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從朱武聽說過完顏阿骨打重病,但是在他駕崩的消息傳來後,燕京城中的臣子,仍舊深受震動。


    作為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死亡,給天下局勢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而且在他死亡後,燕京城眾臣忽然認識到,即便是完顏阿骨打這樣武功高強的雄主,同樣也有死亡的那一天。


    這件事情,讓以前從沒有考慮過朱武生死的燕京眾臣,開始考慮在朱武死亡後,有誰能夠接替:


    “完顏阿骨打武功高強、箭術過人,但他今年不過五十六歲,就突然駕崩離世。”


    “朱公雖然年輕,卻也已經有三十四歲。而且多年征戰,未必沒有傷勢在身。”


    “如果他突然離世,誰能繼承基業?”


    一瞬間,燕京城中的臣子,開始關注起朱武的繼承人。甚至還商議出幾個人選,在私下裏討論。


    這些人選之中,排在第一位的,自然就是王倫。作為最早追隨朱武的人之一,王倫在梁山泊頭領中一直排行第二,而且在朱武外出時,經常留守主事。可以說,他在梁山泊的地位,類似於勃極烈中排行第二、在完顏阿骨打征戰時留守的完顏吳乞買。在完顏阿骨打成為金國皇帝後,王倫這個梁山泊排行第二的頭領,自然在朱武的繼承人中,排名最是靠前。


    隻是,排名雖然很高,王倫卻沒有得到眾人認同。相比有本部兵馬支持、又在女真族兄終弟及的傳統下作為繼承人位置的完顏吳乞買,王倫在梁山泊除了他自己培養的一些學生外,根本沒有支持者。


    再加上他為人小氣、心胸狹窄,梁山泊眾位頭領,對他的觀感一向不好。這樣一個得不到眾人支持、也從沒有展現過用兵才能的人,不可能在朱武死後,繼承梁山基業。


    所以,雖然在眾人在討論時普遍把王倫排在最前,卻又不認為王倫能繼承位置。如果朱武身亡後王倫想強行繼位,等待他的多半不是作為首領的榮耀,而是在一些人攛掇下,發生火並王倫。


    排在王倫後麵的,自然就是晁蓋。作為山東江湖上的豪傑,晁蓋不但在江湖上威望甚高,而且為人豪爽、注重義氣,在梁山泊眾兄弟中頗受信賴。可以說,那些出身江湖的頭領,除了朱武之外,最敬服的就是晁蓋。朱武也一直讓晁蓋外出坐鎮,負責獨當一麵。


    這樣一個人選,相比王倫要好太多。但是晁蓋的優點雖多,作為繼承人的缺點卻更顯而易見。


    一是晁蓋的的年事已高,已經接近五十歲,而且他熱衷打熬身體,一直沒有娶妻。這樣的人若成為繼承人,眾人實在不放心,但是年齡這一點,就可以排除晁蓋。


    第二,晁蓋雖然經常坐鎮一方,但在文治上麵,卻並沒有建樹,而且在用兵時,也發生過幾次失敗。多年相處下來,梁山泊許多頭領都知道晁蓋的才幹並不高,他們願意和晁蓋交好,卻不願意在晁蓋麾下,追隨他去征戰。


    更何況,晁蓋在山東江湖上的威望雖高,在其它地方卻沒有什麽影響力。在梁山泊主力轉移到燕京、開始建立官製的現在,晁蓋身上的優勢急劇縮小,劣勢卻明顯暴露出來。


    這樣一種情況下,晁蓋自然稱不上合格的繼承人,反而是排在他後麵的宋江和盧俊義,更有可能一些。


    “宋江比晁蓋小十歲,隻比朱公大五歲,他在江湖中的威望不遜於晁蓋,而且加入梁山泊後,多次立下功勞。”


    “可以說,除了王倫之外,梁山泊的文臣,宋江排在首位。甚至王倫在文臣中的威望,比宋江還差了些。”


    “至於盧俊義,他的年齡更小,隻有三十六歲。而且武功韜略,俱是天下頂尖。”


    “梁山泊武將排名,為首的就是盧俊義。朱公也一直信任他,讓他獨當一麵。”


    “這兩個人在梁山泊並稱文武雙璧,如果朱公真有什麽不測,有繼位的多半是他們。”


    暗中交流討論,朱武的繼承人選,逐漸清晰下來。許多梁山泊的頭領,都認為宋江和盧俊義最有資格繼位。其他人相比他們,都相差了很遠:


    “吳用地位雖高,卻隻是個謀士。讓他出謀劃策還行,作為首領就差遠了。”


    “公孫勝是出家人,魯智深、林衝、關勝相比盧俊義,都還差了一些,他們或許有資格獨當一麵,卻沒有成為首領的能力。”


    “最有可能繼位的,仍是宋江和盧俊義!”


    “他們這兩個人,實在難分軒輊!”


    前期被朱武局限在監察院,宋江在軍事上沒有多少表現。盧俊義更因為加入梁山泊的時間較晚,到現在還隻是軍務參讚。相比有資格插手軍務政務的中書參讚來說,地位差了一些。


    但是,盧俊義比宋江強的是,他的儀容氣度,要遠勝於宋江,相比黑矮的宋江,更適合在打天下時做門麵。再加上他有騎兵第一師這個嫡係兵馬,而且還擔任陸軍都督府左都督,在軍中的威望,遠遠勝過宋江。


    在如今還需要打天下的現在,盧俊義作為繼承人,更讓大家信服。許多人的心中,都更傾向盧俊義。宋江則因為平時的為人,同樣有許多人支持。


    就這樣,在完顏阿骨打駕崩的消息傳到燕京後,中書處突然接到許多有關宋江、盧俊義的奏章,請朱武將兩人調迴,留在燕京做事。還有人上表說盧俊義有大功,有資格成為中書參讚。


    最初還有些莫名其妙,朱武在鏡像空間中看到討論誰有資格繼位的臣子越來越多後,才開始有些明白。這讓他感到好笑的同時,也覺得有些生氣:


    “這些家夥,不好好做正事,卻來杞人憂天。”


    “我的年齡比宋江、盧俊義還小,武功也比他們高一截,怎麽會在這兩個人前麵,突然發生不測。”


    “這些人真是閑著沒事,給我現在添亂!”


    本就在忙於觀察完顏阿骨打死後金國和宋國的動向,朱武一開始對此不予理會。但是他沒料到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宋江、盧俊義的奏章越來越多,許多人討論的時候,也由秘密轉向公開。


    這種現象,讓朱武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繼承人選,已經是人人關心的大問題。如果不加理會,會造成很大傷害。


    無奈之下,朱武也隻能召集王倫、吳用等心腹,商議這件事情。


    對此有所耳聞,又憤懣於自己排行第二、卻不被人看好,王倫向朱武道:


    “這些人居心叵測,宋江和盧俊義,也是包藏禍心。”


    “主公應公開申飭,下令文武大臣,不得私自勾結。”


    吳用也義憤填膺,爭著向朱武獻計道:


    “宋江修建山海關遲遲未成,盧俊義征剿田虎也沒有多少進展。”


    “主公應責問兩人,讓他們加緊去辦!”


    “這樣下麵的人就知道主公的意思,不會再做這些。”


    對此搖頭否決,朱武向兩人道:


    “若是這樣去做,事情就會鬧大。”


    “最好另想辦法,把這件事壓下去!”


    王倫、吳用聞言,都是眉頭緊皺。雖然兩人有辦法把這件事壓下去,但是在朱武不願將事情鬧大的情況下,事情就難辦了。


    最終,還是朱武點頭,讓請求獻計的聞煥章獻策。隻見他鄭重其事,向朱武道:


    “若要斷絕此議,明公應盡早納妾,誕下子嗣後裔。”


    “隻要明公有子嗣,並且被明確為繼承人。臣和諸位大臣,一定會拚死讓明公的子嗣繼承基業。”


    “中原並沒有兄終弟及的傳統,明公和各位頭領,也隻是結義兄弟。他們在梁山泊或許有資格繼位,但是在燕京城,卻隻能是臣子。”


    “必須要壓製他們的想法,以免生出事端!”


    向朱武提出納妾之策,聞煥章認為燕京和梁山泊已經不同,朱武在燕京新收的臣子,絕不認同按梁山泊的排位,決定誰是繼承人。他們更認同朱武的子嗣,效忠朱武後裔。


    王倫、吳用兩人,在聽到聞煥章的建議後,同樣眼前一亮,懇請朱武納妾,誕下子嗣後裔。王倫道:


    “我等已認主公為主,除了主公的子嗣,不會效忠他人。”


    “主公應盡早誕下子嗣,平息這場事端!”


    吳用也向朱武道:


    “宋江和盧俊義雖然更有才幹,但是他們兩人,卻都存在缺陷。”


    “宋江在軍略上名聲不顯,盧俊義從來沒有插手政務,他們無論誰主事,都不可能像主公一樣,得到眾人支持。”


    “為梁山泊大業考慮,主公也應該誕下子嗣,維護梁山基業!”


    一時間,參加密議的眾人,都向朱武懇求,應該盡早納妾,誕下子嗣後裔。


    這些人都知道沒有繼位機會,更不願意朱武出現意外後當前的大好局麵崩壞,都認為朱武應誕下子嗣,留下一個繼承人。


    曾經考慮過繼承人,朱武卻絕沒有料到,這件事爆發得這麽快。想到金國皇帝駕崩在燕京引發的風波,朱武就有些哭笑不得,同時愈發感到,自己從梁山泊來到燕京,發生很大轉變:


    “我在梁山泊雖然自稱泊主,其實卻隻是排行第一的頭領。排在後麵的頭領,都有資格繼位。”


    “來到燕京後,雖然我還沒有正式稱王稱帝,但是那些新加入的臣子,卻已經視我為帝王。他們不認同梁山泊的頭領排位,更認同官位爵位。”


    “按照傳統來說,官位爵位應該是嫡長繼承,相比梁山泊的首領,可謂大有不同。”


    “為了保證官位爵位歸自己的後代繼承,那些新加入的大臣,一定會堅持嫡長繼承製,對於梁山泊頭領排位,給予完全否認。”


    “這次風波的本質,是梁山泊源自江湖的舊傳統,和燕京確立的新官製,所產生的對立。”


    “必須要加強宣傳教育,讓所有人都認識到,無論在梁山泊排行第幾,來到燕京之後,都沒有繼位的權力。”


    “他們繼位的辦法,隻有像趙匡胤那樣,發動政變一途。”


    對這件事深有感觸,朱武深切認識到,許多出身梁山泊的大臣,思維還沒有從江湖中轉變過來,不知道作為兄弟,和作為臣子的區別。


    將這件事認真剖析,王倫等人才認識到,從梁山泊到燕京的轉變。至於在燕京加入的聞煥章,更決定對江湖思維好好批判,按朱武的意思,宣揚由江湖到官場的轉變。


    同時,他們越發勸諫朱武,應該盡早納妾,留下子嗣後裔:


    “主公和扈夫人感情雖深,但是扈夫人嫁給主公八年,卻仍沒有子嗣。”


    “主公為大業計,也應及早納妾,以讓眾臣安心!”


    對此哭笑不得,朱武卻不能告訴他們,自己以前是因為扈三娘年紀幼小,刻意避免懷孕。所以他隻能推脫此事,說是在忙過這段時期後,再考慮納妾的事情。希望用這段時間,讓扈三娘順利懷孕,為自己誕下子嗣。


    對此將信將疑,眾人卻沒有追問。因為完顏阿骨打駕崩帶來的第一個變化,已經開始發生:


    “潤州刺史張成、遷州刺史高永福,請求歸附燕京。”


    “永平府宋江等人不敢迴應,立刻飛鴿傳書,送來燕京定奪!”


    接到這個消息,眾人立刻放下其它事情的爭論,開始在沙盤地圖上,推衍這件事情:


    “潤州和遷州在長城南麵,卻屬於遼國中京道興中府。宋國和金國結盟劃定的地盤,卻隻有燕雲十六州。”


    “為了避免和金國交惡,我們攻占燕京後,一直沒有招降潤州、遷州,而是在兩州南麵,另外建立防線。”


    “這兩個州已經隨興中府降金,四月份契丹九斤在興中府作亂時,兩州都未響應。這次不知為何,竟然投靠我們!”


    懷著疑惑,眾人都不知道潤州、遷州為何突然來降,更不知道他們投降的背後,又有什麽目的。


    但是,有一件事可以確定,那就是如果接納潤州、遷州來降,金國在知道後,一定不會甘休,金國進犯燕京,或許就在眼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水滸開始修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德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德道人並收藏從水滸開始修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