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清流三人組
大明1566勝天半子 作者:作家LE5mLZ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嘉靖如果要用嚴世蕃,那麽必須考慮嚴世蕃能否體察自己的心意,對自己忠誠,以及嚴世蕃能否管控好嚴黨。
嚴黨是嚴嵩搭建的朝廷勢力,這幫人並不屬於嚴世蕃,但嚴世蕃是嚴嵩的兒子,所以嚴世蕃說的話,大多數時候在下邊人看起來是代表首輔嚴嵩。
當然,這裏邊也有並不理會嚴世蕃的,比如胡宗憲。
至於嚴黨貪汙,嘉靖帝是心知肚明的,隻不過他默認了嚴黨可以分二到四成,剩下的都是朕的錢。
這樣看,嚴黨其實更像是嘉靖的白手套。
至於管控嚴黨,自然是下邊收上來的錢,你們層層盤剝,但是隻能撥走兩成。
若是撥的多了,那嚴黨在嘉靖眼裏,便是失去了管控。
而小閣老原身最後的翻車,也是因為這賬算錯了,他把下邊人撥完的錢拿來跟嘉靖分,又把給國庫的錢也算在分給嘉靖帝的份裏。
說白了,這裏又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要麽是你管不住自己下邊的人貪多少,要麽是你在拿嘉靖帝當傻子,這不就是找死的行為。
祁東樓送走了呂公公,又迴去把呂公公說的話,跟自己老爹嚴嵩說了一下,然後準備搬家。
自己離開嚴府,好處是沒那麽多眼線了,可以做一些隱蔽的事,但是不可能府裏沒有任何眼線,脫離了宮裏的監視,就談不上跟嘉靖建立信任。
壞處是,自從嚴嵩任首輔後,正常送往內閣的奏疏,都是由通政使送到嚴嵩府邸,所以也有人說內閣不在宮中,而在嚴嵩家。
所以那日胡宗憲的奏疏沒過通政使而直接交給內閣徐階那邊,才會顯得事情特殊。
搬離嚴嵩府邸會影響到自己捕獲信息的效率,好在祁東樓並不打算搬多遠,而且通政使這個位置上的羅龍文是自己的心腹。
眼下這白鹿祥瑞獻上去,看來是能暫時迷惑住嘉靖帝,祁東樓也準備騰出手打壓裕王的清流們了。
所謂清流們,其實也就是那三個人——徐階,高拱,張居正。
清流們眼下看似齊心協力倒嚴,實則他們內部也有矛盾,隻不過外部矛盾更加強大,所以內部的矛盾在外部高壓下暫時被壓了下來。
高拱看不慣徐階軟弱,張居正雖然是徐階的徒弟,但自己更想自己去親手實現心中的抱負。
所以嚴黨倒台後,高拱聯合張居正把徐階又扳倒了,最後張居正聯合裕王妃又把高拱扳倒了。
眼下對待清流,祁東樓的方法就是先打壓,再從內部滲透,他必須足夠了解這三個人。
清流內部也就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為首。
徐階作為次輔,其手段和朝廷政治智慧,足以和嚴嵩對峙。
嚴格來說,眼下大明官僚階級頂點隻有兩個人,一個是嚴嵩另一個就是徐階。
嚴嵩善於偽裝,徐階在偽裝這方麵甚至比嚴嵩做的更好,幾乎從不與嚴嵩發生正麵衝突,甚至於可以說一直在嚴嵩麵前裝孫子。
徐階不光對嚴嵩這樣,對清流內部的人,也表現的十分“溫柔”,這份養氣的功夫不是普通人學得來的,普通人在公司當個領導,都要拿架子,跟下邊的人端著,哪怕在公司不裝起來,迴自己家跟親戚朋友也難免吹噓自己。
且徐階不光藏著自己,內心的算計還非常多,所以徐階這個愛裝孫子的老狐狸,實是又陰又滑。
這人是清流的首領,卻依然在胡宗憲跟他借糧的時候,叮囑自己的學生趙貞吉不要借糧,置十幾萬百姓生死與不顧,哪裏談清流,在嚴嵩倒台後,自己短短時間聚攏的財富甚至遠甚嚴嵩。
至於高拱這人,就比徐階剛多了,個性也十分鮮明。
高拱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狂且直;
他對除了皇帝以外的任何人說話都可能不留麵子,也不照顧他人感受,哪怕是徐階,他覺得徐階做的不對時,也會直接出言反駁並不給徐階留麵子。
這一點上徐階和高拱兩個人是完全相反的。
徐階針對嚴黨從來都是猶猶豫豫,而高拱則是抓住機會就想往死裏去幹嚴黨。
第二點就是高拱是個敢於抗爭和主動出擊的人。
不論高拱的訴求是實現權利野心,還是踐行自己的政治抱負,他知道自己最先要做的都是幹死嚴黨,他行為上也是這樣去做的。
可以把他看做清流的激進派。
在清流與嚴黨每次發生衝突的時候,每當需要人站出來時,高拱都會站出來扮演急先鋒的角色,永遠衝在前麵開炮。
至於高拱為什麽這麽勇?他難道不怕被嚴黨針對嗎?
這要從兩個方麵來說,第一個是高拱是裕王名義上的老師,裕王不倒,高拱就沒多大風險。
第二個是高拱這個人很坦蕩,心懷正氣。
高拱不是趙貞吉譚綸這樣把大義掛在嘴邊做自我掩飾的人,他是真的胸中有正氣。
而且願意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進行付出的人。
“以才略自許,負氣淩人,然心地坦蕩,真實不假”
這句話對高拱的評價算是到位的。
三人組最後一個張居正,他的一生幾乎完美符合書生們的夢想。
出生寒門,少年天才,成為帝師,獨掌權柄,名滿天下,後世傳唱……
至於這個時期的張居正還處於韜光養晦的階段,性格要比高拱內斂,對大局觀的把握和謀略要比高拱高出一些。
張居正表麵上平和謙遜,心中藏了更多的東西,甚至可以說有些腹黑,外人也根本看不透。
而且此時高拱和張居正直接還有間隙。
所以清流三人雖然在一個鍋裏吃飯,但是這三個人的性格完全不是能組成一個合理團隊班子的性格。
眼下之所以精誠合作,都是嚴黨的功勞。
等嚴黨沒了,這三個人繼續一個鍋吃飯,必然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必然分崩離析。
祁東樓要滲透清流,必須從這三個人下手,徐階不可能,高拱更不可能,唯一摸不準的就是張居正。
因為,
張居正給嚴嵩寫過一首讚詩。
嚴黨是嚴嵩搭建的朝廷勢力,這幫人並不屬於嚴世蕃,但嚴世蕃是嚴嵩的兒子,所以嚴世蕃說的話,大多數時候在下邊人看起來是代表首輔嚴嵩。
當然,這裏邊也有並不理會嚴世蕃的,比如胡宗憲。
至於嚴黨貪汙,嘉靖帝是心知肚明的,隻不過他默認了嚴黨可以分二到四成,剩下的都是朕的錢。
這樣看,嚴黨其實更像是嘉靖的白手套。
至於管控嚴黨,自然是下邊收上來的錢,你們層層盤剝,但是隻能撥走兩成。
若是撥的多了,那嚴黨在嘉靖眼裏,便是失去了管控。
而小閣老原身最後的翻車,也是因為這賬算錯了,他把下邊人撥完的錢拿來跟嘉靖分,又把給國庫的錢也算在分給嘉靖帝的份裏。
說白了,這裏又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要麽是你管不住自己下邊的人貪多少,要麽是你在拿嘉靖帝當傻子,這不就是找死的行為。
祁東樓送走了呂公公,又迴去把呂公公說的話,跟自己老爹嚴嵩說了一下,然後準備搬家。
自己離開嚴府,好處是沒那麽多眼線了,可以做一些隱蔽的事,但是不可能府裏沒有任何眼線,脫離了宮裏的監視,就談不上跟嘉靖建立信任。
壞處是,自從嚴嵩任首輔後,正常送往內閣的奏疏,都是由通政使送到嚴嵩府邸,所以也有人說內閣不在宮中,而在嚴嵩家。
所以那日胡宗憲的奏疏沒過通政使而直接交給內閣徐階那邊,才會顯得事情特殊。
搬離嚴嵩府邸會影響到自己捕獲信息的效率,好在祁東樓並不打算搬多遠,而且通政使這個位置上的羅龍文是自己的心腹。
眼下這白鹿祥瑞獻上去,看來是能暫時迷惑住嘉靖帝,祁東樓也準備騰出手打壓裕王的清流們了。
所謂清流們,其實也就是那三個人——徐階,高拱,張居正。
清流們眼下看似齊心協力倒嚴,實則他們內部也有矛盾,隻不過外部矛盾更加強大,所以內部的矛盾在外部高壓下暫時被壓了下來。
高拱看不慣徐階軟弱,張居正雖然是徐階的徒弟,但自己更想自己去親手實現心中的抱負。
所以嚴黨倒台後,高拱聯合張居正把徐階又扳倒了,最後張居正聯合裕王妃又把高拱扳倒了。
眼下對待清流,祁東樓的方法就是先打壓,再從內部滲透,他必須足夠了解這三個人。
清流內部也就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為首。
徐階作為次輔,其手段和朝廷政治智慧,足以和嚴嵩對峙。
嚴格來說,眼下大明官僚階級頂點隻有兩個人,一個是嚴嵩另一個就是徐階。
嚴嵩善於偽裝,徐階在偽裝這方麵甚至比嚴嵩做的更好,幾乎從不與嚴嵩發生正麵衝突,甚至於可以說一直在嚴嵩麵前裝孫子。
徐階不光對嚴嵩這樣,對清流內部的人,也表現的十分“溫柔”,這份養氣的功夫不是普通人學得來的,普通人在公司當個領導,都要拿架子,跟下邊的人端著,哪怕在公司不裝起來,迴自己家跟親戚朋友也難免吹噓自己。
且徐階不光藏著自己,內心的算計還非常多,所以徐階這個愛裝孫子的老狐狸,實是又陰又滑。
這人是清流的首領,卻依然在胡宗憲跟他借糧的時候,叮囑自己的學生趙貞吉不要借糧,置十幾萬百姓生死與不顧,哪裏談清流,在嚴嵩倒台後,自己短短時間聚攏的財富甚至遠甚嚴嵩。
至於高拱這人,就比徐階剛多了,個性也十分鮮明。
高拱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狂且直;
他對除了皇帝以外的任何人說話都可能不留麵子,也不照顧他人感受,哪怕是徐階,他覺得徐階做的不對時,也會直接出言反駁並不給徐階留麵子。
這一點上徐階和高拱兩個人是完全相反的。
徐階針對嚴黨從來都是猶猶豫豫,而高拱則是抓住機會就想往死裏去幹嚴黨。
第二點就是高拱是個敢於抗爭和主動出擊的人。
不論高拱的訴求是實現權利野心,還是踐行自己的政治抱負,他知道自己最先要做的都是幹死嚴黨,他行為上也是這樣去做的。
可以把他看做清流的激進派。
在清流與嚴黨每次發生衝突的時候,每當需要人站出來時,高拱都會站出來扮演急先鋒的角色,永遠衝在前麵開炮。
至於高拱為什麽這麽勇?他難道不怕被嚴黨針對嗎?
這要從兩個方麵來說,第一個是高拱是裕王名義上的老師,裕王不倒,高拱就沒多大風險。
第二個是高拱這個人很坦蕩,心懷正氣。
高拱不是趙貞吉譚綸這樣把大義掛在嘴邊做自我掩飾的人,他是真的胸中有正氣。
而且願意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進行付出的人。
“以才略自許,負氣淩人,然心地坦蕩,真實不假”
這句話對高拱的評價算是到位的。
三人組最後一個張居正,他的一生幾乎完美符合書生們的夢想。
出生寒門,少年天才,成為帝師,獨掌權柄,名滿天下,後世傳唱……
至於這個時期的張居正還處於韜光養晦的階段,性格要比高拱內斂,對大局觀的把握和謀略要比高拱高出一些。
張居正表麵上平和謙遜,心中藏了更多的東西,甚至可以說有些腹黑,外人也根本看不透。
而且此時高拱和張居正直接還有間隙。
所以清流三人雖然在一個鍋裏吃飯,但是這三個人的性格完全不是能組成一個合理團隊班子的性格。
眼下之所以精誠合作,都是嚴黨的功勞。
等嚴黨沒了,這三個人繼續一個鍋吃飯,必然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必然分崩離析。
祁東樓要滲透清流,必須從這三個人下手,徐階不可能,高拱更不可能,唯一摸不準的就是張居正。
因為,
張居正給嚴嵩寫過一首讚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