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銅蘊聚集地開始建造已經有三四天的時間了。


    前段時間內,按照城牆規劃的區域,眾人已經挖掘好了一到兩米深的地基。


    現在主要的任務是開采石材以及在地基內鋪設石塊。


    隻見銅蘊聚集地一公裏處的采石場中,一片繁忙景象。


    工人們赤膊上身,隻穿著一件簡單的獸皮褲,手中緊緊握著銅錘。


    他們目光專注地盯著麵前巨大的花崗岩,沿著花崗岩表麵的縫隙,將三指粗細的青銅釘釘入石頭之中。


    那青銅釘在工人有力的揮舞下,一下又一下地撞擊著堅硬的花崗岩,發出沉悶而有節奏的聲響。


    隨著一個個銅釘釘入花崗岩內部,花崗岩逐漸被釘入的銅釘撐開,縫隙逐漸擴大。


    漸漸地,在一列銅釘的作用下,花崗岩沿著縫隙頓時分裂為兩半。


    就在花崗岩分裂的瞬間,工人們早有預料,敏捷地向一旁躲開,以免被飛濺的碎石傷到。


    分裂後的兩塊巨大花崗岩依然很大,這樣的大小難以搬運,需要再分裂成更小塊的才行。


    工人們沒有絲毫停歇,他們再次拿起銅錘和青銅釘,開始在這兩塊花崗岩上規劃著進一步的分割點。


    他們小心翼翼地比對著,確保每一個銅釘的位置都恰到好處。


    實在沒有縫隙的就需要用銅錘敲打,或者要羊恩過來幫忙,他手裏的銅錘比采石工人手中的要大上不少。


    接著,又是一陣激烈的敲擊聲響起,銅釘一個接著一個地釘入花崗岩。


    不一會兒,花崗岩上便布滿了銅釘。隨著最後一個銅釘的釘入,花崗岩再次被成功地分割成了更小的塊狀。


    此時,在采石場的邊緣,一匹匹健壯的馬正靜靜地等待著。


    馬身上套著結實的繩索,繩索的另一端連接著平板車。


    當花崗岩被分割成合適的大小後,工人們便齊心協力地將這些石塊搬到平板車上。


    他們喊著整齊的號子,用力地推動著石塊,將它們穩穩地放置在平板車上。


    然後,一個工人輕輕拍了拍馬的屁股,馬兒便邁開穩健的步伐,拉著平板車緩緩地向城牆建造的地方走去。


    平板車在崎嶇的道路上顛簸著,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


    而在城牆的建造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和人們辛勤勞作的汗水味道。


    一輛輛滿載石塊的平板車緩緩駛來,停在指定的位置。


    一群身強力壯的工人立刻圍攏過來,準備將石塊搬運下來。


    他們有的挽起袖子,露出結實的臂膀;有的搓了搓手,仿佛要把全身的力氣都使出來。


    他們先小心翼翼地解開平板車上固定石塊的繩索。


    接著,工人們兩人一組,或者三人一夥,齊心協力地將沉重的石塊從平板車上抬起。


    他們的臉上露出吃力的神情,一滴滴汗水從毛孔滲出。


    他們邁著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將石塊搬運到挖掘出來的地基深坑旁,然後齊聲喊著號子,將石塊穩穩地放置在深坑中。


    與此同時,在已經鋪設好石塊的地麵上,另一群工人正拿著石夯忙碌著。那石夯是由沉重的石頭和堅固的木柄組成,看上去十分有分量。


    工人們雙手緊緊握住木柄,高高地舉起石夯,然後用力地砸向地麵。


    隨著石夯的落下,地麵發出沉悶的聲響,泥土在巨大的衝擊力下飛濺起來。


    他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這個動作,將黃泥夯入石頭縫隙之中。


    那些黃泥在石夯的作用下,如同流動的生命之液,緩緩地滲入石頭的縫隙。


    每一次石夯的落下,都能看到黃泥被擠壓、被壓實,緊緊地包裹著石塊。


    那些原本鬆散的石塊在黃泥的填充下,變得更加牢固,仿佛融為一體。


    工人們的汗水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被夯實的土地上,但他們卻絲毫沒有察覺,依然專注地進行著自己的工作。


    他們知道,隻有將地基打得足夠牢固,城牆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能守護著銅蘊聚集地的人們。


    銅蘊城是以如今的銅蘊聚集地為中心進行建造的,四周挖掘出來的地基正好將整個銅蘊聚集地包圍住了。


    銅蘊城的建立之初,安南定下的居住人口數量就是兩五百千人,因此銅蘊城的占地麵積非常大。


    四麵的城牆足有三百餘米,占地麵積達到了九萬平方米。


    城牆高十米,上寬四米,下寬八米,呈現一定的傾斜角度,城牆整體的框架由石塊以及夯土構成。


    石塊相當於城牆的骨架,夯土相當於城牆的血肉。


    城牆的底部和地基會較多的使用石塊。


    這是因為石塊的重量較大,能夠為城牆提供更穩固的基礎,承受上部結構的重量,同時增強城牆底部對雨水衝刷、地下水侵蝕等的抵抗能力。


    除了地基和底部城牆部分部分,像城牆的轉角處以及城門周圍也更多地會使用到石塊。


    這些部位使用石塊有助於分散城牆整體的壓力,增強結構的穩定性。


    牆體內部也可能分布有石塊。一些較大的石塊可以在夯土過程中被嵌入,與夯土相互結合。


    這些石塊能夠增強了牆體內部的整體強度。特別是在建造較高的城牆時,僅靠夯土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撐力,石塊的嵌入能有效提升牆體的抗壓能力。


    在城牆的上部,例如城牆上的女牆(城牆上的矮牆)、垛口等防禦性結構部分,也可能會使用石塊進行加固或者直接用石塊砌築。


    這有助於提高這些部位的耐久性和防禦功能,使其能夠更好地抵禦外敵攻擊和風雨侵蝕。


    而夯土則大量用於城牆內部主體部分。


    在石塊構建好城牆的外立麵和關鍵支撐結構後,內部主體部分往往由夯土填充。夯土層層夯實,形成厚實的牆體內部結構。


    在城牆中石塊與石塊的連接處,夯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夯土填充在石塊的縫隙中,像“膠水”一樣將石塊粘結在一起,增強石塊之間的連接強度,使城牆的整體結構更加牢固。


    總而言之,土石混合城牆相較於純夯土城牆,它在抗壓能力、抗衝擊能力、防水性、抗風化能力等方麵更具有優勢。


    因此,建造這麽一個城牆消耗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巨大的。


    假設土石混合,石塊占 1\/3 體積,夯土占 2\/3 體積,一共調動八百人一起建造。


    借此,安南簡單計算了一下


    工程總量計算


    城牆大致體積:300x(4+8)\/2x10x4=立方米


    石材采集和加工


    總共需要的石材體積為城牆中的石塊體積以及地基中的石塊體積:


    \/3+300x8x4x1.5=立方米。


    由於銅蘊聚集地附近就有花崗岩可以采集,另外經過這幾天的趕製後,采集加工石材的工具也非常齊全了,而羊恩也能幫助進行搬運。


    因此假設每人每天開采和加工3立方米的石材


    800人每天能開采和加工800x3=2400立方米。則石材采集與加工需要\/2400=16天。


    城牆建造——石塊堆砌


    假設每人每天堆砌2立方米石材,800人每天堆砌800x2=1600立方米。則石塊堆砌需要\/2400=24天。


    城牆建造——夯土夯實


    需要夯土的體積為\/3x2=立方米。假設每人每天夯實3立方米夯土,800人每天夯實800x3=2400立方米。則夯土夯實需要\/2400=20天。


    城門與角樓建造


    800人同時進行各種建造、安裝、包裹等工作,考慮工藝和結構複雜性,假設10天完成。


    城內設施建設——功能分區建設


    800人分工進行不同類型建築的建造,考慮不同結構和功能需求,假設10天完成。


    城內設施建設——道路與排水係統


    800人進行道路規劃、挖掘和排水係統的挖掘等工作,假設10天完成。


    綜上所述大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領主:小小猿人踏碎文明深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賺夠兩百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賺夠兩百萬並收藏領主:小小猿人踏碎文明深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