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二更會晚一些。
兩座衛星要塞拖動著甲殼蟲昏迷的身軀迴到了恆星戰艦,昏迷的甲殼蟲被關押在了一座由聯邦科學院專門在戴森球上建造的監獄上麵,那裏是整個恆星戰艦最堅固、也是防禦最森嚴的地點。
等到甲殼蟲被關押進去以後,它的身上已經插滿了各種試管和輸液管,這之中有一部分是營養液,另一部分則是輕微劑量的麻醉劑,防止這隻甲殼蟲在蘇醒後會暴走。
至於為什麽不殺掉它,不止是聯邦科學院的主意,還有孟軻也參與在內,理由是“這麽珍貴的*研究素材,殺掉它?你在逗我?”
如果地球文明沒有禁錮它的實力,將其殺掉或許是唯一的選擇。但是如今地球文明已經擁有了禁錮這隻甲殼蟲的力量,要是還殺掉它的話,未免有些不值。
一個極限進化文明,尤其是三級後期甚至三級巔峰的極限進化文明中的生命體,其價值可不僅僅體現在研製新型生物兵器上麵,它的外骨骼可以說是一種極為堅固的材料,如果能夠通過分析這種外骨骼的構成來研製出一種新型的複合材料的話,那麽整個地球文明整體的防禦水平都會大大提高。
畢竟甲殼蟲那變~態的防禦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能夠將它的外骨骼分析並加以利用,從而製造出有用的材料,那將會是對整個地球文明都有利的,不止是軍工業,連帶著普通的工業都會隨之增強,這是一種全麵化的提升。
除此之外,那隻來自於極限進化文明的甲殼蟲還能被當做各種藥業的實驗用品,說不定可以研究出新的藥物也說不定。至於是什麽種類的藥物那就說不準了。
總的來說,一隻*的極限進化生命體,給地球文明帶來的好處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對於推動新型產業鏈也有所幫助。哪怕它隻是一隻甲殼蟲。
當然,獲得這樣利益的效果是真的能夠從那隻甲殼蟲的身上得到一些東西。不然的話它也就沒什麽用處了。
...
戰爭結束後,在孟軻的主導下,所有參與這場戰爭的人員都參加了一場盛大的宴會,算是為恆星戰艦的初戰和二戰告捷而慶祝。
宴會結束後,孟軻就迴到了元首辦公室,在呂月的服侍下洗漱更衣後,就靜靜地站在了巨大的落地窗前。
這一次預知中的危機算是度過去了,隻是接下來的危機可不好度過。
從得到特殊進化能力到現在。孟軻一共預知到了十幾種危機,除了幾種已經度過的以外,還有很多危機並沒有度過。就比如說現在,雖然來自於那支敵對艦隊和甲殼蟲的危機被消滅了,但是近期的危機可不僅僅隻有這一個,而是有兩個。
與那兩個危機相比,這一次地球文明的危機簡直就跟小孩過家家似得,甚至連危機都算不上,頂多算一次小小的磨練。
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孟軻的預知畫麵越來越清晰。而解決的方法也隨之出現,且這種解決方法不隻是一種,就看孟軻如何選擇了。
靜靜地在落地窗前站了半晌。孟軻終於決定還是主動出擊,坐以待斃可不是一個辦法。
心中漸漸有了決定,孟軻也就不再去想,轉身迴屋開始補覺。
...
轉眼又是一年。
這一年對地球文明來說如彈指一瞬,對宇宙來說更是算不得什麽,同樣,與人類現在所擁有的悠久壽命相比,一年隻是很短暫的時間。
但一年的功夫,已經足夠地球文明做好某些準備了。
藍星號星球要塞。這是一顆由矮行星改造而成的星球要塞。與普通的星球要塞相比,藍星號的體積大是一個標誌。同時它也是一座貨真價實以三級後期文明的科技打造而出的星球要塞。
這座星球要塞的內部材料不僅采用的是建造戴森球所用的超強複合材料,它的武器係統也完全由最新型號的重力塌陷主炮所取代。不說能在星空中橫著走。起碼麵對類似於石人艦隊那樣的文明種族完全可以橫著走了。
它的引擎係統采用的則是保守一些的50倍曲率引擎,這可不是理論速度,而是曲率引擎的實際速度。也就是說,在曲率航行之下,這座星球要塞的實際速度可以達到50倍光速,常規引擎則采用的37倍超光速引擎。
除此以外,藍星號星球要塞的戰艦艙室內還停泊著十艘三級文明後期的戰艦,這些戰艦每一艘都搭載有重力塌陷主炮和37倍超光速引擎,既可以手動駕駛也可以通過智能係統進行遙控。打一場戰爭或許不夠,用來保駕護航卻是足夠了。
至於生活艙,除了標準的配備(醫療艙、休眠艙、餐廳、休息室和休閑室)和儲存了十年的糧食以外,還配備了一個相當於一百畝地的生態艙,農業學家們在裏麵種植了一些水果和蔬菜,還養殖了一些家禽,不出意外的話,合理利用可以供至少五個人生存下去。
沒錯,這座星球要塞完全可以當做一個人造地球來使用,除了生存的人不能太多以外,跟在地球上沒什麽兩樣,內部的光線可以模擬太陽的光照,並不會讓人感到任何不適。
這就是地球文明所準備的東西,而且是專門為孟軻所準備的。
在未來的數年中,孟軻會離開地球聯邦一段時間,這一次他依舊會帶上呂月和終結者,但是並不會帶其他人。這次出行的保密性是其一,其二就是帶太多人消耗資源不說,也沒什麽用處。
因為這一次孟軻可不是去旅遊,他的目標也已經不再是科倫德的文明交易市場,而是遠在一萬光年外的一處文明之地——這是智腦給出的星圖上所標注出來的,期間經過三個蟲洞的中轉,再加上五十倍光速引擎,隻需要三年多就能到達。
所以在一年後的一天清晨,江塵帶著終結者,呂月牽著兩條狗,一行人就踏上了新的旅程。(未完待續)
兩座衛星要塞拖動著甲殼蟲昏迷的身軀迴到了恆星戰艦,昏迷的甲殼蟲被關押在了一座由聯邦科學院專門在戴森球上建造的監獄上麵,那裏是整個恆星戰艦最堅固、也是防禦最森嚴的地點。
等到甲殼蟲被關押進去以後,它的身上已經插滿了各種試管和輸液管,這之中有一部分是營養液,另一部分則是輕微劑量的麻醉劑,防止這隻甲殼蟲在蘇醒後會暴走。
至於為什麽不殺掉它,不止是聯邦科學院的主意,還有孟軻也參與在內,理由是“這麽珍貴的*研究素材,殺掉它?你在逗我?”
如果地球文明沒有禁錮它的實力,將其殺掉或許是唯一的選擇。但是如今地球文明已經擁有了禁錮這隻甲殼蟲的力量,要是還殺掉它的話,未免有些不值。
一個極限進化文明,尤其是三級後期甚至三級巔峰的極限進化文明中的生命體,其價值可不僅僅體現在研製新型生物兵器上麵,它的外骨骼可以說是一種極為堅固的材料,如果能夠通過分析這種外骨骼的構成來研製出一種新型的複合材料的話,那麽整個地球文明整體的防禦水平都會大大提高。
畢竟甲殼蟲那變~態的防禦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能夠將它的外骨骼分析並加以利用,從而製造出有用的材料,那將會是對整個地球文明都有利的,不止是軍工業,連帶著普通的工業都會隨之增強,這是一種全麵化的提升。
除此之外,那隻來自於極限進化文明的甲殼蟲還能被當做各種藥業的實驗用品,說不定可以研究出新的藥物也說不定。至於是什麽種類的藥物那就說不準了。
總的來說,一隻*的極限進化生命體,給地球文明帶來的好處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對於推動新型產業鏈也有所幫助。哪怕它隻是一隻甲殼蟲。
當然,獲得這樣利益的效果是真的能夠從那隻甲殼蟲的身上得到一些東西。不然的話它也就沒什麽用處了。
...
戰爭結束後,在孟軻的主導下,所有參與這場戰爭的人員都參加了一場盛大的宴會,算是為恆星戰艦的初戰和二戰告捷而慶祝。
宴會結束後,孟軻就迴到了元首辦公室,在呂月的服侍下洗漱更衣後,就靜靜地站在了巨大的落地窗前。
這一次預知中的危機算是度過去了,隻是接下來的危機可不好度過。
從得到特殊進化能力到現在。孟軻一共預知到了十幾種危機,除了幾種已經度過的以外,還有很多危機並沒有度過。就比如說現在,雖然來自於那支敵對艦隊和甲殼蟲的危機被消滅了,但是近期的危機可不僅僅隻有這一個,而是有兩個。
與那兩個危機相比,這一次地球文明的危機簡直就跟小孩過家家似得,甚至連危機都算不上,頂多算一次小小的磨練。
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孟軻的預知畫麵越來越清晰。而解決的方法也隨之出現,且這種解決方法不隻是一種,就看孟軻如何選擇了。
靜靜地在落地窗前站了半晌。孟軻終於決定還是主動出擊,坐以待斃可不是一個辦法。
心中漸漸有了決定,孟軻也就不再去想,轉身迴屋開始補覺。
...
轉眼又是一年。
這一年對地球文明來說如彈指一瞬,對宇宙來說更是算不得什麽,同樣,與人類現在所擁有的悠久壽命相比,一年隻是很短暫的時間。
但一年的功夫,已經足夠地球文明做好某些準備了。
藍星號星球要塞。這是一顆由矮行星改造而成的星球要塞。與普通的星球要塞相比,藍星號的體積大是一個標誌。同時它也是一座貨真價實以三級後期文明的科技打造而出的星球要塞。
這座星球要塞的內部材料不僅采用的是建造戴森球所用的超強複合材料,它的武器係統也完全由最新型號的重力塌陷主炮所取代。不說能在星空中橫著走。起碼麵對類似於石人艦隊那樣的文明種族完全可以橫著走了。
它的引擎係統采用的則是保守一些的50倍曲率引擎,這可不是理論速度,而是曲率引擎的實際速度。也就是說,在曲率航行之下,這座星球要塞的實際速度可以達到50倍光速,常規引擎則采用的37倍超光速引擎。
除此以外,藍星號星球要塞的戰艦艙室內還停泊著十艘三級文明後期的戰艦,這些戰艦每一艘都搭載有重力塌陷主炮和37倍超光速引擎,既可以手動駕駛也可以通過智能係統進行遙控。打一場戰爭或許不夠,用來保駕護航卻是足夠了。
至於生活艙,除了標準的配備(醫療艙、休眠艙、餐廳、休息室和休閑室)和儲存了十年的糧食以外,還配備了一個相當於一百畝地的生態艙,農業學家們在裏麵種植了一些水果和蔬菜,還養殖了一些家禽,不出意外的話,合理利用可以供至少五個人生存下去。
沒錯,這座星球要塞完全可以當做一個人造地球來使用,除了生存的人不能太多以外,跟在地球上沒什麽兩樣,內部的光線可以模擬太陽的光照,並不會讓人感到任何不適。
這就是地球文明所準備的東西,而且是專門為孟軻所準備的。
在未來的數年中,孟軻會離開地球聯邦一段時間,這一次他依舊會帶上呂月和終結者,但是並不會帶其他人。這次出行的保密性是其一,其二就是帶太多人消耗資源不說,也沒什麽用處。
因為這一次孟軻可不是去旅遊,他的目標也已經不再是科倫德的文明交易市場,而是遠在一萬光年外的一處文明之地——這是智腦給出的星圖上所標注出來的,期間經過三個蟲洞的中轉,再加上五十倍光速引擎,隻需要三年多就能到達。
所以在一年後的一天清晨,江塵帶著終結者,呂月牽著兩條狗,一行人就踏上了新的旅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