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人,自你嫁入盧家,我都不曾虧待!”
“為何與李固私通,要來加害於我?”
闖入府中,將正要逃跑的賈氏和李固堵住,盧俊義看著賈氏,惡狠狠地說道。
見盧俊義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眼神卻前所未有地兇惡。賈氏有些怕了,跪求盧俊義道:
“丈夫,都是李固指使。”
“他說你在梁山泊從賊,我若不一起出首,就要與你同罪。”
“此事全怪李固,我是不得已而為之!”
盧俊義聞言大怒,又看到李固想跑,手中樸刀一挑,把李固拍翻在地,喝問道:
“你這忘恩負義的小人,不思救命之恩,反而謀財害命。”
“到底是安的什麽心思,要來害盧某人?”
李固擔心受怕,如何說出話來。盧俊義見他如此,更為自己栽在這等小人手上而悲憤。喝令燕青將賈氏和李固綁了,送朱武麵前發落。
朱武正忙著安定秩序、清點城中府庫,見到盧俊義和燕青把賈氏和李固綁了過來,不由笑著說道:
“員外要報私仇,何必多此一舉。”
“這二人謀財害命的事情證據確鑿,殺了他們就是!”
盧俊義卻已經明白自己的處境,拱手向朱武道:
“盧某既然上山,又承蒙寨主和眾位相助,方才捉了這潑婦賊奴。”
“自然不敢擅專,聽候寨主發落!”
從盧俊義口中首次聽到上梁山泊入夥,朱武頓時大喜。再想到盧俊義對自己這個寨主如此尊重,朱武笑著說道:
“既然員外如此說,就請宋江兄弟仔細審問二人,按他們的招供把案子給判明白,再由員外處置。”
在留守司設了公堂,連夜審問兩人。
因為是盧俊義的私事,傳出去又有損名譽,朱武沒有用公審的方式。而是讓宋江坐在梁中書的位置上,依法審問兩人。
宋江隻是小吏,哪坐過如此位置。一時戰戰兢兢,不知如何斷案。見此,朱武有些好笑,又喚來一人道:
“聽說裴宣兄弟人稱鐵麵孔目,是京兆府六案孔目出身,極好刀筆。為人忠直聰明,分毫不肯苟且。”
“請裴宣兄弟在堂上坐了,一同審理此案!”
仿照梁中書和張孔目審判盧俊義的場景,讓宋江和裴宣二人,審判賈氏、李固。
裴宣為人正直,因為不肯附和貪濫知府,被知府尋事刺配沙門島,從飲馬川那裏經過時,蒙鄧飛、孟康相救,奉了他做寨主,在飲馬川山寨安身。
他一生不知斷過多少案子,對這種奴仆勾結**謀財害命的事情不是沒有見過,當下輔助宋江,開始審理此案。
宋江在他提醒下,終於迴過神來。像模像樣地把賈氏、李固謀害盧俊義和謀奪盧家財產的事都問明了,讓兩人簽字畫押。判了這兩人道:
“賈氏背夫,李固背主,奸夫**,合該重罪。”
“依這兩人罪行,活該千刀萬剮。今有苦主盧俊義在此,聽憑苦主發落。”
命人將賈氏、李固綁了,判了一個“剮”字,宋江向盧俊義道:
“二人罪惡已明,請員外自行發落。”
知道免不了這一遭,又有心親手報仇,盧俊義拿了短刀,自下堂來,大罵潑婦賊奴,就將二人割腹剜心,淩遲處死,拋棄屍首,上堂來拜謝眾人。眾頭領盡皆作賀,稱讚不已。
經過這件事後,眾人都知道盧俊義必然上山,和眾位兄弟一心。麵對他的時候,更加親近幾分。
向盧俊義慶賀他報此大仇,朱武又看著卷宗,向盧俊義道:
“聽這李固招供,他從盧兄弟家裏麵得到的錢財,許多都落入梁中書家裏。”
“如今這梁中書逃了,家卻仍在城內。盧兄可奪迴家財,出了這口惡氣!”
分撥了百十人馬,讓盧俊義去梁中書府上,拿下他的家眷,奪迴自家錢財。
想到自己曾經對梁中書寄予的期望,再想到梁中書在謀取家財時出了不少力,甚至在知道自己武功卓絕後迫不及待地要除掉自己,盧俊義深感自己識人不明,沒看出梁中書竟然是這樣的人。當下帶著燕青,殺奔梁中書府上,將梁中書的家眷拿了,搜刮到的錢財,也都奪了迴來。
不過,這些錢財雖奪迴,盧俊義卻沒有自己留下的意思,向朱武道:
“盧某既然上山,就再沒有私財。”
“這些繳獲的錢財,還請寨主分配!”
喜得朱武說道:
“員外深明大義,果然不愧好漢!”
“這梁中書貪財好賂,以往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若是有苦主的,就讓人拿了憑據,把自家錢財拿迴去。”
“若是沒有苦主,就把這些錢財,都分給大名府居民!”
讓盧俊義把自家錢財帶迴去,朱武又讓宋江和裴宣在留守司審案,隻要有人喊冤,就給他們斷案。
說著,朱武還想到了梁山泊好漢進城後,有不少亂兵給大名府百姓造成破壞,又向吳用說道:
“此番生靈受難,實非我的本意。”
“請軍師把府庫的糧食取出,分給大名府居民!”
卻是他知道以這次來的人數,根本不可能把大名府的糧食運迴去。就拿它們借花獻佛,散給大名府的居民。
吳用卻有些不舍,向朱武道:
“大名府錢糧浩大,又有不少兵器。如今既然打下來,應該請山寨的兄弟過來,把繳獲的錢糧、兵器帶迴去。”
“有些這些收獲,梁山泊再擴軍三萬,也是毫無問題!”
朱武同樣對放棄大名府的繳獲有些不舍,但是他想到大名府的兵馬,卻又實在憂心,向吳用道:
“這次來救盧員外隻帶了一百多兄弟,雖有枯樹山、飲馬川兩路人馬前來,卻仍不到千人。”
“這些人乘亂鬧了城池尚可,等天亮官兵聚起來,我們如何抵擋?”
“不能為了繳獲,害了眾位兄弟!”
知道朱武是以梁山泊兄弟的性命為重,吳用卻覺得這件事值得冒險,向朱武道:
“大名府兵馬雖多,但是論精銳的數量,最多不過數千。其他人守城尚可,攻城絕無能力。”
“再加上士卒的家眷大多都在城內,隻要我們把這些家眷拿住,就會讓大名府士卒投鼠忌器,不敢傾力來攻。”
“隻要守住兩日,哥哥安排的接應人馬就會過來。”
“若是守住十日,王倫、晁蓋兄弟會帶領梁山泊、二龍山的人馬,一同前來接應。”
“有了那麽多人,何愁撤不迴去!”
早已鏡像到李成、聞達,朱武知道兩人聚集的兵馬並不算多。聽到吳用的分析後,頓時有些心動。又看向其他頭領,看他們是否願意。
梁山泊這些頭領都是提著腦袋上山的,連跟著朱武大鬧大名府的事情都能做出來,如何會怕守城。就連宋江也說道:
“大名府有這麽多錢糧,寨主既然放糧,就能用糧食招募到足夠守城的人。”
“有這麽多頭領和好漢帶著,一定能守住城!”
同樣勸朱武守住城池,把繳獲的東西帶迴去。
再看盧俊義、魯智深、林衝、秦明、楊誌等人都是這個心思,甚至新加入梁山泊的索超、周謹還有信心招攬不少被俘虜的士卒上山,朱武當即說道:
“那就請眾位齊心協力,一同守住大名府。”
“若能帶迴山寨,所有錢財布帛,都按慣例分配!”
向眾人傳達了這個命令,一眾知道梁山泊分配政策的頭領,都是歡聲雷動。其他不知道的在打探到梁山泊的頭領、頭目、士卒都能分到繳獲後,同樣歡喜不已。
打下大名府的收獲這麽多,梁山泊這次來的人又不到一千。即使要給接應的人馬分一些,他們能分到的同樣不少。不枉這次冒險,隨朱武攻下大名府。
至於朱武那邊,他也不會吃虧。隻要把大名府囤積的兵器帶迴去,梁山泊即使再擴軍三萬,也不愁兵器不足。
有這樣的收獲在,即使梁山泊引來朝廷注意,朱武也有信心打破圍剿,壯大梁山實力:
“經過泰嶽爭鋒和大鬧大名府,梁山泊的名聲,恐怕要傳到東京了。”
“不知道朝廷君臣,又會如何應對?”
不想讓朝廷過早關注自己,朱武卻實在沒想到梁中書竟然那麽菜。隻因為不到一千人圍攻,就把好好的一座大名府,拱手讓了出去。
如今,在這種巨大的收獲下,朱武隻能把梁山泊的實力發動,將這次的繳獲,完全消化下去。
“算了,不想這些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朝廷縱然要派兵圍剿梁山泊,一時半會兒也不會傾盡全力。”
“等到王慶、田虎那邊鬧起來,朝廷應該會轉移注意力!”
想到這裏,朱武更慶幸自己結交到方臘、王慶、田虎,了解他們動向。鏡像這三人後,朱武對他們的動作了如指掌,知道王慶、田虎在泰嶽爭鋒上招攬到不少本地的江湖人後,已有心擴充實力,再奪幾座軍州。
相比起來,自己在大名府隻是劫掠一番,隻是稱得上癬疥之疾了。即使大名府地位再重要,相比王慶、田虎的占據州縣,都是不值一提。
比朱武所料的情況更好,梁中書直到天亮,才知道昨夜攻打大名府的賊寇,加起來不到千人。
想到自己被這不到千人的賊寇嚇得落荒而逃,甚至將家眷失陷在裏麵,梁中書羞惱驚懼之下,不但不敢向朝廷匯報,連向自己嶽父蔡京求援都不敢,隻是催李成、聞達,趕快奪迴城池。
梁中書說得容易,李成、聞達卻是苦笑。河北承平百年,大名府兵馬雖多,卻早已疲弱不堪。兩人縱然能挑出三四千精兵,想攻下城高壕深的大名府,也是絕無可能。
再加上梁山泊一早便派了許多士卒家眷上城,喊著士卒名字。李成、聞達縱然想驅使這些士兵攻城,也是無人願意。
“如今這情況,隻能和賊寇談判,讓他們離開這裏。”
“若是強攻城池,損兵折將不說,恐怕也有擾中書家眷。蔡太師怪罪起來,無人吃罪得起。”
合計一番之後,李成、聞達都勸說梁中書和賊寇講和,免得傷了家人。
想到自己妻子如今也失陷在城裏,梁中書頓時慌了。能爬到大名府留守的位置,梁中書靠的就是和蔡京的關係。如果讓蔡京知道他被不到一千人的賊寇嚇得逃命,還丟下了自己女兒,隻怕他不但因為失陷大名府被朝廷問罪,就連能不能活命也未知。
想到這個後果,梁中書匆忙說道:“城中賊寇是誰,他們願意談判?”
李成這時候已打探到一些情況,聞言頓時迴道:
“城中的賊寇有三撥,最先殺進城的是參加泰嶽爭鋒的江湖人,不忿盧俊義這個馬戰天下第一要被殺害,在梁山朱武的帶領下,前來救援盧俊義。”
“還有兩撥是枯樹山和飲馬川的賊寇,同樣來救盧俊義!”
沒料到有這麽多人救盧俊義,梁中書驚訝地道:
“盧俊義不過匹夫,如何有這麽多的人來救他?”
“莫非他早已心懷不軌,聯絡四方盜賊?”
想到這個可能,梁中書心中恨恨,對這次大名府被盜賊劫掠的事情,同樣有了說辭:
“盧俊義結交盜賊,又暗中勾結索超、周謹等軍中將士,這才讓大名府遇襲,被他帶人劫掠。”
“本官在奪迴大名府後,一定要稟報朝廷緝拿盧俊義,讓這個暗藏不軌的反賊,在大宋無處安身!”
語氣可謂極大,卻絲毫沒想到盧俊義如今就在城中,等待他的緝拿。
都是一條線上的螞蚱,李成、聞達沒戳穿梁中書的表演,又問他要不要和城裏的賊寇談判,想法奪迴城池。
梁中書聞言不答,隻是甩袖而去。默認李成和聞達二人,和城中賊寇談判。
沒想到這麽荒謬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朱武從李成、聞達那裏得到這個消息後,深感梁中書這個奸臣,無恥不亞童貫:
“在史書上看到童貫北伐失敗用錢財買迴城池,還覺得有些荒謬。”
“如今發生在我頭上,才知道這些奸臣,就是這樣無恥。”
“讓這樣人的坐鎮大名府,靖康之恥豈能避免?”
作為河北重鎮,大名府可以說是東京屏障,這樣一座城池的守將和士卒就是這個樣子,未來金兵南下,要拿什麽抵擋?
再想到金國如今在厲兵秣馬,不斷戰勝遼國,朱武絲毫沒有為自己能通過談判脫身而歡喜,反而感覺到壓力山大,未來前途艱難。
“為何與李固私通,要來加害於我?”
闖入府中,將正要逃跑的賈氏和李固堵住,盧俊義看著賈氏,惡狠狠地說道。
見盧俊義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眼神卻前所未有地兇惡。賈氏有些怕了,跪求盧俊義道:
“丈夫,都是李固指使。”
“他說你在梁山泊從賊,我若不一起出首,就要與你同罪。”
“此事全怪李固,我是不得已而為之!”
盧俊義聞言大怒,又看到李固想跑,手中樸刀一挑,把李固拍翻在地,喝問道:
“你這忘恩負義的小人,不思救命之恩,反而謀財害命。”
“到底是安的什麽心思,要來害盧某人?”
李固擔心受怕,如何說出話來。盧俊義見他如此,更為自己栽在這等小人手上而悲憤。喝令燕青將賈氏和李固綁了,送朱武麵前發落。
朱武正忙著安定秩序、清點城中府庫,見到盧俊義和燕青把賈氏和李固綁了過來,不由笑著說道:
“員外要報私仇,何必多此一舉。”
“這二人謀財害命的事情證據確鑿,殺了他們就是!”
盧俊義卻已經明白自己的處境,拱手向朱武道:
“盧某既然上山,又承蒙寨主和眾位相助,方才捉了這潑婦賊奴。”
“自然不敢擅專,聽候寨主發落!”
從盧俊義口中首次聽到上梁山泊入夥,朱武頓時大喜。再想到盧俊義對自己這個寨主如此尊重,朱武笑著說道:
“既然員外如此說,就請宋江兄弟仔細審問二人,按他們的招供把案子給判明白,再由員外處置。”
在留守司設了公堂,連夜審問兩人。
因為是盧俊義的私事,傳出去又有損名譽,朱武沒有用公審的方式。而是讓宋江坐在梁中書的位置上,依法審問兩人。
宋江隻是小吏,哪坐過如此位置。一時戰戰兢兢,不知如何斷案。見此,朱武有些好笑,又喚來一人道:
“聽說裴宣兄弟人稱鐵麵孔目,是京兆府六案孔目出身,極好刀筆。為人忠直聰明,分毫不肯苟且。”
“請裴宣兄弟在堂上坐了,一同審理此案!”
仿照梁中書和張孔目審判盧俊義的場景,讓宋江和裴宣二人,審判賈氏、李固。
裴宣為人正直,因為不肯附和貪濫知府,被知府尋事刺配沙門島,從飲馬川那裏經過時,蒙鄧飛、孟康相救,奉了他做寨主,在飲馬川山寨安身。
他一生不知斷過多少案子,對這種奴仆勾結**謀財害命的事情不是沒有見過,當下輔助宋江,開始審理此案。
宋江在他提醒下,終於迴過神來。像模像樣地把賈氏、李固謀害盧俊義和謀奪盧家財產的事都問明了,讓兩人簽字畫押。判了這兩人道:
“賈氏背夫,李固背主,奸夫**,合該重罪。”
“依這兩人罪行,活該千刀萬剮。今有苦主盧俊義在此,聽憑苦主發落。”
命人將賈氏、李固綁了,判了一個“剮”字,宋江向盧俊義道:
“二人罪惡已明,請員外自行發落。”
知道免不了這一遭,又有心親手報仇,盧俊義拿了短刀,自下堂來,大罵潑婦賊奴,就將二人割腹剜心,淩遲處死,拋棄屍首,上堂來拜謝眾人。眾頭領盡皆作賀,稱讚不已。
經過這件事後,眾人都知道盧俊義必然上山,和眾位兄弟一心。麵對他的時候,更加親近幾分。
向盧俊義慶賀他報此大仇,朱武又看著卷宗,向盧俊義道:
“聽這李固招供,他從盧兄弟家裏麵得到的錢財,許多都落入梁中書家裏。”
“如今這梁中書逃了,家卻仍在城內。盧兄可奪迴家財,出了這口惡氣!”
分撥了百十人馬,讓盧俊義去梁中書府上,拿下他的家眷,奪迴自家錢財。
想到自己曾經對梁中書寄予的期望,再想到梁中書在謀取家財時出了不少力,甚至在知道自己武功卓絕後迫不及待地要除掉自己,盧俊義深感自己識人不明,沒看出梁中書竟然是這樣的人。當下帶著燕青,殺奔梁中書府上,將梁中書的家眷拿了,搜刮到的錢財,也都奪了迴來。
不過,這些錢財雖奪迴,盧俊義卻沒有自己留下的意思,向朱武道:
“盧某既然上山,就再沒有私財。”
“這些繳獲的錢財,還請寨主分配!”
喜得朱武說道:
“員外深明大義,果然不愧好漢!”
“這梁中書貪財好賂,以往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若是有苦主的,就讓人拿了憑據,把自家錢財拿迴去。”
“若是沒有苦主,就把這些錢財,都分給大名府居民!”
讓盧俊義把自家錢財帶迴去,朱武又讓宋江和裴宣在留守司審案,隻要有人喊冤,就給他們斷案。
說著,朱武還想到了梁山泊好漢進城後,有不少亂兵給大名府百姓造成破壞,又向吳用說道:
“此番生靈受難,實非我的本意。”
“請軍師把府庫的糧食取出,分給大名府居民!”
卻是他知道以這次來的人數,根本不可能把大名府的糧食運迴去。就拿它們借花獻佛,散給大名府的居民。
吳用卻有些不舍,向朱武道:
“大名府錢糧浩大,又有不少兵器。如今既然打下來,應該請山寨的兄弟過來,把繳獲的錢糧、兵器帶迴去。”
“有些這些收獲,梁山泊再擴軍三萬,也是毫無問題!”
朱武同樣對放棄大名府的繳獲有些不舍,但是他想到大名府的兵馬,卻又實在憂心,向吳用道:
“這次來救盧員外隻帶了一百多兄弟,雖有枯樹山、飲馬川兩路人馬前來,卻仍不到千人。”
“這些人乘亂鬧了城池尚可,等天亮官兵聚起來,我們如何抵擋?”
“不能為了繳獲,害了眾位兄弟!”
知道朱武是以梁山泊兄弟的性命為重,吳用卻覺得這件事值得冒險,向朱武道:
“大名府兵馬雖多,但是論精銳的數量,最多不過數千。其他人守城尚可,攻城絕無能力。”
“再加上士卒的家眷大多都在城內,隻要我們把這些家眷拿住,就會讓大名府士卒投鼠忌器,不敢傾力來攻。”
“隻要守住兩日,哥哥安排的接應人馬就會過來。”
“若是守住十日,王倫、晁蓋兄弟會帶領梁山泊、二龍山的人馬,一同前來接應。”
“有了那麽多人,何愁撤不迴去!”
早已鏡像到李成、聞達,朱武知道兩人聚集的兵馬並不算多。聽到吳用的分析後,頓時有些心動。又看向其他頭領,看他們是否願意。
梁山泊這些頭領都是提著腦袋上山的,連跟著朱武大鬧大名府的事情都能做出來,如何會怕守城。就連宋江也說道:
“大名府有這麽多錢糧,寨主既然放糧,就能用糧食招募到足夠守城的人。”
“有這麽多頭領和好漢帶著,一定能守住城!”
同樣勸朱武守住城池,把繳獲的東西帶迴去。
再看盧俊義、魯智深、林衝、秦明、楊誌等人都是這個心思,甚至新加入梁山泊的索超、周謹還有信心招攬不少被俘虜的士卒上山,朱武當即說道:
“那就請眾位齊心協力,一同守住大名府。”
“若能帶迴山寨,所有錢財布帛,都按慣例分配!”
向眾人傳達了這個命令,一眾知道梁山泊分配政策的頭領,都是歡聲雷動。其他不知道的在打探到梁山泊的頭領、頭目、士卒都能分到繳獲後,同樣歡喜不已。
打下大名府的收獲這麽多,梁山泊這次來的人又不到一千。即使要給接應的人馬分一些,他們能分到的同樣不少。不枉這次冒險,隨朱武攻下大名府。
至於朱武那邊,他也不會吃虧。隻要把大名府囤積的兵器帶迴去,梁山泊即使再擴軍三萬,也不愁兵器不足。
有這樣的收獲在,即使梁山泊引來朝廷注意,朱武也有信心打破圍剿,壯大梁山實力:
“經過泰嶽爭鋒和大鬧大名府,梁山泊的名聲,恐怕要傳到東京了。”
“不知道朝廷君臣,又會如何應對?”
不想讓朝廷過早關注自己,朱武卻實在沒想到梁中書竟然那麽菜。隻因為不到一千人圍攻,就把好好的一座大名府,拱手讓了出去。
如今,在這種巨大的收獲下,朱武隻能把梁山泊的實力發動,將這次的繳獲,完全消化下去。
“算了,不想這些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朝廷縱然要派兵圍剿梁山泊,一時半會兒也不會傾盡全力。”
“等到王慶、田虎那邊鬧起來,朝廷應該會轉移注意力!”
想到這裏,朱武更慶幸自己結交到方臘、王慶、田虎,了解他們動向。鏡像這三人後,朱武對他們的動作了如指掌,知道王慶、田虎在泰嶽爭鋒上招攬到不少本地的江湖人後,已有心擴充實力,再奪幾座軍州。
相比起來,自己在大名府隻是劫掠一番,隻是稱得上癬疥之疾了。即使大名府地位再重要,相比王慶、田虎的占據州縣,都是不值一提。
比朱武所料的情況更好,梁中書直到天亮,才知道昨夜攻打大名府的賊寇,加起來不到千人。
想到自己被這不到千人的賊寇嚇得落荒而逃,甚至將家眷失陷在裏麵,梁中書羞惱驚懼之下,不但不敢向朝廷匯報,連向自己嶽父蔡京求援都不敢,隻是催李成、聞達,趕快奪迴城池。
梁中書說得容易,李成、聞達卻是苦笑。河北承平百年,大名府兵馬雖多,卻早已疲弱不堪。兩人縱然能挑出三四千精兵,想攻下城高壕深的大名府,也是絕無可能。
再加上梁山泊一早便派了許多士卒家眷上城,喊著士卒名字。李成、聞達縱然想驅使這些士兵攻城,也是無人願意。
“如今這情況,隻能和賊寇談判,讓他們離開這裏。”
“若是強攻城池,損兵折將不說,恐怕也有擾中書家眷。蔡太師怪罪起來,無人吃罪得起。”
合計一番之後,李成、聞達都勸說梁中書和賊寇講和,免得傷了家人。
想到自己妻子如今也失陷在城裏,梁中書頓時慌了。能爬到大名府留守的位置,梁中書靠的就是和蔡京的關係。如果讓蔡京知道他被不到一千人的賊寇嚇得逃命,還丟下了自己女兒,隻怕他不但因為失陷大名府被朝廷問罪,就連能不能活命也未知。
想到這個後果,梁中書匆忙說道:“城中賊寇是誰,他們願意談判?”
李成這時候已打探到一些情況,聞言頓時迴道:
“城中的賊寇有三撥,最先殺進城的是參加泰嶽爭鋒的江湖人,不忿盧俊義這個馬戰天下第一要被殺害,在梁山朱武的帶領下,前來救援盧俊義。”
“還有兩撥是枯樹山和飲馬川的賊寇,同樣來救盧俊義!”
沒料到有這麽多人救盧俊義,梁中書驚訝地道:
“盧俊義不過匹夫,如何有這麽多的人來救他?”
“莫非他早已心懷不軌,聯絡四方盜賊?”
想到這個可能,梁中書心中恨恨,對這次大名府被盜賊劫掠的事情,同樣有了說辭:
“盧俊義結交盜賊,又暗中勾結索超、周謹等軍中將士,這才讓大名府遇襲,被他帶人劫掠。”
“本官在奪迴大名府後,一定要稟報朝廷緝拿盧俊義,讓這個暗藏不軌的反賊,在大宋無處安身!”
語氣可謂極大,卻絲毫沒想到盧俊義如今就在城中,等待他的緝拿。
都是一條線上的螞蚱,李成、聞達沒戳穿梁中書的表演,又問他要不要和城裏的賊寇談判,想法奪迴城池。
梁中書聞言不答,隻是甩袖而去。默認李成和聞達二人,和城中賊寇談判。
沒想到這麽荒謬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朱武從李成、聞達那裏得到這個消息後,深感梁中書這個奸臣,無恥不亞童貫:
“在史書上看到童貫北伐失敗用錢財買迴城池,還覺得有些荒謬。”
“如今發生在我頭上,才知道這些奸臣,就是這樣無恥。”
“讓這樣人的坐鎮大名府,靖康之恥豈能避免?”
作為河北重鎮,大名府可以說是東京屏障,這樣一座城池的守將和士卒就是這個樣子,未來金兵南下,要拿什麽抵擋?
再想到金國如今在厲兵秣馬,不斷戰勝遼國,朱武絲毫沒有為自己能通過談判脫身而歡喜,反而感覺到壓力山大,未來前途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