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諸葛氏
我在古代發展航天科技 作者:大活絡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地方上的失控?”
“出了什麽問題?”
“學校製度失敗了?”
聽到天人的詢問,甄宓歎息了一聲,而後講述起了地方上出現的問題。
隨著甄宓的講述,鵬舉皺起了眉頭。
作為大一統王朝,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一直都存在。
因為交通緣故,一些鞭長莫及的區域,大多數都處於托管的狀態。
有句話說的好,皇權不下鄉。
地方的治理,一直都要依靠當地的利益集團。
這種關係大體上可以從流官和吏身上體現出來。
朝廷的確可以派遣流動的官員到地方上去,但在地方上,官員要想做事,所發出的命令,需要人去執行。
也許官員會帶一些幕僚來。
但命令從上到下,最終落實到城中的坊區,城外的村落等具體執行人身上,卻依舊需要當地的小吏。
而這些小吏或多或少,都與當地的大族有關,或者說其自身便是當地的豪強。
麵對這種情況,十二年前鵬舉離開前,已經從曆史中吸取到了這一點,
於是便放出了印刷術,並且開辦學校,培養服務於蔡琰的基層官員,突破世家大族的桎梏。
這種方法經過後世的驗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可未曾想,他留下的後手,經曆了這十二年還是失敗了。
十二年的時間太短,
以這個時代生產力的條件,婦孺城那些學校所培養出的官員,下放到基層猶如泥牛入海。
更麻煩的是,這些人到了基層,很快便被當地的大族豪強,拉攏,打壓。
這些人反而成為了依附當地權貴的官吏。
值得慶幸的是,鵬舉提出的學校製度,並未完全失敗,
在大量基層官員的深入下,蔡琰基本可以完成對洛陽以及關中,並州等地的掌控。
也正是因為,蔡琰還擁有這些錢糧充沛的區域,這剛剛建立的大周,才能保持表麵上的繁榮。
“如今,朝堂與地方上勾結。”
“陛下又無親族可鎮壓四方。”
“這大周恐二世而亡!”
……
聽到甄宓的話,鵬舉沉思起來,以他所掌握的技術,他可以幫助蔡琰輕易的戰勝敵人,
就像當年他幫助蔡琰重新平定草原一樣,再次幫助蔡琰平定天下。
甚至麵對即將掀起的叛亂,他再次使用隕石神話蔡琰。
但然後呢?他終將離去,曾經發生的一切將重新上演。
“難道隻能老老實實的搞封建。”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在這小農經濟為主的時代,也許固有的封建王朝製度最為適合。
“除非改變這個時代科技進程?”
想到這一點,鵬舉搖了搖頭。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他願意放棄返迴未來,全力搞建設。
也許這新建立的大周有那麽一絲機會,提前進入初級工業化。
思索了片刻也沒什麽眉目的鵬舉,將工業化的想法暫時壓到了心底。
他看著躺在氣壓艙休息的甄宓,突然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既然你離開了洛陽。”
“那誰來製衡以司馬家為首的世家大族?”
“天人不必擔心,還有諸葛氏一族輔佐陛下。”
“諸葛氏?”
聽到諸葛這兩個字,鵬舉心中一震,他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名字,便嚐試的問了一下:
“可是諸葛亮?”
“咦!天人知道此人?”
見鵬舉提起了諸葛亮,甄宓也有些驚訝。
“不過那諸葛亮雖然才智過人,但諸葛氏一族當前主事之人乃是鳳閣諸葛琪。”
“有諸葛琪在朝,又有諸葛亮輔佐,陛下也可製衡司馬一族。”
“隻可惜諸葛氏一族人丁有些單薄……”
……
諸葛一族可謂是如雷貫耳,鵬舉自然是好奇,這諸葛亮入朝的過程。
說來也巧,這諸葛亮能入朝也與蔡琰的妹妹蔡貞姬有關。
當年諸葛亮的長姐諸葛琪,本要去荊州投奔諸葛亮。
但沒想到路遇黃巾劉辟龔都作亂,被劫持到了汝南。
後遇到張角之女張寧搭救,諸葛琪流落到了陳留郡。
而後在陳留郡得到了諸葛誕父親的收留,諸葛琪暫時安定下來。
而當時諸葛琪便與蔡貞姬為鄰,二人因此相識。
原本,諸葛琪在與弟弟取得聯係後,便要南下投奔弟弟諸葛亮。
可諸葛亮卻得知叔父要將姐姐嫁給荊州四大族之一的蒯祺。
入大族,本是幸事,但根據諸葛亮的觀察,那蒯祺實非良配。
於是便阻姐姐南下,要為姐姐再擇良人,可沒想到,這麽一耽擱,便遇到了蔡琰進攻陳留。
……
隨著蔡琰的地盤越來越大,她所需的官員也越來多,尤其是一些為她處理事務的近侍內官。
身為女子,若是用男子作為內官,多有不便,於是蔡琰便尋求一些,有才華的女子來輔佐她處理政事。
蔡琰相中的第一人便是與她交往許久的甄宓。
一個人自然是不夠,於是她便將自己妹妹也招了過來。
而在眾多繁雜的事物折磨下的蔡貞姬,便向蔡琰舉薦了諸葛琪。
對於妹妹舉薦的人,蔡琰自然是重視。
於是便將諸葛琪召到了近前,給予了一個類似書佐的職位。
隨著試用蔡琰驚訝的發現,這諸葛琪在處理政務上極有天賦。
而伴隨著才華的展現,諸葛琪的地位也節節攀升。
待到蔡琰攻下荊州,諸葛琪便將自己的弟弟諸葛亮舉薦給了蔡琰。
如此諸葛亮便加入了蔡琰勢力,甚至說諸葛亮加入的時間要比司馬懿還要早上兩年。
“那麽諸葛亮又為何與司馬懿對上呢?”
對於這件事情,鵬舉也有些好奇。
十二年前,他離開時留下了許多信息,但這些信息中提醒了蔡琰要注意一些大族,卻並未向蔡琰舉薦一些重要的人物。
畢竟曆史已經改變,以他的身份若是向蔡琰舉薦人,極有可能造成禍患。
對於曆史人物需要祛魅,尤其是身為君主,更是不能隨意使用人。
曆史的節點已經改變,原本曆史人物的自身命運和未來道路,也充滿了未知,他不能給蔡琰留下錯誤的引導。
雖是如此,但曆史還是發生了一些有趣的巧合。
……
而聽到這位天人竟然對司馬懿與諸葛亮的關係感興趣,甄宓有些驚訝,她思索片刻後迴應道:
\"這二人結怨乃是因為一件小事。”
“出了什麽問題?”
“學校製度失敗了?”
聽到天人的詢問,甄宓歎息了一聲,而後講述起了地方上出現的問題。
隨著甄宓的講述,鵬舉皺起了眉頭。
作為大一統王朝,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一直都存在。
因為交通緣故,一些鞭長莫及的區域,大多數都處於托管的狀態。
有句話說的好,皇權不下鄉。
地方的治理,一直都要依靠當地的利益集團。
這種關係大體上可以從流官和吏身上體現出來。
朝廷的確可以派遣流動的官員到地方上去,但在地方上,官員要想做事,所發出的命令,需要人去執行。
也許官員會帶一些幕僚來。
但命令從上到下,最終落實到城中的坊區,城外的村落等具體執行人身上,卻依舊需要當地的小吏。
而這些小吏或多或少,都與當地的大族有關,或者說其自身便是當地的豪強。
麵對這種情況,十二年前鵬舉離開前,已經從曆史中吸取到了這一點,
於是便放出了印刷術,並且開辦學校,培養服務於蔡琰的基層官員,突破世家大族的桎梏。
這種方法經過後世的驗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可未曾想,他留下的後手,經曆了這十二年還是失敗了。
十二年的時間太短,
以這個時代生產力的條件,婦孺城那些學校所培養出的官員,下放到基層猶如泥牛入海。
更麻煩的是,這些人到了基層,很快便被當地的大族豪強,拉攏,打壓。
這些人反而成為了依附當地權貴的官吏。
值得慶幸的是,鵬舉提出的學校製度,並未完全失敗,
在大量基層官員的深入下,蔡琰基本可以完成對洛陽以及關中,並州等地的掌控。
也正是因為,蔡琰還擁有這些錢糧充沛的區域,這剛剛建立的大周,才能保持表麵上的繁榮。
“如今,朝堂與地方上勾結。”
“陛下又無親族可鎮壓四方。”
“這大周恐二世而亡!”
……
聽到甄宓的話,鵬舉沉思起來,以他所掌握的技術,他可以幫助蔡琰輕易的戰勝敵人,
就像當年他幫助蔡琰重新平定草原一樣,再次幫助蔡琰平定天下。
甚至麵對即將掀起的叛亂,他再次使用隕石神話蔡琰。
但然後呢?他終將離去,曾經發生的一切將重新上演。
“難道隻能老老實實的搞封建。”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在這小農經濟為主的時代,也許固有的封建王朝製度最為適合。
“除非改變這個時代科技進程?”
想到這一點,鵬舉搖了搖頭。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他願意放棄返迴未來,全力搞建設。
也許這新建立的大周有那麽一絲機會,提前進入初級工業化。
思索了片刻也沒什麽眉目的鵬舉,將工業化的想法暫時壓到了心底。
他看著躺在氣壓艙休息的甄宓,突然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既然你離開了洛陽。”
“那誰來製衡以司馬家為首的世家大族?”
“天人不必擔心,還有諸葛氏一族輔佐陛下。”
“諸葛氏?”
聽到諸葛這兩個字,鵬舉心中一震,他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名字,便嚐試的問了一下:
“可是諸葛亮?”
“咦!天人知道此人?”
見鵬舉提起了諸葛亮,甄宓也有些驚訝。
“不過那諸葛亮雖然才智過人,但諸葛氏一族當前主事之人乃是鳳閣諸葛琪。”
“有諸葛琪在朝,又有諸葛亮輔佐,陛下也可製衡司馬一族。”
“隻可惜諸葛氏一族人丁有些單薄……”
……
諸葛一族可謂是如雷貫耳,鵬舉自然是好奇,這諸葛亮入朝的過程。
說來也巧,這諸葛亮能入朝也與蔡琰的妹妹蔡貞姬有關。
當年諸葛亮的長姐諸葛琪,本要去荊州投奔諸葛亮。
但沒想到路遇黃巾劉辟龔都作亂,被劫持到了汝南。
後遇到張角之女張寧搭救,諸葛琪流落到了陳留郡。
而後在陳留郡得到了諸葛誕父親的收留,諸葛琪暫時安定下來。
而當時諸葛琪便與蔡貞姬為鄰,二人因此相識。
原本,諸葛琪在與弟弟取得聯係後,便要南下投奔弟弟諸葛亮。
可諸葛亮卻得知叔父要將姐姐嫁給荊州四大族之一的蒯祺。
入大族,本是幸事,但根據諸葛亮的觀察,那蒯祺實非良配。
於是便阻姐姐南下,要為姐姐再擇良人,可沒想到,這麽一耽擱,便遇到了蔡琰進攻陳留。
……
隨著蔡琰的地盤越來越大,她所需的官員也越來多,尤其是一些為她處理事務的近侍內官。
身為女子,若是用男子作為內官,多有不便,於是蔡琰便尋求一些,有才華的女子來輔佐她處理政事。
蔡琰相中的第一人便是與她交往許久的甄宓。
一個人自然是不夠,於是她便將自己妹妹也招了過來。
而在眾多繁雜的事物折磨下的蔡貞姬,便向蔡琰舉薦了諸葛琪。
對於妹妹舉薦的人,蔡琰自然是重視。
於是便將諸葛琪召到了近前,給予了一個類似書佐的職位。
隨著試用蔡琰驚訝的發現,這諸葛琪在處理政務上極有天賦。
而伴隨著才華的展現,諸葛琪的地位也節節攀升。
待到蔡琰攻下荊州,諸葛琪便將自己的弟弟諸葛亮舉薦給了蔡琰。
如此諸葛亮便加入了蔡琰勢力,甚至說諸葛亮加入的時間要比司馬懿還要早上兩年。
“那麽諸葛亮又為何與司馬懿對上呢?”
對於這件事情,鵬舉也有些好奇。
十二年前,他離開時留下了許多信息,但這些信息中提醒了蔡琰要注意一些大族,卻並未向蔡琰舉薦一些重要的人物。
畢竟曆史已經改變,以他的身份若是向蔡琰舉薦人,極有可能造成禍患。
對於曆史人物需要祛魅,尤其是身為君主,更是不能隨意使用人。
曆史的節點已經改變,原本曆史人物的自身命運和未來道路,也充滿了未知,他不能給蔡琰留下錯誤的引導。
雖是如此,但曆史還是發生了一些有趣的巧合。
……
而聽到這位天人竟然對司馬懿與諸葛亮的關係感興趣,甄宓有些驚訝,她思索片刻後迴應道:
\"這二人結怨乃是因為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