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重騎再一次列成橫陣,黃品沒有再跟方才衝陣一樣追求陣型過於整齊,而是一開動就下令提升馬速。
重騎雖少,但疾馳起來的動靜不小。
若還是按部就班的向前衝殺,勢必會引起胡人的疑心。
畢竟胡人也不是傻子,不但剛剛衝殺過來不少人,左軍又沒發生潰敗。
這麽會兒的功夫就有異常沉重的馬蹄聲傳迴去,肯定知道派出去的人馬出了問題。
若是選擇硬剛,那是他求之不得的。
可如果果斷的撤離,大黑夜的根本沒法追。
隨著兩邊相互拉扯,一共相距也就三裏左右。
與其這樣去賭,不如幹脆上來就直接壓過去,不給胡人過多的反應時間。
而且這一次也勢必要將左軍陣首的胡人給殺穿。
孟西那邊也傳來了喊殺聲,把這邊的胡人破開後,直接交給涉間就好。
即便這邊的胡人數目眾多,兩邊士氣已經的己增彼消,對涉間而言應該問題不大。
而重騎的馬力消耗不同,麵對接連的衝殺,太過追求陣列的整齊反而不利於殺穿過去。
反正重騎相當於武裝到了牙齒,夜色既是衝殺的絆腳石又是一種掩護,稍稍落下一些危險性也不大。
這道下令對於李信而言,實在太對胃口。
依仗著戰馬隻披了單層馬甲,衝在了最前麵。
黃品見狀氣得直咬牙。
可已經衝起來,而且李信這個活爹在這個時候肯定也不會聽他的。
隻能無奈的再次磕了磕大黑馬的馬腹,提高速度跟上去。
一旁的王昂見狀,自然也不能落下。
畢竟就算是三人組成小橫陣,人馬皆甲之下,威勢同樣不小。
三個大佬奔在最前邊,寶鼎自然又心中極為忐忑。
就算是方才那麽拚殺,胡人也破不開身上的甲胄。
即便真接敵,也是胡人死傷的份。
可胡人傷不到這三位,不意味著不會有什麽閃失。
已經衝過一次,馬力損耗不小,一旦三位大佬的戰馬出了問題,他同樣擔待不起。
寶鼎隻能提心吊膽的咬牙死命跟上,寧可戰馬跑死也得護住這三位。
短短的十幾個唿吸後,再次排成兩列的重騎全將馬速提到了最快。
三裏一千多米的距離,重騎隻用了二百多息就如同橫向前進的滿載貨物列車撞向陣首還在玩輪翻騎射的胡人當中。
而經過一次實戰後,重騎們有了經驗,加之陣型不再那麽過分密集。
全都將長鈹換為了比長劍略短的長刀,用起了拖刀戰法。
用高速與巨大的慣性將長刀的利刃輕易地劃破胡人的身軀。
不但避免了長鈹挑刺而降下馬速,還更為省力氣,且收割胡人的性命更為高效。
頃刻間拔蘭部與冒頓的麾下的另外五千胡人,除卻與陣首的秦軍進入混戰的。
其餘進行反複騎射的,有半數如同被收割的麥子一樣,成片成片的倒下。
慘叫與哀嚎的聲音瞬間大過了混戰的喊殺聲。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混戰中的胡人生出一股不好的預感。
而左軍陣首的將士則更加振奮,原本就已經隱隱形成的兩翼包抄陣型,在將士們的奮力拚殺下頃刻間成形。
緊隨其後的涉間又將最後的缺口堵住,陣首的胡人幾乎全都被圍在了當中。
涉間在看到習林那邊同樣逐漸再次引燃了屯燈,圍困的陣勢已成。
毫不猶豫的下令弓手與弩手將裹了油脂的箭矢引燃射向陣中的胡人。
箭雨帶來的光亮劃破了戰場上的黑暗,陣中的胡人清晰的出現在眼前。
讓擔心遠處的黑暗中還有埋伏,不敢輕易衝陣而憋了一肚子火的左軍屯卒將士氣又提高了一截。
帶著怒火與睥睨一切之勢對胡人發起了圍攻。
弓手與弩手先是用遠超平時的手速將箭矢射飛快地射向陣中。
待一波波的箭雨剛剛停歇,持鈹或是短兵的軍卒立刻如同一道滔天的巨浪,狠狠砸進陣中。
詭異的攻守逆轉,以及漫天的箭雨,已經讓被圍的萬餘胡人陷入了崩潰之中。
緊接著從對麵傳來如催命般的馬蹄聲,讓僥幸未死或是受傷不重的胡人再無法控製心中的恐懼。
亂哄哄的或是想拚命拚殺出去,或是從馬上跳下來,將手中的兵刃扔了出去,蹲伏在馬匹之後高聲乞降。
而反應各異,又非常混亂,使得想要突圍的胡人數目並不算多。
在接陣後瞬間就湮滅在左軍拍打而來的浪潮之中。
短短的二十幾息後,與陣首混戰和纏鬥的兩萬胡人最終能逃脫的不到三成。
涉間傳令將乞降的胡人團團圍住後,望向北邊的黑暗飛快地衡量一陣,最終決定放棄繼續追殺。
目前這場仗已經算得上大勝,黑暗中會不會還有胡人的伏兵並不清楚。
而且孟西那邊的戰事還未結束,加之為了李信與黃品的安危。
涉間傳令習林領半數軍卒清掃戰場,並且警戒再有胡人偷襲,領著剩餘的半數軍卒撲向了南邊的戰場。
黃品在圓陣當中的時候就已經在陣外引燃了篝火。
在奔襲而來的胡人剛露麵時,又下令將準備夜襲拔蘭部的火箭射了出去。
在火光中照耀下,胡人一上來就受挫,根本沒有破陣的勇氣。
反複的進行騎射拉扯,期盼著北邊的秦人早些潰敗,好連帶著這裏的秦人也跟著潰逃。
可北邊的戰事不但遲遲沒有進展,還看到一支大概數目在數百人左右的秦人舉燈朝著這邊疾馳而來。
這讓南邊的萬餘胡人心中既發緊,又大為疑惑。
搞不明白這些秦人是怎麽過來的。
直道北邊拔蘭部與冒頓的麾下發出驚天的哀嚎,這些胡人才想明白是那邊被秦人給殺穿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由三部拚湊而成的這部分胡人頃刻間出現了不同的選擇。
多蘭部與拔蘭部關係最為親密,族長畢可知道拔蘭部若是完了他也好不了。
毫不猶豫的下令族人調轉方向迎了上去。
密契部的族長則狡猾的多,他的部族在李部中最小。
一旦戰敗,他根本承受不起。
同樣毫不猶豫的下令,隻不過是下的令與畢可截然相反,帶著族人向西南的黑暗之中疾馳而去。
壩拖部的族長則是出於貪婪,不想眼見著到手的虜獲從手中飛走。
而且他也覺得這數百的秦人隻是僥幸突了過來。
畢可帶著近五千的族人應該可以幫拔蘭部穩住,最終秦人還是會落敗。
對密契部的逃離冷哼一聲後,便下令族人繼續對這邊的秦人進行騎射。
隻是事與願違,隻過了片刻功夫,秦人豎起的長燈依舊在向這邊馳來。
這讓壩拖部的族人驚愕萬分的同時,也預感到事情不妙。
但是再想帶著族人撤離已經來不及,篝火後的秦人不再如先前那樣窩在篝火後的黑暗之中。
而是如潮水一樣洶湧的奔襲而來。
重騎雖少,但疾馳起來的動靜不小。
若還是按部就班的向前衝殺,勢必會引起胡人的疑心。
畢竟胡人也不是傻子,不但剛剛衝殺過來不少人,左軍又沒發生潰敗。
這麽會兒的功夫就有異常沉重的馬蹄聲傳迴去,肯定知道派出去的人馬出了問題。
若是選擇硬剛,那是他求之不得的。
可如果果斷的撤離,大黑夜的根本沒法追。
隨著兩邊相互拉扯,一共相距也就三裏左右。
與其這樣去賭,不如幹脆上來就直接壓過去,不給胡人過多的反應時間。
而且這一次也勢必要將左軍陣首的胡人給殺穿。
孟西那邊也傳來了喊殺聲,把這邊的胡人破開後,直接交給涉間就好。
即便這邊的胡人數目眾多,兩邊士氣已經的己增彼消,對涉間而言應該問題不大。
而重騎的馬力消耗不同,麵對接連的衝殺,太過追求陣列的整齊反而不利於殺穿過去。
反正重騎相當於武裝到了牙齒,夜色既是衝殺的絆腳石又是一種掩護,稍稍落下一些危險性也不大。
這道下令對於李信而言,實在太對胃口。
依仗著戰馬隻披了單層馬甲,衝在了最前麵。
黃品見狀氣得直咬牙。
可已經衝起來,而且李信這個活爹在這個時候肯定也不會聽他的。
隻能無奈的再次磕了磕大黑馬的馬腹,提高速度跟上去。
一旁的王昂見狀,自然也不能落下。
畢竟就算是三人組成小橫陣,人馬皆甲之下,威勢同樣不小。
三個大佬奔在最前邊,寶鼎自然又心中極為忐忑。
就算是方才那麽拚殺,胡人也破不開身上的甲胄。
即便真接敵,也是胡人死傷的份。
可胡人傷不到這三位,不意味著不會有什麽閃失。
已經衝過一次,馬力損耗不小,一旦三位大佬的戰馬出了問題,他同樣擔待不起。
寶鼎隻能提心吊膽的咬牙死命跟上,寧可戰馬跑死也得護住這三位。
短短的十幾個唿吸後,再次排成兩列的重騎全將馬速提到了最快。
三裏一千多米的距離,重騎隻用了二百多息就如同橫向前進的滿載貨物列車撞向陣首還在玩輪翻騎射的胡人當中。
而經過一次實戰後,重騎們有了經驗,加之陣型不再那麽過分密集。
全都將長鈹換為了比長劍略短的長刀,用起了拖刀戰法。
用高速與巨大的慣性將長刀的利刃輕易地劃破胡人的身軀。
不但避免了長鈹挑刺而降下馬速,還更為省力氣,且收割胡人的性命更為高效。
頃刻間拔蘭部與冒頓的麾下的另外五千胡人,除卻與陣首的秦軍進入混戰的。
其餘進行反複騎射的,有半數如同被收割的麥子一樣,成片成片的倒下。
慘叫與哀嚎的聲音瞬間大過了混戰的喊殺聲。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混戰中的胡人生出一股不好的預感。
而左軍陣首的將士則更加振奮,原本就已經隱隱形成的兩翼包抄陣型,在將士們的奮力拚殺下頃刻間成形。
緊隨其後的涉間又將最後的缺口堵住,陣首的胡人幾乎全都被圍在了當中。
涉間在看到習林那邊同樣逐漸再次引燃了屯燈,圍困的陣勢已成。
毫不猶豫的下令弓手與弩手將裹了油脂的箭矢引燃射向陣中的胡人。
箭雨帶來的光亮劃破了戰場上的黑暗,陣中的胡人清晰的出現在眼前。
讓擔心遠處的黑暗中還有埋伏,不敢輕易衝陣而憋了一肚子火的左軍屯卒將士氣又提高了一截。
帶著怒火與睥睨一切之勢對胡人發起了圍攻。
弓手與弩手先是用遠超平時的手速將箭矢射飛快地射向陣中。
待一波波的箭雨剛剛停歇,持鈹或是短兵的軍卒立刻如同一道滔天的巨浪,狠狠砸進陣中。
詭異的攻守逆轉,以及漫天的箭雨,已經讓被圍的萬餘胡人陷入了崩潰之中。
緊接著從對麵傳來如催命般的馬蹄聲,讓僥幸未死或是受傷不重的胡人再無法控製心中的恐懼。
亂哄哄的或是想拚命拚殺出去,或是從馬上跳下來,將手中的兵刃扔了出去,蹲伏在馬匹之後高聲乞降。
而反應各異,又非常混亂,使得想要突圍的胡人數目並不算多。
在接陣後瞬間就湮滅在左軍拍打而來的浪潮之中。
短短的二十幾息後,與陣首混戰和纏鬥的兩萬胡人最終能逃脫的不到三成。
涉間傳令將乞降的胡人團團圍住後,望向北邊的黑暗飛快地衡量一陣,最終決定放棄繼續追殺。
目前這場仗已經算得上大勝,黑暗中會不會還有胡人的伏兵並不清楚。
而且孟西那邊的戰事還未結束,加之為了李信與黃品的安危。
涉間傳令習林領半數軍卒清掃戰場,並且警戒再有胡人偷襲,領著剩餘的半數軍卒撲向了南邊的戰場。
黃品在圓陣當中的時候就已經在陣外引燃了篝火。
在奔襲而來的胡人剛露麵時,又下令將準備夜襲拔蘭部的火箭射了出去。
在火光中照耀下,胡人一上來就受挫,根本沒有破陣的勇氣。
反複的進行騎射拉扯,期盼著北邊的秦人早些潰敗,好連帶著這裏的秦人也跟著潰逃。
可北邊的戰事不但遲遲沒有進展,還看到一支大概數目在數百人左右的秦人舉燈朝著這邊疾馳而來。
這讓南邊的萬餘胡人心中既發緊,又大為疑惑。
搞不明白這些秦人是怎麽過來的。
直道北邊拔蘭部與冒頓的麾下發出驚天的哀嚎,這些胡人才想明白是那邊被秦人給殺穿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由三部拚湊而成的這部分胡人頃刻間出現了不同的選擇。
多蘭部與拔蘭部關係最為親密,族長畢可知道拔蘭部若是完了他也好不了。
毫不猶豫的下令族人調轉方向迎了上去。
密契部的族長則狡猾的多,他的部族在李部中最小。
一旦戰敗,他根本承受不起。
同樣毫不猶豫的下令,隻不過是下的令與畢可截然相反,帶著族人向西南的黑暗之中疾馳而去。
壩拖部的族長則是出於貪婪,不想眼見著到手的虜獲從手中飛走。
而且他也覺得這數百的秦人隻是僥幸突了過來。
畢可帶著近五千的族人應該可以幫拔蘭部穩住,最終秦人還是會落敗。
對密契部的逃離冷哼一聲後,便下令族人繼續對這邊的秦人進行騎射。
隻是事與願違,隻過了片刻功夫,秦人豎起的長燈依舊在向這邊馳來。
這讓壩拖部的族人驚愕萬分的同時,也預感到事情不妙。
但是再想帶著族人撤離已經來不及,篝火後的秦人不再如先前那樣窩在篝火後的黑暗之中。
而是如潮水一樣洶湧的奔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