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樓……”
深夜的安仁坊甚是平靜,陸安平坐在客棧中,思索推敲著今天的見聞。
“水鏡真人說,正一祖師張競陵也從天而降,似乎有法子避開道標束縛……可不太像在摘星樓中!”
“除非他要做些什麽,抑或是借山河社稷圖抵抗道標之力;正一天師張伯符卻極悲觀,想要我步父親後塵,刺殺乾帝——”
“那麽?”
陸安平忽然想到某種可能,正一祖師被困在山河社稷圖中,而這樁後天至寶恰恰在乾帝手中,這也是張伯符為何如此急切。
“太一神君穀玄牝鎮壓在歸墟,仙人打上三清道標,九重天幾乎成廢墟…….而人間帝王卻蒙受天眷?”
“蜀山派、正一派遭受打壓,恐怕是天上剩餘仙人不願將此秘密泄露——畢竟可能毀掉道門根基!”
他疑惑三清道尊為何多此一舉,或許隻有那歸墟處的穀玄牝才知道了。
“長生如何,吞恨者多,上溯開辟,再覽符圖,試為《與日長生冊》......”
念頭閃過,隨即心神沉入祖竅,自從見水鏡真人以來,他還沒好好審視過這符圖化影。
識海無波,金烏懶洋洋地躺在日輪中,扶桑木依舊遮天蔽地,沒有任何異常……嚐試許久,也再沒聽到穀玄牝那聲悠長的歎息。
他睜開眼,望見一束銀灰色星光灑在床前,而順著星輝往上,夜空卻明顯生出變化。
道門九藝中,有靈圖之道,其中就包括星象;而這技藝屬皇家專擅,道門自然也有高人,而陸安平了解不多的,隻聽金須奴說過些。
此刻,哪怕不懂星象的人也瞧得出端倪。
九月初,夜空弦月黯淡,北方常有星光閃爍,陸安平在曆山便常見到。眼下卻是漫天星鬥,亮晶晶的,像不停閃爍的銀錠,在絲絨般的夜空懸著。
他從未見過這樣亮的星鬥。
不僅於此,東方的夜空中,一片螺旋狀星雲,很像和尚用的法螺,正緩緩向南轉著,慘白光澤將星鬥覆蓋;隻是沒過多久,隨著一道短促紅光閃過,那片星雲竟從中心坍塌。
漫天星鬥也隨即暗下來。
“噫!”
突然,陸安平聽到識海久違的聲響,可惜僅僅持續一瞬,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符圖化影也沒異動。
“與穀玄牝有關?”
毫無疑問,這是一樁罕見的征兆,欽天監那幫人此刻正在觀察,興許會粉飾成祥瑞;而陸安平想到的,卻是太一神君穀玄牝與銷聲匿跡的星宿宗。
究竟預示什麽呢?
天光大亮時,他仍沒有想明白,而安仁坊則已熱鬧起來,掃地生、潑水聲、叫賣聲、鈴鐺聲,連同菊花衝天的香氣,一齊湧入角落裏的客舍中。
陸安平換了件藍衫道袍,將震澤劍端正得插上發髻,便揣上五陰袋,走出方外。
從延興坊到正一觀,隔了十幾條坊巷,他也好奇正一觀興建之初,為何要在南城道德坊中?畢竟那裏偏僻,幾乎要出長安城,離南邊的明德門也不遠。
昨夜張亞提及,他應考終於中功名,可是沒了實缺,隻得在一處大員家中做幕僚,做個書記。日子嘛,倒也不好不壞,也算攢了些積蓄,好歸還那三十兩。
陸安平倒沒放在心上,而是琢磨著昨夜星象,順著人流往南城道德坊,隻偶爾瞥一眼那座高聳的摘星樓。
“道友有大災!”
至蘭陵坊一帶,人總算少了些,然而坊道旁支著小攤、道裝打扮的文士,卻徑直叫住了他。
“我?”
周圍行人寥落,再沒其他人停下,陸安平多望了眼,隻見那人年約四旬,長相再普通不過,看修為不過打通幾十竅穴。
攤上無紙無筆,唯有一片黝黑龜甲、三枚古樸銅錢;兩根灰竿挑著麻黃布帛,上書“端窺色相”、“論斷吉兇”,在陽光下擺動著。
“你倒說說,有什麽大災?”
陸安平不禁起了興致,眼前這人平平無奇,那片龜甲卻不一般。背麵幾道燒灼痕跡,呈現出深淺不一的黃白,絕不是一般法寶。
“道友圖謀不小哇!”
那文士沒有直接迴答,反手拈起一枚銅錢,眼珠圓溜溜地望過來。
陸安平畢竟也曾“裝神弄鬼”,知曉些話術,麵對這故弄玄虛的文士,不想落了下風:“不如先說說,昨夜那星象?”
“星象倒是略懂!”
文士一怔,旋即笑了笑,神情很是真摯,“還是先為你占上一卦吧!”
沒等陸安平迴應,他便將食、中兩指懸空半尺,稍稍一錯,隻聽那銅錢咣當一聲,恰好落在龜甲上。
這是六爻算法,屬六十四卦衍生,陸安平隻知其形,卻不了解個中推演道理。靈圖之道本就少見,不光難學,更是難以精通。
他倒要好奇,能卜出什麽?
“咣當!”
“咣當!”
又兩枚銅錢依次落下,道士大手一揮,三枚銅錢依次擺在攤上,一正兩反,對應兌下乾上,正是履卦。
“怎麽解?”
陸安平心念一動,剛才占卜時感應到,龜甲隱然漾出玄妙的意韻,音律般與山河社稷圖碰了一記,而文士似乎沒覺察。
“兌為澤、乾為天,乃是天下有澤,應當處處小心行動。此卦本可為元吉,卻是六三變爻,成兇兆!”
文士收起銅錢,沉吟道:“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
“老虎尾巴可很難踩,一不留神,便有大兇險!”
陸安平聽得後背生寒,卻不想露怯,忙敷衍道:“長安城中天下奇人異士雲集,哪裏來得兇兆?”
文士偏起頭,笑眯眯地望著他,反問道:“你可是姓陸?”
此言一處,陸安平當即正色,認真地點點頭:“十八年前,前輩可認識位陸姓書生?”
“有過一麵之緣!”
文士示意他不必多禮,“不過這不是算出來的,隻是覺得你隻是和他有七八分像而已。”
“你剛才說昨日星象,帝星黯淡,星雲自東向南,著實古怪,個中天際卻不是貧道可窺見了!”
“眼下的長安,暗流湧動,無論是大乾各派、世俗宗族,還有三苗、柔然、乃至火羅、月輪等國,還有我這般散修,都在觀望…….看這位禦極四十餘年的帝王,要作出什麽花樣?”
陸安平明白,這文士應當是專程等他,忙躬身致意,同時心中升起一股戚戚然。
“小事一樁!”
文士擺擺手,仔細望著他眼中金芒,“隻是不願見你重蹈覆轍,而此時與當年不同,或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機會!”
“置之死地而後生……”陸安平默念了遍,忽然想起什麽,“敢問前輩尊姓大名?”
“貧道玉樞子!”
文士說著,收起龜甲與銅錢,準備收攤;幾名散修聽到,竟不約而同地望過來,神情好奇又詫異。
“失禮了!”
陸安平臉上升起一絲慚愧,暗感有眼不識太始山,最初還以為是騙子……是了,看那龜甲也早該想到。
玉樞子來曆神秘,生來帶有一片龜甲,天生懂得靈圖之道,尤其擅大衍神算,能喝破鬼神,論斷天際。以區區鳳初境修為,被譽為天下靈圖第一。
隻是此人古怪,欽天監不願去,各家道派延請不去,隻在長安市井做個算命先生,有時十幾日不開卦,有時一天三五卦,完全隨緣。
而且,麵對方外修行人,基本閉口不言,更不施大衍神算。還自稱不妄窺天機……
陸安平環顧了眼,避開那幾個散修,小心地壓低了聲音:“前輩可知正一…….祖師的下落?”
終究,還是好奇占了上風。
“真仙難料,”玉樞子頓了頓,“再說我也算不出,惜福報,不妄探天際!”
陸安平微不可見地點頭,玉樞子在長安多年,乾帝事有所了解,而五境之上,大概力所不能及了。
“往正一觀去?”
玉樞子笑眯眯的,見他點頭,指了指摘星樓方向,隨即又歎了聲:“剛要收攤,又來了——”
“誰來了?”
陸安平暗自嘀咕,這自然不是指旁邊竊竊私語的散修,順著玉樞子視線,青石街道上兩名道人正款款走來。
“原來是他二人!”
兩道仍是曆山時見的模樣,淡藍道袍,齊整的發髻插了根碧簪,腳踩絲雲履。左側麵色白淨,背著把古樸長劍,手中多了塊黑如意,正是寧浮生。
右側道人鼻梁高挺,目如鷹隼,臉上好似冷冰冰的茄子,正是那位陰冷高傲的顏崇。
顯然,這兩人一心在玉樞子上,陸安平見狀,忙抱了抱拳,悶頭往南城走去。
“我說過幾次,沒有機緣,不為兩位道友論斷!”
玉樞子不耐煩道,將兩片布帛卷起,連帶小攤也收起,“你們也一塊散了散了……”
他說著,目光似漫步經驗,瞥了幾眼陸安平背影。
“晚輩實在敬仰得緊,”寧浮生抱拳道,“此番來中土,一樁重要因由,便是見識前輩手段!”
“大衍神算傳得神乎其神,難道前輩隻是徒有虛名?”顏崇聲音依舊冰冷,此刻還帶幾分不屑。
“師弟!”寧浮生忙使了個眼色,輕斥道。
“也罷!”
玉樞子丟下布幅,擼起袖子,懶洋洋道:“何須用那大衍神算,來吧,兩位滄溟派高足——”
“你們想算些什麽?”
深夜的安仁坊甚是平靜,陸安平坐在客棧中,思索推敲著今天的見聞。
“水鏡真人說,正一祖師張競陵也從天而降,似乎有法子避開道標束縛……可不太像在摘星樓中!”
“除非他要做些什麽,抑或是借山河社稷圖抵抗道標之力;正一天師張伯符卻極悲觀,想要我步父親後塵,刺殺乾帝——”
“那麽?”
陸安平忽然想到某種可能,正一祖師被困在山河社稷圖中,而這樁後天至寶恰恰在乾帝手中,這也是張伯符為何如此急切。
“太一神君穀玄牝鎮壓在歸墟,仙人打上三清道標,九重天幾乎成廢墟…….而人間帝王卻蒙受天眷?”
“蜀山派、正一派遭受打壓,恐怕是天上剩餘仙人不願將此秘密泄露——畢竟可能毀掉道門根基!”
他疑惑三清道尊為何多此一舉,或許隻有那歸墟處的穀玄牝才知道了。
“長生如何,吞恨者多,上溯開辟,再覽符圖,試為《與日長生冊》......”
念頭閃過,隨即心神沉入祖竅,自從見水鏡真人以來,他還沒好好審視過這符圖化影。
識海無波,金烏懶洋洋地躺在日輪中,扶桑木依舊遮天蔽地,沒有任何異常……嚐試許久,也再沒聽到穀玄牝那聲悠長的歎息。
他睜開眼,望見一束銀灰色星光灑在床前,而順著星輝往上,夜空卻明顯生出變化。
道門九藝中,有靈圖之道,其中就包括星象;而這技藝屬皇家專擅,道門自然也有高人,而陸安平了解不多的,隻聽金須奴說過些。
此刻,哪怕不懂星象的人也瞧得出端倪。
九月初,夜空弦月黯淡,北方常有星光閃爍,陸安平在曆山便常見到。眼下卻是漫天星鬥,亮晶晶的,像不停閃爍的銀錠,在絲絨般的夜空懸著。
他從未見過這樣亮的星鬥。
不僅於此,東方的夜空中,一片螺旋狀星雲,很像和尚用的法螺,正緩緩向南轉著,慘白光澤將星鬥覆蓋;隻是沒過多久,隨著一道短促紅光閃過,那片星雲竟從中心坍塌。
漫天星鬥也隨即暗下來。
“噫!”
突然,陸安平聽到識海久違的聲響,可惜僅僅持續一瞬,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符圖化影也沒異動。
“與穀玄牝有關?”
毫無疑問,這是一樁罕見的征兆,欽天監那幫人此刻正在觀察,興許會粉飾成祥瑞;而陸安平想到的,卻是太一神君穀玄牝與銷聲匿跡的星宿宗。
究竟預示什麽呢?
天光大亮時,他仍沒有想明白,而安仁坊則已熱鬧起來,掃地生、潑水聲、叫賣聲、鈴鐺聲,連同菊花衝天的香氣,一齊湧入角落裏的客舍中。
陸安平換了件藍衫道袍,將震澤劍端正得插上發髻,便揣上五陰袋,走出方外。
從延興坊到正一觀,隔了十幾條坊巷,他也好奇正一觀興建之初,為何要在南城道德坊中?畢竟那裏偏僻,幾乎要出長安城,離南邊的明德門也不遠。
昨夜張亞提及,他應考終於中功名,可是沒了實缺,隻得在一處大員家中做幕僚,做個書記。日子嘛,倒也不好不壞,也算攢了些積蓄,好歸還那三十兩。
陸安平倒沒放在心上,而是琢磨著昨夜星象,順著人流往南城道德坊,隻偶爾瞥一眼那座高聳的摘星樓。
“道友有大災!”
至蘭陵坊一帶,人總算少了些,然而坊道旁支著小攤、道裝打扮的文士,卻徑直叫住了他。
“我?”
周圍行人寥落,再沒其他人停下,陸安平多望了眼,隻見那人年約四旬,長相再普通不過,看修為不過打通幾十竅穴。
攤上無紙無筆,唯有一片黝黑龜甲、三枚古樸銅錢;兩根灰竿挑著麻黃布帛,上書“端窺色相”、“論斷吉兇”,在陽光下擺動著。
“你倒說說,有什麽大災?”
陸安平不禁起了興致,眼前這人平平無奇,那片龜甲卻不一般。背麵幾道燒灼痕跡,呈現出深淺不一的黃白,絕不是一般法寶。
“道友圖謀不小哇!”
那文士沒有直接迴答,反手拈起一枚銅錢,眼珠圓溜溜地望過來。
陸安平畢竟也曾“裝神弄鬼”,知曉些話術,麵對這故弄玄虛的文士,不想落了下風:“不如先說說,昨夜那星象?”
“星象倒是略懂!”
文士一怔,旋即笑了笑,神情很是真摯,“還是先為你占上一卦吧!”
沒等陸安平迴應,他便將食、中兩指懸空半尺,稍稍一錯,隻聽那銅錢咣當一聲,恰好落在龜甲上。
這是六爻算法,屬六十四卦衍生,陸安平隻知其形,卻不了解個中推演道理。靈圖之道本就少見,不光難學,更是難以精通。
他倒要好奇,能卜出什麽?
“咣當!”
“咣當!”
又兩枚銅錢依次落下,道士大手一揮,三枚銅錢依次擺在攤上,一正兩反,對應兌下乾上,正是履卦。
“怎麽解?”
陸安平心念一動,剛才占卜時感應到,龜甲隱然漾出玄妙的意韻,音律般與山河社稷圖碰了一記,而文士似乎沒覺察。
“兌為澤、乾為天,乃是天下有澤,應當處處小心行動。此卦本可為元吉,卻是六三變爻,成兇兆!”
文士收起銅錢,沉吟道:“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
“老虎尾巴可很難踩,一不留神,便有大兇險!”
陸安平聽得後背生寒,卻不想露怯,忙敷衍道:“長安城中天下奇人異士雲集,哪裏來得兇兆?”
文士偏起頭,笑眯眯地望著他,反問道:“你可是姓陸?”
此言一處,陸安平當即正色,認真地點點頭:“十八年前,前輩可認識位陸姓書生?”
“有過一麵之緣!”
文士示意他不必多禮,“不過這不是算出來的,隻是覺得你隻是和他有七八分像而已。”
“你剛才說昨日星象,帝星黯淡,星雲自東向南,著實古怪,個中天際卻不是貧道可窺見了!”
“眼下的長安,暗流湧動,無論是大乾各派、世俗宗族,還有三苗、柔然、乃至火羅、月輪等國,還有我這般散修,都在觀望…….看這位禦極四十餘年的帝王,要作出什麽花樣?”
陸安平明白,這文士應當是專程等他,忙躬身致意,同時心中升起一股戚戚然。
“小事一樁!”
文士擺擺手,仔細望著他眼中金芒,“隻是不願見你重蹈覆轍,而此時與當年不同,或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機會!”
“置之死地而後生……”陸安平默念了遍,忽然想起什麽,“敢問前輩尊姓大名?”
“貧道玉樞子!”
文士說著,收起龜甲與銅錢,準備收攤;幾名散修聽到,竟不約而同地望過來,神情好奇又詫異。
“失禮了!”
陸安平臉上升起一絲慚愧,暗感有眼不識太始山,最初還以為是騙子……是了,看那龜甲也早該想到。
玉樞子來曆神秘,生來帶有一片龜甲,天生懂得靈圖之道,尤其擅大衍神算,能喝破鬼神,論斷天際。以區區鳳初境修為,被譽為天下靈圖第一。
隻是此人古怪,欽天監不願去,各家道派延請不去,隻在長安市井做個算命先生,有時十幾日不開卦,有時一天三五卦,完全隨緣。
而且,麵對方外修行人,基本閉口不言,更不施大衍神算。還自稱不妄窺天機……
陸安平環顧了眼,避開那幾個散修,小心地壓低了聲音:“前輩可知正一…….祖師的下落?”
終究,還是好奇占了上風。
“真仙難料,”玉樞子頓了頓,“再說我也算不出,惜福報,不妄探天際!”
陸安平微不可見地點頭,玉樞子在長安多年,乾帝事有所了解,而五境之上,大概力所不能及了。
“往正一觀去?”
玉樞子笑眯眯的,見他點頭,指了指摘星樓方向,隨即又歎了聲:“剛要收攤,又來了——”
“誰來了?”
陸安平暗自嘀咕,這自然不是指旁邊竊竊私語的散修,順著玉樞子視線,青石街道上兩名道人正款款走來。
“原來是他二人!”
兩道仍是曆山時見的模樣,淡藍道袍,齊整的發髻插了根碧簪,腳踩絲雲履。左側麵色白淨,背著把古樸長劍,手中多了塊黑如意,正是寧浮生。
右側道人鼻梁高挺,目如鷹隼,臉上好似冷冰冰的茄子,正是那位陰冷高傲的顏崇。
顯然,這兩人一心在玉樞子上,陸安平見狀,忙抱了抱拳,悶頭往南城走去。
“我說過幾次,沒有機緣,不為兩位道友論斷!”
玉樞子不耐煩道,將兩片布帛卷起,連帶小攤也收起,“你們也一塊散了散了……”
他說著,目光似漫步經驗,瞥了幾眼陸安平背影。
“晚輩實在敬仰得緊,”寧浮生抱拳道,“此番來中土,一樁重要因由,便是見識前輩手段!”
“大衍神算傳得神乎其神,難道前輩隻是徒有虛名?”顏崇聲音依舊冰冷,此刻還帶幾分不屑。
“師弟!”寧浮生忙使了個眼色,輕斥道。
“也罷!”
玉樞子丟下布幅,擼起袖子,懶洋洋道:“何須用那大衍神算,來吧,兩位滄溟派高足——”
“你們想算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