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府邸。


    雖然府上的人被殺了,府邸流血很多,如今卻已經清洗幹淨。


    嶽飛的士兵也接管了宅子。


    這一處住宅。作為了楊時的辦公場所。


    楊時、趙構和嶽飛都迴來了,雖然趙構是康王,可是,楊時作為政事堂的次輔,以及如今治理大理國的人,當仁不讓的占據了主動權。


    楊時目光落在了趙構的身上,開口道:“康王殿下圓滿完成了覆滅大理國的任務,接下來,就要帶著段和譽迴朝了吧?”


    “是!”


    趙構點頭迴答。


    楊時捋著胡須道:“老朽倒是有個建議。”


    趙構連忙道:“先生請說!”


    對於楊時,趙構是打心底的敬佩,更是把楊時當作老師。曾經的他,身為趙佶的兒子,也一樣是有名師教導,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對理學也有些許造詣。


    他一貫認為,自己不弱於人。


    和楊時一番交談後,趙構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楊時的才學和治學態度讓他大受震撼,自此也變得愈發謙遜。


    越是跟著楊時學習,趙構越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曾經的年歲,如同虛度。


    楊時迴答道:“康王殿下立下大功,老朽建議您做三件事。”


    “第一,收集一些大理國的特產,迴到東京後,才好獻給陛下。”


    “第二,收集大理國南方,交趾國越朝的一些情況。”


    “第三,最好是再召集一些大理國的本土大族,讓他們跟著一起去東京城朝貢,表示尊奉官家尊奉大宋的立場。”


    楊時微笑道:“這隻是老朽的一點小建議,做與不做,全看康王殿下自己。”


    趙構聽得眼前一亮。


    了解交趾國大越朝的情況,是有備無患。


    他的這位皇兄不是故步自封的人,相反,是積極備戰要開疆拓土的人。可以預料到,未來大宋還會進一步開疆拓土。


    交趾國曾經自號小中華,殺入大宋,攻占城池,這樣的奇恥大辱,大宋必定會一雪前恥的。


    提前打探消息是有必要的。


    同時,也為他將來再一次立功,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至於獻給皇帝的特產,那是兄弟情誼。


    大理國的大族,或者是部落族長去朝貢,那是全了天朝上國的顏麵。


    趙構心中非常的感動,拱手道:“先生的點撥,本王銘記於心。”


    楊時笑了笑,目光又落在了嶽飛的身上,正色道:“嶽大人接下來要鎮守大理國,地方上有反叛的,還需要你調兵鎮壓。”


    嶽飛抱拳道:“楊相公放心,您有什麽安排,我全力配合。”


    “好!”


    楊時點了點頭。


    他也立刻撰寫了一封書信,這是需要人才的書信,懇請皇帝抽調更多的官員來大理國,要實施大理國的改革。


    楊時把書信遞給了趙構,請趙構轉交給皇帝,希望趙桓盡快抽調更多的官員和士人來大理國。


    人多了,才能治理。


    沒有大宋的官員來,單靠大理國的人治理,很多事情就無法貫徹。


    趙構收下了書信,沒有立刻就離開大理國,按照楊時的指點,收集著關於交趾越朝的情況。


    大越朝是南方交趾的國號。


    昔日,越朝剛建立時勵精圖治,一切按照中原的模式來,不論是官員構架,亦或是科舉,乃至於興建的文廟,都是孔子和孟子等人。


    這才是小中華的來源。


    越朝不僅和北宋開戰,也和大理國開戰,四麵出擊開疆拓土。


    隻不過,國家的開疆拓土一般在鼎盛時期。到了南宋時,越朝的實力已經衰弱了很多,內部也出現了爭權奪利,反而和南宋友好相處了。


    越朝和大理國接壤,恰是如此,趙構能搜集消息。


    趙構又逗留了十來天,一切也準備妥當,就不再逗留,帶著段和譽一家子,以及帶上了願意去東京城朝貢的大家族和地方部落之主。


    人數不是太多,這些去朝貢的族長和部落之主,全都是聰明人,希望拉虎皮扯大旗,借著朝貢後迴來掌權的。


    趙構帶著人往迴走,與此同時,大理國已經拿下的消息,且大理皇帝段和譽上表請降的消息,也經由探子傳迴了消息。


    ……


    六月的東京城,天氣愈發炎熱。


    隻是,東京城依舊人來人往,熱鬧喧囂不減分毫。


    曾經趙佶當皇帝,為了一己之私壓榨天下百姓,苛捐雜稅繁重,百姓日子難過,東京城雖然繁華卻有很多的流民。


    趙佶見不得窮人,直接派士兵去驅逐,把窮人趕得遠遠的。


    見不到,就沒有窮人。


    趙桓卻不一樣,他從不是掩耳盜鈴的人。


    朝廷開疆拓土下,百姓淪為流民,那就組織起來,遷徙到邊境去安置。同時,朝廷也在勵精圖治,使得地方百姓能安居樂業。


    讓東京城的整體環境好了太多太多。


    實際上百姓承擔的苛捐雜稅少了,日子舒坦了,自然會有許多人願意花錢。


    花錢這個事兒,在於信心,在於百姓對整體環境的判斷。


    趙佶當皇帝時奸臣當道,打不贏北方金國,不僅有苛捐雜稅,還有外部威脅,眼看著就要亡國了。


    百姓不敢使勁兒的花錢,一個勁兒的存錢,一個勁兒的存儲糧食。


    有錢也不用,有多餘的糧食也不敢賣,生怕遇到大災之年。


    時局一年比一年好,百姓判斷未來幾年是好日子,就沒了什麽擔心,願意拿出多餘的糧食賣,願意花錢。


    百姓的錢用出來,地方也就繁華富庶。


    這是個正循環。


    越是亂世,百姓越藏著掖著。朝廷收不到賦稅,地方越亂,時局也更壞。


    大殿內。


    趙桓翻看著奏折,主要是朝廷戶部要用錢的。


    北方金國在開拓,需要用錢。關中出現輕微地震,需要賑災。黃河今年泛濫,也需要賑災……


    一項項事情安排,都是要用錢的。


    到處都找趙桓用錢,當家難,好在目前江南各地繁華,能收上來的錢財足夠運轉。


    否則,還真是難辦。


    在趙桓批閱著奏折的時候,黃經走了進來,行禮道:“官家,有康王的奏折送迴。”


    “呈上來!”


    趙桓從黃經的手中,接過書信瀏覽,越是往下看,臉上笑容越燦爛。


    九妹終於變成了九郎,不再是軟弱的性子了。


    以一己之力,挑起大理段氏的內鬥,再勒令段氏向大宋投降。


    趙構當記首功。


    趙桓一向是任賢用能,也不是喜歡防備兄弟的人。這些個手足兄弟,都是他創立大業的左膀右臂。


    比如現在趙構在他的鼓舞下,取得了大功勞。


    立下功勳的趙構,不能打壓,應該要繼續委以重任,讓趙九郎發揮出大宋宗親的作用,比去倭國。


    這是妥妥的愛啊!


    趙桓臉上露出笑容,吩咐道:“黃經,一旦康王迴京,立刻通報。”


    “奴婢領命!”


    黃經立刻迴答。


    趙桓吩咐後,又埋頭處理政務,沒過多久,就有太監進入,行禮道:“陛下,太上皇又迴來了。”


    “哦,父皇迴來了。”


    趙桓臉上也浮現出笑容。


    趙佶去遊山玩水,之前曾因為半路上見到農家百姓的日子淒苦,幡然醒悟迴了東京城,主動找到了趙桓,要下罪己詔。


    趙桓當時就拒絕了。


    畢竟,趙佶已經是太上皇,讓趙佶下罪己詔,不會顯得他有什麽仁德,反而讓人覺得他苛刻寡恩,連自己的父皇都要如此針對。


    趙佶沒有下罪己詔,就迴了龍德宮。


    剛迴東京城的趙佶,倒是安分了幾天。隻不過過了小半個月,趙佶就再度恢複了原來享樂的樣子,繼續喝酒畫畫等享樂。


    同時,又帶著人去遊山玩水了。


    一直以來,趙佶身邊的人都有消息傳迴。


    趙佶去地方上遊玩,的確沒講排場,也沒有窮奢極欲的玩樂。甚至大多數時候,趙佶竟然去了道觀。


    一開始出遊,趙佶去了地方遊玩,逛了很多繁華地帶,逛了很多花花世界。到最後,卻開始厭倦了,找迴了老本行。


    專門去道觀拜訪。


    因為趙佶重新道家的緣故,天下道觀無數。可是,這些遠在深山的道觀道人,雖然精通道法,論及這方麵的天賦,卻比不了趙佶。


    趙佶每到一地,都能令道觀的人折服,沒有人是趙佶的對手。


    連續轉悠後,趙佶也無事可做了。


    沒意思了。


    趙佶才一路迴了東京城。


    趙桓想了想,沒有端著皇帝的架子,親自來到大殿門口迎接,給足了趙佶這個皇帝老子的麵子。


    趙桓把趙佶迎入宮中,也沒有冷場,主動道:“父皇這一趟去地方上遊玩,感覺怎麽樣?”


    趙佶說道:“朕看了地方,你做皇帝很好。之前百姓淒苦,如今地方上的百姓,雖然還是不怎麽好,總體上卻也過得去。”


    趙桓說道:“父皇過獎了。”


    趙佶和趙桓拉著家常,說著地方上的事情,趙桓也耐著心思配合著。


    許久後,趙佶忽然道:“小九去了大理國,現在怎麽樣?大理國是窮鄉僻壤,這樣的一個不毛之地,奪取了也是負擔。你,何苦要安排小九去呢?”


    趙桓輕笑道:“父皇,大宋要恢複天朝上國,豈能龜縮一隅之地呢?曾經是華夏的疆土,一寸土地都不能丟,朕還要開疆拓土。”


    “從朕這裏,就要立下祖宗法紀。”


    “華夏的土地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決不允許丟失一寸一毫。”


    “您覺得是負擔,那是因為大理國還沒有怎麽開發出來。一旦大理國徹底開發出來,自然有價值。”


    趙桓沉聲道:“正如上古時期的江南之地,也是不毛之地。到如今,卻已經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趙佶也是一時愣了下。


    耍嘴皮子,皇帝是最擅長的。


    要和皇帝爭論個高下,要和皇帝爭論個輸贏,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趙佶捋著頜下的胡須,說道:“你的話,倒也有一定的道理。朕今天來,還有一個事情。”


    趙桓眉頭上揚!


    鋪墊了這麽多,終於來了嗎?


    趙桓從來不會有什麽慣著的心思,趙佶的請求合理,他可以答應。如果不合理,趙桓是絕不會答應的。


    趙桓問道:“父親說說看?”


    趙佶開口道:“朕最近常感身體虛弱,死之將至了。朕打算進一步煉丹修道,奈何龍德宮錢財不夠。皇帝,你撥一點錢財如何?”


    趙桓說道:“父皇要煉丹修道,我本不該阻止,因為這是父皇的喜好。”


    “對,對,不能阻止。”


    趙佶臉上露出了笑容,連忙道:“朕這輩子也沒什麽追求了,隻希望煉丹求道,能夠求得丹道之術,延壽永昌。”


    趙桓沉聲道:“父皇,是藥三分毒,更何況是丹藥呢?你要煉丹求道,要知道服食了丹藥,那是有毒性的。”


    趙佶擺手道:“如果朕不懂,那也就罷了。可是,朕什麽都懂,沒有人能夠欺騙朕的。”


    說到這裏,趙佶一副賣慘的姿態,開口道:“皇帝,你坐擁四海,現在天下太平,連這點事情都不滿足朕嗎?朕什麽都不插手,什麽都不管了,連這點小事你也要過不去。”


    趙桓看著趙佶一意孤行的樣子,心中冷笑。


    真是好言難勸死鬼!


    他希望趙佶不要求什麽丹道長生,好好過日子,未來安享晚年。如今看來,趙佶反而不領情。


    自己要求死,就怪不得人了。


    趙桓沉聲道:“父皇的龍德宮,我每個月多給一萬兩銀子。”


    “才一萬兩?”


    趙佶皺起了眉頭,沉聲道:“煉丹需要很多的丹藥,豈是區區一萬兩銀子就能解決的。依我看,少說也得十萬兩銀子才行。”


    趙桓直接道:“多了沒有,父皇如果不要,朕就收迴來了。”


    “要,要,怎麽不要呢?”


    趙佶連忙點頭迴答。


    一萬兩銀子,那也是一大筆錢,足夠花銷了,也能讓他繼續研究丹藥。


    趙佶達成了目的,就不再逗留,主動告辭離開了。


    趙桓枯坐在殿內,思考著趙佶來的事情,覺得有些突兀,趙佶這個老小子雖然不學無術,實際上不涉及治國,他還真是極有學術的。


    很少人能贏趙佶!


    趙桓開口道:“黃經,立刻安排人調查下,看看太上皇身邊有什麽變故。早些日子出去了一趟,迴來安靜了。如今,又要攪風攪雨了。”


    “奴婢領命!”


    黃經急匆匆下去安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