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國的援軍來得很快,畢竟不光是吳國在將國內大部分的兵力集中到落月城,大月國也同時在抽調各城各地的兵力,將其集中到三月關。吳國落月城和大月國三月關,這兩地關乎國運盛衰,隻要能夠占下,便能在國戰中絕對主動權。
由於兩軍爆發大戰的區域位於吳國邊境不遠,所以畢放率軍且戰且退下,很快便退迴到了大月國境內,自三月關而出的援軍第一時間便接應到了畢放,大量強者拖住了吳**中的強者,用血肉為畢放鋪開了一條迴歸之路。
追擊至三月關下,三月關的城防開始發力,阻擊吳**的追擊,已經到了這一步,衛青自然不可能就此放棄,正好可以趁此機會試試三月關的強度。
當即,攜大勝之勢而來的衛青,直接揮軍反攻三月關!
為了掩護畢放完好無傷的退迴三月關,之前一戰大月國損失了上百強者,就連半神都有五位直接血灑疆場,再加上水月軍覆滅,可謂是已經傷筋動骨,現在不論畢放有沒有死,大月國都已失了主動,今後已經不可能再主動出擊了,能固守城關已是不易。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完全就是情報缺失的原因,吳國可以通過一次存留的史料書籍分析大月國的整體實力,雖然會有所出入,比如之前的鎮國神器,但還是能有個大體認知的。但大月國不同,他們以前熟悉的那個吳國已經不在了,如果再用以前看待那個一直被他們壓製的老對手的目光來看待此時的吳國,那結果就是眼前這樣。
接連的兩場大敗已讓大月軍根基動搖,接下來就算一地不失,在吳國不斷的騷擾下,國運也會不斷的流失,如果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應對之法,那這一場兩國的傾國之戰,大局已定。
不愧是從未被攻破過的三月關啊,隻要有軍神坐鎮,還真是固若金湯啊!原本還以為能夠趁勢拿下三月關的,現在看來是不可能了,由於追擊、反攻倉促,想要攻破三月關城防代價太大,不過已經占了不小便宜了,也不差這一時半刻的。
在試了試三月關的強度後,衛青便率軍緩緩撤離了,等下一次各方齊備再攻三月關時,絕對十拿九穩。這一戰收獲不可謂不大,除了登頂的李元霸外,同樣觸發成長的還有數十位之多,唯一可惜的是,大月國無論是士卒還是將領,都死戰不降,無法通過戰俘來彌補兵員上的損失。不過,反正小兵死了也沒損失,終究不過是複製體罷了,隻要任務能夠完成,對主世界沒有任何影響。
這邊軍神之戰落幕,東麵海軍的入侵卻仍在繼續,覆滅了水月軍後,俞大猷和戚繼光於大月國內登陸,搶攻城防空虛,臨海的象山城。還有就是甘寧,這甘寧簡直浪得飛起啊!
不過由於水月軍見麵就跪了,象山城被又俞大猷和戚繼光聯手圍了,他在登陸後長驅直入到了金瀾城,也不攻城,開始四處劫掠、破壞。甘寧深得“燒光搶光”四字真言,無論是人是物,能帶走的,都打包帶走,帶不走的都一把火燒掉或破壞掉。
這一來直接打了大月國一個措手不及,金瀾城位於東北角,背靠群山,由於山脈的阻斷,海上力量是無法直接從東麵登陸的,隻能從象山城過來。理論上,隻要水月軍攔下來自海上的敵人,澄陽城擋住來自吳國翠屏關的敵人,那就沒有敵人能夠出現在金瀾城境,所以,之前抽調兵馬時,大月國抽走了金瀾城中大部分的駐守力量前往三月關,隻留下了常備軍維持金瀾城城防,就這點人馬,連出城驅逐甘寧的錦帆海軍都不敢,隻能放任其在金瀾城境中肆意妄為,一麵等待來自王城的援軍。
金瀾城承擔著大月國近三成的糧食產出,城境中遍布農田,被甘寧一把大火至少燒掉了七成左右,大月國各城各地囤積有大量的儲備糧,雖說農田被破壞一次,國內遠不至於就此鬧上糧荒,但影響卻是深遠,如果大月國一直沒有辦法遏製吳國海軍,那就等於象山城、澄陽城、飛渡關、金瀾城四地,無時無刻都會受到來自海上的威脅,後續大月國整個東方都無法再安心發展。
這也再一次印證了那句話,一步錯,滿盤皆輸!
如果不是甘寧為了速度,放棄了戰爭器械,金瀾城就不止是舍點財那麽簡單了,連城池都別想守不住!不過,金瀾城是暫時保住了,但象山城卻無論如何也守不住,在四方空間被鎖死後,就連支撐到澄陽城的援軍趕來都做不到。水月軍就是象山城的全部,水月軍一滅,象山城徹底報廢。
隨著甘寧劫掠金瀾城,俞大猷和戚繼光聯手攻破象山城,海軍又迎來了一**規模的成長,戚繼光也終於追平了俞大猷,兩人“統率”雙雙達到九十八,距離兵聖隻有一步之遙,鄭成功更是成長飛速,已經踏入超一流的層次,而且他的成長速度仍然沒有慢下來,反倒是甘寧受潛力的限製,在“統率”值成長到九十七後,就不是簡單的劫掠能夠繼續成長的了。
在攻下象山城後,俞大猷並未占下城池,隻是搬空了象山城,另外在摧毀了船塢和一些城中的重要建築後,便退迴到了海上,等接應到甘寧,全軍便緩緩的開迴了東渡城。
放長線,釣大魚!
在任務中,兵將沒辦法招降,但平民還是可以擄的,再將平民訓練成士卒,填補到各軍中,也就費點時間罷了。在海軍擁有碾壓級優勢的前提下,拋下這座臨海的城池,隻要大月國敢拿迴去,就能再打他一次,就算大月國放棄象山城,放棄一切海上力量,吳國海軍也能隨時登陸騷擾澄陽城、飛渡城、金瀾城三方,騷擾得這三地生活不能自理,騷擾得大月國王失去理智,再配合翠屏關的耿,隨時都可能讓澄陽城這座大月國中唯一的一等城池從大月國的疆域地圖上切下來。
由於兩軍爆發大戰的區域位於吳國邊境不遠,所以畢放率軍且戰且退下,很快便退迴到了大月國境內,自三月關而出的援軍第一時間便接應到了畢放,大量強者拖住了吳**中的強者,用血肉為畢放鋪開了一條迴歸之路。
追擊至三月關下,三月關的城防開始發力,阻擊吳**的追擊,已經到了這一步,衛青自然不可能就此放棄,正好可以趁此機會試試三月關的強度。
當即,攜大勝之勢而來的衛青,直接揮軍反攻三月關!
為了掩護畢放完好無傷的退迴三月關,之前一戰大月國損失了上百強者,就連半神都有五位直接血灑疆場,再加上水月軍覆滅,可謂是已經傷筋動骨,現在不論畢放有沒有死,大月國都已失了主動,今後已經不可能再主動出擊了,能固守城關已是不易。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完全就是情報缺失的原因,吳國可以通過一次存留的史料書籍分析大月國的整體實力,雖然會有所出入,比如之前的鎮國神器,但還是能有個大體認知的。但大月國不同,他們以前熟悉的那個吳國已經不在了,如果再用以前看待那個一直被他們壓製的老對手的目光來看待此時的吳國,那結果就是眼前這樣。
接連的兩場大敗已讓大月軍根基動搖,接下來就算一地不失,在吳國不斷的騷擾下,國運也會不斷的流失,如果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應對之法,那這一場兩國的傾國之戰,大局已定。
不愧是從未被攻破過的三月關啊,隻要有軍神坐鎮,還真是固若金湯啊!原本還以為能夠趁勢拿下三月關的,現在看來是不可能了,由於追擊、反攻倉促,想要攻破三月關城防代價太大,不過已經占了不小便宜了,也不差這一時半刻的。
在試了試三月關的強度後,衛青便率軍緩緩撤離了,等下一次各方齊備再攻三月關時,絕對十拿九穩。這一戰收獲不可謂不大,除了登頂的李元霸外,同樣觸發成長的還有數十位之多,唯一可惜的是,大月國無論是士卒還是將領,都死戰不降,無法通過戰俘來彌補兵員上的損失。不過,反正小兵死了也沒損失,終究不過是複製體罷了,隻要任務能夠完成,對主世界沒有任何影響。
這邊軍神之戰落幕,東麵海軍的入侵卻仍在繼續,覆滅了水月軍後,俞大猷和戚繼光於大月國內登陸,搶攻城防空虛,臨海的象山城。還有就是甘寧,這甘寧簡直浪得飛起啊!
不過由於水月軍見麵就跪了,象山城被又俞大猷和戚繼光聯手圍了,他在登陸後長驅直入到了金瀾城,也不攻城,開始四處劫掠、破壞。甘寧深得“燒光搶光”四字真言,無論是人是物,能帶走的,都打包帶走,帶不走的都一把火燒掉或破壞掉。
這一來直接打了大月國一個措手不及,金瀾城位於東北角,背靠群山,由於山脈的阻斷,海上力量是無法直接從東麵登陸的,隻能從象山城過來。理論上,隻要水月軍攔下來自海上的敵人,澄陽城擋住來自吳國翠屏關的敵人,那就沒有敵人能夠出現在金瀾城境,所以,之前抽調兵馬時,大月國抽走了金瀾城中大部分的駐守力量前往三月關,隻留下了常備軍維持金瀾城城防,就這點人馬,連出城驅逐甘寧的錦帆海軍都不敢,隻能放任其在金瀾城境中肆意妄為,一麵等待來自王城的援軍。
金瀾城承擔著大月國近三成的糧食產出,城境中遍布農田,被甘寧一把大火至少燒掉了七成左右,大月國各城各地囤積有大量的儲備糧,雖說農田被破壞一次,國內遠不至於就此鬧上糧荒,但影響卻是深遠,如果大月國一直沒有辦法遏製吳國海軍,那就等於象山城、澄陽城、飛渡關、金瀾城四地,無時無刻都會受到來自海上的威脅,後續大月國整個東方都無法再安心發展。
這也再一次印證了那句話,一步錯,滿盤皆輸!
如果不是甘寧為了速度,放棄了戰爭器械,金瀾城就不止是舍點財那麽簡單了,連城池都別想守不住!不過,金瀾城是暫時保住了,但象山城卻無論如何也守不住,在四方空間被鎖死後,就連支撐到澄陽城的援軍趕來都做不到。水月軍就是象山城的全部,水月軍一滅,象山城徹底報廢。
隨著甘寧劫掠金瀾城,俞大猷和戚繼光聯手攻破象山城,海軍又迎來了一**規模的成長,戚繼光也終於追平了俞大猷,兩人“統率”雙雙達到九十八,距離兵聖隻有一步之遙,鄭成功更是成長飛速,已經踏入超一流的層次,而且他的成長速度仍然沒有慢下來,反倒是甘寧受潛力的限製,在“統率”值成長到九十七後,就不是簡單的劫掠能夠繼續成長的了。
在攻下象山城後,俞大猷並未占下城池,隻是搬空了象山城,另外在摧毀了船塢和一些城中的重要建築後,便退迴到了海上,等接應到甘寧,全軍便緩緩的開迴了東渡城。
放長線,釣大魚!
在任務中,兵將沒辦法招降,但平民還是可以擄的,再將平民訓練成士卒,填補到各軍中,也就費點時間罷了。在海軍擁有碾壓級優勢的前提下,拋下這座臨海的城池,隻要大月國敢拿迴去,就能再打他一次,就算大月國放棄象山城,放棄一切海上力量,吳國海軍也能隨時登陸騷擾澄陽城、飛渡城、金瀾城三方,騷擾得這三地生活不能自理,騷擾得大月國王失去理智,再配合翠屏關的耿,隨時都可能讓澄陽城這座大月國中唯一的一等城池從大月國的疆域地圖上切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