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場秋雨,落在西苑中卻是不同的氛圍。


    風急雨驟,一道道雨水從屋簷上落下,劈裏啪啦的,聽得人心淩亂。大殿中門大開,秋風卷起重重帷幔,嫋嫋升起的龍涎香也被吹散。


    “剛才在街上有人行刺?”


    乾帝坐在簾後,斜倨著,聲音同樣的自信與威嚴。


    “稟陛下,盡在掌握!”


    “聽說是清微符籙,銅甲兵為你擋下了。”乾帝頓了頓,饒有興致道。


    “符籙是清微派的,人卻未必!”李嚴理了理冠帶,不緊不慢道,“眼下長安魚龍混雜,總有幾個不開眼的。”


    “魚龍混雜……也未嚐不好;”


    乾帝坐直身軀,沉吟道:“羅天大醮還離不開這些修行人,那正一觀如何?”


    “密切監視中;”李嚴點點頭,青紫麵孔顯得格外凝重,“倒是大興善寺尤其注意!”


    “那圖澄在大興善寺作九幽鬼神變,窮盡三十年修為;還有東林寺和尚,宣揚彌勒下生信仰,更不用提繼承善逝衣缽的那位……”


    “本朝崇道,對和尚也足夠優待了!”乾帝隨意點評了句,“姑且等羅天大醮完成,待朕修行精進,十八伽藍神再不可擋……”


    “至於素和尚,管他西天那一尊神佛轉世!”


    說話間,秋風也為之一滯,隻剩下越發恢弘的聲音,迴蕩在空曠的大殿中。


    “聖人以神道設教,天下服膺…….何況陛下祖上與老君同源,天上人間,無不賓服!”


    望著帷幔後的身影,李嚴遲疑了瞬,還是提醒道:“兩界壁障封印,大興善寺勾動人間九幽,終究要提防些…….何況是在羅天大醮的當口!”


    “有山河社稷圖在,長安城出不了岔子,隻要羅天大醮順利,朕將徹底掌握玉京金甲符圖,入主造化天宮......三界將臣服腳下!”


    “和尚們還說什麽末法時代,狗屁不通……到時萬民想要什麽,朕給什麽,無外乎風調雨順,衣食富足罷了!”


    李嚴聽著,眉頭微蹙,隻好埋頭道:“陛下說得是!”


    不知為何,他總感到一絲隱憂,仿佛往事的陰影隨時要覆蓋過來。


    “卿家沒先前自信了——”


    乾帝微歎了聲,重重帷幔驟然落下,嫋嫋香煙彌漫在大殿中。“當年王屋山的事,也該徹底放下了!”


    “勞陛下惦記…..”


    李嚴抬起頭,望著升起的輕煙與帷幕後威壓的身影,正色道:“王屋派抱殘守缺,即便斷了傳承,也不足為惜……何況傳承之寶早已不見!”


    他是指王屋派那截軒轅劍,但不敢直說。


    “沒什麽好避諱的!”


    乾帝揮了揮手,輕聲歎息道,“畢竟是斬過上古蚩尤的軒轅劍,朕被傷到也不意外……可惜不能為朕所用!”


    “朕倒是想起十八年前的老叟,修為不高,那副河圖的確非凡…….”


    “還是得早些入主造化天宮!”


    他思索片刻,算是為這樁君臣對話作總結了。


    “是!”


    李嚴點了點頭,忽然明白隱憂從何而來。


    ——不久前朱雀街上,除了放符籙的那人,好像還有一雙眼睛,在冷冷地盯著他。


    ……


    ……


    大行善寺,中門。


    “僧道司那些人真是陰魂不散!”


    水玉兒擠在人群中,指著胸前印有八卦符記的道士,忿忿地道。秋雨濡濕了她的睫毛,晶瑩盈的,透著幾分可愛與稚嫩,隻是瞳孔還殘留幾絲驚懼。


    剛才以羅浮道法觀鬼神圖,栩栩如生,連神魂也似引動,這讓年幼的她感到恐懼。


    “似乎是衝那人……來的?”


    朱子琳眉頭微皺,剛才瞥見一副似曾相似的麵孔,可轉眼就消失了,隻剩下衣衫襤褸的和尚站在原地。


    “你說得對,僧道司著實可氣!”


    她心不在焉地迴應著,眼中不時瞥著圖澄大師、以及中門畫壁上鬼神圖。


    師傅曾經說過,大興善寺有十八護法伽藍,故而不受山河社稷圖影響,懷中碧水煙羅這等殺伐之物也有感應。


    隻是為何此時成圖,溝通九幽?


    “琳姐姐,剛剛為什麽在朱雀街上……唔,跟蹤?”


    水玉兒扯了扯道袍,仰頭問道。


    她一直好奇為何琳姐姐對僧道司司丞李嚴有那麽大敵意?


    “小孩子家家,少打聽些!”


    朱子琳迴過神,臉色微嗔,捏了捏她的粉頰,“這是為你好!”


    水玉兒翻翻眼皮,淘氣地白了一眼。


    雨越下越大,嘩啦啦的,有如瓢潑,善逝種下的兩株古柏孤零零立著,葉片響動聲也掩蓋在雨中。


    鬼神圖初成的震撼漸漸消退,眾人開始散去。淒風苦雨中,誰願意麵對一幅栩栩如生的九幽煉獄呢?即便在大興善寺,即便有圖澄大師講法…….


    除了修行人。


    片刻功夫,偌大中庭人便少了大半,除了少數膽大的百姓,便是從大乾各地來的修行人了。


    他們鮮有出身名門,故而基本在鳳初、琴心兩境,但也不乏騰雲境真人——粗略一算也要八九名。或三三兩兩交談,或湊到鬼神圖前揣摩,也有大膽上前向圖澄討教的。


    甚至有些麵皮深色的白袍僧人,懷中掛著念珠,修為也不弱,應該是月輪國桑耶寺了。


    “大興善寺究竟是什麽態度?”


    朱子琳將目光收迴,落到衣衫襤褸的苦行僧上,隻見他沮喪地迴到畫壁前,衝圖澄耳語了聲,似乎在說早已消逝的藍衫道人。


    圖澄含笑示意,隨即轉過身,一對身著百衲衣的僧人上前,手捧寶瓶、法螺、妙蓮、金輪等佛門法器,梆梆的木魚也敲響,雨中顯得格外悠長嘹亮。


    眾人識趣的退下,苦行僧也盤膝端坐,圖澄大師環顧了眼,望著來曆各異的修行人,開始吟誦經卷: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隻桓精舍。”


    他的聲音低沉,帶著幾分關內腔調,夾雜在嘩嘩秋雨與木魚聲中,一點也不受影響。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


    “……”


    “這是什麽經?”


    水玉兒聽得一頭霧水。她自小在嶺南羅浮山長大,還沒聽過和尚講經,隻知道五眼六通、灌頂、觀想之類的。


    “這是《楞嚴經》,好好聽著!”


    朱子琳感應到碧水煙羅的流淌,誦經聲中仿佛有清淨梵音、天女妙聲響起,正是護寺十八伽藍應和,不由凝神細聽。


    佛家修行與道門不同,先習佛法,後得神通;而《楞嚴經》便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經卷之一,傳聞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他經典也跟著消失。


    “圖澄大師定有深意!”


    透過嘩嘩秋雨,鬼神圖如真似幻,盤膝端坐的圖澄現出寶光,身後法螺也隱然響起。


    民間流言她也曾聽聞,所謂末法時代、永夜降臨……甚至東林寺宣揚彌勒降世、建立人間淨土。隻是她向來不以為意,佛道兩家路徑不同,道門自有廣成子與三清道尊。


    “隻是靈氣衰微,於道門不利……”


    朱子琳暗暗地道,“先衍鬼神圖,後講《楞嚴經》,在水陸法會的當口,真不知如何?”


    興許是心緒不定,又或是沒有根器,片刻功夫耳畔梵音漸消,十八伽藍不再有天音應和,隻剩下圖澄聲音、與木魚一並,在秋雨中彌散。


    “阿難。即從坐起。聞佛示誨。頂禮欽奉。憶持無失……”


    “……”


    誦經聲中,往事湧上心頭,朱子琳臉色悄然黯淡,身子也微顫著,等她迴過神來,發現水玉兒正骨碌望過來。


    “琳姐姐也聽不下去嘍!”


    水玉兒聲音稚嫩,渾身淋得落湯雞似的,臉上仍笑吟吟的,仿佛什麽也影響不了心情。


    “姐姐沒有慧根……”


    朱子琳攤了攤手,望見大興善寺眾僧聽得起興,桑耶寺的白袍僧也紋絲不動,而道門眾修大多起身。


    這時,兩位年輕道人輕輕走來,淡藍道袍雨侵不透,發髻油亮、各別了根碧簪。為首的白淨些,背負長劍,右手持著黑如意;後一人鼻梁高聳,顯得冷峻而孤傲。


    “即便是佛門聖地,經典在前,我三清座下還是難得一二!”


    為首那人湊上前,不由分說道:“小道滄溟派滄鳳子座下寧浮生——”


    “顏崇!”


    “覺得出姑娘身懷重寶,鬥膽上前,敢問出身何處?”


    滄溟派?


    怪不得覺出碧水煙羅?


    朱子琳麵不改色,冷冷地抱拳道:“霍桐朱子琳,這位是羅浮派的水玉兒!”


    “失敬失敬!”


    寧浮生訕笑了聲,深感長安臥虎藏龍,不久前終於攀談上的玉樞子不提,原來霍桐、羅浮兩派也來人了。


    圖澄大師的講經還在繼續,朱子琳已沒有心思去聽,無論如何,碧水煙羅被人感應,總覺得不妙。


    寧浮生兩人見狀,隻得悻悻走開。


    “琳姐姐,你偷了什麽寶貝下山?”


    等到背影消失,水玉兒湊上前,一臉好奇。


    “再打聽,姐姐便生氣了!”朱子琳正色道。


    “好吧……”水玉兒低下頭,又仿佛想到什麽,“剛才那兩人也是四九道派,但總覺得不像好人!”


    “一直盯著我的清歡鈴,特別是那個顏崇,眼睛像鷹狼一樣,活像個柔然蠻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符圖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狄清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狄清平並收藏符圖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