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水是管理江南織造局的,可以把這個部門看做是蘇州、杭州、江寧三個織造署,也就是“江南三織造”。


    這個部門它是內廷設立的機構,和皇商們共同經營江南的絲綢產業,負責辦理采買禦用的物品。


    從功能和名頭上看,似乎算不上什麽了不起的地方,但實際上由於江南織造局是宮裏委派,可以上達天聽,算是派到江南的欽差,代表的是嘉靖本人,所以織造局的地位極高。


    沈一石之前算是給織造局當差的,現在不知道怎麽跟小閣老弄到了一起,還把送自己的芸娘送了嚴世藩,一時間楊金水也看不明他離開了浙江後浙江究竟發生了什麽。


    由於信息差,他不知道是沈一石自己找機會想投靠小閣老,把芸娘送給嚴世蕃,還是嚴世藩去要的。


    但是從常理上判斷,楊金水想當然的認為是沈一石去巴結的小閣老,用的還是巴結自己這一套。


    憤怒過後,楊金水又冷靜下來,思索起來這件事。


    楊金水是個非常喜歡研究人心的主,他非常喜歡把功夫下在這上麵。尤其是對著自己的人,他能把身邊下邊的小太監玩的團團轉,一條河豚,三句話,三杯酒,河道監管的公公李玄就舍了命去頂罪。


    這種人生平最惡的就是自己的人背叛,這不僅是對他的背信,看人看走眼,是對他的一種侮辱。


    平日裏他的養氣功夫也不差,但是眼下這種事情實在是傷了他。


    冷靜下來後,他便覺得這事有古怪,沈一石是靠著江南織造局起家的,靠著自己發的財,雖說眼下自己在杭州隻剩下一年的任期,沈一石換高枝是合理,但是換的時機和人都不對。


    他一個做織造生意的,去跟風巴結嚴黨的小閣老,先不說他夠不夠格,他能圖個什麽?


    這裏麵的道理他定是想不清楚,因為最真實的可能被他否定了。


    楊金水一開始就以為是沈一石主動去投靠嚴世蕃,但實際上沈一石不是主動投靠小閣老的,是被迫上了小閣老的船。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秋花不比春花落,留於詩人仔細吟。”


    這首詩是蘇軾有一次去拜訪王安石,見王安石題的一首《詠菊》詩中有“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的句子,不由得暗笑當朝宰相連基本常識也不懂,認為菊花是草本植物,與春天開的花不同,花瓣隻會枯幹不會飄落,自己補了下半闕“秋花不比春花落,留於詩人仔細吟”。


    而事實上黃州的菊花確實到秋天是紛紛落葉,滿地鋪金,一番菊花殘滿地傷的場景。


    當時蘇軾以為王安石在第一層,補了下半闕取笑王安石“仔細吟”,但其實王安石在第三層。


    生活中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受到個人閱曆,本身認知和信息的影響,常常也普遍的出現想當然,按照自己原本的認知去看待事情發展。


    我們知道的事情,我們認為對的事情,就是真的嗎?


    有一句套娃的話,叫“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信息和客觀認知的不足是導致人判斷偏差的和決定偏差的客觀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楊金水沒見過落地的菊花,是無法身臨其境的理解沈一石的處境,但他冷靜下來想的,不是怎麽好好治一番沈一石,而是這事情裏發現了極其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這事情裏一定有自己沒看見的東西,或者超出了自己判斷常識的事情發生了。


    他在這裏琢磨是琢磨不透的,最簡單和正確的辦法就是迴浙江當麵問一問沈一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1566勝天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LE5mLZ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LE5mLZ並收藏大明1566勝天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