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史進和石秀損兵折將,卻仍不肯退兵,朱武心中生氣,卻又無法幹預。
此時,他真切地體會到,擁有更快速的通訊手段,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
“即使信鴿不可靠,也要先弄出來。”
“免得知道事情,命令傳不出去!”
下決心迴到梁山泊便找人養信鴿,朱武這時候卻隻能帶著軍械,追趕上陳達後,向梁山泊急趕。
再說梁山泊中,史進和石秀兵敗後,同樣有了變化。祝家莊輕易擊退梁山泊的兵馬,又從俘虜口中得知梁山泊不到千人,自以為看清梁山泊的虛實,更加大膽起來。不但找機會捉拿史進、石秀,甚至還派人大肆傳言,鼓動周圍的江湖人劫掠梁山泊的私鹽。
在祝家莊的鼓動下,梁山泊剛建立不久的鹽路,連連被人劫掠。王倫、宋萬、杜遷、李忠這四位留守在山寨的頭領,在接到各地傳信後,不得不想對策。
“祝家莊欺人太甚,若是我們不迴應,今後運出去的私鹽,都要被人劫掠。”
“當今之計,隻有打下祝家莊,震懾周圍的江湖人。”
恨恨說著,杜遷一反先前態度,支持攻打祝家莊。他和李忠都是梁山泊負責私鹽的人,眼看鹽路要斷,如何能不生氣。
尤其是李忠,他雖被史進說動,卻對攻打祝家莊,其實並不上心。如今眼看自己負責的私鹽受影響,同樣極為生氣。同樣要求梁山泊,繼續攻打祝家莊。
作為朱武外甥,又是朱武指定無論如何都要留在山寨的人。李忠的態度在梁山泊至關重要,王倫等排在他前麵的頭領,同樣不得不重視。
再加上王倫和杜遷交好,更是負責梁山泊錢糧的人,眼看梁山泊私鹽買賣遇危,王倫也不得不改變態度,解決祝家莊的事情。
很快,四人在商議後,便決定李忠繼續留守山寨,王倫和宋萬、杜遷,帶領其餘士卒,支援史進石秀。
史進和石秀被祝家莊擊敗,進退不得之際,見到王倫和宋萬、杜遷帶著士卒來援,大喜過望的同時,對王倫極為熱情,明顯少了芥蒂。
王倫見他們的模樣,很快察覺到這一點。這些日子以來,王倫已漸漸接受自己處境,對梁山泊多了幾分真心。眼看自己被朱武的人接納,他心中也不由有些歡喜。獻計道:
“獨龍岡有三座山岡,列著三個村坊。中間是祝家莊,西邊是扈家莊,東邊是李家莊。”
“這三莊加起來,約有一兩萬人。而且結下誓願,三莊相互救援。”
“梁山泊如今還不到一千人,單憑這點人馬,很難攻下三莊。”
“不如找李家莊和扈家莊的人說和,看看能不能有轉機。”
史進道:“祝家莊的人氣盛,恐怕不願講和。”
王倫笑著說道:“嚐試一下就是,至不濟也能挑撥三個莊的關係。”
暗讚王倫詭計,史進、石秀等人,同意了他的提議。由王倫寫了書信,送去李家莊和扈家莊。
扈家莊莊主是扈太公,他有個兒子喚飛天虎扈成,還有個女兒喚一丈青扈三娘,使兩口日月雙刀,武功十分了得。
扈家莊和祝家莊關係親近,早在數年之前,扈太公就和祝家莊莊主祝朝奉,為扈三娘和祝彪定下親事。故而在得知梁山泊有書信送來後,扈太公看都沒看,就把來送信的杜遷等人,直接趕了出去。
李家莊莊主李應,能使一條渾鐵點鋼槍,背藏飛刀五口,百步取人,神出鬼沒。他在江湖上名聲甚響,被人稱為撲天雕,頗有幾分顏麵。
見到宋萬帶人送過來的書信,李應將自己心腹鬼臉兒杜興喚來,商議道:
“梁山泊和祝家莊相爭,咱們要幫哪邊?”
聽他這麽詢問,杜興已經明白,李應對幫助祝家莊,沒有半點興趣。否則憑三莊的誓願,李應不用考量,就得幫助祝家莊。
知道李應心裏麵的憂慮,杜興順著他的意思,道:
“祝家莊勢大,它一莊的人口,就占了三莊一半。”
“再和扈家莊聯姻,李家莊就不得不聽命祝家莊。”
“如今梁山泊立寨,眼看就要興旺,主人可交好梁山泊,用它牽製祝家莊。”
這話說到了李應心坎裏,想著梁山泊的形勢,李應道:
“是啊!”
“梁山泊占據地利,即使攻不下祝家莊,祝家莊也不可能攻下它。”
“這樣一個山寨,早晚要興旺的。”
“何必為些小事,和它結下仇怨?”
“待我寫封書信,為梁山泊和祝家莊說和。”
取出一幅花箋紙,李應親自寫了書劄,封皮麵上使一個諱字圖書,讓杜興送去祝家莊。
杜興從後槽牽過一匹快馬,備上鞍轡,拿了鞭子,使出莊門,上馬加鞭,奔祝家莊去了。
李應向前來送信的宋萬道:“宋頭領放心。我這封親筆書去,祝家莊必定和梁山泊講和。”
宋萬聞言大喜,向李應不斷道謝。留在後堂之中,在李應的招待下,飲酒等待杜興。
看看天色待晚,不見杜興迴來。李應心中疑惑,再教人去接。隻見莊客報道:“杜主管迴來了。”
李應問道:“幾個人迴來?”
莊客道:“隻是主管獨自一個跑馬迴來。”
李應搖了搖頭,心中著實奇怪。待見杜興過來,卻見他氣得紫漲了麵皮,半晌說不出話。
眼看杜興氣極,李應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連忙問道:“怎麽迴事?你且詳細說來!”
杜興道:“小人去祝家莊送書信,沒有見到祝朝奉,卻遇見祝龍、祝虎、祝彪弟兄三個。”
“祝彪那廝接過書去,也不拆開來看,就手扯的粉碎,喝叫把小人直叉出莊門。”
“祝彪、祝虎發話道:‘休要惹老爺們性發,把你那李應捉來,也做梁山泊強寇解了去。’”
“小人本不敢盡言,實被那三個畜生無禮,把東人百般穢罵。便喝叫莊客來拿小人,被小人飛馬走了。”
“一路越想越氣,險些氣死小人!叵耐那廝,枉李家莊和祝家莊多年生死之交,今日全無仁義!”
李應聽了這些,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心頭那把無明業火高舉三千丈,按納不下。大唿莊客:“快備我那馬來!”
去房中披上一副黃金鎖子甲,前後獸麵掩心,穿一領大紅袍,背胯邊插著飛刀五把,拿了點鋼槍,戴上鳳翅盔,出到莊前,點起三百悍勇莊客。杜興也披一副甲,持把槍上馬,帶領二十餘騎馬軍。跟著李應的馬,徑奔祝家莊來。
宋萬見此情形,一邊命士卒給王倫報信,一邊跟上李應,奔向祝家莊那邊。
王倫寫信找人講和,本就有挑撥三莊關係的打算,接到宋萬派迴來的士卒傳信,和史進、石秀商議後,讓兩人帶著百十個精銳,跟著李應人馬。
太陽西斜,眼看就要落山,李應帶著人馬,趕到獨龍岡前,把人馬一字排開。祝家莊蓋得甚好,占著這座獨龍山岡,四下一遭闊港。那莊正造在岡上,有三層城牆,都是頑石壘砌的,約高二丈。前後兩座莊門,兩條吊橋。牆裏四邊,都蓋窩鋪。四下裏遍插著槍刀軍器。門樓上排著戰鼓銅鑼。
“好個險要地方,今日才看到祝家莊!”
一路跟著李應,摸清了祝家莊的道路。史進和石秀兩人,都是暗自心驚,為先前小覷祝家莊,感到慚愧不已。
再看李應,勒馬在祝家莊前,破口大罵祝彪道:“祝家三子,怎敢毀謗老爺!”
祝彪聽得惱火,騎上一匹火炭般赤駿馬,打開莊門,帶著五六十騎,出來和李應對峙。
李應見了祝彪,指著他大罵道:
“你這廝口邊奶腥未退,頭上胎發猶存。”
“你爺與我結生死之交,誓願同心共意,保護村坊。”
“你家但有事情要取人時,早來早放,要取物件,無有不奉。”
“我今日不過講和,你如何扯了我的書劄,恥辱我名,是何道理?”
祝彪道:“俺家雖和你結生死之交,誓願同心協意,共捉梁山泊反賊,掃清山寨。你如何卻結連反賊,意在謀叛?”
李應聽得惱火,喝罵道:“你這廝冤人做賊,當得何罪!”
祝彪道:“若不是賊,如何讓俺和賊人講和。若不離開,連你捉了也做賊人解送。”
李應大怒,拍坐下馬,挺手中槍,便奔祝彪。兩邊擂起鼓來。祝彪縱馬去戰李應。兩個就獨龍岡前,一來一往,一上一下,鬥了十七八合。
祝彪戰李應不過,撥迴馬便走。李應縱馬趕將去。祝彪把槍橫擔在馬上,左手拈弓,右手取箭,搭上箭,拽滿弓,覷得較親,背翻身一箭。李應急躲時,臂上早著。李應翻筋鬥墜下馬來。祝彪便勒轉馬來搶人。
史進、石秀見了,大喝一聲,提著兩條樸刀,帶著百十個精銳,直奔祝彪馬前殺來。祝彪抵當不住,急勒迴馬便走,被史進一樸刀戳在馬後股上。那馬負疼,壁直立起來,險些兒把祝彪掀在馬下,慌得旁邊隨從,都搭上箭射來。
史進、石秀被人射箭逼退,又見天色已暗,不便繼續戰鬥。和杜興救起李應,暫且退了迴去。
此時,他真切地體會到,擁有更快速的通訊手段,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
“即使信鴿不可靠,也要先弄出來。”
“免得知道事情,命令傳不出去!”
下決心迴到梁山泊便找人養信鴿,朱武這時候卻隻能帶著軍械,追趕上陳達後,向梁山泊急趕。
再說梁山泊中,史進和石秀兵敗後,同樣有了變化。祝家莊輕易擊退梁山泊的兵馬,又從俘虜口中得知梁山泊不到千人,自以為看清梁山泊的虛實,更加大膽起來。不但找機會捉拿史進、石秀,甚至還派人大肆傳言,鼓動周圍的江湖人劫掠梁山泊的私鹽。
在祝家莊的鼓動下,梁山泊剛建立不久的鹽路,連連被人劫掠。王倫、宋萬、杜遷、李忠這四位留守在山寨的頭領,在接到各地傳信後,不得不想對策。
“祝家莊欺人太甚,若是我們不迴應,今後運出去的私鹽,都要被人劫掠。”
“當今之計,隻有打下祝家莊,震懾周圍的江湖人。”
恨恨說著,杜遷一反先前態度,支持攻打祝家莊。他和李忠都是梁山泊負責私鹽的人,眼看鹽路要斷,如何能不生氣。
尤其是李忠,他雖被史進說動,卻對攻打祝家莊,其實並不上心。如今眼看自己負責的私鹽受影響,同樣極為生氣。同樣要求梁山泊,繼續攻打祝家莊。
作為朱武外甥,又是朱武指定無論如何都要留在山寨的人。李忠的態度在梁山泊至關重要,王倫等排在他前麵的頭領,同樣不得不重視。
再加上王倫和杜遷交好,更是負責梁山泊錢糧的人,眼看梁山泊私鹽買賣遇危,王倫也不得不改變態度,解決祝家莊的事情。
很快,四人在商議後,便決定李忠繼續留守山寨,王倫和宋萬、杜遷,帶領其餘士卒,支援史進石秀。
史進和石秀被祝家莊擊敗,進退不得之際,見到王倫和宋萬、杜遷帶著士卒來援,大喜過望的同時,對王倫極為熱情,明顯少了芥蒂。
王倫見他們的模樣,很快察覺到這一點。這些日子以來,王倫已漸漸接受自己處境,對梁山泊多了幾分真心。眼看自己被朱武的人接納,他心中也不由有些歡喜。獻計道:
“獨龍岡有三座山岡,列著三個村坊。中間是祝家莊,西邊是扈家莊,東邊是李家莊。”
“這三莊加起來,約有一兩萬人。而且結下誓願,三莊相互救援。”
“梁山泊如今還不到一千人,單憑這點人馬,很難攻下三莊。”
“不如找李家莊和扈家莊的人說和,看看能不能有轉機。”
史進道:“祝家莊的人氣盛,恐怕不願講和。”
王倫笑著說道:“嚐試一下就是,至不濟也能挑撥三個莊的關係。”
暗讚王倫詭計,史進、石秀等人,同意了他的提議。由王倫寫了書信,送去李家莊和扈家莊。
扈家莊莊主是扈太公,他有個兒子喚飛天虎扈成,還有個女兒喚一丈青扈三娘,使兩口日月雙刀,武功十分了得。
扈家莊和祝家莊關係親近,早在數年之前,扈太公就和祝家莊莊主祝朝奉,為扈三娘和祝彪定下親事。故而在得知梁山泊有書信送來後,扈太公看都沒看,就把來送信的杜遷等人,直接趕了出去。
李家莊莊主李應,能使一條渾鐵點鋼槍,背藏飛刀五口,百步取人,神出鬼沒。他在江湖上名聲甚響,被人稱為撲天雕,頗有幾分顏麵。
見到宋萬帶人送過來的書信,李應將自己心腹鬼臉兒杜興喚來,商議道:
“梁山泊和祝家莊相爭,咱們要幫哪邊?”
聽他這麽詢問,杜興已經明白,李應對幫助祝家莊,沒有半點興趣。否則憑三莊的誓願,李應不用考量,就得幫助祝家莊。
知道李應心裏麵的憂慮,杜興順著他的意思,道:
“祝家莊勢大,它一莊的人口,就占了三莊一半。”
“再和扈家莊聯姻,李家莊就不得不聽命祝家莊。”
“如今梁山泊立寨,眼看就要興旺,主人可交好梁山泊,用它牽製祝家莊。”
這話說到了李應心坎裏,想著梁山泊的形勢,李應道:
“是啊!”
“梁山泊占據地利,即使攻不下祝家莊,祝家莊也不可能攻下它。”
“這樣一個山寨,早晚要興旺的。”
“何必為些小事,和它結下仇怨?”
“待我寫封書信,為梁山泊和祝家莊說和。”
取出一幅花箋紙,李應親自寫了書劄,封皮麵上使一個諱字圖書,讓杜興送去祝家莊。
杜興從後槽牽過一匹快馬,備上鞍轡,拿了鞭子,使出莊門,上馬加鞭,奔祝家莊去了。
李應向前來送信的宋萬道:“宋頭領放心。我這封親筆書去,祝家莊必定和梁山泊講和。”
宋萬聞言大喜,向李應不斷道謝。留在後堂之中,在李應的招待下,飲酒等待杜興。
看看天色待晚,不見杜興迴來。李應心中疑惑,再教人去接。隻見莊客報道:“杜主管迴來了。”
李應問道:“幾個人迴來?”
莊客道:“隻是主管獨自一個跑馬迴來。”
李應搖了搖頭,心中著實奇怪。待見杜興過來,卻見他氣得紫漲了麵皮,半晌說不出話。
眼看杜興氣極,李應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連忙問道:“怎麽迴事?你且詳細說來!”
杜興道:“小人去祝家莊送書信,沒有見到祝朝奉,卻遇見祝龍、祝虎、祝彪弟兄三個。”
“祝彪那廝接過書去,也不拆開來看,就手扯的粉碎,喝叫把小人直叉出莊門。”
“祝彪、祝虎發話道:‘休要惹老爺們性發,把你那李應捉來,也做梁山泊強寇解了去。’”
“小人本不敢盡言,實被那三個畜生無禮,把東人百般穢罵。便喝叫莊客來拿小人,被小人飛馬走了。”
“一路越想越氣,險些氣死小人!叵耐那廝,枉李家莊和祝家莊多年生死之交,今日全無仁義!”
李應聽了這些,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心頭那把無明業火高舉三千丈,按納不下。大唿莊客:“快備我那馬來!”
去房中披上一副黃金鎖子甲,前後獸麵掩心,穿一領大紅袍,背胯邊插著飛刀五把,拿了點鋼槍,戴上鳳翅盔,出到莊前,點起三百悍勇莊客。杜興也披一副甲,持把槍上馬,帶領二十餘騎馬軍。跟著李應的馬,徑奔祝家莊來。
宋萬見此情形,一邊命士卒給王倫報信,一邊跟上李應,奔向祝家莊那邊。
王倫寫信找人講和,本就有挑撥三莊關係的打算,接到宋萬派迴來的士卒傳信,和史進、石秀商議後,讓兩人帶著百十個精銳,跟著李應人馬。
太陽西斜,眼看就要落山,李應帶著人馬,趕到獨龍岡前,把人馬一字排開。祝家莊蓋得甚好,占著這座獨龍山岡,四下一遭闊港。那莊正造在岡上,有三層城牆,都是頑石壘砌的,約高二丈。前後兩座莊門,兩條吊橋。牆裏四邊,都蓋窩鋪。四下裏遍插著槍刀軍器。門樓上排著戰鼓銅鑼。
“好個險要地方,今日才看到祝家莊!”
一路跟著李應,摸清了祝家莊的道路。史進和石秀兩人,都是暗自心驚,為先前小覷祝家莊,感到慚愧不已。
再看李應,勒馬在祝家莊前,破口大罵祝彪道:“祝家三子,怎敢毀謗老爺!”
祝彪聽得惱火,騎上一匹火炭般赤駿馬,打開莊門,帶著五六十騎,出來和李應對峙。
李應見了祝彪,指著他大罵道:
“你這廝口邊奶腥未退,頭上胎發猶存。”
“你爺與我結生死之交,誓願同心共意,保護村坊。”
“你家但有事情要取人時,早來早放,要取物件,無有不奉。”
“我今日不過講和,你如何扯了我的書劄,恥辱我名,是何道理?”
祝彪道:“俺家雖和你結生死之交,誓願同心協意,共捉梁山泊反賊,掃清山寨。你如何卻結連反賊,意在謀叛?”
李應聽得惱火,喝罵道:“你這廝冤人做賊,當得何罪!”
祝彪道:“若不是賊,如何讓俺和賊人講和。若不離開,連你捉了也做賊人解送。”
李應大怒,拍坐下馬,挺手中槍,便奔祝彪。兩邊擂起鼓來。祝彪縱馬去戰李應。兩個就獨龍岡前,一來一往,一上一下,鬥了十七八合。
祝彪戰李應不過,撥迴馬便走。李應縱馬趕將去。祝彪把槍橫擔在馬上,左手拈弓,右手取箭,搭上箭,拽滿弓,覷得較親,背翻身一箭。李應急躲時,臂上早著。李應翻筋鬥墜下馬來。祝彪便勒轉馬來搶人。
史進、石秀見了,大喝一聲,提著兩條樸刀,帶著百十個精銳,直奔祝彪馬前殺來。祝彪抵當不住,急勒迴馬便走,被史進一樸刀戳在馬後股上。那馬負疼,壁直立起來,險些兒把祝彪掀在馬下,慌得旁邊隨從,都搭上箭射來。
史進、石秀被人射箭逼退,又見天色已暗,不便繼續戰鬥。和杜興救起李應,暫且退了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