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景德帝朝會結束,郭濤然正待喊“無事退朝”時,高成忽然喊:


    “萬歲,臣有本要奏。”


    景德帝與眾大臣一看,感到有些驚愕,這個輔國將軍今兒個怎麽了,他平常很少參加朝會,也沒有辦什麽差事,他有什麽事好說呢,畢竟這是朝會,雖然他是景德帝的兄弟,他也不能造次。


    景德帝問道:


    “輔國將軍今天何事要奏?”


    “萬歲,臣弟今天首先代表咱們一幫子兄弟感謝陛下皇恩浩蕩,專門替咱們建了新的府邸,大家去那邊看了新房子以後,都說陛下雅量高致,我等真乃三生有幸……”


    景德帝一揮手,打斷了高成的話。雖然他迫於壓力赦免了他的兄弟,但朝堂之上,他也不願聽這些頌諛之詞,就問:


    “好了,輔國將軍,此乃朝會,你總不會就說這些吧?”


    “陛下明鑒,臣弟想說的確實不止這些。臣弟懇請陛下可否體諒臣弟的難處,讓咱們早日遷進新居。”


    “此事早有定論,戶部也已安排了公帑,自有工部去落實完成,此等小事難道也要朕親自操辦?”


    “此事對於陛下來說雖是小事,但對臣弟一家來說卻是大事,臣弟不爭氣的二兒子過些日子就要完婚,還眼巴巴地等著這裏的府邸呢……”


    景德帝聽出高成話語中的蹊蹺,就說:


    “呃,看來你話裏有話,你就不要這麽藏著掖著了,怎麽,你的府邸出什麽問題了?”


    “哎,這該怎麽說呢,臣弟因為急著要搬進新的府邸,那邊也就多去了幾次,這房子明明已經建好了,可我們卻搬不進去,私底下一問,聽說朝廷還欠著那邊的銀子……”


    一聽此言,澄如與劉宇涵、張天桂頓時色變,而丹宇則暗暗得意,聽著高成繼續說下去。


    “我一聽,也沒辦法,隻好找了玄城縣令範嘉言,當初讓我們這幫人的府邸建那邊就是他。他一聽我們說起這件事,也是叫苦不迭,說他到工部、戶部都催了好多次了,這銀子卻還沒撥下來。所以,今天臣弟趁著朝會的機會,把這件事啟奏陛下,懇請陛下過問。”


    景德帝的臉色漸漸陰沉了下來。本來給這些老兄弟建府邸,他就是要營造一種兄友弟恭的氛圍,後來因為考慮在城裏建府邸開支浩大,還是丹宇出了主意,才在城郊建了這些府邸,既省了銀子,又替自己贏得了口碑,想起這件事的處置,他心中有時還頗為自得。


    可是,高成的一番話,讓景德帝對自己的治下的官員係統產生了質疑,這明明都是自己過問的事,下麵竟然還有人故意打馬虎眼,還是別有用心,把這件事拖了下來。這高成看來也是求告無門,今天才在朝堂之上告了禦狀。


    景德帝本想拍案而起,可是想想自己身為九五之尊,如此雷霆震怒有失體統,況且,也不能以為這樣一件事就把承辦官員一棍子打死,畢竟大梁國的很多事都還要依仗他們去落實的,他實在犯不著替自己這些不爭氣的兄弟掀起一場大風波。於是,他沉吟了一會,問:


    “恕親王何在?”


    澄如趕緊出列跪下,說:


    “父皇,兒臣在此,不知有何吩咐?”


    “澄如,這戶部和工部都是你替朕管著的,適才輔國將軍說的這件事,退朝之後,你好好過問一下吧,處理好之後,給朕上個條陳。朕今兒個乏了,不想說的太多,退朝吧。”


    郭濤然在邊上一聽,趕忙喊道:


    “退朝,恭送陛下起駕。”


    澄如退朝之後,剛迴到親王府,劉宇涵和張天桂就跟著進了王府,不一會,吳國公曹師堂的轎子也到了王府。


    幾個人剛一落座,張天桂就迫不及待地對澄如說:


    “親王殿下,這迴可出大事了,你可替微臣想想辦法啊,這50萬兩銀子,弄不好,我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呀。”


    然後,他又白了劉宇涵一眼,氣唿唿地說:


    “劉大人,這個餿主意可是你出的,如果我因此被陛下查辦了,你也逃不了幹係。”


    “什麽主意不主意的,咱戶部的銀子可是一分一厘都撥到你們工部去了,你自己管不好,怎麽把氣撒到我戶部身上了?”


    想不到劉宇涵把自己推得幹幹淨淨,張天桂頓時氣得不行,他身材比劉宇涵高大許多,此時也顧不得斯文,起身扯住劉宇涵的衣襟,說:


    “姓劉的,你既是如此說法,咱們今天就到陛下麵前說個明白,大不了我和你拚個魚死網破。”


    澄如一見自己手下的兩位得力幹將開始互相攻訐,心中大為不悅,臉色不禁沉了下來。邊上的曹師堂見狀不對,趕緊上前用手隔開了張天桂與劉雨涵,說:


    “兩位大人息怒,這事還沒糟到哪裏去,陛下不是讓親王殿下過問嗎,咱們現在首先要替殿下出點子,把這個關先過去。你們這一出豈不是不打自招嗎?”


    張天桂和劉宇涵悻悻坐下,一時默不作聲。


    澄如問曹師堂:


    “舅舅,現在咱們的誠意貨棧賬麵上還有多少銀子?”


    曹師堂答道:


    “這個我可說不上來,不過,來這邊之前,我已讓青川去知會吳掌櫃了,讓他馬上過來。”


    “好的,大家稍安勿躁,先喝杯茶吧,我已讓馮公公安排宴膳了,等會咱們喝一杯。大家放心,隻要本王在,總會替你們過了這一關。”


    作為親王,朝廷專門給澄如府上安排了內官,而郡王就沒有這樣的待遇。這位馮公公跟隨郭濤然多年,前些日子剛被安排到恕親王府。


    幾個人正喝著茶,隻見吳掌櫃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張天桂趕緊問:


    “吳掌櫃,咱們貨棧裏還有多少現銀啊?”


    吳道義不明就裏,遲疑著答道:


    “大概有個5、6萬兩現銀吧,怎麽了,張大人?”


    “那如果籌集50萬兩銀子,咱們貨棧需要多少時間?”


    “哎,如果按照以前的趨勢,咱們大概個把月就可以籌集50萬兩銀子,但現在那邊的道刊貨棧搞了存銀享受打折後,咱們買賣一落千丈,好多老客戶都跑到他們那邊去了,咱們的貨現在都賣不出去,怎麽籌集到銀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笙書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裏聽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裏聽雨並收藏笙書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