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和周侗等人在天長觀論道的事情,一時並沒有傳出去。嶽飛等人在燕京城中,仍舊專心考試。
隨著九月份到來,文武考試依次開始。燕京城文武官員在有了上次的經驗後,將這次考試安排得井井有條,朱武沒有費多少心,就等到了殿試。
不出先前所料,晁公武在文試中名列前茅,嶽飛、王貴、湯懷、張顯等人在武試中榜上有名。至於嶽飛新結交的好友貢祖文,在通過明經科、明字科文試的同時,還通過了兵法科的武試。在他幫助之下,嶽飛也通過了明字科的考試。這讓他們兩人,同時成為了文士武士。
這樣一件趣事,自然在殿試前被燕山時報提到,嶽飛、貢祖文和晁公武的名聲,被燕京眾人所知。這讓他們三人,在這次考試中最受關注。
最終,朱武在殿試上點嶽飛為武狀元,晁公武為文狀元,貢祖文雖名次較低,卻也列於甲科。三個在這次考試中聲名鵲起的人,都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這次文試的前幾名,除了在中書處任職外,狀元可以授翰林院從六品修撰,榜眼探花授正七品編修。”
“其餘人依照上次慣例分配,先送到燕京大學堂學習,培訓完成後再選拔中書舍人,分配各種職務。”
聽到朱武將文士的分配定下,主持這次考試的王倫道:
“這次文試新增加了一科,一共錄取了四百一十人。”
“但是地方府縣和衛所的空缺職位,大多被上次錄取的文士填充,新招收的文士,恐怕難以安排。”
向朱武說出自己的顧慮,朱武哈哈一笑,向王倫道:
“無妨!”
“這一批文士培訓後,就按他們的成績和誌願,分配給表現良好的官員做副手。”
“在他們適應職位後,把表現良好的官員接到燕京培訓。”
“到了那個時候,金國多半會南侵,我們也要尋找機會南下,占據河北、山東兩地。”
“這些文士的職位不用愁,到了到了那時,你還嫌人手不足呢!”
向王倫說出自己的謀劃,王倫又驚又喜,道:
“明年就要南下?是不是太快了點!”
“如果再有兩年,燕京的錢糧會更充足,能支撐更多兵馬作戰!”
微微搖了搖頭,朱武向王倫道:
“再有兩年的確會準備更充分,但是金國不會給我們那麽長時間!”
“一旦金國南侵,或許會分出一路兵馬進攻燕京,或許會如耶律大石所言邀請我們南下。無論做何選擇,我們都需要做好準備。”
“以我來看,即使金國分出兵馬來攻,我們也應該能守住燕京。但是宋國那邊,卻守不住河東。”
“為了防止金國通過太行山東進,從河北威脅燕京南部,我們到時候必然要南下,占據河北大地。”
“到時候官員的缺口會非常多,你和蕭讓兩人,定要提前準備。”
王倫聽聞此言,心中既有些緊張,又感覺心潮澎湃。他知道這次南下,絕不是小打小鬧,自己將來是成為大宋的亂臣賊子,還是成為新朝的開國功臣,都要看明年的南下成果。自然要發揮十二分力氣,做好這件事情。
所以,在朱武提出把庫存的所有金銀換為糧食,甚至從錢莊借貸、購買糧食物資後,王倫毫不猶豫地答應,計算這些錢財,能購買多少糧食。
然後,朱武又向林衝道:
“這次的武試雖然錄取人數不少,但是同樣有許多有些勇力的人,沒能成為武士。”
“把那些通過初試的都招入講武堂,培養成合格軍官,用於將來擴軍!”
林衝聞言應是,又向朱武問道:
“武狀元嶽飛要如何安排?”
“他還通過了文試,要不要安排文職?”
對嶽飛極為看重,朱武想了一會兒,道:
“先按慣例授予從六品上校軍銜,讓他進講武堂學習。”
“他還通過了兵法科考試,可以擔任參謀。”
“學習的時候就擔任參謀,在參謀處任職。”
把嶽飛放在參謀處觀察,看他具體本事。
聽出朱武的重視,林衝滿懷歡喜,又向朱武請求,在嶽飛學習結束後,安排在自己麾下任職。
朱武聞言大笑,又問林衝在居庸關做得如何,願不願帶兵南下,參與河北攻略。
知道河北兵馬的戰鬥力,林衝清楚這次南下定然能立大功。但是想起居庸關的重要性,林衝在思索之後,向朱武道:
“全聽明公安排!”
絲毫沒有提自己的想法,聽從朱武安排。
對此極為滿意,朱武忍不住笑了起來,向林衝道:
“林兄久鎮居庸關,這次就留你在燕京,負責西麵防禦。”
“將來伐金之時,準備好去打頭陣!”
說著,他又向林衝道:
“嶽飛在武功兵法上都有天分,是軍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打算把你的401混成旅擴編為41師,讓嶽飛帶領一旅人馬,專門研究如何與金兵作戰。”
“來日北伐金國,就以你們為先!”
林衝聞言大喜,道:
“必不負明公安排!”
對朱武讓他去北伐金國,感到極為欣喜。
隻是,想到完顏宗翰在雲中的兵力,林衝又感到壓力巨大,不知朱武率領大軍南下後,自己是否能抵擋完顏宗翰的大軍。
不過,再想到朱武所說的南下是在金兵南下之後,林衝提起的心,又重新放了下來。他知道金兵南下攻宋一定會走河東,雲中會留下多少金兵,還是未知之數。
如果雲中的金兵過少,他甚至想嚐試主動出擊:
“主動出擊,斷掉金兵退路?”
“雲中的金兵,會不會全部南下呢?”
心中考慮著這件事情,林衝決定盡快把朱武許諾的擴編工作展開,增加麾下兵力,為明年的戰事做準備。
安排好今年的文士武士,朱武對麾下人才的壯大很是滿意。正當他想著是不是要休息一下、和周侗一起去二仙山拜訪羅真人的時候,一些資政院的大臣,突然上表請辭,把朱武的注意力,又拉向了這邊。
“這些人閑著沒事,在搞什麽幺蛾子。”
“難道他們以為,我真的不敢動他們!”
對此極為不滿,朱武在看到他們的理由後,心中更是生氣。
原來,周侗被任命為資政大臣的消息現在才算傳開,那些本就對資政院沒有實權不滿、覺得朱武不重視他們的臣子,感覺更受輕視。在一些人的鼓噪下,請辭資政大臣。
“這些人是不屑和周侗這個江湖武人並列,還是在趁機發泄不滿?”
“他們以為現在,我還需要他們?”
資政院和翰林院設立半年多,許多人對它們的職責,已經完全熟悉。如果說翰林院還有些實權、得到士林讚譽的話,資政院除了幫朱武傳達政令、偶爾傳遞些百姓聲音外,就根本沒有任何作用,完全不被重視。
那些先前還自命不凡、覺得朱武很快會重用他們的資政大臣明白這些後,對自己如今的地位,自然極為不滿,借著周侗這件事,趁機鬧騰起來。
隻是,此時的朱武,和去年的朱武,已經完全不同。在經過去年的旱災、還有今年的豐收後,朱武在燕京的統治,已經完全鞏固。
此時他完全能撇開這些資政大臣,把自己的意誌,完全執行下去。
“收拾他們容易,但是資政院的作用,也很可能被廢。”
“資政院的溝通上下職能本就受官僚忌諱,如果再經此一遭,以後就不可能發揮作用了。”
“不能因為這些人,壞掉我的謀劃!”
對資政院寄予厚望,希望它在將來成為製衡官僚的議政機構,朱武不可能因為一些人的鬧騰,就這樣廢除資政院。
但是,因為明年要南下,朱武也不可能在燕京留下不穩定因素,讓那些心懷不滿的人,繼續留在燕京。
“資政院的職能暫時不用擴大,等以後招收到宋國降臣再說。”
“現有的資政大臣,可以安排別職。”
思索著哪裏還有空缺,朱武對如何安置這些請辭的資政大臣,實在極為費心。這些人在前遼不是擔任宰相就是擔任樞密,朱武不可能給予他們和前遼相當的職位,影響現有體係。
而且這些人已投降過一次,朱武對他們一直不太信任,擔心金兵南下時,他們會投降金國。
所以在左思右想後,朱武決定派他們出使,前往宋、金、夏國:
“把他們都鏡像了,送到別國出使。我能乘此機會,觀察宋金夏國。”
“這些人老老實實效忠也就罷了,如果敢有二心,我會第一時間知道,把燕京的不穩因素,消滅在萌芽之中。”
決定用這件事情試探,朱武除了留幾個年事已高的資政大臣在燕京主持資政院外,把其餘的臣子,盡皆派了出去。讓他們出使各國,賦予各項重任:
“童貫已經起複,聽說宋國要以收複燕雲的功績封他為王,你們要盡力推動,在東京鼓噪封我為王的事情。”
“西夏對金國有恐懼,一直在和天祚帝聯絡,試圖用天祚帝擾亂金國。你們可以在出使西夏時聯絡天祚帝的臣子,看看能不能通過他們影響天祚帝。”
“隻要天祚帝活著,金國就不敢全力南下,一定要讓天祚帝,繼續牽製金國。”
“至於金國那邊,要以交好為主,盡量把他們的目光,引向宋國河東。”
向出使三國的大臣委以重任,朱武留下出使金國的臣子,私下囑咐他們道:
“金國立國不久,野蠻習性未改。”
“我擔心他們會扣押使者,甚至無故加害。”
“你們在金國要務必小心,多聽多看即可,不要招惹他人。”
“如果事有不諧,可以向完顏宗峻求救,他是完顏阿骨打的嫡長子,有能力保住你們!”
被朱武的話說得心驚肉跳,負責出使金國的虞仲文道:
“完顏宗峻的地位尊貴,但他會幫助我們嗎?”
“萬一他袖手旁觀,我們該怎麽辦?”
對自己接下出使金國的任務,已經有些後悔。隻是出使金國的任命已經下達,此時他們再想反悔,也已經沒有機會了。朱武不可能收迴成命,停下此次出使。
特意把那些鼓噪得厲害的臣子放在出使金國的使團中,朱武對他們的擔驚受怕,沒有絲毫不安。這些人敢鼓噪資政大臣請辭,就該有這個覺悟。免得他們還自以為感覺良好,自己治不了他們。
有心安撫他們,把這些人的作用最大化,朱武向虞仲文等人解釋道:
“完顏宗峻在金國的地位雖然尊貴,但是又同樣有些尷尬。”
“金國現在是兄終弟及製度,不同於我們的父死子繼。”
“所以他雖然是完顏阿骨打的嫡長子,仍舊要等幾個叔叔繼位後,才能繼承皇位。”
“隻是如今的金國受到漢製影響,有改成父死子繼的跡象。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想要把皇位傳承給自家人。”
“所以完顏宗峻在金國地位尷尬,甚至還遭人暗害,若非小心警惕,甚至已經病逝。”
“如今完顏宗峻能依靠的,隻有幾個兄弟。你們若投靠他,他自然會重視。”
“如果你們再代表我和完顏宗峻聯絡,他必不會拒絕!”
在燕京執掌大軍,成為金國東路軍南下的最大敵人,朱武在金國頗受重視,早已被上層權貴所知。
這樣一個人有可能成為自己外援,完顏宗峻必然不會拒絕。朱武也有心和完顏宗峻取得聯係,甚至把一些已經鏡像的臣子,放在完顏宗峻身邊。
所以,他才會故意恐嚇虞仲文等使臣,讓他們到金國後,就去聯絡完顏宗峻。
被朱武的話所驚,又對金國的局勢有了一些了解,虞仲文私下和其他使臣商議時,果然決定到金國後就聯絡完顏宗峻,免得出了意外,到時措手不及。
就這樣,朱武通過他們,在宋金夏三國布下眼線,通過他們的視角,觀察三國朝局。
與此同時,朱武又安排盧俊義、柴進、許貫忠等在河北有名望的人,去河北救援災民。讓他們聯絡各方,為明年南下做準備。
燕京也開始新一輪擴軍,把所有的資源,盡皆投入軍隊。準備在明年南下,占據河北等地。
隨著九月份到來,文武考試依次開始。燕京城文武官員在有了上次的經驗後,將這次考試安排得井井有條,朱武沒有費多少心,就等到了殿試。
不出先前所料,晁公武在文試中名列前茅,嶽飛、王貴、湯懷、張顯等人在武試中榜上有名。至於嶽飛新結交的好友貢祖文,在通過明經科、明字科文試的同時,還通過了兵法科的武試。在他幫助之下,嶽飛也通過了明字科的考試。這讓他們兩人,同時成為了文士武士。
這樣一件趣事,自然在殿試前被燕山時報提到,嶽飛、貢祖文和晁公武的名聲,被燕京眾人所知。這讓他們三人,在這次考試中最受關注。
最終,朱武在殿試上點嶽飛為武狀元,晁公武為文狀元,貢祖文雖名次較低,卻也列於甲科。三個在這次考試中聲名鵲起的人,都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這次文試的前幾名,除了在中書處任職外,狀元可以授翰林院從六品修撰,榜眼探花授正七品編修。”
“其餘人依照上次慣例分配,先送到燕京大學堂學習,培訓完成後再選拔中書舍人,分配各種職務。”
聽到朱武將文士的分配定下,主持這次考試的王倫道:
“這次文試新增加了一科,一共錄取了四百一十人。”
“但是地方府縣和衛所的空缺職位,大多被上次錄取的文士填充,新招收的文士,恐怕難以安排。”
向朱武說出自己的顧慮,朱武哈哈一笑,向王倫道:
“無妨!”
“這一批文士培訓後,就按他們的成績和誌願,分配給表現良好的官員做副手。”
“在他們適應職位後,把表現良好的官員接到燕京培訓。”
“到了那個時候,金國多半會南侵,我們也要尋找機會南下,占據河北、山東兩地。”
“這些文士的職位不用愁,到了到了那時,你還嫌人手不足呢!”
向王倫說出自己的謀劃,王倫又驚又喜,道:
“明年就要南下?是不是太快了點!”
“如果再有兩年,燕京的錢糧會更充足,能支撐更多兵馬作戰!”
微微搖了搖頭,朱武向王倫道:
“再有兩年的確會準備更充分,但是金國不會給我們那麽長時間!”
“一旦金國南侵,或許會分出一路兵馬進攻燕京,或許會如耶律大石所言邀請我們南下。無論做何選擇,我們都需要做好準備。”
“以我來看,即使金國分出兵馬來攻,我們也應該能守住燕京。但是宋國那邊,卻守不住河東。”
“為了防止金國通過太行山東進,從河北威脅燕京南部,我們到時候必然要南下,占據河北大地。”
“到時候官員的缺口會非常多,你和蕭讓兩人,定要提前準備。”
王倫聽聞此言,心中既有些緊張,又感覺心潮澎湃。他知道這次南下,絕不是小打小鬧,自己將來是成為大宋的亂臣賊子,還是成為新朝的開國功臣,都要看明年的南下成果。自然要發揮十二分力氣,做好這件事情。
所以,在朱武提出把庫存的所有金銀換為糧食,甚至從錢莊借貸、購買糧食物資後,王倫毫不猶豫地答應,計算這些錢財,能購買多少糧食。
然後,朱武又向林衝道:
“這次的武試雖然錄取人數不少,但是同樣有許多有些勇力的人,沒能成為武士。”
“把那些通過初試的都招入講武堂,培養成合格軍官,用於將來擴軍!”
林衝聞言應是,又向朱武問道:
“武狀元嶽飛要如何安排?”
“他還通過了文試,要不要安排文職?”
對嶽飛極為看重,朱武想了一會兒,道:
“先按慣例授予從六品上校軍銜,讓他進講武堂學習。”
“他還通過了兵法科考試,可以擔任參謀。”
“學習的時候就擔任參謀,在參謀處任職。”
把嶽飛放在參謀處觀察,看他具體本事。
聽出朱武的重視,林衝滿懷歡喜,又向朱武請求,在嶽飛學習結束後,安排在自己麾下任職。
朱武聞言大笑,又問林衝在居庸關做得如何,願不願帶兵南下,參與河北攻略。
知道河北兵馬的戰鬥力,林衝清楚這次南下定然能立大功。但是想起居庸關的重要性,林衝在思索之後,向朱武道:
“全聽明公安排!”
絲毫沒有提自己的想法,聽從朱武安排。
對此極為滿意,朱武忍不住笑了起來,向林衝道:
“林兄久鎮居庸關,這次就留你在燕京,負責西麵防禦。”
“將來伐金之時,準備好去打頭陣!”
說著,他又向林衝道:
“嶽飛在武功兵法上都有天分,是軍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打算把你的401混成旅擴編為41師,讓嶽飛帶領一旅人馬,專門研究如何與金兵作戰。”
“來日北伐金國,就以你們為先!”
林衝聞言大喜,道:
“必不負明公安排!”
對朱武讓他去北伐金國,感到極為欣喜。
隻是,想到完顏宗翰在雲中的兵力,林衝又感到壓力巨大,不知朱武率領大軍南下後,自己是否能抵擋完顏宗翰的大軍。
不過,再想到朱武所說的南下是在金兵南下之後,林衝提起的心,又重新放了下來。他知道金兵南下攻宋一定會走河東,雲中會留下多少金兵,還是未知之數。
如果雲中的金兵過少,他甚至想嚐試主動出擊:
“主動出擊,斷掉金兵退路?”
“雲中的金兵,會不會全部南下呢?”
心中考慮著這件事情,林衝決定盡快把朱武許諾的擴編工作展開,增加麾下兵力,為明年的戰事做準備。
安排好今年的文士武士,朱武對麾下人才的壯大很是滿意。正當他想著是不是要休息一下、和周侗一起去二仙山拜訪羅真人的時候,一些資政院的大臣,突然上表請辭,把朱武的注意力,又拉向了這邊。
“這些人閑著沒事,在搞什麽幺蛾子。”
“難道他們以為,我真的不敢動他們!”
對此極為不滿,朱武在看到他們的理由後,心中更是生氣。
原來,周侗被任命為資政大臣的消息現在才算傳開,那些本就對資政院沒有實權不滿、覺得朱武不重視他們的臣子,感覺更受輕視。在一些人的鼓噪下,請辭資政大臣。
“這些人是不屑和周侗這個江湖武人並列,還是在趁機發泄不滿?”
“他們以為現在,我還需要他們?”
資政院和翰林院設立半年多,許多人對它們的職責,已經完全熟悉。如果說翰林院還有些實權、得到士林讚譽的話,資政院除了幫朱武傳達政令、偶爾傳遞些百姓聲音外,就根本沒有任何作用,完全不被重視。
那些先前還自命不凡、覺得朱武很快會重用他們的資政大臣明白這些後,對自己如今的地位,自然極為不滿,借著周侗這件事,趁機鬧騰起來。
隻是,此時的朱武,和去年的朱武,已經完全不同。在經過去年的旱災、還有今年的豐收後,朱武在燕京的統治,已經完全鞏固。
此時他完全能撇開這些資政大臣,把自己的意誌,完全執行下去。
“收拾他們容易,但是資政院的作用,也很可能被廢。”
“資政院的溝通上下職能本就受官僚忌諱,如果再經此一遭,以後就不可能發揮作用了。”
“不能因為這些人,壞掉我的謀劃!”
對資政院寄予厚望,希望它在將來成為製衡官僚的議政機構,朱武不可能因為一些人的鬧騰,就這樣廢除資政院。
但是,因為明年要南下,朱武也不可能在燕京留下不穩定因素,讓那些心懷不滿的人,繼續留在燕京。
“資政院的職能暫時不用擴大,等以後招收到宋國降臣再說。”
“現有的資政大臣,可以安排別職。”
思索著哪裏還有空缺,朱武對如何安置這些請辭的資政大臣,實在極為費心。這些人在前遼不是擔任宰相就是擔任樞密,朱武不可能給予他們和前遼相當的職位,影響現有體係。
而且這些人已投降過一次,朱武對他們一直不太信任,擔心金兵南下時,他們會投降金國。
所以在左思右想後,朱武決定派他們出使,前往宋、金、夏國:
“把他們都鏡像了,送到別國出使。我能乘此機會,觀察宋金夏國。”
“這些人老老實實效忠也就罷了,如果敢有二心,我會第一時間知道,把燕京的不穩因素,消滅在萌芽之中。”
決定用這件事情試探,朱武除了留幾個年事已高的資政大臣在燕京主持資政院外,把其餘的臣子,盡皆派了出去。讓他們出使各國,賦予各項重任:
“童貫已經起複,聽說宋國要以收複燕雲的功績封他為王,你們要盡力推動,在東京鼓噪封我為王的事情。”
“西夏對金國有恐懼,一直在和天祚帝聯絡,試圖用天祚帝擾亂金國。你們可以在出使西夏時聯絡天祚帝的臣子,看看能不能通過他們影響天祚帝。”
“隻要天祚帝活著,金國就不敢全力南下,一定要讓天祚帝,繼續牽製金國。”
“至於金國那邊,要以交好為主,盡量把他們的目光,引向宋國河東。”
向出使三國的大臣委以重任,朱武留下出使金國的臣子,私下囑咐他們道:
“金國立國不久,野蠻習性未改。”
“我擔心他們會扣押使者,甚至無故加害。”
“你們在金國要務必小心,多聽多看即可,不要招惹他人。”
“如果事有不諧,可以向完顏宗峻求救,他是完顏阿骨打的嫡長子,有能力保住你們!”
被朱武的話說得心驚肉跳,負責出使金國的虞仲文道:
“完顏宗峻的地位尊貴,但他會幫助我們嗎?”
“萬一他袖手旁觀,我們該怎麽辦?”
對自己接下出使金國的任務,已經有些後悔。隻是出使金國的任命已經下達,此時他們再想反悔,也已經沒有機會了。朱武不可能收迴成命,停下此次出使。
特意把那些鼓噪得厲害的臣子放在出使金國的使團中,朱武對他們的擔驚受怕,沒有絲毫不安。這些人敢鼓噪資政大臣請辭,就該有這個覺悟。免得他們還自以為感覺良好,自己治不了他們。
有心安撫他們,把這些人的作用最大化,朱武向虞仲文等人解釋道:
“完顏宗峻在金國的地位雖然尊貴,但是又同樣有些尷尬。”
“金國現在是兄終弟及製度,不同於我們的父死子繼。”
“所以他雖然是完顏阿骨打的嫡長子,仍舊要等幾個叔叔繼位後,才能繼承皇位。”
“隻是如今的金國受到漢製影響,有改成父死子繼的跡象。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想要把皇位傳承給自家人。”
“所以完顏宗峻在金國地位尷尬,甚至還遭人暗害,若非小心警惕,甚至已經病逝。”
“如今完顏宗峻能依靠的,隻有幾個兄弟。你們若投靠他,他自然會重視。”
“如果你們再代表我和完顏宗峻聯絡,他必不會拒絕!”
在燕京執掌大軍,成為金國東路軍南下的最大敵人,朱武在金國頗受重視,早已被上層權貴所知。
這樣一個人有可能成為自己外援,完顏宗峻必然不會拒絕。朱武也有心和完顏宗峻取得聯係,甚至把一些已經鏡像的臣子,放在完顏宗峻身邊。
所以,他才會故意恐嚇虞仲文等使臣,讓他們到金國後,就去聯絡完顏宗峻。
被朱武的話所驚,又對金國的局勢有了一些了解,虞仲文私下和其他使臣商議時,果然決定到金國後就聯絡完顏宗峻,免得出了意外,到時措手不及。
就這樣,朱武通過他們,在宋金夏三國布下眼線,通過他們的視角,觀察三國朝局。
與此同時,朱武又安排盧俊義、柴進、許貫忠等在河北有名望的人,去河北救援災民。讓他們聯絡各方,為明年南下做準備。
燕京也開始新一輪擴軍,把所有的資源,盡皆投入軍隊。準備在明年南下,占據河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