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半人馬座a星的麵積比起太陽係來說還要更大一些,而且在這個三星係統中同樣存在行星。
隻不過憑人類以前所掌握的那些科技很難觀測到這裏的具體情況——盡管兩者隻距離四點幾光年,但依舊難以觀測到這裏的全貌。
如今一切都不是問題,隨著聯邦艦隊和無數探測器被發射出去,半人馬座a星的情況也被接連不斷的傳達迴來,被宇航局的工作人員加急繪製成了一幅星圖。
這幅星圖可比宇宙運轉規則給的那一副星圖要詳細了許多,連一塊最小的隕石都被歸納在內。並且,哪怕現在宇航局所發出去的探測器和戰艦上自帶的探測掃描裝置隻探測了不到五分之一的區域,但也發現了兩顆岩石類遠日行星,距離半人馬座a星的邊際並不算遠。
根據這兩顆行星的位置,宇航局的人估計半人馬座a星的三顆恆星係統所擁有的行星數量應該在九個或者九個以上。
而這兩顆行星也被宇航局命名為了八月和艾斯,因為今天正好是地球曆8月24日,所以這兩顆行星也就被如此隨意的用日期的諧音賦予了名字。
好在沒有人糾結這個問題,艦隊繼續前進,探測器也逐漸向著更遠的區域覆蓋而去,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進行著。
...
當第二、第三和第四梯隊共一千八百萬艘戰艦在越過第二顆岩石類行星的時候,就遭遇了第二波攻擊。
那顯然是三體文明設立的第二道防禦圈——一座星球要塞。
它本來是圍繞著第二顆行星旋轉的衛星,是環繞著那顆岩石類行星旋轉的三顆衛星中最小的一顆,也是最不起眼的一顆,隻可惜在它發動攻擊之前聯邦艦隊就已經發現了它的真實麵目。
即便如此,這座星球要塞也給出征艦隊帶來了一次小小的損失。
好在有了前車之鑒。聯邦艦隊早就對這種情況有所準備,所以這一次僅僅隻有兩千餘艘戰艦被那顆星球要塞打爆,隨後它就被鋪天蓋地的攻擊給報銷掉了。
然而這一次的戰鬥盡管是地球文明勝利了。但是聯邦內並沒有什麽歡唿傳出,相反每個關注這件事的高層的表情都是凝重中帶著一抹擔憂。
三體文明已經可以將小行星改造成星球要塞了嗎?這豈不是說它們最少也具備了二級後期文明的實力?這對聯邦艦隊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尤其還是一個掌握有三顆恆星的二級後期文明。
可想而知,它們的能源可要比地球聯邦充足多了,各種資源肯定也是絕對碾壓地球文明。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人家呆在自己土生土長的恆星係呢,要是地球聯邦也在自己土生土長的恆星係裏麵呆著,也跟三體文明一樣完全控製了自己母星所依靠的恆星和其它行星,那麽就算對上一個三級文明,地球聯邦也絕對有一戰之力。
隻可惜現在。劇情完全反轉了過來,擁有一個恆星係的不是地球聯邦,而是三體文明,這就有些坑爹了。
就算聯邦艦隊的武力再強,戰艦所攜帶的能源也終究有限,要是被敵人故意拖延直到能源耗盡的話,那可就危險了。
一些想要邀功的高層甚至將自己對這種情況的看法說給了賈維斯,而賈維斯又傳給了孟軻,結果自然是換來了一聲冷笑。
這些家夥隻看到了表麵,卻忽略了自身的實力。
要知道。地球聯邦如今也有並不比三體文明差的好東西。
王曉天那一次的出征,讓地球聯邦所獲得的眾多獎勵中就有一種能源裝置。這種裝置叫做戰艦核心能源再生係統,是一種二級巔峰文明的科技產物。
與常規的能源裝置不同。這種裝置更為節能,它不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戰艦能源的無意義消耗,讓一點一滴的能源都能應用到最合適的地方。同時,它還可以吸收周圍空間中的各種粒子實現無限再生能源,雖然比起直接注入能源要緩慢了許多,但是也能在極大程度上為戰艦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供應。
一般來說,這種能源供應一天的時間就能讓戰艦恢複百分之十的能源,這已經足以支撐戰艦以4-5倍的光速進行一次短時間的超光速航行了,就算打不過。用來逃跑別人也追不上。
現在這種技術已經在科學家們研究吃透之後,被大範圍的安裝在了戰艦和機甲上麵。所以那些聯邦高層的擔心根本就是多餘的。
再者說,聯邦艦隊的所有戰艦所采用的全部都是智腦那個時代的科技。是與現在的這些二級文明截然不同的科技體係,不說智能係統,光是武器係統就要比如今的二級文明強大了許多。
就拿武器係統來說,那一千餘萬艘出征的戰艦可是全都安裝有一門反物質主炮,而這些戰艦又是每艘都能在防護罩全力運轉的情況下發揮出至少三次反物質攻擊,要是有了這個大殺器還不能贏的話,那麽聯邦艦隊幹脆改名叫聯邦賤隊算了。
畢竟他們麵對的可是連反物質的運用方法都沒有找到的菜鳥對手,這樣都贏不了,還不如迴家吃奶去。
好在出征艦隊的士兵們不知道自家元首大人在想什麽,要是知道了肯定會極為無語,打仗要是能這麽簡單就好了。
此刻的他們在又經曆了三次抵抗之後,終於靠近了半人馬座a星的核心區域,也是三合恆星係統中b星所在的位置——這並不是距離聯邦艦隊最近的恆星,最近的是a星,他們之所以要繞一個大圈子來到這裏,卻是因為這裏是三體文明的大本營。
這也是孟軻授意的結果,智腦帶給他的可不隻有金手指和各種黑科技,還有三體文明的資料,包括它們的生存環境、群居地點和弱點等。
生活環境自不用說,群居地點也知道了,b星擁有它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族人,弱點則是這群家夥的身體無法承受超低的能量。
這裏的能量自然是指熱量,畢竟是生活在恆星上的種族,當熱量低於3100攝氏度的時候,這群家夥的身體就會凝固從而死亡。
想想也是,半人馬座a星中的b星表麵的溫度就高達6500攝氏度,3100攝氏度的確算是超低溫了。
就算它們進行文明晉級的時候有過一次全種族進化,想來能承受的最低溫度也不會低於2500攝氏度。
可惜知道他們的弱點依舊然並卵,聯邦艦隊又不能讓恆星表麵的溫度降低,更不可能將三體文明的人引誘到低溫區去,所以隻能老老實實的打仗了。(未完待續)
隻不過憑人類以前所掌握的那些科技很難觀測到這裏的具體情況——盡管兩者隻距離四點幾光年,但依舊難以觀測到這裏的全貌。
如今一切都不是問題,隨著聯邦艦隊和無數探測器被發射出去,半人馬座a星的情況也被接連不斷的傳達迴來,被宇航局的工作人員加急繪製成了一幅星圖。
這幅星圖可比宇宙運轉規則給的那一副星圖要詳細了許多,連一塊最小的隕石都被歸納在內。並且,哪怕現在宇航局所發出去的探測器和戰艦上自帶的探測掃描裝置隻探測了不到五分之一的區域,但也發現了兩顆岩石類遠日行星,距離半人馬座a星的邊際並不算遠。
根據這兩顆行星的位置,宇航局的人估計半人馬座a星的三顆恆星係統所擁有的行星數量應該在九個或者九個以上。
而這兩顆行星也被宇航局命名為了八月和艾斯,因為今天正好是地球曆8月24日,所以這兩顆行星也就被如此隨意的用日期的諧音賦予了名字。
好在沒有人糾結這個問題,艦隊繼續前進,探測器也逐漸向著更遠的區域覆蓋而去,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進行著。
...
當第二、第三和第四梯隊共一千八百萬艘戰艦在越過第二顆岩石類行星的時候,就遭遇了第二波攻擊。
那顯然是三體文明設立的第二道防禦圈——一座星球要塞。
它本來是圍繞著第二顆行星旋轉的衛星,是環繞著那顆岩石類行星旋轉的三顆衛星中最小的一顆,也是最不起眼的一顆,隻可惜在它發動攻擊之前聯邦艦隊就已經發現了它的真實麵目。
即便如此,這座星球要塞也給出征艦隊帶來了一次小小的損失。
好在有了前車之鑒。聯邦艦隊早就對這種情況有所準備,所以這一次僅僅隻有兩千餘艘戰艦被那顆星球要塞打爆,隨後它就被鋪天蓋地的攻擊給報銷掉了。
然而這一次的戰鬥盡管是地球文明勝利了。但是聯邦內並沒有什麽歡唿傳出,相反每個關注這件事的高層的表情都是凝重中帶著一抹擔憂。
三體文明已經可以將小行星改造成星球要塞了嗎?這豈不是說它們最少也具備了二級後期文明的實力?這對聯邦艦隊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尤其還是一個掌握有三顆恆星的二級後期文明。
可想而知,它們的能源可要比地球聯邦充足多了,各種資源肯定也是絕對碾壓地球文明。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人家呆在自己土生土長的恆星係呢,要是地球聯邦也在自己土生土長的恆星係裏麵呆著,也跟三體文明一樣完全控製了自己母星所依靠的恆星和其它行星,那麽就算對上一個三級文明,地球聯邦也絕對有一戰之力。
隻可惜現在。劇情完全反轉了過來,擁有一個恆星係的不是地球聯邦,而是三體文明,這就有些坑爹了。
就算聯邦艦隊的武力再強,戰艦所攜帶的能源也終究有限,要是被敵人故意拖延直到能源耗盡的話,那可就危險了。
一些想要邀功的高層甚至將自己對這種情況的看法說給了賈維斯,而賈維斯又傳給了孟軻,結果自然是換來了一聲冷笑。
這些家夥隻看到了表麵,卻忽略了自身的實力。
要知道。地球聯邦如今也有並不比三體文明差的好東西。
王曉天那一次的出征,讓地球聯邦所獲得的眾多獎勵中就有一種能源裝置。這種裝置叫做戰艦核心能源再生係統,是一種二級巔峰文明的科技產物。
與常規的能源裝置不同。這種裝置更為節能,它不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戰艦能源的無意義消耗,讓一點一滴的能源都能應用到最合適的地方。同時,它還可以吸收周圍空間中的各種粒子實現無限再生能源,雖然比起直接注入能源要緩慢了許多,但是也能在極大程度上為戰艦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供應。
一般來說,這種能源供應一天的時間就能讓戰艦恢複百分之十的能源,這已經足以支撐戰艦以4-5倍的光速進行一次短時間的超光速航行了,就算打不過。用來逃跑別人也追不上。
現在這種技術已經在科學家們研究吃透之後,被大範圍的安裝在了戰艦和機甲上麵。所以那些聯邦高層的擔心根本就是多餘的。
再者說,聯邦艦隊的所有戰艦所采用的全部都是智腦那個時代的科技。是與現在的這些二級文明截然不同的科技體係,不說智能係統,光是武器係統就要比如今的二級文明強大了許多。
就拿武器係統來說,那一千餘萬艘出征的戰艦可是全都安裝有一門反物質主炮,而這些戰艦又是每艘都能在防護罩全力運轉的情況下發揮出至少三次反物質攻擊,要是有了這個大殺器還不能贏的話,那麽聯邦艦隊幹脆改名叫聯邦賤隊算了。
畢竟他們麵對的可是連反物質的運用方法都沒有找到的菜鳥對手,這樣都贏不了,還不如迴家吃奶去。
好在出征艦隊的士兵們不知道自家元首大人在想什麽,要是知道了肯定會極為無語,打仗要是能這麽簡單就好了。
此刻的他們在又經曆了三次抵抗之後,終於靠近了半人馬座a星的核心區域,也是三合恆星係統中b星所在的位置——這並不是距離聯邦艦隊最近的恆星,最近的是a星,他們之所以要繞一個大圈子來到這裏,卻是因為這裏是三體文明的大本營。
這也是孟軻授意的結果,智腦帶給他的可不隻有金手指和各種黑科技,還有三體文明的資料,包括它們的生存環境、群居地點和弱點等。
生活環境自不用說,群居地點也知道了,b星擁有它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族人,弱點則是這群家夥的身體無法承受超低的能量。
這裏的能量自然是指熱量,畢竟是生活在恆星上的種族,當熱量低於3100攝氏度的時候,這群家夥的身體就會凝固從而死亡。
想想也是,半人馬座a星中的b星表麵的溫度就高達6500攝氏度,3100攝氏度的確算是超低溫了。
就算它們進行文明晉級的時候有過一次全種族進化,想來能承受的最低溫度也不會低於2500攝氏度。
可惜知道他們的弱點依舊然並卵,聯邦艦隊又不能讓恆星表麵的溫度降低,更不可能將三體文明的人引誘到低溫區去,所以隻能老老實實的打仗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