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銷會的成功讓翠穀村的名聲大噪,村裏的農產品訂單如雪片般飛來,鄉村旅遊也日益火爆。


    但村長彼得洛夫和張技術員並沒有被眼前的繁榮衝昏頭腦,他們深知,要想讓村子持續繁榮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進取。


    一天,村長彼得洛夫和張技術員坐在村委會的辦公室裏,商討著村子下一步的發展計劃。


    村長彼得洛夫皺著眉頭說:“張技術員呀,咱村現在雖然發展得不錯,但咱不能光靠現有的這些農產品和旅遊項目啊,得想點新點子,讓咱村更上一層樓。”


    張技術員點點頭,說:“村長,我也在想這個問題呢。我覺得咱可以在農產品的深加工上再下點功夫,增加一些新的產品種類,提高附加值。”


    村長彼得洛夫眼睛一亮,說:“這倒是個好主意,可具體咋做呢?”


    張技術員說:“咱村不是有草莓、藍莓和獼猴桃嗎,咱可以試著做一些草莓酒、藍莓酒和獼猴桃酒,這些在市場上應該很受歡迎。”


    村長彼得洛夫有些擔憂地說:“咱村裏可沒人會釀酒啊,這技術從哪來呢?”


    張技術員說:“咱可以請縣裏的釀酒師傅來教咱們呀,或者派幾個年輕人出去學習學習。”


    村長彼得洛夫想了想,說:“行,那就這麽辦。咱先在村裏找幾個對釀酒感興趣的年輕人,讓他們出去學學。”


    於是,村裏挑選了幾個年輕力壯、頭腦靈活的小夥子,派他們到縣裏的釀酒廠去學習釀酒技術。


    這幾個小夥子在釀酒廠認真學習,從選料到發酵,從蒸餾到陳釀,每一個環節都仔細琢磨,虛心向師傅們請教。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他們終於掌握了釀酒的技術,迴到了村裏。


    小夥子們一迴到村裏,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準備釀酒的材料和設備。


    他們在村裏找了一間閑置的房子,打掃幹淨,作為釀酒的作坊。


    然後,他們又從村裏的果園裏采摘了新鮮的草莓、藍莓和獼猴桃,按照所學的技術,開始釀酒。


    在釀酒的過程中,小夥子們遇到了不少問題。


    有的時候,發酵的溫度控製不好,導致酒的味道有些酸澀;有的時候,蒸餾的火候掌握不好,導致酒的度數不夠。


    但他們沒有氣餒,而是不斷地調整方法,反複試驗。


    經過多次的失敗,他們終於成功地釀出了第一批草莓酒、藍莓酒和獼猴桃酒。


    村裏舉辦了一場品酒大會,邀請了村裏的老老少少和周邊村子的村民來品嚐。


    大家品嚐了小夥子們釀的酒後,都讚不絕口。


    一位老人品嚐了草莓酒後,高興地說:“這酒真是太好喝了,既有草莓的香味,又有酒的醇厚,真是不錯。”


    一位婦女品嚐了藍莓酒後,也說:“這藍莓酒也很好喝,口感很清爽,喝了還想喝。”


    村長彼得洛夫和張技術員聽了大家的誇獎,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張技術員對村長彼得洛夫說:“村長,咱這酒這麽好喝,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咱得趕緊想辦法把這些酒推向市場。”


    村長彼得洛夫說:“對呀,咱得找個好的銷售渠道。我覺得咱可以先在村裏的商店裏賣賣,看看效果咋樣。”


    張技術員說:“光在村裏賣可不行呀,咱得把眼光放遠點,把這些酒賣到城裏去。”


    村長彼得洛夫說:“那咱咋賣呢?咱村裏可沒人認識城裏的經銷商呀。”


    張技術員說:“咱可以通過展銷會認識的那些商家呀,他們在城裏都有銷售渠道,咱可以和他們合作,讓他們幫咱賣酒。”


    村長彼得洛夫說:“這倒是個好辦法,咱得趕緊和他們聯係聯係。”


    於是,村長彼得洛夫和張技術員開始給展銷會上認識的商家打電話,向他們介紹村裏的新酒。


    商家們聽了,都很感興趣,紛紛表示願意和翠穀村合作。


    很快,翠穀村的草莓酒、藍莓酒和獼猴桃酒就出現在了城裏的各大商店和酒店裏,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歡迎。


    隨著釀酒業的發展,翠穀村的經濟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村裏的年輕人看到了釀酒的前景,紛紛加入到釀酒的行列中來。


    村裏的釀酒作坊也越來越多,產量也越來越大。


    為了規範釀酒業的發展,村裏還成立了釀酒協會,製定了嚴格的質量標準和管理製度。


    在發展釀酒業的同時,翠穀村的鄉村旅遊也在不斷創新。


    村裏在山上修建了一條觀光棧道,遊客可以沿著棧道欣賞到村裏的美景和梯田的風光。


    村裏還開發了一些新的旅遊項目,如采摘體驗、農家生活體驗等,讓遊客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農村的生活和文化。


    一天,一位城裏的遊客來到村裏旅遊,他在觀光棧道上欣賞著美景,對身邊的朋友說:“這翠穀村真是太美了,山清水秀,空氣清新,讓人心情格外舒暢。”


    他的朋友也說:“是啊,這村裏的旅遊項目也很有特色,讓人玩得很開心。”


    這位遊客接著說:“我覺得這翠穀村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要是能再增加一些文化元素,那就更完美了。”


    他的朋友說:“對呀,比如可以在村裏建一個民俗博物館,展示一些農村的老物件和傳統文化。”


    這位遊客的話被旁邊的一位村民聽到了,他覺得很有道理,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村長彼得洛夫和張技術員。


    村長彼得洛夫和張技術員聽了,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他們決定在村裏建一個民俗博物館,展示翠穀村的曆史文化和民俗風情。


    於是,村裏又發起了一場捐款捐物的活動,村民們紛紛響應,把家裏的老物件都拿了出來,捐給了民俗博物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翠穀村的民俗博物館終於建成了。


    博物館裏陳列著各種各樣的老物件,有古老的農具、傳統的手工藝品、精美的刺繡等,還有一些圖片和文字介紹,展示了翠穀村的曆史變遷和民俗文化。


    民俗博物館的建成,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前來參觀,也為翠穀村的鄉村旅遊增添了新的亮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看雨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看雨11並收藏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