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隨在李治身旁的女子,除了曆史上那位著名的女皇,鵬舉也想不到其他存在了。


    “但唐朝如此開放嗎?先皇的女人就這樣跟隨著當今的皇帝出宮遊玩嗎?”


    雖然知道唐朝開放,但沒想到能開放到這種程度。


    “恐怕還是受到了魏晉南北朝的影響”


    鵬舉在這個時代已經停留了一年的時間,


    唐朝作為繼承了一些北朝文化的朝代,一些東西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而與這個時代的人接觸後,鵬舉發現,唐朝人的思維與後世那些封建王朝有很多不同。


    一些開放到極致的思想,甚至他這個來自現代文明的人也難以理解。


    也正是因為這些思想的留存,以及唐朝的開放文化,才能讓這位女皇登基稱帝吧。


    看著越來越近的煙塵,鵬舉突然想到了什麽:


    “要遭,麵對這皇帝,這王道還能應付的了嗎?”


    ……


    此時在陵下原,正在疑惑來者是何人的一眾人中,那前縣令王道突然神色劇變。


    一旁之人見王道神色有異,趕忙詢問其緣由。


    “洞下有事情需要忙。”


    “你們幾個迴去看看。”


    “是!”


    見王道打發他們迴去,幾人也不敢停留,向著山陵中而去,


    此時,現場隻留下了王道和幾位他的心腹:


    “縣尊,可是發現了什麽?”


    聽到幾位心腹的詢問,這位前縣令,深吸了一口氣道:


    “天人告訴我,來者乃是當朝新皇。”


    “什麽”


    “是皇帝陛下。”


    畢竟是封建王朝,當聽聞來者是陛下之時,眾人難以控製自己的心緒。


    “不必擔心,我們還有天人。”


    見眾人慌亂起來,這王道趕忙出言安撫。


    “對!天人”


    “我們還有天人”


    想到那位無所不能的天人,眾人的心緒稍稍的安定了一些。


    “既然如此,天人要我等如何應付陛下?”


    “還是按照之前商定好的,等見了陛下切莫慌張。”


    “是!”


    ……


    騎兵的速度極快,隻是片刻,那支騎兵便已經到了近前,


    騎兵隊伍前麵的探馬,注意到了等候在路旁的幾人,立刻迴稟了李治情況,


    “是何人攔路?”


    “是一名文士帶著幾名道人?”


    “嗯!?”


    “文士道人”


    就在李治疑惑的時候,山穀裏突然迴蕩起一道洪亮的聲音:


    “不知是當朝陛下,有失遠迎呐!”


    聽到迴蕩在穀地中的聲音,眾人皆是一愣,


    而後眾人的目光落在了那道路旁的文士和道士身上。


    “有趣。”


    李治畢竟是跟隨李世民經曆過戰場的人,也不至於被嚇到。


    “走去瞧瞧”


    一旁統領騎兵的老將,見陛下要接觸這些不明來曆的存在,


    頓時神色一變,欲要開口勸說。


    雖然李治弓馬嫻熟,但終究不如先皇,


    若是李治在這裏遇到什麽危險,他也是難辭其咎,然而這位老將還未得開口,


    那李治竟然打馬而出,直奔那文士與道人的奇怪組合。


    “陛下!”


    見此情況,老將趕忙帶領騎兵護衛著陛下前行。


    ……


    “來了!”


    看著那位姿態不凡的人,來到自己的麵前,


    王道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而後躬身施禮道:


    “參見陛下!”


    隨著王道的帶領,他身後的幾人也是跟隨王道一起施禮。


    馬上的李治看著下方之人,出聲詢問道:


    “你可是黃陵縣縣令王道”


    “迴陛下,正是草民。”


    “為何掛印辭去縣令之職,可是有所不滿。”


    麵對這位年輕帝王的直白詢問,早有準備的縣令,迴應道:


    “紅塵繁瑣之事,不如求仙長生。”


    “長生!?”


    聽到王道的迴應李治愣了一下,他想過種種緣由,但從未想到,自己得到的答案確是這個。


    此時的李治還十分年輕,隻有23歲,正是一個人,最強盛,最健壯的時候。


    沒有衰敗,病痛困擾的他,對長生他並無身體本能上的渴望。


    但他陪伴過老年的李世民,


    見到那位敢帶幾名騎騎兵入陣誘敵的天策上將,打的草原諸部不敢南下的天可汗,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是那樣的脆弱,那樣可憐。


    在精神上他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的人生觀。


    “長生嗎?”


    李治冷笑了一聲,父皇從貞觀二十年開始尋求方士,煉耳金石,隨著年老體衰,


    他見到許多方士,用一眼假的方式,從父皇那裏騙取金錢。


    父皇給與他的教訓,讓他不信這長生之術。


    雖然心中不信,但他並未直接反駁王道:


    “你既然辭官求仙長生,可得到長生之法?”


    李治問完此話,假裝一臉期待著看著眼前的王道。


    那些圍繞在先皇身旁的方士,就等著的父皇詢問這樣的問題,


    而後父皇,便能聽到各種花言巧語的欺騙。


    他很好奇,眼前的人打算用什麽樣的言語來說長生之事。


    然而,讓李治意外的是,這王道的迴答,又出乎了他的意料。


    “可惜,我等並未解析出近長生之法,隻得一些養生之術,以及一些解決饑荒病痛的外法。”


    “饑荒,病痛?”


    李治忽略了前方養生之術,注意到了後方饑荒的病痛二字。


    尤其是饑荒,


    隨著大唐承平多年,人口暴增,在李世民晚年之時,關中河北等地,已經爆發了多次饑荒,


    李世明未能解決這個問題,而等李治登基後,便發現問題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


    若非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兩人,主導政務,剛剛登基的他,還真沒有多少辦法調和當前的人口危機。


    也正是因為,這兩人能解決他在政治上的短板,他才不得不讓長孫無忌,分潤一些皇權。


    因此聽聞這王道尋得了一些解決饑荒的辦法,李治頓時來了興趣。


    “你們從何處獲取到此法,快快說來?”


    ……


    隨著與李治的交流,王道也漸漸的冷靜下來。


    讓他詫異的是,身為皇帝,這李治對長生之術竟然不感興趣。


    熟讀史書的他,十分清楚,曆史上的秦皇漢武,還是先帝李世民,


    無論是多英明的雄主,到了晚年都會被長生之術蠱惑,


    但眼前這位帝王,不問長生反而問一些民生。


    “天人果然神機妙算。”


    “這位新皇難不成是一位明君?”


    ……


    看著屏幕中,帶著李治等人入山的王道,聽著他的詢問,鵬舉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迴答。


    若是說李治是明君,那肯定不是的。


    他扳倒長孫無忌,掌握朝局後,也是惡名昭彰,對敢於諫言者,非殺即貶,


    其軟弱的性格,更是讓導致了二聖臨朝的亂象。


    在中原發生饑荒的時候,他更是不管不顧的,繼續東巡,導致更多的死亡。


    但若說他是昏君,


    在掌握朝局後,他對內洞悉了關內人地矛盾,打擊土地兼並,


    之後,見此法效果不明顯,便將洛陽設為東都,將部分人口和大唐的權力機構遷往洛陽。


    此舉,極大的緩解了因為人口爆炸導致的關中危機。


    而對外,更是徹底覆滅了高句麗,在征討西域吐蕃的問題上,也是以強勢的姿態出征,擴大了大唐版圖。


    李治是非功過很難評價,鵬舉並未給予任何迴應。


    ……


    此時在王道帶領下,李治等人登上了陵上原,一座奇特建築出現在了眾人麵前。


    “陛下,這便是天降之物,我等尋得的各種術法,便是從中獲得的。”


    看著眼前的建築,年輕的李治有些失神。


    這建築並非是鵬舉的登陸返迴艙,而是在明末時期使用過一次的天工學堂,


    隨著鵬舉掌握了聚變裝置和烴化爐後,他對天工學堂進行了更大規模的擴建,


    隨著鵬舉的擴建,此時的天工學堂,已經可以被稱為天宮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發展航天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活絡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活絡丸並收藏我在古代發展航天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