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翠穀村與周邊村子合作的不斷深入,村子裏處處洋溢著蓬勃發展的氣息。


    農田裏,農作物長勢喜人,那一片片綠油油的麥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豐收的希望;農產品加工廠裏,機器轟鳴,工人們忙碌地穿梭其中,將各類農產品加工成精美的商品;手工藝品展示館和醃菜製作體驗坊也總是擠滿了遊客,歡聲笑語迴蕩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


    這天清晨,陽光灑在村委會的小院裏,彼得洛夫村長和張技術員又早早地聚在了一起,商討著下一步的發展計劃。


    彼得洛夫村長皺著眉頭,若有所思地說:“張技術員呀,咱村和周邊村子這合作是越來越順了,可我這心裏呀,總琢磨著咱還得再拓展拓展,不能光守著現有的這些產業。你有啥想法沒?”


    張技術員手托著下巴,想了一會兒說道:“村長,我覺得咱這村子自然風光好,民俗文化也豐富,現在來旅遊的人雖然不少,但大多都是走馬觀花式地逛逛。咱們能不能搞點深度體驗的旅遊項目呀,比如說讓遊客到村民家裏住上個三五天,跟著村民一起下地幹活,學學咱這傳統的農耕手藝,再跟著咱村裏的老藝人學學手工藝品製作,實實在在地感受咱農村的生活。”


    彼得洛夫村長眼睛一亮,一拍大腿說道:“哎呀,這主意好啊!現在城裏人都稀罕咱農村這原汁原味的生活呢。不過這要搞起來,可得好好規劃規劃,還得給村民們說說,讓大家都配合才行呀。”


    說幹就幹,兩人當下就召集了村裏的幹部和一些有威望的老人,把這個想法跟大家一說,頓時就熱鬧開了。


    村裏的劉大爺先開了口:“村長啊,這想法是好,可遊客住到家裏,咱這生活習慣啥的都不一樣,萬一鬧不愉快了咋辦呀?而且家裏那住宿條件,雖說咱之前改造了一些客房,但要讓人住上好幾天,還得再拾掇拾掇呀。”


    彼得洛夫村長笑著說:“大爺,您說的這些問題確實得考慮。咱可以給村民們提前培訓培訓,講講接待遊客的注意事項,讓大家多包容包容。至於住宿條件,咱村裏不是有不少會木工、泥瓦工手藝的人嘛,再組織大家一起把家裏的客房弄得更舒適些,像添點新家具,把屋子布置得溫馨點。”


    村裏的婦女主任也說道:“對呀,到時候咱婦女們也能給遊客展示展示咱農村的傳統美食,教他們做做飯啥的,這也是咱農村的特色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慢慢地都覺得這個項目可行,紛紛表示願意支持。


    接下來的日子裏,村裏組織起了各種培訓活動。


    彼得洛夫村長親自給村民們講接待遊客的禮貌和溝通技巧,張技術員則帶著大家學習如何保障遊客在參與農耕活動時的安全。


    村裏的老廚師們也聚在一起,商量著要教遊客做哪些有特色又容易上手的農家菜。


    而另一邊,村裏的能工巧匠們忙著給各家各戶的客房進行升級改造。


    木工李大叔一邊鋸著木板,一邊跟旁邊幫忙的小夥子說:“小子,這床可得做得結實又舒服,咱不能讓遊客睡不好覺呀。”


    小夥子笑著迴答:“李叔,您放心吧,我都跟著您學了這麽久了,肯定把這活兒幹好。”


    泥瓦工趙大爺則在給客房的牆麵重新抹泥,嘴裏念叨著:“這牆麵得抹得平平整整的,看著也舒心呐。”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深度體驗旅遊項目終於要推出了。


    彼得洛夫村長聯係了之前合作過的一些旅行社,把這個新項目介紹給他們。


    旅行社的負責人聽了很感興趣,當即表示會幫忙宣傳推廣。


    沒過多久,就有第一批遊客報名參加了這個項目。


    遊客們來到村子裏,被分配到各個村民家中。


    一位姓王的遊客一進劉嬸兒家,就被熱情地迎了進去,劉嬸兒笑著說:“哎呀,歡迎歡迎呀,一路上累了吧,快進屋歇歇,我給你們倒點咱自家曬的涼茶。”


    王遊客笑著說:“嬸兒,不累不累,這村子看著真親切呀,我可太期待接下來的日子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遊客就跟著劉嬸兒家的大兒子下地幹活了。


    王遊客拿著鋤頭,學著樣子除草,沒一會兒就累得滿頭大汗,他喘著氣說:“大哥,這農活看著簡單,幹起來可真不容易呀。”


    劉嬸兒家大兒子笑著說:“是啊,咱這莊稼人,每天都得這麽辛苦勞作,不過看著莊稼一點點長大,收成好的時候,心裏可高興了。”


    到了下午,王遊客又跟著村裏的老藝人學編竹籃。


    老藝人手把手地教著,嘴裏還說著:“這編竹籃啊,可得手勁兒勻著點兒,你看像這樣,一根竹子條壓一根,慢慢就編出形狀了。”


    王遊客認真地學著,雖然編得歪歪扭扭,但還是很有成就感,他說:“大爺,這手藝真有意思,我可得好好學,迴去也能跟朋友們顯擺顯擺。”


    在村民們的熱情接待和耐心指導下,這批遊客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臨別的時候,王遊客拉著彼得洛夫村長的手說:“村長啊,這次來你們村真是太值了,體驗到了以前從來沒感受過的農村生活,迴去我可得好好跟身邊的人宣傳宣傳,讓他們也來。”


    看著遊客們滿意的樣子,彼得洛夫村長心裏別提多高興了,他對張技術員說:“張技術員呀,這項目算是搞對了,以後咱可得繼續好好弄,讓更多的人了解咱翠穀村的好。”


    張技術員也笑著點頭說:“是啊,村長,不過咱這項目還得不斷完善,聽聽遊客們的意見,看看還有啥地方能改進的。”


    就在這時,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


    隨著深度體驗旅遊項目的開展,村子裏的公共衛生壓力增大了。


    以前每天打掃一次村子的街道就夠了,現在遊客多了,垃圾也多了起來,而且村子裏的廁所也不夠用了,有時候遊客還得排隊。


    彼得洛夫村長著急地找來張技術員說:“這衛生問題可得趕緊解決呀,不然影響遊客的體驗,咱這好不容易搞起來的項目可就砸了。”


    張技術員想了想說:“村長,我覺得咱們可以多設一些垃圾桶,再安排專人定時去清理垃圾。至於廁所,咱們可以發動村民們一起,在村子裏合適的地方再新建幾個簡易但幹淨衛生的廁所。”


    於是,村裏又開始行動起來。


    彼得洛夫村長在村裏的廣播裏唿籲大家一起參與衛生整治工作,村民們紛紛響應。


    有的村民把自家閑置的木桶拿出來做成垃圾桶,放在村子的各個角落;有的村民則跟著村裏的泥瓦匠一起,選址建廁所。


    一位村民一邊搬著磚頭一邊說:“咱這村子要發展,衛生可得搞好呀,不能讓遊客嫌棄咱這兒髒。”


    另一個村民附和道:“就是,大家齊心協力,肯定能把這問題解決了。”


    經過一番努力,村子裏的衛生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垃圾桶擺放有序,垃圾能及時清理,新建的廁所幹淨整潔,遊客們再也不用為這些問題煩惱了。


    而翠穀村的深度體驗旅遊項目也越做越火,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


    周邊村子看到翠穀村這個項目這麽成功,也紛紛來取經學習,想要在自己村子裏也開展類似的項目。


    彼得洛夫村長和張技術員又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分享給周邊村子,帶著大家一起規劃、一起培訓村民。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幫助,整個地區的鄉村旅遊都迎來了新的發展熱潮。


    看著這一片熱鬧又充滿希望的景象,彼得洛夫村長站在村口,感慨地對張技術員說:“張技術員呀,咱們一路走來不容易,可隻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日子就會越過越紅火,咱這鄉村振興的路也會越走越寬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看雨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看雨11並收藏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