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完顏亶,完顏宗峻的兒子?”


    看著眼前被俘的金國皇帝,朱武審視著道。


    經過數年征戰,明軍在和金軍鏖戰多次後,終於由嶽飛破局,取得決定性勝利,從黃龍府攻入上京,俘虜金國皇帝。眼前這個完顏亶,便是完顏宗峻絕望而死後、新繼任的皇帝。剛當上皇帝沒多久,便被俘虜過來。


    看著這個畏畏縮縮、沒有絲毫悍勇之氣的金國皇帝,朱武心下失望,也明白了為何時間越往後,金兵越是無力。上層的腐化墮落如此,又如何指望普通的女真人拚死作戰,難怪明軍打到上京後,會有很多人投降。


    與之相比,明軍將士在領地的誘惑下,不但奮勇作戰,而且上下一心。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卒,都知道和金國的戰爭是最大的立功機會。金國占據的土地,也是距離燕京最近、最適合做領地的土地。許多功臣之所以一直沒有選擇領地,便是想要分封在燕京附近,這樣無論是去朝廷任職、還是在領地中閑居,都會極為方便,能夠從容進退。


    沒有讓將士們失望,在攻克上京、俘虜金國皇帝後,雖然還有一些金國餘部沒有被剿滅,朱武卻已經派人,犒賞有功將士。同時,他還命樞密院統計功勞,為大明冊封新一批功臣:


    “陳達、盧俊義、林衝封郡王,世襲公爵爵位。如果去海外開辟藩國,允許作為王國,世襲郡王爵位。”


    “魯智深、武鬆、關勝、李俊、喬冽、許貫忠、耶律大石、嶽飛、韓世忠封國公,世襲公爵爵位。”


    “楊誌、史進、石秀、秦明、唿延灼、董平、柴進、李應等人封郡公,世襲公爵爵位。”


    “其餘功臣也按照功勞,提升爵位等級!”


    親自為功勞最大的功臣擬定封賞,朱武這一次沒有刻意壓製爵位。不但冊封的國公郡公人數超過登基時,甚至連活著的郡王,都冊封了三位。還允許他們去海外開辟王國,世襲郡王爵位。


    其餘侯爵、伯爵,更是難以計數。隻要是做過梁山泊頭領的將領,至少都獲得了世襲伯爵爵位。


    這樣豐厚的封賞,讓眾人豔羨的同時,也猜測大規模冊封功臣的事情,可能到此為止。開國功臣的爵位,已經完全確定。


    果然,在定下功臣封賞後,朱武調整了爵位等級。把允許去海外開辟藩國的王公侯伯爵位定為超品。然後又定下一等子、二等子、三等子、一等男、二等男、三等男六等流爵,把品級定為一到六品。這六等流爵僅有爵祿,每代降等承襲,最終在三等男之後,降為在身份上比公民略高的公士身份。


    也就是說,今後想獲得世襲爵位的人,必須先立功獲得和品級相當的流爵,然後才能在立下大功後,獲得世襲爵位。進而申請領地,成為領地貴族,和整個大明帝國,自此同休共戚。


    這樣一個轉變,讓那些沒有把握住立功機會的人,頓時捶胸頓足,他們都知道自此以後,很難在大明帝國獲得世襲爵位。可以說,自此以後,除了把官位升到三品以上、擁有三等子爵位的大臣有可能成為世襲男爵外,其他獲得世襲爵位的人,可謂寥寥無幾。那些想謀求爵位的人大多轉向藩國,在擁有藩國爵位後,再謀求大明帝國爵位。


    如此一來,大明人民開發海外的熱情,自然水漲船高。許多人都前往藩國,謀求藩國爵位。這讓大明本土的人口壓力一直不是很大,內部的人地矛盾,被限製在一個範圍。為將來的長治久安,打下深厚根基。


    封賞功臣的同時,朱武也沒有忘記其他將士。不但為戰死的將士建立英烈廟、紀念碑和陵園,還允許有功將士,獲得世襲土地。隻要這些人願意留在塞外,朱武就根據他們的功勞,賜予一百畝到九百畝耕地,把他們冊封為一到九級軍士,允許子孫世襲。


    這些世襲軍士,是朱武控製塞外的觸手,也是為衛所製度崩潰,所做出的準備:


    “衛所製的實行已經超過二十年,燕京周圍的衛所,已經轉為州縣。”


    “但是塞外的衛所如果轉為州縣,朝廷駐軍的花費就會直線上升。”


    “必須想個辦法,維持塞外兵力。”


    左思右想之後,朱武參考曆史上的府兵製,在塞外冊封世襲軍士,作為士兵來源。這些世襲軍士和世襲貴族一樣,隻需要向皇帝繳納貢賦,而不用向朝廷繳納田稅。但他們每代至少出一丁,在達到服役年限後,才能承襲軍士的身份和土地。軍士可自備參戰武器和馬匹,在考取軍校和進入教導隊學習時也有優待,成為軍官之後,出任衛所軍職。


    這樣數十萬世襲軍士,就有數十萬穩定的士卒和軍官來源。不需要費力征兵,就能維持兵力。未來,他們會成為明軍的主體,和貴族出身的將領、關內征召的民兵一起,組成大明軍隊。


    為了擴大世襲軍士基數,同時對跟隨自己起家的士卒做出優待,朱武允許梁山泊時期參軍士卒前往塞外定居,獲得世襲軍士身份。戰死和傷殘的士卒也同梁山泊老兄弟一樣,擁有同等待遇。把這些為自己效忠的人,作為軍隊根基。


    數十萬世襲軍士,需要的耕地數量極為龐大,臨近燕京的土地,基本都被冊封給他們。除了一些功勳卓著的功臣領地被分封在以遼陽府為中心的遼寧路外,其餘功臣的封地,大多被分封在以黃龍府為中心的金寧路,和已經被開發的遼寧路比起來,大多是未開發的苦寒之地。


    這樣一個設置,自然讓一些功臣不滿。為了安撫他們,同時激發出對草原的熱情,朱武在相關法律中,規定在長城以外千裏到兩千裏的地方,領地長寬裏數可以達到原本規定的兩倍;兩千裏到三千裏的地方,可以達到三倍;三千裏到四千裏的地方,可以達到四倍……以距離長城遠近為標準,最大可達到原本規定的長寬十倍,麵積則相應達到百倍,堪比藩國麵積。


    如此一來,許多覺得更北方的地方苦寒、不適合做領地的功臣,開始對開拓更北方的土地,重新有了熱心。這些土地的產出固然不多,但是巨大的麵積,卻足以得到很多收益。即使隻向領地內的蠻夷收稅,都能讓他們世代富貴,更別他們還能在領地內生殺予奪,自己成為土皇帝。


    尤其是朱武把黑龍江上遊一塊長寬四百裏的土地分封給不願去海外開國的武鬆、指點他在後世的漠河一帶挖出金礦後,這些功臣貴族對北方的領地變得更加熱情,希望能同樣找到金礦,獲得豐厚收益。


    在淘金熱的帶動下,大明對北方的開拓,一直沒有停止。甚至到北極冰原一帶,都有人選擇做領地。還有人把目光轉向西方,開拓草原、西域。


    到了洪武三十年,朱武覺得太子在政治上已經成熟、把皇位傳給太子時,整個大明已完全恢複漢唐時期的土地,甚至還擁有許多藩國領地,把疆域擴張到漢唐故土之外。


    大明也一掃前宋時的頹勢,威名遠播四海。民風也重新變得尚武,推崇勇武豪邁。


    尤其是朱武為了探索金丹外的武學道路,把武功法門普及到學堂和軍隊後,武士的地位漸漸和文士並列,並且相互交融。如今,大明的頂尖人才大多都同時擁有文士和武士功名,嶽飛也成為新一代人的榜樣,出將入相封爵。


    對這樣的改變,朱武很是滿意。無論是阻止靖康之恥,還是對國運民風的轉變,都讓他覺得自己不枉於來到這個世界,不枉於成為皇帝。


    尤其是重啟分封、製定《大明禮法》,更讓他覺得有可能打破治亂循環、轉向君主立憲。隻要後代的皇帝不作死到和天下人敵對,再不濟也能靠藩國和領地貴族的支持成為虛君,依靠《大明禮法》,維持皇帝地位。


    這些考量,朱武向太子一一言明,並且作為祖訓,世代傳承下去。同時,為了鼓勵自己的子孫後代擁有進取之心、不至於像曆史上的大明宗室那樣成為痼疾,朱武規定留在大明本土的皇族,爵位降等承襲。


    第一代的皇子會被冊封親王;第二代嫡長子降等承襲為郡王,其餘諸子冊封為三等子;第三代嫡長子降為奉國公,其餘諸子冊封為一等男;第四代嫡長子降為奉國侯,其餘諸子冊封為二等男;第五代嫡長子降為奉國伯,其餘諸子冊封為三等男。到了第六代時,除了嫡長子降等承襲一等子外,其餘諸子不再冊封爵位,隻擁有公士身份。這一係也會從皇室除名,完全成為宗室。


    宗室子弟沒有皇位繼承權,卻可以出任官職、從事各種職業。如果願意去海外開國,皇家錢莊還會予以支持,並且按開辟的土地和功勞大小,冊封世襲公侯伯爵位。他們可以和功臣一樣,成為領主國君。駙馬也視同宗室子弟,擁有這個優待。


    這種嚴苛的製度,讓大明的皇室人員數量,一直維持在一個範圍內。宗室人數雖多,卻沒有多少擁有爵祿的人,在未來不但沒有成為禍患,反而成為開拓海外的主力軍。許多皇室宗室子弟為了能獲得世襲爵位,都選擇去海外開辟藩國。還有些想謀求爵位的豪強,選擇擁戴宗室子弟做國君,在獲得藩國爵位後,再通過國君的關係,謀求大明帝國爵位。


    如此一來,宗室出身的領主國君數量,自然與日俱增。他們和皇帝的利益,也綁定在一起。在這些封地貴族的支持下,大明皇帝的地位日益穩固,進而更積極地支持宗室子弟,開辟藩國自立。


    在這種良性循環下,大明帝國的擴張,一直沒有停止,不但把朱武心心念念的天竺打了下來,還在海外發現了許多新土地。為了開拓這些土地,大明朝帝國的技術一直都在進步,最終按朱武的設想,在擺脫治亂循環後,步入新的時代。


    然而,那個時代,朱武卻無法看到了。在退位二十四年後,朱武在送走最後一個名列天罡地煞的頭領時,陡然就感覺到天上星光大放,自己的元神也受到牽引,在朱武的操縱下帶著肉身,來到星空之中。


    如同在另一個世界一般,這片星空除了一百零八顆星辰光芒大亮外,其餘的星光盡皆被掩蓋。正當朱武被其中一顆星辰吸引、元神忍不住想要和它融合時,他在鏡像空間中留下的自身鏡像,卻突然化作分身跳出,融入這顆星辰。


    然後,朱武便感覺到一百零八顆星辰似乎被激活了一般,按奇妙的軌跡運轉,組成天罡地煞大陣。這陣法隻是初成,就融合成一個天地,把朱武這個“外人”,從中排斥出去。


    這讓沉迷於陣法玄妙、境界上有很大提升的朱武,忍不住悵然若失。然後,他便感覺到一陣心悸,一道不知從哪裏而來的雷劫,正在劈向自己。


    原來,朱武在天罡地煞大陣形成時,被陣法融合成天地的氣息帶動,精氣神同樣融合,在體內結成金丹。


    金丹境界在這方世界已是人仙,在這方世界會有雷災,對修行者進行考驗。


    對此毫無準備,朱武雖運轉神通躲避,肉身仍受到波及,幾乎完全被毀。正當他想要拋離身體陰神出竅時,這方世界似乎是察覺到他的陰神已經圓滿,又降下來火災,考驗朱武陰神。


    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渡過後陰性盡去,可以化為陽神。渡不過一身苦修,盡皆化為虛幻。


    朱武連這個世界有雷災都不知道,如何能料到火災,毫無準備之下,修煉數十年的陰神被陰火燒了大半。總算他此時已突破境界,踏入了鏡像空間的第四層,催動它的能力,穿梭到另一個世界。


    到了這個世界,朱武來不及查看究竟,感應到一處元氣濃厚的地方後,直接投身進去。


    這方世界的人隻看到一個火球、落入一個山穀,完全不知道天地之間,多了一個來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水滸開始修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德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德道人並收藏從水滸開始修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