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笙書一聽,略有尷尬,正想這怎麽說的時候,這時爾芯時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說:
“萬公子,你就不必自謙了,你那天在江邊吟誦的那首詩,絕對是空前絕後的絕妙好辭,這杯酒就你既然喝了,就要在這場延續千年盛會上留下你的絕句吧。”
魏笙書對那個主持人拱了拱手,說:
“既是如此,在下也不能壞了這曲水流觴兩千年的規矩,前幾日在建康城鳳凰台盤桓許久,今日就以鳳凰台題,獻醜吟誦幾句吧。”
他略一思索,便開始了吟誦: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避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借景抒情,用時光的變幻來表達對曆史的憑吊,讓人頓有世道滄桑之感,並且形象的勾勒出江南的風光特色,更引起了今天參加活動這幫文士自豪。曆史上的江南,屬於吳越之地,這幫文士對自己的先輩自然有著一種先天的膜拜,甚至相較於北方,內心還有一絲絲優越感。
而魏笙書這個在他們眼裏的北方佬,卻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結合江南人士引以自豪的幾個曆史古跡,創作出這麽穿越時空且對仗工整詩文,簡直令他們目瞪口呆。
眾人沉寂了一會,不約而同地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主持人起身問道:
“萬公子,你的詩文如此超凡脫俗,且寓意深遠,讓我等不勝欽佩,想不到公子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文采,將來前途定是不可限量,來,咱們大家舉杯共飲一杯,慶賀萬公子的千古名句。”
哈哈,任你們才高八鬥,總不至於知道幾百年後還有一個李太白能寫出這樣的詩吧,咱不過是掉了一個書包,借用一下而已,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故弄玄虛也真是好玩。
後來,這酒杯又好幾次在魏笙書麵前停下,他也不客氣,陸續吟誦: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裏香。
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鱠 ,自愛名山入剡中。”
想不到李太白一個人就為吳越之地寫了這麽多的詩句,今天被咱盜用,唬唬這些自視名節甚高的書呆子也好。咱在前世誦讀這些詩文的時候,總覺枯燥無趣,想不到今日竟有如此妙用,看來,書到用時方恨少,此言非虛。
果不其然,隨著魏笙書詩句一篇一篇的脫口而出,整個曲水流觴的現場沸騰了,這場延續了2000年曆史悠久的盛世,何時曾有過這樣短時間能隨口吟誦出這麽多經典絕句的牛人,大家佩服之餘也是議論紛紛:
“哎,平常總是覺得咱們江南文風鼎盛,想不到北方一個這麽年輕的小夥子,都讓咱們的人不好意思再寫詩了,看來,北方這個孔孟之鄉名不虛傳啊。”
“就是就是,看來咱們要把這位萬公子留下來,請他到咱們的書院,好好給咱們上一課啊。”
“可惜,咱們的石太師還沒到,不然,這位愛才如命的太師見了他,不把他招了女婿才怪呢。”
“看他年紀輕輕,是不是事先讓人寫好了詩文呢,大家不可滅了咱們江南才子的威風。”
……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正說著,忽然聽得有人高唿:
“石太師到……”
不一會,石進廣在幾人隨從陪同下,來到了主持人的身邊。那個主持人趕緊給他安排座位,然後又把大家今天吟誦詩文的書麵記錄稿呈給了石進廣。石進廣隨手接過詩文稿看了起來,不一會,他一拍前麵的桌子,驚唿:
“這幾首詩是哪位才俊所作,此人才氣當不下謝公。”
謝公就是謝靈運,那個時代江南文士引以自豪的大詩人。主持人在旁邊輕聲說:
“這幾首詩都是一位來自大梁國的年輕公子萬涓書所作,咱們大家都是感到非常膜拜。”
“萬涓書?年輕人?怎麽這位後起之秀這麽籍籍無名,老夫去年在大梁國盤桓多日,也沒聽說有這樣的人物啊。”
主持人對著魏笙書看了一下,向石進廣示意說:
“石大人,那位就是萬涓書萬公子。”
石進廣抬頭一見魏笙書,頓時愣住了,拿在手上的紙飄落在地,他也沒感覺到。怎麽會是他,當初老夫突然棋蟲上腦,送了一柄價值連城的寶劍給他,心裏還真是有點懊悔,想不到他還竟然是一個詩文出類拔萃的大才子,老夫也算是寶劍贈英雄,物有所值了。
石進廣愣了一會,迴過神來,趕忙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向魏笙書這邊走來,口中說:
“魏公子,怎麽是你,你的這幾首詩,都是可以流傳百世的呀,看來老夫的眼光不錯,當年沒看錯你啊。”
哈哈,這個老太師做人也真是可以,竟然紆尊降貴主動示好,咱必須得給他一個麵子。
魏笙書見狀,趕緊也從座位上站起來,來到石進廣跟前,伏在地上行了跪拜之禮,說:
“晚輩魏笙書拜見石大人。”
“免禮,免禮,魏公子,你來咱們後楚國,怎麽也不同老夫說一聲,也讓老夫好好盡一下地主之誼啊。”
魏笙書起身後,說:
“晚輩在江南認識了一位爾公子,他對晚輩照顧的很周到,所以,一時也沒想起來拜見石大人,還請是大人海涵。”
“爾公子?那位爾公子能和魏公子成為朋友,他一定也是博學多才之人嘍,他今天在這裏嗎?”
魏笙書抬頭看了一下爾芯時,可是,他的座位上空空如也,剛才還不斷替自己鼓掌呐喊的爾公子怎麽突然不見了?魏笙書隻好說:
“石大人,剛才那位爾公子可能走開了,待會見到他,晚輩再向大人引薦。”
“哈哈,也好也好,來,坐到老夫邊上去,同老夫好好聊聊。”
石進廣在後楚國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家見他對一個來自大梁國的年輕人這麽客氣,心裏感到十分的羨慕,暗暗捶胸頓足,自己怎麽寫不出這麽能夠傳頌千古的詩句,要不然就可以和石太師搭上關係,今後說不定就能飛黃騰達了。
“萬公子,你就不必自謙了,你那天在江邊吟誦的那首詩,絕對是空前絕後的絕妙好辭,這杯酒就你既然喝了,就要在這場延續千年盛會上留下你的絕句吧。”
魏笙書對那個主持人拱了拱手,說:
“既是如此,在下也不能壞了這曲水流觴兩千年的規矩,前幾日在建康城鳳凰台盤桓許久,今日就以鳳凰台題,獻醜吟誦幾句吧。”
他略一思索,便開始了吟誦: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避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借景抒情,用時光的變幻來表達對曆史的憑吊,讓人頓有世道滄桑之感,並且形象的勾勒出江南的風光特色,更引起了今天參加活動這幫文士自豪。曆史上的江南,屬於吳越之地,這幫文士對自己的先輩自然有著一種先天的膜拜,甚至相較於北方,內心還有一絲絲優越感。
而魏笙書這個在他們眼裏的北方佬,卻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結合江南人士引以自豪的幾個曆史古跡,創作出這麽穿越時空且對仗工整詩文,簡直令他們目瞪口呆。
眾人沉寂了一會,不約而同地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主持人起身問道:
“萬公子,你的詩文如此超凡脫俗,且寓意深遠,讓我等不勝欽佩,想不到公子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文采,將來前途定是不可限量,來,咱們大家舉杯共飲一杯,慶賀萬公子的千古名句。”
哈哈,任你們才高八鬥,總不至於知道幾百年後還有一個李太白能寫出這樣的詩吧,咱不過是掉了一個書包,借用一下而已,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故弄玄虛也真是好玩。
後來,這酒杯又好幾次在魏笙書麵前停下,他也不客氣,陸續吟誦: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裏香。
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鱠 ,自愛名山入剡中。”
想不到李太白一個人就為吳越之地寫了這麽多的詩句,今天被咱盜用,唬唬這些自視名節甚高的書呆子也好。咱在前世誦讀這些詩文的時候,總覺枯燥無趣,想不到今日竟有如此妙用,看來,書到用時方恨少,此言非虛。
果不其然,隨著魏笙書詩句一篇一篇的脫口而出,整個曲水流觴的現場沸騰了,這場延續了2000年曆史悠久的盛世,何時曾有過這樣短時間能隨口吟誦出這麽多經典絕句的牛人,大家佩服之餘也是議論紛紛:
“哎,平常總是覺得咱們江南文風鼎盛,想不到北方一個這麽年輕的小夥子,都讓咱們的人不好意思再寫詩了,看來,北方這個孔孟之鄉名不虛傳啊。”
“就是就是,看來咱們要把這位萬公子留下來,請他到咱們的書院,好好給咱們上一課啊。”
“可惜,咱們的石太師還沒到,不然,這位愛才如命的太師見了他,不把他招了女婿才怪呢。”
“看他年紀輕輕,是不是事先讓人寫好了詩文呢,大家不可滅了咱們江南才子的威風。”
……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正說著,忽然聽得有人高唿:
“石太師到……”
不一會,石進廣在幾人隨從陪同下,來到了主持人的身邊。那個主持人趕緊給他安排座位,然後又把大家今天吟誦詩文的書麵記錄稿呈給了石進廣。石進廣隨手接過詩文稿看了起來,不一會,他一拍前麵的桌子,驚唿:
“這幾首詩是哪位才俊所作,此人才氣當不下謝公。”
謝公就是謝靈運,那個時代江南文士引以自豪的大詩人。主持人在旁邊輕聲說:
“這幾首詩都是一位來自大梁國的年輕公子萬涓書所作,咱們大家都是感到非常膜拜。”
“萬涓書?年輕人?怎麽這位後起之秀這麽籍籍無名,老夫去年在大梁國盤桓多日,也沒聽說有這樣的人物啊。”
主持人對著魏笙書看了一下,向石進廣示意說:
“石大人,那位就是萬涓書萬公子。”
石進廣抬頭一見魏笙書,頓時愣住了,拿在手上的紙飄落在地,他也沒感覺到。怎麽會是他,當初老夫突然棋蟲上腦,送了一柄價值連城的寶劍給他,心裏還真是有點懊悔,想不到他還竟然是一個詩文出類拔萃的大才子,老夫也算是寶劍贈英雄,物有所值了。
石進廣愣了一會,迴過神來,趕忙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向魏笙書這邊走來,口中說:
“魏公子,怎麽是你,你的這幾首詩,都是可以流傳百世的呀,看來老夫的眼光不錯,當年沒看錯你啊。”
哈哈,這個老太師做人也真是可以,竟然紆尊降貴主動示好,咱必須得給他一個麵子。
魏笙書見狀,趕緊也從座位上站起來,來到石進廣跟前,伏在地上行了跪拜之禮,說:
“晚輩魏笙書拜見石大人。”
“免禮,免禮,魏公子,你來咱們後楚國,怎麽也不同老夫說一聲,也讓老夫好好盡一下地主之誼啊。”
魏笙書起身後,說:
“晚輩在江南認識了一位爾公子,他對晚輩照顧的很周到,所以,一時也沒想起來拜見石大人,還請是大人海涵。”
“爾公子?那位爾公子能和魏公子成為朋友,他一定也是博學多才之人嘍,他今天在這裏嗎?”
魏笙書抬頭看了一下爾芯時,可是,他的座位上空空如也,剛才還不斷替自己鼓掌呐喊的爾公子怎麽突然不見了?魏笙書隻好說:
“石大人,剛才那位爾公子可能走開了,待會見到他,晚輩再向大人引薦。”
“哈哈,也好也好,來,坐到老夫邊上去,同老夫好好聊聊。”
石進廣在後楚國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家見他對一個來自大梁國的年輕人這麽客氣,心裏感到十分的羨慕,暗暗捶胸頓足,自己怎麽寫不出這麽能夠傳頌千古的詩句,要不然就可以和石太師搭上關係,今後說不定就能飛黃騰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