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茨冷靜些,你算出了什麽?”


    看到這莽撞的年輕人,宋應星一邊安撫著卜茨,一邊詢問著情況。


    “我找到了大質數與最小量的關係?”


    “嗯!”


    聽到此話的宋應星幾人一驚,他們呢趕忙將卜茨拉到了黑板麵前。


    “快說說你的發現!”


    ……


    在幾人圍在黑板前討論什麽的時候,


    那離開探測登陸平台,飛入紫金山的無人設備,也進入了這處建築內。


    通過的無人設備上的監控探頭,鵬舉聽到了幾人討論的內容。


    “他們在討論大質數?”


    “呃……”


    看到這樣的討論,鵬舉輕輕的搖了搖頭,心中有些失望,


    他原本以為此人如此激動,想必是有了重大突破,可沒想到竟然在討論這種小學問題。


    然而,隨著鵬舉的聆聽,他漸漸發現這些討論的問題竟然變的深奧晦澀起來。


    質數是小學時便會接觸的東西,其定義是不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數。


    其數為1,3,5,7,11,13……


    起初人類認為,隨著數的增大一定能找到一個數將其整除,不過隨著數學家的努力,終於證明了質數的無限性。


    而隨著數學的發展,尋找大質數,並證明大質數非合數也成為了中學時代有趣的數學競賽題。


    而在天文學領域,大質數的無序暴漲,也成為了研究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數學工具。


    這些人便是通過質數作為切入點進行天工謎題的推演。


    而推演的目便是天工開物十大謎題之一,宇宙最小量是什麽?


    以明末的科技水平,要找到宇宙最小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幸鵬舉將人類未來研究的理論,以體係化的方式注入了天工開物中。


    從人類發現細胞,在通過的觀測技術發現分子,原子,而後又從原子中分出了質子和中子。


    物質細分到了這一步人類依舊沒有放棄,


    人類發明了大型粒子對撞機,嚐試將原子撞的更碎,看看那些更為微小的碎片中有什麽。


    而後便是誇克,然後在誇克中找到了各種【味】。


    但這並非是物質的極限量,按照人類多年積累的理論和實驗數據,


    人類計算出了理論上的粒子極限,普朗克單位。


    然而當人類計算出這個數據量後,驚訝的發現從原子到普朗克單位間還有很大的空間。


    一些人在這部分空間中探索,而一些人則繼續嚐試的探索宇宙最小量的極限。


    在1957年的一次對撞實驗中,人類發現對撞產生的粒子,在空間上有種奇怪的波動,


    而經過數學推理後,若實驗正確,那便突破了普朗克單位的下限


    如此發現立刻引起了物理學界的震動,


    然而這種發現一直都無法複刻,有人懷疑其真假,有人則通過數學計算來佐證這種發現。


    而這樣的發現,便被稱為超弦。通過數學上的計算,這似乎是一種與緯度相關的震動。


    而所有的物理量都可以轉化為弦在緯度上的變化,


    出現這樣的推論後,理論科研人員驚訝的法發現,


    若是將現有的物理學問題,轉化為超弦,那麽困擾人類許久的四大力統一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甚至說,超越三維空間,進入包含時間的四維空間,也因為超弦的出現而實現。


    ……


    隻可惜,一切隻是理論罷了,雖然數學已經論證了超弦有存在的可能。


    但人類卻無法構建任何實驗模型來驗證超弦,哪怕是一點點可實現的實驗方案都沒有。


    畢竟這是一種極小的量,人類根本沒辦法觀測。


    也是因為這種情況,以至於超弦理論,自1957年被發現以來,成為了物理學中最為奇怪的領域。


    因為是完全推演和猜想的過程,不需要進行實際工業的產研產出。


    超弦一度成為了物理學中的文科,留學生中的水學曆的專業。


    所幸到了21世紀,人類對於超弦的研究終於有了更進一步的研究方法。


    而突破口,便是原子到普朗克單位那廣闊的空間中。


    而在這片廣闊的空間中,人類發現了幽靈粒子中微子。


    起初人類以為中微子和光一樣是虛粒子,這種粒子的穿透力根本不像是實物質。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設備更替,人類終於確定了這中微子竟然有質量。


    中微子的質量小的可憐,


    若是將其放在氫原子上,那便相當於將一粒灰塵放到了地球上。


    若將中微子看做生命或幽靈,那一顆普通原子上,或許能存在一個看不到的文明世界。


    中微子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最小擁有質量的粒子。


    中微子質量的發現,也成功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褒獎。


    而中微子擁有質量便有可能成為解開超弦秘密的鑰匙,


    有了質量中微子便可受到“場”的幹擾,


    也從之前虛幻狀態變為了實體,可以被人類“握”在手中,當做工具來探索極為微觀的世界。


    也是因為微小,中微子可以作為水上鵝毛,看到弦的運作過程。


    若是以這種工具探查到弦,也許升緯對人類來說,不再是科幻中的幻想。


    也是因為中微子在物理探索和通信上的重要作用,


    人類在進入2000年後,各個國家都開始,進行中微子的研究和探索。


    ……


    而這些已知的理論鵬舉記錄在了天工開物中,


    此時這些紫金山的研究者們討論的便是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假設一個弦的波動場,就像紡織絲布一樣,若是有一個數學量通過這個弦場,他所產生的波動是什麽樣的。”


    “我認為,是一種類似大質數的漸開過程。”


    “而且若是再加入一個微觀的量,弦場上會發生奇怪的時間歧義。”


    “若是將這兩個時間歧義進行減差,這裏麵是不是有所謂的一維弦。”


    “不對,按照天工開物中的說法,這並不符合一維弦的規範性與對稱性,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


    “可天工開物就真的完全正確嗎?”


    “書中可是告訴了我們,科學是質疑論證的過程。”


    ……


    空間站中,對於這些天工學院的學者的爭論,他這個未來時代的人,早已完全聽不懂了。


    雖然說他受到過高等教育,


    但在數學理論研究上,已經比不上這些研究數學十幾年的古人。


    在等這些人因為研究爭論而過後,他找上了宋應星。


    此時的宋應星已經年過六十,


    雖然上了年紀,但在各大勢力供養下,這宋應星也是精神矍鑠,身體健康,在活個二十多年也沒什麽問題。


    隻見這宋應星拿著手中的稿紙,一邊思索著什麽,一邊迴到了自己居所,


    相較於健康的身體,他所居住的地方卻是有些雜亂和破敗,他將手中的稿紙放到了桌案上,


    來到了書架前,他打開了盒子,取出了一個類似硯台的奇怪黑色的物體。


    看了一陣這奇怪之物後,宋應星搖了搖頭,正要轉身,


    卻聽得他身後傳來了一陣熟悉的聲音:


    “好久不見,需要天工學堂提供服務嗎?”


    聽到聲音,宋應星神情大變,立刻轉身看去,隻見一個奇怪的東西停留在自己的桌子上,


    那東西好像是綁著四個奇怪的竹蜻蜓,上麵正閃爍著莫名的燈光。


    看著愣神的宋應星,此時空間站中的鵬舉卻是滿心期待,


    剛才他旁聽了他們的爭論,雖然因為時代技術的限製,許多技術都無法推進。


    但一些理論上的事情,這些人已經有了很深入的研究。


    也許他這一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在宋應星冷靜下來後,鵬舉便與他交流起來。


    不過這一次,角色發生了調轉,鵬舉不是在教授什麽,而是作為學生在向老師請教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發展航天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活絡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活絡丸並收藏我在古代發展航天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