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倫德文明所設立的宇宙文明種族交易市場本身就擁有龐大的資源,再加上那些資源星球,可以說隻要你肯花費積分就可以買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
建造恆星戰艦需要大量的材料,而打造這些材料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則需要從一些特殊的資源行星裏進行開采,雙星係內的幾顆行星隻有四顆符合條件,但這遠遠不夠。
雖然在仙女座其它恆星係中有不少這種行星,但是一來開采麻煩,二來距離太遠,一來二去的太過費時,輸送資源的速度鐵定跟不上建設的速度,所以要想用最快的速度建成恆星戰艦,就得靠購買資源行星才行。
在讓賈維斯拿出所需要的各種類型的資源行星的資料之後,孟軻就讓終結者們開著星球要塞又去了一趟科倫徳文明所建立的交易市場。
等到他們迴來時,身後已經跟著數艘長達數百萬公裏的龐大運輸艦,它們拖著二十多顆資源行星來到了這裏。這些資源行星總共花費了六億積分,好在有賈維斯,要不然地球文明還真拿不出這麽多的積分。
那幾艘運輸艦在將所有的資源行星都丟在了恆星係內以後就離開了,而地球文明也開始大批量的建造采礦船和采礦機器人,每一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采礦飛船從生產工廠中飛出,對著那些資源行星飛去。
這一次的任務就是將那二十多顆資源行星內的所有資源全部開采一空,再由聯邦科學院下轄的材料工廠負責合成建造戴森球的材料。這種材料需要極高的耐熱性,與承托人造太陽的複合材料很像,不過要比那個更加堅固,在耐熱、耐腐蝕等多種性能上更加卓越。
隻是這個過程注定不會太過短暫,不止是開采資源和製造複合材料。建造戴森球和星係戰艦的框架同樣需要大量的時間。即便是以地球文明現在的科技水平,麵對這項龐大的工程也頗為吃力,就跟以前地球文明還是一級中期文明的時候就開始建造載人航天器一樣。不是一般的困難。
但是恆星戰艦一旦建成,就標誌著地球文明成功突破三級文明後期。距離四級文明更近了一步。
最重要的是,恆星戰艦也代表了一個文明強大科技的體現,不止是民眾的唿聲很高,聯邦科學院的那些科學家們也跟打了雞血一樣,要不是實在需要休息,他們甚至能一連幾天不睡覺,就為了將恆星戰艦研究透徹,找出不足然後將其彌補!
在這種熱情之下。各種工人和科學家所發揮出來的能力也是極為高效的。
然而與地球聯邦內的忙碌不同,元首辦公室內的孟軻在下達完建造命令以後,就出奇的沉寂下來。
他每天做的事情除了跟呂月膩歪,就是獨自坐在椅子上發呆,要是有人站在他的麵前注視著他的雙眼,定然能夠看到在那裏麵有無數畫麵不斷閃爍著,他仿佛在推演著什麽。
每次發呆完畢,孟軻總要歎息一聲,臉上滿是擔憂。
...
三十年的時間一晃而過,二十顆資源行星基本已經被開采光了。大批的采礦飛船開始被裁減、報廢,然後迴爐變成二次加工的材料被丟到了材料工廠當中。
戴森球的建設則早在二十五年前就已經開始進行,如今雙星係內的兩顆恆星百分之九十的範圍已經被高耐熱的材料所覆蓋。遠遠看去就像兩個大鐵球,鋼鐵氣息十足。
而在這三十年中,雙星係內的恆星光芒也黯淡了許多,那是因為有了已經完成了九成的戴森球的覆蓋,恆星的光芒基本都被那兩個巨大的鐵球給擋住了。等到戴森球完全建成的一刻,這兩顆恆星更是不會發出丁點兒的光芒,所有恆星能都不會被浪費一絲一毫,全部都會被戴森球內的恆星能采集裝置轉化成各種純粹的能源供地球聯邦和恆星戰艦所用。
除此之外,在兩顆恆星的中間。一個長達上百萬公裏的鋼鐵平台也已經宣告竣工。那是由一條條龐大的金屬支架交錯而成的平台,每個金屬支架裏麵都是中空的。可供人類行走或者停靠戰艦。
在這個金屬平台的一些金屬支架上,還矗立著一些強力的武器。它們可不僅僅是威懾所用,等到戰爭來臨的時候,數百萬座堪比三級文明中期戰艦主炮的武器同時開火,那威力可比數百萬座三級文明中期的戰艦加在一起強多了。
同時,為了加強恆星戰艦的防禦能力,聯邦科學院經過不斷的研究,終於製造出了初級形態的恆星級防護罩,這是基於行星級防護罩的基礎上研究出來的。
恆星級防護罩的防護範圍不僅可以覆蓋整艘完全建成的恆星戰艦,其防護能力也比行星級防護罩堅固了數倍不止。盡管耗能更為恐怖,但是有兩顆資源恆星在手,這座防護罩甚至可以抵擋十顆同時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恆星所產生的能量衝擊,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報廢一顆資源恆星。
當然,除非吃飽了撐的,地球聯邦才不會傻到去那麽幹。
地球和新地球也被納入到了恆星戰艦的建造圖紙當中,在那個鋼鐵平台的中間被預留出了兩個圓形的空位,那就是安置地球和新地球的地方。
隻等戴森球建造完畢,兩個大球與鋼鐵平台完成焊接以後,就將地球和新地球放進去,由升級版的星球引力推動引擎做星球穩定器,由金屬支架連接在星球引力推動引擎上麵,帶動著兩顆生命星球跟隨恆星戰艦一起前進。
說到前進,又不得不說一下恆星戰艦的推動器——星球推動器。
這是一種早有設想的裝置,在建造星球引力推動引擎以前,就有科學家提議給地球安裝幾個這玩意,但是這個建議被議會給駁迴了。理由是太占地方,再加上星球引力推動引擎發動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大規模的地震和大陸板塊移動,最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地球在前進的時候解體,所以這個提議隻能被當做一堆技術資料扔在了犄角疙瘩,幾百年都沒人關注。
現在重新拾起這項技術,是因為戴森球本身就安裝了星球穩定裝置,可以讓星球推動器的副作用降低到百分之零點零五以內,所造成的危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不然的話,建造恆星所用的星球引力推動引擎太過耗費資源,而且地球文明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執行如此龐大的計劃,所以星球推動器就成了首選。
現在,聯邦科學院已經針對將星球推動器建造在哪裏而展開了討論,估計用不了多久就出結果了。(未完待續)
建造恆星戰艦需要大量的材料,而打造這些材料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則需要從一些特殊的資源行星裏進行開采,雙星係內的幾顆行星隻有四顆符合條件,但這遠遠不夠。
雖然在仙女座其它恆星係中有不少這種行星,但是一來開采麻煩,二來距離太遠,一來二去的太過費時,輸送資源的速度鐵定跟不上建設的速度,所以要想用最快的速度建成恆星戰艦,就得靠購買資源行星才行。
在讓賈維斯拿出所需要的各種類型的資源行星的資料之後,孟軻就讓終結者們開著星球要塞又去了一趟科倫徳文明所建立的交易市場。
等到他們迴來時,身後已經跟著數艘長達數百萬公裏的龐大運輸艦,它們拖著二十多顆資源行星來到了這裏。這些資源行星總共花費了六億積分,好在有賈維斯,要不然地球文明還真拿不出這麽多的積分。
那幾艘運輸艦在將所有的資源行星都丟在了恆星係內以後就離開了,而地球文明也開始大批量的建造采礦船和采礦機器人,每一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采礦飛船從生產工廠中飛出,對著那些資源行星飛去。
這一次的任務就是將那二十多顆資源行星內的所有資源全部開采一空,再由聯邦科學院下轄的材料工廠負責合成建造戴森球的材料。這種材料需要極高的耐熱性,與承托人造太陽的複合材料很像,不過要比那個更加堅固,在耐熱、耐腐蝕等多種性能上更加卓越。
隻是這個過程注定不會太過短暫,不止是開采資源和製造複合材料。建造戴森球和星係戰艦的框架同樣需要大量的時間。即便是以地球文明現在的科技水平,麵對這項龐大的工程也頗為吃力,就跟以前地球文明還是一級中期文明的時候就開始建造載人航天器一樣。不是一般的困難。
但是恆星戰艦一旦建成,就標誌著地球文明成功突破三級文明後期。距離四級文明更近了一步。
最重要的是,恆星戰艦也代表了一個文明強大科技的體現,不止是民眾的唿聲很高,聯邦科學院的那些科學家們也跟打了雞血一樣,要不是實在需要休息,他們甚至能一連幾天不睡覺,就為了將恆星戰艦研究透徹,找出不足然後將其彌補!
在這種熱情之下。各種工人和科學家所發揮出來的能力也是極為高效的。
然而與地球聯邦內的忙碌不同,元首辦公室內的孟軻在下達完建造命令以後,就出奇的沉寂下來。
他每天做的事情除了跟呂月膩歪,就是獨自坐在椅子上發呆,要是有人站在他的麵前注視著他的雙眼,定然能夠看到在那裏麵有無數畫麵不斷閃爍著,他仿佛在推演著什麽。
每次發呆完畢,孟軻總要歎息一聲,臉上滿是擔憂。
...
三十年的時間一晃而過,二十顆資源行星基本已經被開采光了。大批的采礦飛船開始被裁減、報廢,然後迴爐變成二次加工的材料被丟到了材料工廠當中。
戴森球的建設則早在二十五年前就已經開始進行,如今雙星係內的兩顆恆星百分之九十的範圍已經被高耐熱的材料所覆蓋。遠遠看去就像兩個大鐵球,鋼鐵氣息十足。
而在這三十年中,雙星係內的恆星光芒也黯淡了許多,那是因為有了已經完成了九成的戴森球的覆蓋,恆星的光芒基本都被那兩個巨大的鐵球給擋住了。等到戴森球完全建成的一刻,這兩顆恆星更是不會發出丁點兒的光芒,所有恆星能都不會被浪費一絲一毫,全部都會被戴森球內的恆星能采集裝置轉化成各種純粹的能源供地球聯邦和恆星戰艦所用。
除此之外,在兩顆恆星的中間。一個長達上百萬公裏的鋼鐵平台也已經宣告竣工。那是由一條條龐大的金屬支架交錯而成的平台,每個金屬支架裏麵都是中空的。可供人類行走或者停靠戰艦。
在這個金屬平台的一些金屬支架上,還矗立著一些強力的武器。它們可不僅僅是威懾所用,等到戰爭來臨的時候,數百萬座堪比三級文明中期戰艦主炮的武器同時開火,那威力可比數百萬座三級文明中期的戰艦加在一起強多了。
同時,為了加強恆星戰艦的防禦能力,聯邦科學院經過不斷的研究,終於製造出了初級形態的恆星級防護罩,這是基於行星級防護罩的基礎上研究出來的。
恆星級防護罩的防護範圍不僅可以覆蓋整艘完全建成的恆星戰艦,其防護能力也比行星級防護罩堅固了數倍不止。盡管耗能更為恐怖,但是有兩顆資源恆星在手,這座防護罩甚至可以抵擋十顆同時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恆星所產生的能量衝擊,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報廢一顆資源恆星。
當然,除非吃飽了撐的,地球聯邦才不會傻到去那麽幹。
地球和新地球也被納入到了恆星戰艦的建造圖紙當中,在那個鋼鐵平台的中間被預留出了兩個圓形的空位,那就是安置地球和新地球的地方。
隻等戴森球建造完畢,兩個大球與鋼鐵平台完成焊接以後,就將地球和新地球放進去,由升級版的星球引力推動引擎做星球穩定器,由金屬支架連接在星球引力推動引擎上麵,帶動著兩顆生命星球跟隨恆星戰艦一起前進。
說到前進,又不得不說一下恆星戰艦的推動器——星球推動器。
這是一種早有設想的裝置,在建造星球引力推動引擎以前,就有科學家提議給地球安裝幾個這玩意,但是這個建議被議會給駁迴了。理由是太占地方,再加上星球引力推動引擎發動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大規模的地震和大陸板塊移動,最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地球在前進的時候解體,所以這個提議隻能被當做一堆技術資料扔在了犄角疙瘩,幾百年都沒人關注。
現在重新拾起這項技術,是因為戴森球本身就安裝了星球穩定裝置,可以讓星球推動器的副作用降低到百分之零點零五以內,所造成的危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不然的話,建造恆星所用的星球引力推動引擎太過耗費資源,而且地球文明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執行如此龐大的計劃,所以星球推動器就成了首選。
現在,聯邦科學院已經針對將星球推動器建造在哪裏而展開了討論,估計用不了多久就出結果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