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講武堂考試報名五千六百人,實到五千五百二十人。有三千二百四十人通過初選,還請寨主查閱!”


    將通過考核的士卒名單交給朱武,負責主持初選的楊春和欒廷玉道。


    經過一天的比試,梁山泊通過初選的士卒人數,已經完全明確。朱武在白天就看出有將近一半的無法通過初選,此時聽到通過初選的人數達到三千二百四十人、略微高於一半後,既沒有太過失望,卻也沒有欣喜。以他在梁山泊士卒訓練上的花費來看,這個數字絕不能說好看,有些低於預期。


    “士卒的訓練要更科學,不能像以前一樣,隻是憑借經驗!”


    兩年多時間下來,朱武在這個世界不斷學習冷兵器時代的戰鬥方式。並且在鏡像空間的幫助下,從魯智深、林衝、秦明、楊誌等軍官身上學到練兵方法。


    此時,眼看自己的武功已經有成,朱武已有心結合自己練武的經驗和後世的科學鍛煉方式,對梁山泊士卒的訓練體係,進一步改革創新:


    “弓手操典、弩手操典、槍手操典,這些具體的兵種訓練之法,都要總結出來。”


    “甚至於更複雜的步軍操典、馬軍操典、水軍操典,都要開始編纂。”


    “講武堂成立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編寫操典!”


    存著這個想法,朱武對這次的考核更加重視。希望選拔出最優秀的士卒,把他們的訓練方法總結出來,為梁山泊的強大,繼續增磚添瓦。


    所以到了次日,朱武仍舊親自主持考試,開始正式選拔。


    “講武堂考核第一項,是為弓力測試!”


    “弓以一石二鬥、一石、八鬥為三等,考生根據自己能力選擇弓號。能在六次之內拉滿三次,即為考試合格。”


    “一石二鬥弓力為甲等,一石弓力為乙等,八鬥弓力為丙等,不合格為丁等,不得參與下一場的考試。”


    “甲等以上,若有人擁有更強弓力,可以定為超等,按弓力大小排列。”


    “楊誌、花榮兩位頭領,負責主持考試!”


    宣讀了一遍弓力考核的標準,朱武楊誌、花榮兩位擅長弓箭的頭領,負責主持考試。


    花榮在梁山泊一直負責弓手訓練,昨天近半的人沒通過初選的事情,著實讓他羞愧。聽到朱武讓自己主持弓力考試,他心中有些感動的同時,決心一定要給這些士卒好看,嚴格要求他們。唯有如此,這些人在考試中才能認識到自己不足,在以後更加努力。


    至於楊誌那邊,他對士卒一向是有些苛刻的。即使沒有像花榮那樣心裏懷著打算,標準卻一點不低。士卒手中的弓箭是否拉滿,他隻是兩眼一看,便能決定下來。


    在兩人的嚴格監視下,昨天剛有些適應考試的士卒,又有些惴惴起來。不但有許多人沒有在六次內將弓拉滿三次,甚至還因為操縱不當,反而傷了自己。


    朱武見到此景,急忙讓守在旁邊的醫生為這些士卒救治。還將考試暫停,讓士卒調整心理。


    “楊製使和花知寨太嚴苛了,不過正是這樣,考試的結果才能讓人心服。”


    “明日石秀兄弟和劉唐兄弟主持舞刀,一定要同樣嚴格要求才是!”


    將石秀和劉唐主持舞刀的事情提前告知他們,兩人在聽到朱武吩咐後,頓時凜然聽命。


    楊誌和花榮為弓力考核定下這麽嚴格的標準,兩人也不能落後才行。畢竟相比於拉弓來說,舞刀時是否真的舞花,更考驗人的眼力。


    反而是最後的掇石一項,顯得最為直觀。有沒有力氣把二三百斤的石頭提起來,大夥兒一目了然。


    故而,朱武把這一項考試交給晁蓋、魯智深兩人負責。利用他們性子直率、又能在力氣上折服他人的特點,主持這項考試。


    “第一次考試,要以穩妥為主。”


    “隻要不出現岔子,就能說是勝利了!”


    以武舉的規格主持這場考試,朱武的心思絕不僅僅是為講武堂選拔學員。而是想通過這場考試,為以後的科舉做準備。


    這樣他才能在勢力壯大後,繼續吸引人加入。而不會在天罡地煞齊聚後,再難有人投奔。


    這種心思之下,朱武對楊誌和花榮的嚴格要求,自然就沒有異議了。反而還讓石秀、劉唐等人認真看著,學習他們的手段。


    在楊誌和花榮的嚴格要求下,又有許多人因為實力和心態等原因沒合格。丙等以上成績的,隻有兩千五百多人。


    雖然比昨日通過的人數又少了幾百,朱武等人卻都沒有在意。讓梁山泊頭領高興的是,考試合格的兩千五百多人當中,竟然有三百多人嚐試拉開一石二鬥以上弓箭,最終有近一百人,擁有一石二鬥以上弓力。


    “好!好!好!”


    “梁山泊有這麽多勇士,何愁以後不興!”


    對此極為滿意,朱武在看到許多嚐試的士卒距離拉開一石二鬥以上弓力隻是差了一點後,頭一次感覺到講武堂兩百人的名額,似乎有些少了。必須把這些人都拉進講武堂學習,免得他們脫離。


    “一石二鬥以上弓力,都能給皇帝當禁衛了。”


    “要提防有些人起小心思,偷偷離開梁山。”


    按照大宋朝廷的規定,內殿直以下選補殿前指揮使,射一石五鬥;禦龍諸直將虞候選補十將,射皆一石四鬥;禦龍直長行選補將虞候,射皆一石三鬥;員僚、龍禦、騎禦馬直小底選補散直,射皆一石二鬥。


    這些人隻要能隱瞞從賊的經曆,去了朝廷那裏都有可能得到任命。朱武的梁山泊自然要提高待遇,免得他們脫身。


    晁蓋等人沒有這麽多想法,隻是十分高興。反而是吳用在見到有這麽多人擁有一石二鬥以上弓力後,心中震驚的同時,為自己先前的懷疑,感到有些羞愧:


    “這麽多有勇力的士卒在梁山泊,虧我還以為講武堂的兩百人招不滿。”


    “這些梁山泊的老卒,都能稱上精銳!”


    在看到朱武將擁有一石二鬥以上弓力的士卒招過來,親自予以賞賜後,吳用看著這些人身上普遍在三級以上的軍銜,對朱武將他們從士卒中提拔出來,更覺不可思議:


    “如此知人善用,不愧我效忠的主公!”


    “梁山泊有這樣的寨主和士卒,何愁不能大興!”


    對梁山泊的未來,更加滿懷信心。


    有了這個驚喜,次日的舞刀考試,又有許多頭領觀看。期待有更多的士卒冒出來,讓大夥兒高興一二。


    隻是,舞刀這一項是新設,士卒都不熟悉。別說在這一項考核中有亮點了,就是把要求最低的八十斤大刀舞起來,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最終竟然有五百多人因為沒舞起八十斤的大刀,無緣下一場考試。


    “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舞起來還是太難了!”


    “就連魯智深的水磨禪杖,也不過六十二斤。”


    “即使不要求他們拿著刀對敵,八十斤的大刀,也沒有幾個人舞起來!”


    “而且這樣舞刀,不知有什麽用?”


    仿照明清時期的武舉考試定下舞刀一項,朱武其實並不知道舞動這麽重的大刀有什麽用。決定在以後好好探尋一下,以後要不要改這一項:


    “如果舞刀在實戰中的用處不大,以後就改成負重五十斤越野。”


    “相比舞刀是否舞花,越野跑了多遠會很明確。”


    “而且大宋步人甲的重量就有五十多斤,沒道理穿著鎧甲,士卒跑不起來!”


    感覺舞刀這一項有待商榷,朱武雖然讓石秀和劉唐嚴格考核,卻對具體的成績,並無太多期待。


    不過,他同樣也注意到,凡是能夠拉滿一石二鬥弓箭的,大多都能舞起一百二十斤的大刀。這些弓箭好手,臂力都很驚人。


    “清朝武舉的弓力要求是八力、十力、十二力,舞刀要求是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


    “原來這兩個項目,大體能夠相當!”


    認識到這一點後,朱武更覺得舞刀和拉弓有些重複,有心在以後的考核中,將這一項改掉:


    “測力氣用拉弓的方法就行了,何必弄個基本不會用的大刀,勉強舞動起來。”


    “而且有掇石這一項,測力會更直觀!”


    作為最直觀表現力氣的一項測試,掇石要求能把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的石頭提起一尺,這才算是合格。可以說這個測力方法,和後世的硬拉差不多。放在冷兵器時代,掇石的力氣大小,大概能對應能拉開的弩力多少:


    “開弩之時,可以用腳把弩踩到地上,再拉起弓上弦。”


    “這種用力氣的方法,和掇石有很多相似之處。”


    “能提起三百斤的石頭,一定能拉開三石弩!”


    不同於弓箭需要一直用力拉弦瞄準,開弩更多的是需要爆發力,隻需要把弦掛在弩機上,就能從容瞄準。故而能拉一石弓的士卒,能開兩三石的弩都不稀奇。掇石這一項,大概能反映出拉開弩的力氣。


    “弓以八鬥、九鬥、一石為三等,弩以二石四鬥、二石七鬥、三石為三等。”


    “大宋考核時對弩力的要求是弓力三倍,說明這兩者大體相當。”


    “梁山泊拉開一石弓的人不少,明日能舉起三百斤石頭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對此抱著期待,朱武在第四日觀看掇石這一項比試時,果然見到有近一半的士卒,都能掇石三百斤。


    尤其是那些弓力在一石二鬥以上的,普遍要求嚐試掇起更重的石頭,展示自己勇力:


    “好!”


    “能有這麽大的力氣,這些人已有成為二流高手的潛力——”


    “說不得這些人當中,真能出幾個頭領!”


    二流高手已凝聚整勁,普遍能擁有相當於自身體重五六倍的力氣。按照大多數人的體重在一百到一百五十斤來算,就是五百斤到九百斤的力氣。


    梁山泊這些士卒能掇石三百斤以上,代表著他們離二流高手五百斤力氣的最低要求,已經相距不遠。


    隻要朱武把自己悟出的勁力凝聚法門傳下去,說不定這些人當中,會出幾個二流高手,有資格在梁山泊坐上一把交椅。


    “到了那個時候,讓不讓他們坐交椅呢?”


    朱武內心之中,開始思考著這個問題。


    以前梁山泊士卒和頭領的差距實在太大,朱武即使有心提高他們地位,也隻敢在軍銜上提升,如今眼看拔尖的士卒即將有普通頭領的實力,朱武覺得目前的頭領士卒雙軌製,遲早要變一變。


    “暫且順其自然,到時由頭領公議!”


    定下這個打算,朱武將三項合格的人召集起來,勉勵他們努力。然後又舉行文科考試,把能識字的前兩百名士卒招為內舍生,其餘人則調入神機營教導隊,以講武堂外舍生名義學習。


    “這樣神機營除了教導員和上級軍官推薦外,也有其它門路可以進了。”


    “如何選拔提升,標準會更明確!”


    將教導隊和講武堂結合起來,朱武在梁山泊中,初步建立了培養基層軍官和中級軍官的體係。


    然後,他一邊和秦明、楊誌等人商量講武堂的建設,一邊等著盧俊義,看他帶著商隊,來到鄆州境內。


    “好教官人得知,離小人店不得二十裏路,正打梁山泊邊口子前過去。山上朱神機將軍立寨,不害來往客人。”


    “官人悄悄過去,休得大驚小怪!”


    聽到盧俊義在客店裏詢問梁山泊的情況,店小二道。


    盧俊義聽到距離梁山泊不遠,道了聲:“原來如此!”當即取下衣箱,打開鎖,去裏麵提出一個包袱,內取出四麵白絹旗。問小二哥討了四根竹竿,每一根縛起一麵旗來。每麵栲栳大小幾個字,寫道:


    慷慨北京盧俊義,遠馱貨物離鄉地。


    一心隻要捉強人,那時方表男兒誌!


    燕青等眾人看了,一齊叫起苦來。無奈盧俊義主意已定,眾人勸說不得,隻得看到盧俊義在車子上插了絹旗,直奔梁山泊路上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水滸開始修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德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德道人並收藏從水滸開始修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