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天下傳書
我在古代發展航天科技 作者:大活絡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鵬舉的輔助下,這宋應星著書的速度明顯加快了不少。
而隨著鵬舉的傳授的知識越來越多,那宋應星也被這其中奇特的技術所吸引。
原本的他對這曆史中農業工巧,亦是感興趣。
在正常的曆史中,他亦是在這分宜縣當教諭的過程中,完成了《天工開物》的初稿。
而隨著宋應星對書籍的編纂,鵬舉也開始往裏麵夾帶私貨。
他一開始的目的也不是為大明發展工業,他也沒能力在短時間內建立複雜的工業體係。
他隻是試圖從人類的群體智慧中尋找突破平行時空的火花。
大明時期的人類從智力等級上與現代人類已經相差無幾。
雖然科技水平遠遠達不到的未來水平。
但人類的思維總是天馬星空的,
當人類第一次抬頭望向星空,思考天上有什麽,
當第一次利用謊言構建出不存在的意識形態,團結起了人,形成了權力體係。
人類便開始攀登文明的階梯。
而隨著文明的進步,科學理論的擴展,人類也總會從理論方向超越實際物理。
從理論推測出的引力波,在百年後得到印證。
黑洞這種預測中的天體,亦是被天文觀測證實。
而此時的鵬舉對於如何穿越平行時空十分的迷茫,他沒有方向,他不知該往何處努力。
隻希望這拔苗助長能激發出人類天馬行空般的理論研究天賦。
不論推演出什麽,不論是否正確,
起碼能為他迴到自己的時空,指出一個方向,一個能前往的方向。
……
對於這天工學堂,要他往《天工開物》中添加一些奇怪的知識,宋應星有些不解。
雖然鵬舉對這些知識進行了解釋,但他還是不理解這些知識說的是什麽。
這些知識對宋應星來說有些超綱了。
不過,宋應星還是將這些知識添加到了書中,全當天工學堂對他的教導。
……
時間一點點流逝,又過了三個月的時間,宋應星終於完成了對《天工開物》的編纂。
看著眼前這本書,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在這個時代編纂一本書何其困難,很多人窮盡一生,也難以留下一本著作。
可這種事情,他僅僅在三個月的時間的完成了。
而聽到宋應星的感慨,鵬舉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其實完成這本書的編纂可以更快的,
畢竟《天工開物》曆史原版就在空間站的數據庫中。
原封不動的抄下來也隻需幾日罷了。
而真正需要耗費時間的是那些實用的初級工業技術以及他夾帶的私貨。
尤其是那夾帶的私貨中,存在大量複雜數學,
將這些技術,以當代人的理解能力,成體係的將其編入書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看著桌案上那厚厚幾冊書,鵬舉思索著接下來發行的問題。
“如此多的內容,就算將其刻為蠅頭小字恐怕也是極厚的一本書。”
所幸刊印書籍對鵬舉來說,並不是問題。
“對了,要署名嗎?”
“當然!”
“本學堂準備在幾日後,將其發行天下,你還要署名嗎?”
聽到此問,宋應星愣了一下,他明白了這天工學堂話中的意思,但還是果斷點頭到:
“當然!”
“好!”
“書已經著完,本學堂將暫時離去。”
“等等!”
然而,麵對宋應星的唿喚,他眼前這像是硯台的東西,再無聲息。
……
在宋應星著書的這幾個月的時間裏,
在江浙天台山的深處,正有一台設備全力運轉著。
這便是當初宋應星見過的實體天工學堂。
這座天工學堂除了當做地麵基站,轉播宋應星的信號外,其他的部分經過鵬舉的改造已經全部變為了印刷廠。
作為擁有三維打印技術的鵬舉來說,三維打印進行二維打印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從三維打印機出現伊始,這項技術便被寄予了工業母床的希望。
也被看做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始,可惜能源、材料、效率的限製讓人類的熱情漸漸消退。
但站在人類頂端的那些人依舊在嚐試著。
2014年7月1日美國海軍通過三維打印技術,打印出潛艇修複材料,用於潛艇海下快速修複。
2014年10月11日,英國利用純三維打印技術,構建了一支小火箭,並發射成功。
2015年6月22日,某技術集團公司以三維打印技術製造出一架無人機樣機,飛行時速可達90至100公裏,續航能力1至1.5小時。
2015年8月5日,美國apreci製藥公司采用三維打印技術,製備的左乙拉西坦藥片。
2018年12月3日,搭載三維打印機的國際空間站成功打印出了小鼠甲狀腺。
2020年5月5日,新空間站接收到了長征五號送來的三維打印機,並成功打印出了合成纖維。
2022年11月,央視軍事報道“我國三維打印技術在飛機上的應用已達到規模化、工程化,並處於世界領先位置”
2024年6月20日,國際空間站通過金屬三維打印機,打印出了修補空間站的材料。
……
而到了鵬舉所在的2042年,這三維打印技術也可稱唿的上工業母機,隻可惜因為能源問題,打印技術依舊存在限製。
這也是他在前幾次穿越中,未能完全利用打印機的原因之一。
而如今能源問題對鵬舉來說並不難解決,而製作書籍的難度遠比上麵這些技術難度小的很多。
“隻可惜,三維打印機的使用和維護十分複雜,這個時代的人類完全玩不轉。”
在鵬舉的感慨聲中,各種機械設備在快速運轉著。
而山中最不缺的便是造書和碳化製墨的材料。
……
一個月後,位於江浙地區大明百姓,看到了一個奇怪的景象。
隻見天上似乎有一個東西飄過,那東西鼓鼓囊囊好像一個大球,而且有視力好的人,似乎看到那大球下有著火焰。
就在眾人疑惑天上那是什麽的時候,天上開始有東西墜落。
一場奇觀開始了,天上竟然開始下書雨了。
如此情況可謂是聞所未聞,不過百姓們此時也顧不得這書是什麽書,
他們紛紛找地方躲避起來,畢竟書砸到自己可不是什麽好事。
書雨漸漸平息了,天上那奇怪之物也飄走了。
百姓們終於敢離開屋子查看天上掉下的東西。
有很多書因為高度的原因砸散了,但也有些因為各種原因保持完整,
當書拿到手中,有人驚歎這書的精美,而有人也查看了起了其中的內容。
“《天工開物》宋應星?”
作為大明識字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江浙小說盛行,大部分百姓自然能看懂其中文字,
而看著前麵記載的紡織技術,又是引起了一陣陣驚唿。
有人不相信其中的技術能有如此效率,而有人則拿著書本匆匆而去。
僅僅半個時辰後,
城中官府便爆發了極其高的效率,開始收繳書籍,
官府稱唿其為妖書,擅自閱讀收藏者將會重罰。
然而,降落書籍的區域並不僅僅隻有這一座城池。
隻要是江浙地區的大城皆有《天工開物》降臨。
官府根本無力封禁所有書籍,
幾日後,已經有能工巧匠,將那第一頁的紡紗機造了出來,
雖然造的急促,運行的磕磕絆絆,但其效率已經遠超普通的紡紗機。
而隨著更多的巧匠造出設備,這《天工開物》已經從妖書變為了天書,
更可怕的是,在這小說業發達的地區,有人已經私印這《天工開物》當地的官員和利益集團。
眼見的壓製不住此物的擴散,便驅使官員北上向皇帝匯報此事。
而他們一邊寄希望於朝廷打壓封建此書,
一邊加緊研究其中的技術,試圖繼續維持之前的壟斷地位。
而隨著鵬舉的傳授的知識越來越多,那宋應星也被這其中奇特的技術所吸引。
原本的他對這曆史中農業工巧,亦是感興趣。
在正常的曆史中,他亦是在這分宜縣當教諭的過程中,完成了《天工開物》的初稿。
而隨著宋應星對書籍的編纂,鵬舉也開始往裏麵夾帶私貨。
他一開始的目的也不是為大明發展工業,他也沒能力在短時間內建立複雜的工業體係。
他隻是試圖從人類的群體智慧中尋找突破平行時空的火花。
大明時期的人類從智力等級上與現代人類已經相差無幾。
雖然科技水平遠遠達不到的未來水平。
但人類的思維總是天馬星空的,
當人類第一次抬頭望向星空,思考天上有什麽,
當第一次利用謊言構建出不存在的意識形態,團結起了人,形成了權力體係。
人類便開始攀登文明的階梯。
而隨著文明的進步,科學理論的擴展,人類也總會從理論方向超越實際物理。
從理論推測出的引力波,在百年後得到印證。
黑洞這種預測中的天體,亦是被天文觀測證實。
而此時的鵬舉對於如何穿越平行時空十分的迷茫,他沒有方向,他不知該往何處努力。
隻希望這拔苗助長能激發出人類天馬行空般的理論研究天賦。
不論推演出什麽,不論是否正確,
起碼能為他迴到自己的時空,指出一個方向,一個能前往的方向。
……
對於這天工學堂,要他往《天工開物》中添加一些奇怪的知識,宋應星有些不解。
雖然鵬舉對這些知識進行了解釋,但他還是不理解這些知識說的是什麽。
這些知識對宋應星來說有些超綱了。
不過,宋應星還是將這些知識添加到了書中,全當天工學堂對他的教導。
……
時間一點點流逝,又過了三個月的時間,宋應星終於完成了對《天工開物》的編纂。
看著眼前這本書,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在這個時代編纂一本書何其困難,很多人窮盡一生,也難以留下一本著作。
可這種事情,他僅僅在三個月的時間的完成了。
而聽到宋應星的感慨,鵬舉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其實完成這本書的編纂可以更快的,
畢竟《天工開物》曆史原版就在空間站的數據庫中。
原封不動的抄下來也隻需幾日罷了。
而真正需要耗費時間的是那些實用的初級工業技術以及他夾帶的私貨。
尤其是那夾帶的私貨中,存在大量複雜數學,
將這些技術,以當代人的理解能力,成體係的將其編入書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看著桌案上那厚厚幾冊書,鵬舉思索著接下來發行的問題。
“如此多的內容,就算將其刻為蠅頭小字恐怕也是極厚的一本書。”
所幸刊印書籍對鵬舉來說,並不是問題。
“對了,要署名嗎?”
“當然!”
“本學堂準備在幾日後,將其發行天下,你還要署名嗎?”
聽到此問,宋應星愣了一下,他明白了這天工學堂話中的意思,但還是果斷點頭到:
“當然!”
“好!”
“書已經著完,本學堂將暫時離去。”
“等等!”
然而,麵對宋應星的唿喚,他眼前這像是硯台的東西,再無聲息。
……
在宋應星著書的這幾個月的時間裏,
在江浙天台山的深處,正有一台設備全力運轉著。
這便是當初宋應星見過的實體天工學堂。
這座天工學堂除了當做地麵基站,轉播宋應星的信號外,其他的部分經過鵬舉的改造已經全部變為了印刷廠。
作為擁有三維打印技術的鵬舉來說,三維打印進行二維打印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從三維打印機出現伊始,這項技術便被寄予了工業母床的希望。
也被看做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始,可惜能源、材料、效率的限製讓人類的熱情漸漸消退。
但站在人類頂端的那些人依舊在嚐試著。
2014年7月1日美國海軍通過三維打印技術,打印出潛艇修複材料,用於潛艇海下快速修複。
2014年10月11日,英國利用純三維打印技術,構建了一支小火箭,並發射成功。
2015年6月22日,某技術集團公司以三維打印技術製造出一架無人機樣機,飛行時速可達90至100公裏,續航能力1至1.5小時。
2015年8月5日,美國apreci製藥公司采用三維打印技術,製備的左乙拉西坦藥片。
2018年12月3日,搭載三維打印機的國際空間站成功打印出了小鼠甲狀腺。
2020年5月5日,新空間站接收到了長征五號送來的三維打印機,並成功打印出了合成纖維。
2022年11月,央視軍事報道“我國三維打印技術在飛機上的應用已達到規模化、工程化,並處於世界領先位置”
2024年6月20日,國際空間站通過金屬三維打印機,打印出了修補空間站的材料。
……
而到了鵬舉所在的2042年,這三維打印技術也可稱唿的上工業母機,隻可惜因為能源問題,打印技術依舊存在限製。
這也是他在前幾次穿越中,未能完全利用打印機的原因之一。
而如今能源問題對鵬舉來說並不難解決,而製作書籍的難度遠比上麵這些技術難度小的很多。
“隻可惜,三維打印機的使用和維護十分複雜,這個時代的人類完全玩不轉。”
在鵬舉的感慨聲中,各種機械設備在快速運轉著。
而山中最不缺的便是造書和碳化製墨的材料。
……
一個月後,位於江浙地區大明百姓,看到了一個奇怪的景象。
隻見天上似乎有一個東西飄過,那東西鼓鼓囊囊好像一個大球,而且有視力好的人,似乎看到那大球下有著火焰。
就在眾人疑惑天上那是什麽的時候,天上開始有東西墜落。
一場奇觀開始了,天上竟然開始下書雨了。
如此情況可謂是聞所未聞,不過百姓們此時也顧不得這書是什麽書,
他們紛紛找地方躲避起來,畢竟書砸到自己可不是什麽好事。
書雨漸漸平息了,天上那奇怪之物也飄走了。
百姓們終於敢離開屋子查看天上掉下的東西。
有很多書因為高度的原因砸散了,但也有些因為各種原因保持完整,
當書拿到手中,有人驚歎這書的精美,而有人也查看了起了其中的內容。
“《天工開物》宋應星?”
作為大明識字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江浙小說盛行,大部分百姓自然能看懂其中文字,
而看著前麵記載的紡織技術,又是引起了一陣陣驚唿。
有人不相信其中的技術能有如此效率,而有人則拿著書本匆匆而去。
僅僅半個時辰後,
城中官府便爆發了極其高的效率,開始收繳書籍,
官府稱唿其為妖書,擅自閱讀收藏者將會重罰。
然而,降落書籍的區域並不僅僅隻有這一座城池。
隻要是江浙地區的大城皆有《天工開物》降臨。
官府根本無力封禁所有書籍,
幾日後,已經有能工巧匠,將那第一頁的紡紗機造了出來,
雖然造的急促,運行的磕磕絆絆,但其效率已經遠超普通的紡紗機。
而隨著更多的巧匠造出設備,這《天工開物》已經從妖書變為了天書,
更可怕的是,在這小說業發達的地區,有人已經私印這《天工開物》當地的官員和利益集團。
眼見的壓製不住此物的擴散,便驅使官員北上向皇帝匯報此事。
而他們一邊寄希望於朝廷打壓封建此書,
一邊加緊研究其中的技術,試圖繼續維持之前的壟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