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想帶上澗石四人一同去往涇陽,但是澗石一顆心隻向著鳳翔。牧笛心中也在盤算:“長安以西,慘烈的血戰在所難免,無論是去涇陽還是去鳳翔,都是一樣的兇險。不如和澗石一道,同去鳳翔,興許能救出父親。”四人合計,決定同去鳳翔。


    郭子儀心道:“皇帝用我,不過是因為我會統兵打仗,能解長安當前的危難。我若戰敗,自然死在疆場,於澗石小友毫無益處;我若戰勝,迴朝之後,仍是宦官之流執掌權柄,我能否自保都還難說,更無力舉薦澗石小友封官拜將。”


    想到此處,郭子儀喟然歎息,因囑托李抱玉:“李大人虛懷若穀,自然不計前嫌。這幾個小友能文能武,隨你同去鳳翔,也堪助你一臂之力。戰事吃緊,隻可多多起用良才,不可一概殺之棄之。”李抱玉點頭,聲稱絕不為難他們。


    郭子儀領兵去往涇陽,李抱玉率軍前往鳳翔。李抱玉距鳳翔五十裏,與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馬璘兵合一處。馬璘鋼盔鋼甲,須髯遒勁,身形壯碩,統領一千精良騎兵前來相見。二人營中會麵,尚未閑話幾句,營中將領便急匆匆進來報信,說鳳翔城中有使者到。


    馬璘急命將使者請進營中。使者撲進門簾,踉蹌兩步,倒在地上,一口鮮血吐出。眾人低頭看時,隻見他滿身血汙,背上尚且插著兩支羽箭。他趴在地上,喘著粗氣,仰頭說道:“鳳……鳳翔被圍,孫……孫將軍(鳳翔守將孫誌直)快挺不住了,懇求……二位大人盡快出兵。”說畢,當場氣絕。


    李抱玉自然不肯先發兵,轉麵看著馬璘,等著他說話。馬璘性情耿直,拍案而起,說道:“什麽吐蕃大軍,我倒要去會會他們!”也不與李抱玉多說什麽客套話,徑出營門,召集一千精兵直奔鳳翔。


    馬璘正要上馬,身後忽然一聲馬嘯,未及迴頭,眼角紅霞飛動,一匹紅馬躍至麵前。馬是良駒,馬上騎乘二人,一個形似山野獵戶、一個像是落難千金,顯得十分不倫不類——那卻是偶耕和牧笛。


    馬璘還沒有問他們名姓,澗石、昆侖奴也騎馬趕到。四人見到馬璘,齊刷刷拱手作揖,請求同行殺敵。馬璘仰天一笑,說道:“你們前來投軍,為我多加三個半兵力,為何不允?隻是本帥治軍嚴明,凡事須依軍令,違令者斬,你們務須牢記。”


    牧笛見他對自己十分輕視,努了努嘴,說道:“不是三個半兵力,而是三個精兵,一員強將。”說到“強將”時,她用拇指指著自己。馬璘冷笑一聲,說道:“你即便是使劍的越女、從軍的木蘭,也須在戰場上見分曉。”


    百餘鄉民一直跟著澗石,與李抱玉的澤潞軍馬相處得並不融洽。他們見澗石遙去鳳翔,也一齊上前請纓出戰。澗石道:“攻打鳳翔的吐蕃軍數以萬計,你們不必前去拚命。”眾鄉民皆是關中好漢,隻願為陳開山報仇,不願龜縮在後方苟且偷生。馬璘一見,精神為之振奮,朗聲道:“我果然說錯了。你們是三個半將領,帶著百餘強兵勁卒!”鄉民一聽,大為振奮,愈發舍生忘死。


    千餘兵馬直奔鳳翔。行進一日,已靠近城池。馬璘帶上澗石四人登高遙望,果見城下黑壓壓全是吐蕃兵馬,如同發了蝗災一般。他瞟了牧笛一眼,說道:“小姐若是貪生怕死,趁早與你相公迴家去吧。”說到“相公”時,拿眼睛望著偶耕。


    偶耕一時局促難安,牧笛卻挺起胸脯說道:“節帥不怕死,小女子自然也不怕。”馬璘大奇,因問牧笛家譜。牧笛道:“侯希逸是我父親,說不定正在城下吐蕃營中。我隨軍而來,不為殺敵,隻為救父。”


    偶耕聽罷,覺得甚是解氣,讚了一聲:“說得好!”一拳擊在身邊鬆樹上。那樹幹長得有胳膊粗細,竟被他一拳打斷。偶耕又驚又喜,凝視自己的拳頭,不住地念叨:“莫非我功力恢複了?”他急忙運氣,卻隻覺得丹田鼓蕩、內府空闊,哪有什麽真氣?


    馬璘耳聞牧笛之言,又親眼見到偶耕的本領,連聲讚道:“一個是奇女子,一個是偉丈夫。隻此一點,我軍必勝。今夜權且休整,明日一早,大破匈奴!”澗石諫道:“敵眾我寡,不可強攻。”馬璘白了他一眼,輕蔑說道:“敵眾我寡,如何不能強攻?”


    眾人下山,安營紮寨,度過一宿。夜中,偶耕輾轉反側,不停地苦苦思索:自己為何無意之間竟能引動真氣,但為何體內真氣稍縱即逝,明日交戰,自己的功力到底能恢複幾成,自己又該怎樣保護好牧笛?


    翌日平旦,馬璘集結人馬,也不下戰書,也不通姓名,將戰場上的繁文縟節一並蠲免,陡然間擂動戰鼓,率領全軍直衝敵陣,喊殺之聲驚天動地。


    吐蕃大酋尚悉東讚恰才起床,聽到喊聲,大為驚恐,急匆匆披甲帶刀跨出營帳,而馬璘的一千精兵已殺到營前。


    豐王李珙也在營中,他顛倒衣裳,跑到尚悉東讚麵前,急切詢問能否退敵、如何退敵。尚悉東讚怒道:“我三萬大軍在此,你隻管睡你的覺去吧!”


    尚悉東讚話聲未落,吐蕃大軍慘叫不絕。馬璘手持長戟,一馬當先,一出手便斬卻數員吐蕃將領,掀翻兵卒無數。馬璘麾下一千精兵亦是驍勇異常,與平日裏遇到吐蕃兵就丟盔棄甲的唐兵大有不同,個個是以一當十的好手。吐蕃軍陣形未穩,三萬大軍一時陷入慌亂,前陣軍馬縮迴營門,擠作一團。


    忽而營寨東角人聲鼎沸,原來是澗石、偶耕四人領著鄉民殺了進來。鄉民使的是長戈、長鐮,刃上有倒刺,不怕吐蕃兵盔甲厚實籠罩頭臉身軀,而是用倒刺勾他們的後膝和足踝。


    前後受到突擊,吐蕃兵接連倒地,慘叫之聲此起彼伏,驚動了縮在營帳裏的李珙。他穿戴盔甲,衝出營門,厲聲唿叫:“快快護駕,快快護駕!”


    澗石、偶耕、牧笛、昆侖奴一見李珙,悲恨交織,三匹馬疾步搶上,要將他活捉迴去。可吐蕃兵畢竟人數眾多,一見敵將突入,如潮水一般湧了過來。澗石掣起長槍,刺在他們鐵甲上,發出叮叮咣咣的聲音,毫無用處。昆侖奴不會武功,掉頭便撤。偶耕害怕牧笛受傷,也調轉馬頭。驊騮馬四蹄一張,一瞬間已躍至數丈開外。


    澗石不敢戀戰,急忙收攏鄉民,撤出吐蕃營寨。吐蕃兵從後追出,源源不絕,氣勢洶洶。馬璘見狀,將一千精兵分作兩隊,從兩路截住吐蕃兵。澗石迴頭看時,不禁驚開朵頤:馬璘的這一千軍馬,真像是天兵天將一般,頂住千萬吐蕃兵,依然殺傷無數、占據主動。


    吐蕃兵不敢再戰,隻得縮迴營寨。馬璘在亂軍中與澗石碰麵,讚道:“好小子,竟也頗知帶兵之術。你是何人之後?”漢唐之時,人們看重門閥、尊崇世家,見麵詢問出身、家譜,乃是慣常之事,馬璘自然也不能免俗。


    澗石尚未迴答,忽而對麵一聲怒吼,震動山川,原來是吐蕃大酋尚悉東讚策馬揮刀親自出戰。馬璘冷笑一聲,說道:“且看我斬將搴旗!”催動戰馬疾衝而出,迎戰尚悉東讚。


    二馬相交,刀戟並舉,一戰便是八十迴合,未分勝敗。馬璘大喝一聲,越戰越勇,長戟在手如同蛟龍出海,逼得尚悉東讚且戰且退。吐蕃有數名兵卒乘隙殺出,偷襲馬璘,馬璘連聲唿喝,長戟上下翻飛,那幾個兵卒接連中戟身亡。吐蕃將士見了,紛紛議論:“此將勇悍無比,又不怕死,與唐朝尋常的將軍大為不同,我們還是退避為妙。”


    鳳翔守將孫誌直正在城頭觀戰,一見馬璘隻帶來區區一千餘人,本已心灰意冷,卻見唐軍居然占領上風,頓時信心大增,當即傳令:全城軍民出城,痛擊吐蕃兵!


    軍令一下,城門洞開,城中擂鼓呐喊,千餘軍民一齊殺出,如同猛虎出山。有兵器的使兵器,沒兵器的使鋤頭鐵鍬,連農具都沒有的,地上撿起石塊,也是殺人的武器。


    吐蕃軍兩麵受敵,陣形頓時大亂。尚悉東讚虛晃一刀,從馬璘戟下逃出。他迴頭一看,見雄雄三萬軍馬,竟被兩千敵軍殺得如此狼狽,咬牙切齒,痛下軍令:“撤退!”吐蕃軍馬丟棄營寨,向西退避五十裏。馬璘率軍追趕,斬殺敵軍無數,這才與孫誌直同迴鳳翔城中。


    到得城門口,馬璘欲向孫誌直介紹澗石四人,卻不見了他們。命兵卒四處尋找,也找不到。馬璘歎道:“想必四位小英雄已經戰死疆場了。”話聲未落,耳旁一聲馬嘯,卻是偶耕、牧笛騎著驊騮馬來到身前。牧笛滿臉得意,也不向孫誌直施禮,直接對馬璘說道:“你猜我們捉住了誰?”


    馬璘如何猜得著?遠遠看見澗石、昆侖奴一左一右,押著一人走了過來。昆侖奴抬起一腳踢在那人腰上,那人順勢跪倒在地,乞求饒命。


    馬璘得意一笑,說道:“擒著俘虜,便在這鳳翔城門前正法,壯我軍心。”孫誌直凝視那人良久,急忙拉住馬璘,耳語道:“此人乃是豐王李珙,玄宗皇帝之子,切不可輕率動手。”二人立即下馬,為李珙鬆綁,以王爺之禮相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偕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聶並收藏大唐偕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