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宇說:
“段老將軍不必多慮,雖然各營官指揮使手下的兵士人數少了,但個個都是精兵,而且,他們薪餉待遇並不會受影響,他們為什麽會不服呢?”
見段友山沒說話,丹宇又看著趙友林說:
“前些日子,本帥讓魏司馬拘捕了一個吞吃軍餉和克扣軍糧的右校尉,他供認很多大營也有這樣的情況,趙大人怎麽看?”
丹宇根據同魏笙書的商議,雖然暫時不去徹查營官吞吃空餉以及克扣軍糧的案子,但他此時卻故意這麽提了出來,他的意思就是敲山震虎,讓心中有鬼的趙友林感到震懾。果然,趙友林此時趕緊說:
“段大將軍,大司馬所提屯田的方案與咱們眼下的狀況頗為符合,既然咱們一下子找不到蠻夷,讓那些老弱病殘的將士去屯田,未免不是一個好辦法,營官指揮使那邊,咱們兵部發文說下去便是。”
趙友林作為兵部尚書,他這麽一說,段友山也不好再固執己見,隻得勉強同意。接著,大家又討論讓誰來負責屯田,由於這件事在大梁國從未有過先例,所以,趙友林和胡運超都是默不作聲。作為官場老油子,這裏麵水深水淺自己根本沒把握,況且也看不到什麽好處,自己何必去趟這趟渾水呢,如果推薦自己的人去,萬一這裏吃力不討好,自己那就裏外難做人了。
丹宇見大家不作聲,忽然說:
“本帥以為,長期穩定的糧草保障是咱們擊破蠻夷最有力的保障,而且我軍初次進行屯田,各方麵需要銜接的事務很多,這裏必須需要得力人手去統籌,故此,本帥決定就由胡運超將軍負責此事……”
丹宇此言一出,除了魏笙書,其餘眾人盡皆色變,須知胡運超乃朝廷三品大員,一般都有兵部和吏部共同呈報景德帝欽定,非經授權,丹宇並無這樣的權限。
作為在邊關的利益同盟者,趙友林已經同胡運超抱團,而且,因為這次王文涵等人到邊關代表澄如拉攏他們,他們都已經在內心把自己是為恕王黨,所以,丹宇這麽突然提出要調整胡運超的職位,他們當然在內心極為排斥。但是,趙友林也不敢直接駁斥丹宇越權,隻好說:
“大元帥,胡將軍擔任西北行軍總管多年,行軍打仗,也都是身先士卒,深得將士愛戴,這麽突然讓他負責屯田,讓大家感到他突然受貶,這合適嗎?”
“哈哈哈,趙大人多慮了,適才本帥不是說了嗎,柔然蠻夷遠遁,這屯田職責尤為重要,隻要胡將軍把這事幹好了,本帥一定會奏請聖上,大大褒獎胡將軍。”
趙友林心裏雖然丹宇這個理由十分勉強,但是,他作為大元帥,剛一出征,就打了個大勝仗,以極小的代價,殲滅了蠻夷7000多人,還利用俘虜及蠻夷遺體換了大梁國極為緊缺的戰馬,可謂風頭正盛,如果自己固執已見,與丹宇硬頂,萬一這個愣頭青拿出尚方寶劍,這事就會鬧僵了。
於是,趙友林就拋出了軟釘子:
“既然大元帥主意已定,屬下照辦就是,隻是……隻是胡將軍是欽命三品大員,他的職位有所變動的話……”
果不其然,丹宇還沒等趙友林的話說完,就笑著打斷了:
“哈哈,趙大人,你的意思胡將軍這個西路行軍總管是要聖上欽命吧,這點你不必擔心,出征之時,聖上授了本帥尚方寶劍,讓本帥可以先斬後奏,現在本帥決定!”
說到這裏,丹宇拿出案上的一支令牌,說:
“胡運超聽令,本帥任命你為中軍行轅屯田總管,今日立刻赴任,不得有誤!”
此時,胡運超心裏即使有一百個不願意,但局麵已無可挽迴,否則,他就是臨陣抗命,這畢竟在軍營,大元帥的將令有著不可侵犯的權威。他起身拱手,接過了令牌,說:
“末將遵命……”
還沒等胡運超說完,丹宇又厲聲說:
“魏笙書聽令,本帥任命你為西路行軍總管,接替胡運超將軍,今日立刻赴任,不得有誤!”
魏笙書趕緊躬身致禮,接過了令牌。丹宇又對趙友林說:
“趙大人,魏司馬和胡將軍的職位變動,循例要聖上欽定,你作為兵部尚書,本帥令你們兵部立刻擬定文書,八百裏加急報報京城聖斷。”
魏笙書看著丹宇幹淨利落地逼著胡運超交出了西北行軍總管的職位,心中也是不禁大為佩服。原來,魏笙書與丹宇談了部隊指揮運行體係存在的一些問題之後,丹宇也是深有同感。他這次主動請纓,一來是為了獲得景德帝的青睞,二來,他也感覺到澄如在朝中勢力龐大,自己難以與之抗衡,所以,他也想通過出征在軍隊建立自己的勢力體係,作為今後叫板澄如的資本。
可是,按照大梁國的規製,每次用兵,景德帝授權領兵的元帥或將軍可以臨時節製全國的軍隊,但一旦戰事結束,平常軍隊的管理仍然掌握在各級將官手中,丹宇作為親王,根本不可能調動一兵一卒,除非你自己在軍隊培養了嫡係。
西路行軍總管作為常備軍的主管將領,手中可以調配將近6萬人的軍隊,雖然丹宇感到眼下胡運超對他確實是有令必行,不是胡運超是自己的人,而是因為自己是征討大元帥,一旦與柔然國戰事結束,自己迴京做王爺,胡運超才不會鳥你呢。
於是,丹宇最近也想趁自己出征柔然國之機,培養自己的人擔任這個手握重兵的西路行軍總管,而在他的眼裏,魏笙書是不二的人選。魏笙書作為行軍大司馬,相當於大元帥的高級幕僚和參謀,地位雖高,但手裏確無法掌握軍隊,雖然他對軍隊中的一些弊端頗有微詞,卻是一時無法改變現狀。 所以,當丹宇把自己的計劃同魏笙書和盤托出時,兩人一拍即合。
不過,起初魏笙書心裏還不是很有底,丹宇卻說:
“魏司馬,你奇計百出,讓我軍首戰取勝,現在軍心大振,你也因此威名遠揚,本帥此時令你擔任西路行軍總管正當其時,你就放心上任,大展宏圖,有什麽事本帥來給你兜底便是。”
於是,丹宇借著安排討論屯田問題之機,迅速宣布魏笙書接替了胡運超的職位。
“段老將軍不必多慮,雖然各營官指揮使手下的兵士人數少了,但個個都是精兵,而且,他們薪餉待遇並不會受影響,他們為什麽會不服呢?”
見段友山沒說話,丹宇又看著趙友林說:
“前些日子,本帥讓魏司馬拘捕了一個吞吃軍餉和克扣軍糧的右校尉,他供認很多大營也有這樣的情況,趙大人怎麽看?”
丹宇根據同魏笙書的商議,雖然暫時不去徹查營官吞吃空餉以及克扣軍糧的案子,但他此時卻故意這麽提了出來,他的意思就是敲山震虎,讓心中有鬼的趙友林感到震懾。果然,趙友林此時趕緊說:
“段大將軍,大司馬所提屯田的方案與咱們眼下的狀況頗為符合,既然咱們一下子找不到蠻夷,讓那些老弱病殘的將士去屯田,未免不是一個好辦法,營官指揮使那邊,咱們兵部發文說下去便是。”
趙友林作為兵部尚書,他這麽一說,段友山也不好再固執己見,隻得勉強同意。接著,大家又討論讓誰來負責屯田,由於這件事在大梁國從未有過先例,所以,趙友林和胡運超都是默不作聲。作為官場老油子,這裏麵水深水淺自己根本沒把握,況且也看不到什麽好處,自己何必去趟這趟渾水呢,如果推薦自己的人去,萬一這裏吃力不討好,自己那就裏外難做人了。
丹宇見大家不作聲,忽然說:
“本帥以為,長期穩定的糧草保障是咱們擊破蠻夷最有力的保障,而且我軍初次進行屯田,各方麵需要銜接的事務很多,這裏必須需要得力人手去統籌,故此,本帥決定就由胡運超將軍負責此事……”
丹宇此言一出,除了魏笙書,其餘眾人盡皆色變,須知胡運超乃朝廷三品大員,一般都有兵部和吏部共同呈報景德帝欽定,非經授權,丹宇並無這樣的權限。
作為在邊關的利益同盟者,趙友林已經同胡運超抱團,而且,因為這次王文涵等人到邊關代表澄如拉攏他們,他們都已經在內心把自己是為恕王黨,所以,丹宇這麽突然提出要調整胡運超的職位,他們當然在內心極為排斥。但是,趙友林也不敢直接駁斥丹宇越權,隻好說:
“大元帥,胡將軍擔任西北行軍總管多年,行軍打仗,也都是身先士卒,深得將士愛戴,這麽突然讓他負責屯田,讓大家感到他突然受貶,這合適嗎?”
“哈哈哈,趙大人多慮了,適才本帥不是說了嗎,柔然蠻夷遠遁,這屯田職責尤為重要,隻要胡將軍把這事幹好了,本帥一定會奏請聖上,大大褒獎胡將軍。”
趙友林心裏雖然丹宇這個理由十分勉強,但是,他作為大元帥,剛一出征,就打了個大勝仗,以極小的代價,殲滅了蠻夷7000多人,還利用俘虜及蠻夷遺體換了大梁國極為緊缺的戰馬,可謂風頭正盛,如果自己固執已見,與丹宇硬頂,萬一這個愣頭青拿出尚方寶劍,這事就會鬧僵了。
於是,趙友林就拋出了軟釘子:
“既然大元帥主意已定,屬下照辦就是,隻是……隻是胡將軍是欽命三品大員,他的職位有所變動的話……”
果不其然,丹宇還沒等趙友林的話說完,就笑著打斷了:
“哈哈,趙大人,你的意思胡將軍這個西路行軍總管是要聖上欽命吧,這點你不必擔心,出征之時,聖上授了本帥尚方寶劍,讓本帥可以先斬後奏,現在本帥決定!”
說到這裏,丹宇拿出案上的一支令牌,說:
“胡運超聽令,本帥任命你為中軍行轅屯田總管,今日立刻赴任,不得有誤!”
此時,胡運超心裏即使有一百個不願意,但局麵已無可挽迴,否則,他就是臨陣抗命,這畢竟在軍營,大元帥的將令有著不可侵犯的權威。他起身拱手,接過了令牌,說:
“末將遵命……”
還沒等胡運超說完,丹宇又厲聲說:
“魏笙書聽令,本帥任命你為西路行軍總管,接替胡運超將軍,今日立刻赴任,不得有誤!”
魏笙書趕緊躬身致禮,接過了令牌。丹宇又對趙友林說:
“趙大人,魏司馬和胡將軍的職位變動,循例要聖上欽定,你作為兵部尚書,本帥令你們兵部立刻擬定文書,八百裏加急報報京城聖斷。”
魏笙書看著丹宇幹淨利落地逼著胡運超交出了西北行軍總管的職位,心中也是不禁大為佩服。原來,魏笙書與丹宇談了部隊指揮運行體係存在的一些問題之後,丹宇也是深有同感。他這次主動請纓,一來是為了獲得景德帝的青睞,二來,他也感覺到澄如在朝中勢力龐大,自己難以與之抗衡,所以,他也想通過出征在軍隊建立自己的勢力體係,作為今後叫板澄如的資本。
可是,按照大梁國的規製,每次用兵,景德帝授權領兵的元帥或將軍可以臨時節製全國的軍隊,但一旦戰事結束,平常軍隊的管理仍然掌握在各級將官手中,丹宇作為親王,根本不可能調動一兵一卒,除非你自己在軍隊培養了嫡係。
西路行軍總管作為常備軍的主管將領,手中可以調配將近6萬人的軍隊,雖然丹宇感到眼下胡運超對他確實是有令必行,不是胡運超是自己的人,而是因為自己是征討大元帥,一旦與柔然國戰事結束,自己迴京做王爺,胡運超才不會鳥你呢。
於是,丹宇最近也想趁自己出征柔然國之機,培養自己的人擔任這個手握重兵的西路行軍總管,而在他的眼裏,魏笙書是不二的人選。魏笙書作為行軍大司馬,相當於大元帥的高級幕僚和參謀,地位雖高,但手裏確無法掌握軍隊,雖然他對軍隊中的一些弊端頗有微詞,卻是一時無法改變現狀。 所以,當丹宇把自己的計劃同魏笙書和盤托出時,兩人一拍即合。
不過,起初魏笙書心裏還不是很有底,丹宇卻說:
“魏司馬,你奇計百出,讓我軍首戰取勝,現在軍心大振,你也因此威名遠揚,本帥此時令你擔任西路行軍總管正當其時,你就放心上任,大展宏圖,有什麽事本帥來給你兜底便是。”
於是,丹宇借著安排討論屯田問題之機,迅速宣布魏笙書接替了胡運超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