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李白首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延慶自然不可能知道,兩百多年後,還真就出了一個姓朱的乞丐,在華夏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由南而北的統一偉業。
“父親,探報傳迴,韓世忠所部還沒完成渡江,其前鋒也沒走出鎮江地界!”
劉光世縱馬奔來,低聲對還在出神的父親報告。
劉延慶迴過神來,鼻子裏冷哼一聲罵道:“那個潑皮表麵看著粗鄙,心裏倒是精明的很!這是不願意打頭陣啊!”
劉光世繼承了父親的全部精明,甚至青出於藍,聞言第一反應便是:“那咱們......”
劉延慶明白兒子意思,略一沉吟搖頭道:“廬州【今天安徽合肥】那邊已經談好了,不能耽擱!再說,咱就算北進到那裏,也隻剛剛與鎮江一線拉平。”
劉光世雖然覺得父親說的有道理,卻也還是有些猶豫。
“可咱們到了那裏,距離長江便有三百餘裏。若是韓世忠仍舊拖延不肯向北,咱們可就成了孤軍了!”
劉延慶看了兒子一眼,突然歎一口氣改變了話題。
“平叔【劉光世的字】,我老了,劉家以後就得靠你了!小心謹慎是沒錯,但坐以待斃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啊!”
劉光世一愣,有些不確定道:“父親的意思是......”
不等他把話說完,劉延慶便點了點頭,“汴梁那姓武的一旦成了事,必定第一時間南下,沒有接連不斷的軍功,他根本沒法鎮製各方反彈!”
見兒子還是沒懂,他不得不把話再挑得更明一些。
“鎮江南北水網交錯,不利北兵作戰,往西的鄂州【今武漢地區】又離臨安太遠,你說姓武的會先打哪裏?”
劉光世恍然大悟,正要開口,又被父親抬手打斷。
“自古‘守江必守淮’,咱們不但要趁著汴梁無暇南顧拿下廬州,還要繼續北上打下壽州【今安徽省淮南市】,到時才能依憑淮河天險與武家軍周旋。”
劉光世下意識又問:“那壽州?”
劉延慶帶著點兒苦笑著搖搖頭,抬眼望向北方,“咱們劉家的根基畢竟不在南方,能經營一個廬州已經很不容易了。壽州......那裏離汴梁更近,怕是......”
......
劉延慶的戰略眼光還真不是蓋的,隻是有一點兒他猜錯了。
早已秘密南下的嶽飛,已經提前幾天率兵出擊,方向卻不是正南,而是東南方向的楚州【今江蘇淮安】。
和臨安經營兩淮一樣,汴梁這三年也沒閑著,沿途的泗州【大致在今江蘇宿遷地區】也早就被滲透成了篩子,大軍過境絲毫沒有阻礙。
周繡娘秘密南下,幹的就是這事兒。
至於楚州,這裏其實並不是嶽飛的最終目的地,隻是沒法子繞過而已。
原因很簡單,這裏有一塊繞不開也打不得的硬骨頭!
李綱,第一次汴梁保衛戰的最大功臣,不但仗沒打完就被老趙家賣了個幹幹淨淨,還在斡離不北撤的第一時間就被趕出了汴梁。
最初的差事是“提舉亳州明道宮”【亳州,就是今天的安徽亳州】,結果還沒走到地方,第二道貶斥的聖旨就追上了。
這一次直接被罷了所有官職,指令其往建昌軍【今江西南城】安置。
李綱是那種傳統的士大夫性格,換句話說就是有點兒愚忠!
有官職在身不會違抗,這下成了平頭百姓,雖然憤懣之餘卻也得了自由,心灰意冷之下直接轉向東南,準備迴老家無錫【就是今天的江蘇無錫】避世隱居。
稍稍插一句哈,李家原本的祖籍是福建邵武,在李綱祖父那一代遷居無錫。
走到楚州的時候,女真兵敗的消息傳來,李綱大喜之下當即決定不走了,希望等到重詔自己迴朝的聖旨。
結果事與願違,等到的著竟是噩耗不斷!
先是趙氏滿門男丁一個不剩,接著擊敗女真的最大功臣武從文,竟然在汴梁城外給趙家父子鑄了兩尊跪像......
才四十多歲就已經滿頭白發的李伯紀,頓時就怒了,這在他看來即是大逆不道!
至於後來的長公主府,李綱雖然心知人不會有假,可心裏同樣不以為然。
當年賜婚的聖旨都要下了,結果姓武的直接來了個逃婚,現在怎麽迴事兒?突然又想通了?
根本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於是老家也不迴了,直接留在了楚州,準備等著“武賊”領兵來攻,自己再打他個楚州保衛戰!
盡管當時他隻是個沒有任何官職的白身,可在汴梁遭受的種種不公,一方麵讓人扼腕,另一方麵卻也造就了他的赫赫威名。
華夏自古崇敬為國盡忠的英雄,如果這個英雄再有濃重的悲劇色彩,那便足以名流千古!
比如宋之嶽飛、明之於謙......
而李綱在此時的名望,絲毫不比這兩位還沒出現的悲劇英雄差。
楚州當地的官員,全都巴不得大名鼎鼎的李相公站出來主持大局呢!
結果備戰完成了,為國赴死的人心也統一了,可左等右等,姓武的不但沒來,還轉而將有限的兵力和錢糧全都投向了北方。
不但再次收複了燕雲,還幫著西北趕走了黨項人!
一切種種,不由得讓這位北宋末年有名的主戰派,越來越懷疑起了自己之前的判斷。
姓武的到底是竊國巨賊?
還是上蒼降下挽救華夏的英雄?
而隨著長公主三年守孝期將滿,和姓武的大婚之期越來越近,這位被世人尊稱為“李白首”的忠貞之士,內心也陷入了越來越深度的糾結。
這幾年,南麵一直有人在聯絡他,可在李綱看來,那些家夥比姓武的更加不堪百倍!
長期在中樞任職的經曆,讓李綱很清楚江南的實際情況。
金人南下前的太平時節,那裏就對朝廷陽奉陰違,如今更是過分。
長公主好歹是正兒八經的徽宗血脈,那幫混賬呢?
不知從哪找個野種,往腦袋上扣頂帽子也敢稱帝?!
撕開那層自欺欺人的遮羞布,和還沒正式篡位的武值相比,誰更高尚?誰是叛逆?
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按照他心裏的真實想法,兩邊都該死!
可現實情況是,南邊要“北伐”的消息已經傳了出來,北邊勢必出兵抵擋,甚至不排除乘勢“南征”的可能。
而以楚州的地理位置,很可能成為兩邊交鋒的戰場,自己到時該何去何從?
或者繼續閉城自守?
別說李綱沒那個割據的心,就算是有,也再沒那種可能了!
就在這個時候,北邊的使者,三年來第一次找上了門來。
更讓李伯紀意外的是,來的還是個女人......
“父親,探報傳迴,韓世忠所部還沒完成渡江,其前鋒也沒走出鎮江地界!”
劉光世縱馬奔來,低聲對還在出神的父親報告。
劉延慶迴過神來,鼻子裏冷哼一聲罵道:“那個潑皮表麵看著粗鄙,心裏倒是精明的很!這是不願意打頭陣啊!”
劉光世繼承了父親的全部精明,甚至青出於藍,聞言第一反應便是:“那咱們......”
劉延慶明白兒子意思,略一沉吟搖頭道:“廬州【今天安徽合肥】那邊已經談好了,不能耽擱!再說,咱就算北進到那裏,也隻剛剛與鎮江一線拉平。”
劉光世雖然覺得父親說的有道理,卻也還是有些猶豫。
“可咱們到了那裏,距離長江便有三百餘裏。若是韓世忠仍舊拖延不肯向北,咱們可就成了孤軍了!”
劉延慶看了兒子一眼,突然歎一口氣改變了話題。
“平叔【劉光世的字】,我老了,劉家以後就得靠你了!小心謹慎是沒錯,但坐以待斃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啊!”
劉光世一愣,有些不確定道:“父親的意思是......”
不等他把話說完,劉延慶便點了點頭,“汴梁那姓武的一旦成了事,必定第一時間南下,沒有接連不斷的軍功,他根本沒法鎮製各方反彈!”
見兒子還是沒懂,他不得不把話再挑得更明一些。
“鎮江南北水網交錯,不利北兵作戰,往西的鄂州【今武漢地區】又離臨安太遠,你說姓武的會先打哪裏?”
劉光世恍然大悟,正要開口,又被父親抬手打斷。
“自古‘守江必守淮’,咱們不但要趁著汴梁無暇南顧拿下廬州,還要繼續北上打下壽州【今安徽省淮南市】,到時才能依憑淮河天險與武家軍周旋。”
劉光世下意識又問:“那壽州?”
劉延慶帶著點兒苦笑著搖搖頭,抬眼望向北方,“咱們劉家的根基畢竟不在南方,能經營一個廬州已經很不容易了。壽州......那裏離汴梁更近,怕是......”
......
劉延慶的戰略眼光還真不是蓋的,隻是有一點兒他猜錯了。
早已秘密南下的嶽飛,已經提前幾天率兵出擊,方向卻不是正南,而是東南方向的楚州【今江蘇淮安】。
和臨安經營兩淮一樣,汴梁這三年也沒閑著,沿途的泗州【大致在今江蘇宿遷地區】也早就被滲透成了篩子,大軍過境絲毫沒有阻礙。
周繡娘秘密南下,幹的就是這事兒。
至於楚州,這裏其實並不是嶽飛的最終目的地,隻是沒法子繞過而已。
原因很簡單,這裏有一塊繞不開也打不得的硬骨頭!
李綱,第一次汴梁保衛戰的最大功臣,不但仗沒打完就被老趙家賣了個幹幹淨淨,還在斡離不北撤的第一時間就被趕出了汴梁。
最初的差事是“提舉亳州明道宮”【亳州,就是今天的安徽亳州】,結果還沒走到地方,第二道貶斥的聖旨就追上了。
這一次直接被罷了所有官職,指令其往建昌軍【今江西南城】安置。
李綱是那種傳統的士大夫性格,換句話說就是有點兒愚忠!
有官職在身不會違抗,這下成了平頭百姓,雖然憤懣之餘卻也得了自由,心灰意冷之下直接轉向東南,準備迴老家無錫【就是今天的江蘇無錫】避世隱居。
稍稍插一句哈,李家原本的祖籍是福建邵武,在李綱祖父那一代遷居無錫。
走到楚州的時候,女真兵敗的消息傳來,李綱大喜之下當即決定不走了,希望等到重詔自己迴朝的聖旨。
結果事與願違,等到的著竟是噩耗不斷!
先是趙氏滿門男丁一個不剩,接著擊敗女真的最大功臣武從文,竟然在汴梁城外給趙家父子鑄了兩尊跪像......
才四十多歲就已經滿頭白發的李伯紀,頓時就怒了,這在他看來即是大逆不道!
至於後來的長公主府,李綱雖然心知人不會有假,可心裏同樣不以為然。
當年賜婚的聖旨都要下了,結果姓武的直接來了個逃婚,現在怎麽迴事兒?突然又想通了?
根本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於是老家也不迴了,直接留在了楚州,準備等著“武賊”領兵來攻,自己再打他個楚州保衛戰!
盡管當時他隻是個沒有任何官職的白身,可在汴梁遭受的種種不公,一方麵讓人扼腕,另一方麵卻也造就了他的赫赫威名。
華夏自古崇敬為國盡忠的英雄,如果這個英雄再有濃重的悲劇色彩,那便足以名流千古!
比如宋之嶽飛、明之於謙......
而李綱在此時的名望,絲毫不比這兩位還沒出現的悲劇英雄差。
楚州當地的官員,全都巴不得大名鼎鼎的李相公站出來主持大局呢!
結果備戰完成了,為國赴死的人心也統一了,可左等右等,姓武的不但沒來,還轉而將有限的兵力和錢糧全都投向了北方。
不但再次收複了燕雲,還幫著西北趕走了黨項人!
一切種種,不由得讓這位北宋末年有名的主戰派,越來越懷疑起了自己之前的判斷。
姓武的到底是竊國巨賊?
還是上蒼降下挽救華夏的英雄?
而隨著長公主三年守孝期將滿,和姓武的大婚之期越來越近,這位被世人尊稱為“李白首”的忠貞之士,內心也陷入了越來越深度的糾結。
這幾年,南麵一直有人在聯絡他,可在李綱看來,那些家夥比姓武的更加不堪百倍!
長期在中樞任職的經曆,讓李綱很清楚江南的實際情況。
金人南下前的太平時節,那裏就對朝廷陽奉陰違,如今更是過分。
長公主好歹是正兒八經的徽宗血脈,那幫混賬呢?
不知從哪找個野種,往腦袋上扣頂帽子也敢稱帝?!
撕開那層自欺欺人的遮羞布,和還沒正式篡位的武值相比,誰更高尚?誰是叛逆?
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按照他心裏的真實想法,兩邊都該死!
可現實情況是,南邊要“北伐”的消息已經傳了出來,北邊勢必出兵抵擋,甚至不排除乘勢“南征”的可能。
而以楚州的地理位置,很可能成為兩邊交鋒的戰場,自己到時該何去何從?
或者繼續閉城自守?
別說李綱沒那個割據的心,就算是有,也再沒那種可能了!
就在這個時候,北邊的使者,三年來第一次找上了門來。
更讓李伯紀意外的是,來的還是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