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十倍!”
“你有什麽建議?”
同樣覺得二十石到四十石的收獲太少,朱武聽到王倫能把這個數字提升十倍,頓時大感興趣。
以目前五十畝到一百畝的土地來說,梁山泊大多數頭領,對分到的土地都不在意。對土地政策的支持,同樣浮於表麵。
朱武早就想改變這個狀況,對王倫的提議自然很感興趣:
“如果梁山泊的頭領不能從土地上獲得足夠的收獲,他們對梁山泊的土地政策自然不會太積極。”
“甚至因為繳獲後能分到的更多,他們的心思會更多放在劫掠上。”
“長此以往下去,梁山泊就會變成隻顧劫掠的流寇,沒有心思建設真正的根據地。”
“給他們的土地少了,對梁山泊未來發展很不利!”
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朱武卻同樣有自己的無奈,那就是梁山泊真正掌控的地方,隻有獨龍岡一地。以獨龍岡這個情況來說,能分給頭領的土地,也就隻有幾十畝。
所以在聽到王倫能把土地數量提高十倍後,朱武立刻說道:
“我又何嚐不想多分些土地給兄弟,隻是如今這樣,我們哪來的多餘土地可分配?”
“獨龍岡剩餘的土地還有多少,先生應該知道吧?”
王倫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獨龍岡,對此如何不知。見朱武如此重視此事,王倫抖擻精神,向朱武道:
“經過平整複耕,獨龍岡的土地按主公定下的新製度量衡測算,共查出能耕種的土地十萬六千畝。”
“其中被民眾保留的自有地約有一萬畝,合作社無法分配這些土地。其餘九萬六千畝在分配給三個莊子四千五百多戶民眾後,合作社剩餘的土地隻有六千畝。”
“按照當前梁山泊的製度,這六千畝土地分配給擁有五級以上軍銜的頭領和軍官。如今已分配出五千五百二十畝,剩餘未分配的土地,如今不到五百畝。”
向朱武匯報獨龍岡的情況,王倫絲毫不為五百畝的剩餘土地而擔心,將自己謀劃已久的方案,向朱武道了出來:
“獨龍岡目前的土地,確實不宜再分配!”
“但是屬下在獨龍岡考察多次,對於能開墾的地方,已經了然於心。”
“獨龍岡麵積廣大,隻要在山中修渠築壩,至少能開墾出兩萬畝耕地。”
“有了這些新耕地後,主公可以把頭領的土地提高十倍,招攬更多豪傑來投奔!”
聽到王倫說獨龍岡能開墾兩萬畝新耕地,朱武先是大喜,繼而又是皺眉,向王倫道:
“如今分配給頭領的土地已有五千五百二十畝,若提高十倍,就需要五萬五千二百畝。”
“即使獨龍岡能開墾出兩萬畝耕地,也不可能讓所有頭領都提升十倍。”
“莫非你是想提升一部分人的土地,其他人全不理會?”
想到王倫在去青州招攬楊誌丟臉後,被梁山泊許多頭領看不起。朱武對王倫的打算,已經有些了然——
想來,王倫是打算用土地收買核心頭領,挽迴自己名聲。
果然,沒出乎朱武預料,王倫向朱武道:
“正是這樣!”
“梁山泊有七級校尉以上頭領二十三人,他們的土地若是提升十倍,需要一萬七千五百畝。”
“以新開墾兩萬畝耕地計算,還能剩餘兩千多畝耕地。”
“其他頭領若不滿,把剩餘的土地分給他們就是。等以後梁山泊占據的土地多了,再同樣給他們提升十倍。”
雖然知道這樣能讓核心頭領更忠心,朱武仍舊搖頭,毫不猶豫地否決了王倫的提議,向他道:
“這樣人為製造矛盾,首先就把梁山泊頭領、軍官分裂了!”
“要提升就都提升,不能隻提升一部分人!”
對王倫的餿主意極為不滿,朱武卻對他說的開墾土地很感興趣。考慮到梁山泊如今的情況無法給頭領普遍提升土地,朱武轉變想法,打算把授田範圍擴大,用更多的基層軍官,影響梁山泊頭領更注重建設根據地。
於是,他又把王倫開墾土地的想法誇讚一番,向王倫道:
“能想到開墾土地的事情,可見你在獨龍岡是用了心。”
“以後你要多想想如何教導他人,把他們培養成才,壯大山寨根基。”
讓王倫不要再想拉攏頭領的事情,轉向培養人才,壯大未來班底。
被朱武否決了在頭領中擴展影響力的想法,王倫頗為失望。更讓他失望的是,朱武否決了這個提議後,說明梁山泊對土地的限製,仍舊是在一百畝。這個田地數量,很難吸引大戶人家子弟來投奔。
想到這裏,王倫便向朱武道:
“仁宗皇帝在位時,曾經下詔限田,讓公卿以下毋過三十頃,牙前將吏應複役者毋過十五頃。”
“相比梁山泊一頃百畝的限製,這個數字高了數十倍。但是即便這樣,這個政策仍舊難以執行下去,沒多久就被廢除。”
“主公把田地的限額定得這麽低,恐怕會影響周圍豪傑來投奔。”
勸朱武至少要把自己的土地數量提升,以免招攬他人時,讓人產生誤解。
朱武聽到這番話,才知道王倫所說的提升十倍,還有這樣一層含義。他對這件事不是沒有考慮,但是以梁山泊目前的現狀來說,即使他放開土地限額,也很難有大戶人家子弟來投奔。還不如多收攏些土地授給軍官,讓他們更加擁護自己。
所以,朱武向王倫道:
“如今人多地少,我若放開了限製,獨龍岡的土地,根本不夠分配。”
“等以後地方多了,再考慮這件事不遲!”
沒有完全否決王倫的想法,朱武把這件事情推遲,等待以後解決。
然後,朱武便計算梁山泊三級、四級軍士數量,發現兩萬畝耕地,正好足夠他們分配:
“梁山泊有四級軍士二百一十四人,每人授田四十畝,需要八千五百六十畝耕地。”
“三級軍士四百人,每人授田三十畝,需要一萬二千畝耕地。”
“三級、四級軍士加起來,需要兩萬零五百六十畝耕地。”
對這個發現極為欣喜,朱武決定先穩定自己的基本盤,再想其它問題:
“三級、四級軍士屬於大隊及以上軍官,是在綠林山寨中能稱為頭目的人。即使在梁山泊,他們也能和五級、六級軍官一起分享三成繳獲。”
“這些人是山寨的中堅,不能不重視他們。就把這兩萬畝新開墾的耕地分給他們,把他們和梁山泊綁在一起。”
對這些自己培養出的軍官極為重視,朱武決定把新開墾的兩萬畝耕地,分給三級、四級軍士。讓他們在分到土地後,對梁山泊更加忠心。
王倫苦勸未果後,也隻能同意朱武把土地分給基層軍官,用這兩萬畝耕地,夯實山寨根基。
消息傳迴梁山泊,那些即將分到土地的三級、四級軍士,一個個極為振奮。許多人都主動申請參加到開墾耕地中,盼自己早日分到土地,把家人接來居住。
那些一級、二級的軍士在羨慕的同時,也渴望梁山泊發展壯大,以便在擴編後軍銜得到提升,能夠分到土地。
在他們的努力下,投奔梁山泊大寨的人,又增加了許多。山寨蒸蒸日上,愈加繁榮昌盛。
這件事情,讓朱武欣喜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煩惱,讓他不得不尋找更多土地,給即將提升軍銜的軍官來分配。
同時,他也深深地感受到,軍功授田製度,果然是農業時代耕戰的不二法門。
“你有什麽建議?”
同樣覺得二十石到四十石的收獲太少,朱武聽到王倫能把這個數字提升十倍,頓時大感興趣。
以目前五十畝到一百畝的土地來說,梁山泊大多數頭領,對分到的土地都不在意。對土地政策的支持,同樣浮於表麵。
朱武早就想改變這個狀況,對王倫的提議自然很感興趣:
“如果梁山泊的頭領不能從土地上獲得足夠的收獲,他們對梁山泊的土地政策自然不會太積極。”
“甚至因為繳獲後能分到的更多,他們的心思會更多放在劫掠上。”
“長此以往下去,梁山泊就會變成隻顧劫掠的流寇,沒有心思建設真正的根據地。”
“給他們的土地少了,對梁山泊未來發展很不利!”
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朱武卻同樣有自己的無奈,那就是梁山泊真正掌控的地方,隻有獨龍岡一地。以獨龍岡這個情況來說,能分給頭領的土地,也就隻有幾十畝。
所以在聽到王倫能把土地數量提高十倍後,朱武立刻說道:
“我又何嚐不想多分些土地給兄弟,隻是如今這樣,我們哪來的多餘土地可分配?”
“獨龍岡剩餘的土地還有多少,先生應該知道吧?”
王倫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獨龍岡,對此如何不知。見朱武如此重視此事,王倫抖擻精神,向朱武道:
“經過平整複耕,獨龍岡的土地按主公定下的新製度量衡測算,共查出能耕種的土地十萬六千畝。”
“其中被民眾保留的自有地約有一萬畝,合作社無法分配這些土地。其餘九萬六千畝在分配給三個莊子四千五百多戶民眾後,合作社剩餘的土地隻有六千畝。”
“按照當前梁山泊的製度,這六千畝土地分配給擁有五級以上軍銜的頭領和軍官。如今已分配出五千五百二十畝,剩餘未分配的土地,如今不到五百畝。”
向朱武匯報獨龍岡的情況,王倫絲毫不為五百畝的剩餘土地而擔心,將自己謀劃已久的方案,向朱武道了出來:
“獨龍岡目前的土地,確實不宜再分配!”
“但是屬下在獨龍岡考察多次,對於能開墾的地方,已經了然於心。”
“獨龍岡麵積廣大,隻要在山中修渠築壩,至少能開墾出兩萬畝耕地。”
“有了這些新耕地後,主公可以把頭領的土地提高十倍,招攬更多豪傑來投奔!”
聽到王倫說獨龍岡能開墾兩萬畝新耕地,朱武先是大喜,繼而又是皺眉,向王倫道:
“如今分配給頭領的土地已有五千五百二十畝,若提高十倍,就需要五萬五千二百畝。”
“即使獨龍岡能開墾出兩萬畝耕地,也不可能讓所有頭領都提升十倍。”
“莫非你是想提升一部分人的土地,其他人全不理會?”
想到王倫在去青州招攬楊誌丟臉後,被梁山泊許多頭領看不起。朱武對王倫的打算,已經有些了然——
想來,王倫是打算用土地收買核心頭領,挽迴自己名聲。
果然,沒出乎朱武預料,王倫向朱武道:
“正是這樣!”
“梁山泊有七級校尉以上頭領二十三人,他們的土地若是提升十倍,需要一萬七千五百畝。”
“以新開墾兩萬畝耕地計算,還能剩餘兩千多畝耕地。”
“其他頭領若不滿,把剩餘的土地分給他們就是。等以後梁山泊占據的土地多了,再同樣給他們提升十倍。”
雖然知道這樣能讓核心頭領更忠心,朱武仍舊搖頭,毫不猶豫地否決了王倫的提議,向他道:
“這樣人為製造矛盾,首先就把梁山泊頭領、軍官分裂了!”
“要提升就都提升,不能隻提升一部分人!”
對王倫的餿主意極為不滿,朱武卻對他說的開墾土地很感興趣。考慮到梁山泊如今的情況無法給頭領普遍提升土地,朱武轉變想法,打算把授田範圍擴大,用更多的基層軍官,影響梁山泊頭領更注重建設根據地。
於是,他又把王倫開墾土地的想法誇讚一番,向王倫道:
“能想到開墾土地的事情,可見你在獨龍岡是用了心。”
“以後你要多想想如何教導他人,把他們培養成才,壯大山寨根基。”
讓王倫不要再想拉攏頭領的事情,轉向培養人才,壯大未來班底。
被朱武否決了在頭領中擴展影響力的想法,王倫頗為失望。更讓他失望的是,朱武否決了這個提議後,說明梁山泊對土地的限製,仍舊是在一百畝。這個田地數量,很難吸引大戶人家子弟來投奔。
想到這裏,王倫便向朱武道:
“仁宗皇帝在位時,曾經下詔限田,讓公卿以下毋過三十頃,牙前將吏應複役者毋過十五頃。”
“相比梁山泊一頃百畝的限製,這個數字高了數十倍。但是即便這樣,這個政策仍舊難以執行下去,沒多久就被廢除。”
“主公把田地的限額定得這麽低,恐怕會影響周圍豪傑來投奔。”
勸朱武至少要把自己的土地數量提升,以免招攬他人時,讓人產生誤解。
朱武聽到這番話,才知道王倫所說的提升十倍,還有這樣一層含義。他對這件事不是沒有考慮,但是以梁山泊目前的現狀來說,即使他放開土地限額,也很難有大戶人家子弟來投奔。還不如多收攏些土地授給軍官,讓他們更加擁護自己。
所以,朱武向王倫道:
“如今人多地少,我若放開了限製,獨龍岡的土地,根本不夠分配。”
“等以後地方多了,再考慮這件事不遲!”
沒有完全否決王倫的想法,朱武把這件事情推遲,等待以後解決。
然後,朱武便計算梁山泊三級、四級軍士數量,發現兩萬畝耕地,正好足夠他們分配:
“梁山泊有四級軍士二百一十四人,每人授田四十畝,需要八千五百六十畝耕地。”
“三級軍士四百人,每人授田三十畝,需要一萬二千畝耕地。”
“三級、四級軍士加起來,需要兩萬零五百六十畝耕地。”
對這個發現極為欣喜,朱武決定先穩定自己的基本盤,再想其它問題:
“三級、四級軍士屬於大隊及以上軍官,是在綠林山寨中能稱為頭目的人。即使在梁山泊,他們也能和五級、六級軍官一起分享三成繳獲。”
“這些人是山寨的中堅,不能不重視他們。就把這兩萬畝新開墾的耕地分給他們,把他們和梁山泊綁在一起。”
對這些自己培養出的軍官極為重視,朱武決定把新開墾的兩萬畝耕地,分給三級、四級軍士。讓他們在分到土地後,對梁山泊更加忠心。
王倫苦勸未果後,也隻能同意朱武把土地分給基層軍官,用這兩萬畝耕地,夯實山寨根基。
消息傳迴梁山泊,那些即將分到土地的三級、四級軍士,一個個極為振奮。許多人都主動申請參加到開墾耕地中,盼自己早日分到土地,把家人接來居住。
那些一級、二級的軍士在羨慕的同時,也渴望梁山泊發展壯大,以便在擴編後軍銜得到提升,能夠分到土地。
在他們的努力下,投奔梁山泊大寨的人,又增加了許多。山寨蒸蒸日上,愈加繁榮昌盛。
這件事情,讓朱武欣喜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煩惱,讓他不得不尋找更多土地,給即將提升軍銜的軍官來分配。
同時,他也深深地感受到,軍功授田製度,果然是農業時代耕戰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