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日,神霄派、應龍宮、仙都派於沅江樟葉渡前設伏,意圖擊殺十二代天師傳人張繼先。仙都大法師、雷淩子親自出手,應龍宮則是林默,此外三家一二代弟子……”
“張繼先身畔有一陰神,又有一陸姓少年,三派猶豫之際,正一天師張伯符趕來——”
開闊大殿上,青黃帷幔微微卷動著,鎏金香爐中燃著龍涎香。似乎很顧忌視線盡頭的威嚴,頭頂平冠、身著黃帔的小道士頓了頓:
“據僧道司報,神霄道方麵,雷淩子形神俱滅,厲迅雷馭著辟邪雷神劍返迴黎元山!”
“應龍宮林默長老也是如此,林家上下化為齏粉,虯龍劍為張天師所得,那條馴養多年靈澤蛟龍則被裴度收服!”
說到此處,黃衣小道停下解釋道:“裴度便是在嶺南任五品定遠將軍的那位……”
當!
大殿深處傳來一聲銅磬,直到餘音消散,黃衣小道才顫顫道:
“仙都派弟子許幻真殞身紫府真雷,至於掌教大法師則投入嶺南,傳聞是苗疆三聖之一的天蠶仙娘出手……”
小道士正準備喘口氣,便聽到一道中氣十足聲音:“神鳳果然為天蠶仙娘收服…….去年疑似查到的三苗弟子?”
這是大學士李嚴的聲音。
黃衣小道不禁扶了扶額,李嚴來曆神秘、道法通玄,兼任著僧道司司丞,向來為陛下器用。此刻問及去年的一樁差使,也有解釋的意思。
“那疤麵乞丐後來便入秦嶺,顧及清微派、太白劍宗,這才令他走脫;然而今年夷陵上報的兩名妖人,疑似便有那乞丐……”
小道士舔了舔唇,忽然又聽到一聲銅磬,似乎比先前更不耐煩。
“接著說下去吧!”片刻後,李嚴聲音緩和了些。
“是。”
他暗自舒了口氣,恭敬道:“不知修煉了什麽神通,張天師竟以一敵三?隻是麵對天蠶仙娘,應該吃了暗虧,那張繼先應該無恙。”
一通匯報完畢,小道士如釋重負,靜靜跪著。
隻是過了許久,帷幔深處沒有半點動靜,隻有龍涎香一絲絲飄來,司丞李嚴也沒有吩咐。
當!
當!
當!
大殿深處銅磬接連響了三下,嫋嫋香煙中,一道明顯不同的聲音傳來,令小道士震顫不已。
“那陸姓少年?”
聲音不疾不徐,透著一股盡在掌控的自信與威嚴,正是乾帝的聲音。
“還不快迴話!”李司丞跟著道。
“稟……稟陛下!”
黃衣小道深深埋下頭,“那少年喚做陸安平,來曆神秘,曾經和沅水一帶的排教有交往,和黃鵠山三元觀有些恩怨。”
“本在翠微書院中,之後便不知去了哪裏?不過據僧道司推測,他或許得了些遁甲宗道法!”
當!
當!
聽到“遁甲宗”三字,大殿深處又傳來兩聲銅磬,急促而尖利,小道士心中一慌,趕忙匍匐著叩頭。
所幸沒過多久,蟠龍柱後的李司丞再度發話:
“好了,你下去吧!”
小道士如蒙大赦,忙躡手躡腳地退下,暗歎天威難測,在西苑當差著實不容易。
......
......
“又是姓陸,又是遁甲宗,卿家,這天下事果然有巧合?”
幽深的大殿中,乾帝聲音響起,此刻於先前不同,仿佛帶著幾分慵懶。
“臣失職!”
細風吹拂帷幔,露出大殿幽深的角落,一身儒裝打扮的李嚴躬身道:
“那邱正陵已伏法,或許是其隨意收下的弟子,將遁甲宗道法傳出;至於陸安平,確實需進一步調查!”
聽到這話,龍座上身影動了動,攪得平天冠珠玉簌簌作響:“朕也隻是隨口一說,方外世俗的擔在肩在你身上,畢竟不是三頭六臂——”
“三派鬥龍虎山的事,你怎麽看?”乾帝說著,忽然轉過了話題。
“稟陛下,恐怕方外又要生變,而且是大變故!”
“哦?”
龍座上的聲音來了興致,迴應也難以捉摸。
“陛下!”
李嚴清了清嗓子,湊近道,“方外道派早看龍虎山不快,但三派天隔地遠,又不是昆侖法會,隻怕……”
“隻怕是得了天上的旨意!”
“這就有意思嘍。”青紗掩住龍座,卻難掩那股睥睨天下的威嚴,乾帝笑道:“卿家最擅長占卜,為何不起上一卦?”
“欽天監那幫家夥可是說,你這靈圖之術,幾乎比得上玉樞子了?”
“陛下謬讚!”
李嚴謙卑道,“十八年前,興慶宮天降祥雲,便意味著正一派滅亡不久;何況,還有一個不通道法修行的傳人?”
“若說世上誰得天獨厚,便是陛下,無論方外人間,一切盡在陛下彀中!”李嚴一臉認真。
“也不盡然!”
乾帝擺了擺手,露出淵渟嶽峙的身影,“當年遁甲宗倒也順風順水,可興慶宮險些遇岔子,唔......書生陸象還有那老叟!”
“還有峨眉山那個商無缺,也來西苑中撒野!”
“陛下得天眷,有至寶護身,不懼那些修行人;何況,清微派徹底歸服,太白劍宗也表依附!四大道派,便有兩家站在陛下這一側。”李嚴朗聲道,仿佛很有信心。
“張競陵那些子孫攪不起什麽風浪,峨眉山那些人盡是些不合時宜的!”乾帝隨意點評,“聽說那鹿神子、褚重嶽便隻差那雷火劫了……”
“便是尋常真仙,哪裏比陛下溝通上天,神遊天宮?”
李嚴接過話茬,滿臉虔誠如麵對九重天上的天君天帝,“即便比那上古軒轅氏,也不差分毫。”
“這倒是謬讚了!單論軒轅氏平定天下,匡扶萬民,朕便不及——”
乾帝笑著擺擺手,忽然問道:“北方柔然如何?”
“斛律金野心勃勃,然而六鎮穩固鬧不出什麽動靜;隻是聽聞今年冒出個王子,名叫明月,北境傳得神神忽忽——得聖山認可,長生天眷顧......”
出於某種顧忌,說到長生天眷顧字眼時,李嚴聲音小了許多。
“長生天?”
乾帝微不可見地搖搖頭,鄙夷道:“不足為慮,隻是三苗須緊盯著,畢竟水陸法會將至,朕不希望出什麽岔子!”
似乎想起什麽,他停頓片刻,鷹隼一般的眼眸放出精光:“去年臘月魔教現世,河北道也有血煞宗動靜,金烏扶桑圖可有眉目?”
李嚴搖了搖頭,麵露難色:“先天符圖通玄幽深,魔教所傳也隻是道化影,也隻遁甲宗那一道!”
“朕多慮了!”
乾帝收斂目光,輕舒口氣道:“能得到玉京金甲符圖,已是天大福緣。眼下籌備水陸法會要緊,還有.....羅天大醮!”
“張伯符則隨意邀請,反正他也不會來;長安城各宮觀廟宇——拜火教、興善寺,尤其正一觀,小心盯著些!”
李嚴見狀,忙點頭補充道:“張天師兩弟子,陳少微、顧歡,僧道司尤其緊盯著。”
乾帝擺了擺手,似乎不在意這些細節,“這次水陸法會,不管方外道人還是俗道,一率多加考察,羅天大醮千萬不能出錯!”
“差人到玉清宮將殷長梧請來,還有太白劍宗那位白稚君。”
一通吩咐完畢,李嚴點頭答應,準備轉過身。
“等等——”
乾帝叫住了他,“卿家在朕身邊多久了?”
“二十一年零三個月!”李嚴迴過神,恭敬地道。
“好,好哇!”乾帝擺弄著木槌,並沒有敲銅磬,“那殷長梧自詡廣成嫡傳,也有聽調不聽宣的時候,多年來依賴卿家了......”
“陛下得天應人,能輔佐陛下,是微臣的榮幸!”
李嚴躬身道,隨即微微抬頭,眼神中竟透著一股狂熱,像是在仰視神明。
“張繼先身畔有一陰神,又有一陸姓少年,三派猶豫之際,正一天師張伯符趕來——”
開闊大殿上,青黃帷幔微微卷動著,鎏金香爐中燃著龍涎香。似乎很顧忌視線盡頭的威嚴,頭頂平冠、身著黃帔的小道士頓了頓:
“據僧道司報,神霄道方麵,雷淩子形神俱滅,厲迅雷馭著辟邪雷神劍返迴黎元山!”
“應龍宮林默長老也是如此,林家上下化為齏粉,虯龍劍為張天師所得,那條馴養多年靈澤蛟龍則被裴度收服!”
說到此處,黃衣小道停下解釋道:“裴度便是在嶺南任五品定遠將軍的那位……”
當!
大殿深處傳來一聲銅磬,直到餘音消散,黃衣小道才顫顫道:
“仙都派弟子許幻真殞身紫府真雷,至於掌教大法師則投入嶺南,傳聞是苗疆三聖之一的天蠶仙娘出手……”
小道士正準備喘口氣,便聽到一道中氣十足聲音:“神鳳果然為天蠶仙娘收服…….去年疑似查到的三苗弟子?”
這是大學士李嚴的聲音。
黃衣小道不禁扶了扶額,李嚴來曆神秘、道法通玄,兼任著僧道司司丞,向來為陛下器用。此刻問及去年的一樁差使,也有解釋的意思。
“那疤麵乞丐後來便入秦嶺,顧及清微派、太白劍宗,這才令他走脫;然而今年夷陵上報的兩名妖人,疑似便有那乞丐……”
小道士舔了舔唇,忽然又聽到一聲銅磬,似乎比先前更不耐煩。
“接著說下去吧!”片刻後,李嚴聲音緩和了些。
“是。”
他暗自舒了口氣,恭敬道:“不知修煉了什麽神通,張天師竟以一敵三?隻是麵對天蠶仙娘,應該吃了暗虧,那張繼先應該無恙。”
一通匯報完畢,小道士如釋重負,靜靜跪著。
隻是過了許久,帷幔深處沒有半點動靜,隻有龍涎香一絲絲飄來,司丞李嚴也沒有吩咐。
當!
當!
當!
大殿深處銅磬接連響了三下,嫋嫋香煙中,一道明顯不同的聲音傳來,令小道士震顫不已。
“那陸姓少年?”
聲音不疾不徐,透著一股盡在掌控的自信與威嚴,正是乾帝的聲音。
“還不快迴話!”李司丞跟著道。
“稟……稟陛下!”
黃衣小道深深埋下頭,“那少年喚做陸安平,來曆神秘,曾經和沅水一帶的排教有交往,和黃鵠山三元觀有些恩怨。”
“本在翠微書院中,之後便不知去了哪裏?不過據僧道司推測,他或許得了些遁甲宗道法!”
當!
當!
聽到“遁甲宗”三字,大殿深處又傳來兩聲銅磬,急促而尖利,小道士心中一慌,趕忙匍匐著叩頭。
所幸沒過多久,蟠龍柱後的李司丞再度發話:
“好了,你下去吧!”
小道士如蒙大赦,忙躡手躡腳地退下,暗歎天威難測,在西苑當差著實不容易。
......
......
“又是姓陸,又是遁甲宗,卿家,這天下事果然有巧合?”
幽深的大殿中,乾帝聲音響起,此刻於先前不同,仿佛帶著幾分慵懶。
“臣失職!”
細風吹拂帷幔,露出大殿幽深的角落,一身儒裝打扮的李嚴躬身道:
“那邱正陵已伏法,或許是其隨意收下的弟子,將遁甲宗道法傳出;至於陸安平,確實需進一步調查!”
聽到這話,龍座上身影動了動,攪得平天冠珠玉簌簌作響:“朕也隻是隨口一說,方外世俗的擔在肩在你身上,畢竟不是三頭六臂——”
“三派鬥龍虎山的事,你怎麽看?”乾帝說著,忽然轉過了話題。
“稟陛下,恐怕方外又要生變,而且是大變故!”
“哦?”
龍座上的聲音來了興致,迴應也難以捉摸。
“陛下!”
李嚴清了清嗓子,湊近道,“方外道派早看龍虎山不快,但三派天隔地遠,又不是昆侖法會,隻怕……”
“隻怕是得了天上的旨意!”
“這就有意思嘍。”青紗掩住龍座,卻難掩那股睥睨天下的威嚴,乾帝笑道:“卿家最擅長占卜,為何不起上一卦?”
“欽天監那幫家夥可是說,你這靈圖之術,幾乎比得上玉樞子了?”
“陛下謬讚!”
李嚴謙卑道,“十八年前,興慶宮天降祥雲,便意味著正一派滅亡不久;何況,還有一個不通道法修行的傳人?”
“若說世上誰得天獨厚,便是陛下,無論方外人間,一切盡在陛下彀中!”李嚴一臉認真。
“也不盡然!”
乾帝擺了擺手,露出淵渟嶽峙的身影,“當年遁甲宗倒也順風順水,可興慶宮險些遇岔子,唔......書生陸象還有那老叟!”
“還有峨眉山那個商無缺,也來西苑中撒野!”
“陛下得天眷,有至寶護身,不懼那些修行人;何況,清微派徹底歸服,太白劍宗也表依附!四大道派,便有兩家站在陛下這一側。”李嚴朗聲道,仿佛很有信心。
“張競陵那些子孫攪不起什麽風浪,峨眉山那些人盡是些不合時宜的!”乾帝隨意點評,“聽說那鹿神子、褚重嶽便隻差那雷火劫了……”
“便是尋常真仙,哪裏比陛下溝通上天,神遊天宮?”
李嚴接過話茬,滿臉虔誠如麵對九重天上的天君天帝,“即便比那上古軒轅氏,也不差分毫。”
“這倒是謬讚了!單論軒轅氏平定天下,匡扶萬民,朕便不及——”
乾帝笑著擺擺手,忽然問道:“北方柔然如何?”
“斛律金野心勃勃,然而六鎮穩固鬧不出什麽動靜;隻是聽聞今年冒出個王子,名叫明月,北境傳得神神忽忽——得聖山認可,長生天眷顧......”
出於某種顧忌,說到長生天眷顧字眼時,李嚴聲音小了許多。
“長生天?”
乾帝微不可見地搖搖頭,鄙夷道:“不足為慮,隻是三苗須緊盯著,畢竟水陸法會將至,朕不希望出什麽岔子!”
似乎想起什麽,他停頓片刻,鷹隼一般的眼眸放出精光:“去年臘月魔教現世,河北道也有血煞宗動靜,金烏扶桑圖可有眉目?”
李嚴搖了搖頭,麵露難色:“先天符圖通玄幽深,魔教所傳也隻是道化影,也隻遁甲宗那一道!”
“朕多慮了!”
乾帝收斂目光,輕舒口氣道:“能得到玉京金甲符圖,已是天大福緣。眼下籌備水陸法會要緊,還有.....羅天大醮!”
“張伯符則隨意邀請,反正他也不會來;長安城各宮觀廟宇——拜火教、興善寺,尤其正一觀,小心盯著些!”
李嚴見狀,忙點頭補充道:“張天師兩弟子,陳少微、顧歡,僧道司尤其緊盯著。”
乾帝擺了擺手,似乎不在意這些細節,“這次水陸法會,不管方外道人還是俗道,一率多加考察,羅天大醮千萬不能出錯!”
“差人到玉清宮將殷長梧請來,還有太白劍宗那位白稚君。”
一通吩咐完畢,李嚴點頭答應,準備轉過身。
“等等——”
乾帝叫住了他,“卿家在朕身邊多久了?”
“二十一年零三個月!”李嚴迴過神,恭敬地道。
“好,好哇!”乾帝擺弄著木槌,並沒有敲銅磬,“那殷長梧自詡廣成嫡傳,也有聽調不聽宣的時候,多年來依賴卿家了......”
“陛下得天應人,能輔佐陛下,是微臣的榮幸!”
李嚴躬身道,隨即微微抬頭,眼神中竟透著一股狂熱,像是在仰視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