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如蛛絲的秋雨傾灑而下,仿佛是在編織一片巨大的帷幔。
灰蒙蒙的雨霧雖然遮擋住了蒙恬的視線,但腳下泥土的鬆軟卻感覺得極為清晰。
“如此上佳的沃土不去經營,非要行棄信忘義之事。”
頗為感慨的對著身周一眾將領感慨了一句,蒙恬先擺手示意不必附和。
隨後嗅了嗅雨霧中的血腥氣,冷哼一聲道:“這是不知死活。”
伸手接了些雨滴,感受手心中傳來的陣陣的涼意,蒙恬眉頭微微皺起陷入了沉思。
河南地獲取的輕鬆皆因胡人自大,以及勢大的匈奴部並未發全力。
對河南地依舊存有覬覦心。
隨後聯合的胡人各部前來報複就是最好的證明。
好在第一處遇到的就是秦中城。
不但沒有報複迴來,還折了不少人手。
但胡人敗得稀裏糊塗,且那一戰隻是傷筋並未能動骨。
胡人恐怕隻會愈發的不甘,並不會絕了報複之心。
尤其是從虜獲的胡人口中得知,匈奴部隱隱有一統各胡部的意思。
為了顯示匈奴部的強大,也不會善罷甘休。
就算此次肅清大河以南這些胡部的消息傳到北岸,恐怕也無法震懾住匈奴部。
與匈奴全麵對戰是早晚之事。
既然早晚要打,晚打便不如早打,且要先打。
不然西起乞伏山,東至原趙地長城的邊境線過長。
三十萬人馬全都撒下去防守,根本就不現實。
光是糧草的運送就能把大軍拖垮。
這個時候應該趁著匈奴部還未準備好再次南下猛攻而上。
可這場秋雨下得太不是時候。
傳令與集結都要多耗費出不少的工夫。
就算是軍令按時傳下去,大軍能夠按時渡河。
可輜重必然是跟不上。
這場雨恐怕是秋日的最後一場雨。
入冬之後若是輜重遲遲不到,軍心必亂。
待明年春季再發動攻勢,相對而言要更為穩妥。
可如果拖到春季,不單是己方有所準備,匈奴那邊也會做好準備。
甚至有可能不顧冬日嚴寒,頻頻前來襲擾。
盤算到這,蒙恬將眉頭皺得更深。
抬起頭好似目光能穿透灰蒙蒙的雨霧,看清不遠處的大河以及河對岸的胡人一樣,緊緊盯著前方。
過了良久,蒙恬猛得一轉身,看向裨將涉間,“你下邊那幾曲戰得如何。”
涉間統領十曲,共三萬人左右,其中騎軍占了將近一成。
這個騎軍數目看似不多,但卻是全軍騎士唯一被下令可以使用馬鐙與馬鞍,且隻能夜裏出戰的。
這樣做的目的既是檢驗馬鐙是否堪用,也為了不過早的讓胡人看到馬鐙。
畢竟馬鐙實在太簡單,隻要是騎兵看上一眼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製作起來也並不困難。
而兩次夜戰的戰果,沒有讓人失望。
有了馬鐙可借力,圍殺兩個幾千人的胡部時,不但戰死者寥寥無幾,傷者也並不多。
甚至是兩部的胡人沒一個逃脫出去。
刨除王昂之前擊退胡人的那場,可以說這是騎士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取如此大勝。
這樣的大事,涉間在做過查驗後,第一時間就報給了蒙恬。
對於這個時候蒙恬突然間的發問,涉間倍感疑惑。
不過疑惑歸疑惑,主將即便問得再是廢話也要迴答。
“迴上將軍,得益於借力馬鐙與皮燈弱火,騎士兩戰皆無損全勝。”
聽了涉間的迴答,蒙恬搖搖頭,“這些你早已經與我稟報過,我問得不是這些。”
轉身將目光再次看向被雨霧籠罩的大河,蒙恬沉聲道:“有了馬鐙可借力,你覺得騎士可連續多久不用下馬。”
涉間領兵已經快二十年,通過蒙恬的遠眺,瞬間明白所問的真正目的是什麽。
眼中驟然迸出亮人的精光同蒙恬一樣看向北邊的雨霧,涉間篤定道:“騎士能多久不下馬,要看馬匹的耐受力如何。
不過以眼下騎士所乘戰馬,從此處渡河一西一東隻管疾馳向高闕與原陽,至多需要三日。”
蒙恬扭頭看了看涉間,隨後又將頭轉了迴來,輕聲自語道:“三日,五百裏。
此等行軍,以往是想都不敢想。”
涉間頗為感慨道:“以往騎士或護輕車,或以半速射弩尋求突破之處,或是以抱死之心強行破襲。
雙腳有了踏力之處,騎士不但戰法將多出許多。
甚至可獨成一軍,離輕車遠行借馬力馬勢長久持兵左突右殺。
此次所取戰果,更是將精騎戰陣之威擺在眼前。”
扭頭看了看營寨方向,涉間微微一歎的繼續道:“一軍興,必有一軍落。
輕車自此恐怕要讓出軍中主位。”
蒙恬先是點點頭,隨後又搖搖頭,“道理雖如此,可哪能是一蹴而就之事。
況且無論材官也好,騎士與輕車也罷,都看為將者如何統領。
哪個用好,都當得軍中之主。
不過騎士之威也開始凸顯,確實要花些心思如何布置新陣上。”
涉間目光閃動了幾下,用餘光小心的瞄了一眼蒙恬身後的蒙成,意味深長道:“此物是那半胡兒製出,且與王昂出戰時又雙劍合一。
路上又聽聞這半胡兒對騎士之道頗有造詣。
將軍把那胡兒置為縣尉不但屈才,還不好再仔細詢問。”
聞言,蒙恬微微一笑,“邊地縣尉與在軍中的區別不大。
你也不要一口一個半胡兒叫著。
之前不管是真胡兒也好,身處胡地的黃氏之人也罷,如今都是我秦人。
他若真是精通騎士之道,再加征辟就是。”
“半胡兒的叫法,我看倒是沒錯,就是有些太高看那半胡兒。”
蒙成接了一句,眼中透出一股陰鶩的目光繼續道:“人除了個子高些,再無其他特異之處。
馬鐙恐怕是他家走散的老仆之法,與他沒什麽幹係。
先前順路去送照身貼之時,聽聞那半胡兒整日隻知琢磨吃食。
武安君的後人教授他大秦軍中技藝,那半胡兒都不上心。
不要說指望他能有什麽堪用騎士的戰法,今後奪迴河北故趙地的邊縣縣尉恐怕都做不好。”
涉間目光意味深長的瞥了眼蒙成,嗬嗬一笑沒接話茬。
蒙恬則是轉身拍了拍蒙成的肩頭,“隻是送個照身貼那一時半刻,能看出什麽來。
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以地取人。
人家可不是光製出馬鐙,弱火皮燈也是他急迫間想出來的。”
察覺話茬拉得有些遠,蒙恬臉色一正,轉過身再次看向涉間道:“若全軍騎士隻帶五日口糧,你覺得能否快速插到高闕以西堵住乞丐伏山馳援而來的胡人。”
涉間明白蒙恬這是在點他的將,粗眉一挑沉聲道:“胡人無車缺甲,隻以騎射見長。
即便是馬鐙之法學了去,也依舊無法與我大秦銳士近戰。
我願親領騎士先撲高闕,後堵西地胡人。”
蒙恬盯著涉間的雙眼,聲音低沉道:“後將軍所領偏師未必有你迅速。
一旦你堵不住胡人,將戰事拖入寒冬,大軍將陷入進退兩難之地。
該知道這不單是你領軍兇險之事,還會擔起整軍勝敗的重責。”
涉間猛得一抱拳,“若有差池閃失,屬下提頭來見。”
蒙恬拍了拍涉間,微微搖頭道:“要你人頭做什麽。
我要的是你能堵住西邊的胡人,以保大軍能將北假地一戰而定。”
灰蒙蒙的雨霧雖然遮擋住了蒙恬的視線,但腳下泥土的鬆軟卻感覺得極為清晰。
“如此上佳的沃土不去經營,非要行棄信忘義之事。”
頗為感慨的對著身周一眾將領感慨了一句,蒙恬先擺手示意不必附和。
隨後嗅了嗅雨霧中的血腥氣,冷哼一聲道:“這是不知死活。”
伸手接了些雨滴,感受手心中傳來的陣陣的涼意,蒙恬眉頭微微皺起陷入了沉思。
河南地獲取的輕鬆皆因胡人自大,以及勢大的匈奴部並未發全力。
對河南地依舊存有覬覦心。
隨後聯合的胡人各部前來報複就是最好的證明。
好在第一處遇到的就是秦中城。
不但沒有報複迴來,還折了不少人手。
但胡人敗得稀裏糊塗,且那一戰隻是傷筋並未能動骨。
胡人恐怕隻會愈發的不甘,並不會絕了報複之心。
尤其是從虜獲的胡人口中得知,匈奴部隱隱有一統各胡部的意思。
為了顯示匈奴部的強大,也不會善罷甘休。
就算此次肅清大河以南這些胡部的消息傳到北岸,恐怕也無法震懾住匈奴部。
與匈奴全麵對戰是早晚之事。
既然早晚要打,晚打便不如早打,且要先打。
不然西起乞伏山,東至原趙地長城的邊境線過長。
三十萬人馬全都撒下去防守,根本就不現實。
光是糧草的運送就能把大軍拖垮。
這個時候應該趁著匈奴部還未準備好再次南下猛攻而上。
可這場秋雨下得太不是時候。
傳令與集結都要多耗費出不少的工夫。
就算是軍令按時傳下去,大軍能夠按時渡河。
可輜重必然是跟不上。
這場雨恐怕是秋日的最後一場雨。
入冬之後若是輜重遲遲不到,軍心必亂。
待明年春季再發動攻勢,相對而言要更為穩妥。
可如果拖到春季,不單是己方有所準備,匈奴那邊也會做好準備。
甚至有可能不顧冬日嚴寒,頻頻前來襲擾。
盤算到這,蒙恬將眉頭皺得更深。
抬起頭好似目光能穿透灰蒙蒙的雨霧,看清不遠處的大河以及河對岸的胡人一樣,緊緊盯著前方。
過了良久,蒙恬猛得一轉身,看向裨將涉間,“你下邊那幾曲戰得如何。”
涉間統領十曲,共三萬人左右,其中騎軍占了將近一成。
這個騎軍數目看似不多,但卻是全軍騎士唯一被下令可以使用馬鐙與馬鞍,且隻能夜裏出戰的。
這樣做的目的既是檢驗馬鐙是否堪用,也為了不過早的讓胡人看到馬鐙。
畢竟馬鐙實在太簡單,隻要是騎兵看上一眼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製作起來也並不困難。
而兩次夜戰的戰果,沒有讓人失望。
有了馬鐙可借力,圍殺兩個幾千人的胡部時,不但戰死者寥寥無幾,傷者也並不多。
甚至是兩部的胡人沒一個逃脫出去。
刨除王昂之前擊退胡人的那場,可以說這是騎士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取如此大勝。
這樣的大事,涉間在做過查驗後,第一時間就報給了蒙恬。
對於這個時候蒙恬突然間的發問,涉間倍感疑惑。
不過疑惑歸疑惑,主將即便問得再是廢話也要迴答。
“迴上將軍,得益於借力馬鐙與皮燈弱火,騎士兩戰皆無損全勝。”
聽了涉間的迴答,蒙恬搖搖頭,“這些你早已經與我稟報過,我問得不是這些。”
轉身將目光再次看向被雨霧籠罩的大河,蒙恬沉聲道:“有了馬鐙可借力,你覺得騎士可連續多久不用下馬。”
涉間領兵已經快二十年,通過蒙恬的遠眺,瞬間明白所問的真正目的是什麽。
眼中驟然迸出亮人的精光同蒙恬一樣看向北邊的雨霧,涉間篤定道:“騎士能多久不下馬,要看馬匹的耐受力如何。
不過以眼下騎士所乘戰馬,從此處渡河一西一東隻管疾馳向高闕與原陽,至多需要三日。”
蒙恬扭頭看了看涉間,隨後又將頭轉了迴來,輕聲自語道:“三日,五百裏。
此等行軍,以往是想都不敢想。”
涉間頗為感慨道:“以往騎士或護輕車,或以半速射弩尋求突破之處,或是以抱死之心強行破襲。
雙腳有了踏力之處,騎士不但戰法將多出許多。
甚至可獨成一軍,離輕車遠行借馬力馬勢長久持兵左突右殺。
此次所取戰果,更是將精騎戰陣之威擺在眼前。”
扭頭看了看營寨方向,涉間微微一歎的繼續道:“一軍興,必有一軍落。
輕車自此恐怕要讓出軍中主位。”
蒙恬先是點點頭,隨後又搖搖頭,“道理雖如此,可哪能是一蹴而就之事。
況且無論材官也好,騎士與輕車也罷,都看為將者如何統領。
哪個用好,都當得軍中之主。
不過騎士之威也開始凸顯,確實要花些心思如何布置新陣上。”
涉間目光閃動了幾下,用餘光小心的瞄了一眼蒙恬身後的蒙成,意味深長道:“此物是那半胡兒製出,且與王昂出戰時又雙劍合一。
路上又聽聞這半胡兒對騎士之道頗有造詣。
將軍把那胡兒置為縣尉不但屈才,還不好再仔細詢問。”
聞言,蒙恬微微一笑,“邊地縣尉與在軍中的區別不大。
你也不要一口一個半胡兒叫著。
之前不管是真胡兒也好,身處胡地的黃氏之人也罷,如今都是我秦人。
他若真是精通騎士之道,再加征辟就是。”
“半胡兒的叫法,我看倒是沒錯,就是有些太高看那半胡兒。”
蒙成接了一句,眼中透出一股陰鶩的目光繼續道:“人除了個子高些,再無其他特異之處。
馬鐙恐怕是他家走散的老仆之法,與他沒什麽幹係。
先前順路去送照身貼之時,聽聞那半胡兒整日隻知琢磨吃食。
武安君的後人教授他大秦軍中技藝,那半胡兒都不上心。
不要說指望他能有什麽堪用騎士的戰法,今後奪迴河北故趙地的邊縣縣尉恐怕都做不好。”
涉間目光意味深長的瞥了眼蒙成,嗬嗬一笑沒接話茬。
蒙恬則是轉身拍了拍蒙成的肩頭,“隻是送個照身貼那一時半刻,能看出什麽來。
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以地取人。
人家可不是光製出馬鐙,弱火皮燈也是他急迫間想出來的。”
察覺話茬拉得有些遠,蒙恬臉色一正,轉過身再次看向涉間道:“若全軍騎士隻帶五日口糧,你覺得能否快速插到高闕以西堵住乞丐伏山馳援而來的胡人。”
涉間明白蒙恬這是在點他的將,粗眉一挑沉聲道:“胡人無車缺甲,隻以騎射見長。
即便是馬鐙之法學了去,也依舊無法與我大秦銳士近戰。
我願親領騎士先撲高闕,後堵西地胡人。”
蒙恬盯著涉間的雙眼,聲音低沉道:“後將軍所領偏師未必有你迅速。
一旦你堵不住胡人,將戰事拖入寒冬,大軍將陷入進退兩難之地。
該知道這不單是你領軍兇險之事,還會擔起整軍勝敗的重責。”
涉間猛得一抱拳,“若有差池閃失,屬下提頭來見。”
蒙恬拍了拍涉間,微微搖頭道:“要你人頭做什麽。
我要的是你能堵住西邊的胡人,以保大軍能將北假地一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