王大山帶著村民們扛著鋤頭、鐵鍬,走向了那些荒地。


    “同誌們,加把勁兒啊,這黨參種好了,咱村的日子就能繼續紅火下去,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呀!”


    王大山一邊揮著鋤頭,一邊給大家鼓勁。


    在開墾荒地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不少麻煩,有的地裏石頭太多,有的土壤太幹,需要從老遠的地方挑水來澆灌。


    但王大山始終和大家一起,沒有絲毫退縮。


    就這樣,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新的黨參種植地開墾出來了,撒下了希望的種子,大家都盼望著黨參能茁壯成長,讓翠穀村繼續在這艱難的時局中穩步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看雨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看雨11並收藏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