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剛微微亮。


    白老師等人就已經到了。


    上次甲骨文大賽,林辰和他打過幾次交道,雙方簡單熟絡之後,白老師就立馬吩咐人開始進行掃描拓印。


    他帶來了一支專業團隊。


    他們迅速開始行動起來。


    外婆和林母看著架勢不小,連忙把林辰拉到旁邊小聲道:“這是怎麽迴事,你從哪裏找來的人。”


    “外婆,媽,他們是一個考古研究機構的,我和他們打過一段時間交道,這次前來是為了這些石碑,上麵記載的事情十分重要。”林辰指著石碑說道。


    林母和外婆稍微安心一些。


    林母發覺自己的孩子是真變了。


    不僅外貌氣質大變樣,就連認識的人都是如此的厲害。


    這些人一看就是專業的團隊。


    拿著高精尖的儀器在哪裏比劃,她也看不懂。


    “有什麽需要幫忙的嗎?”


    “不用,你們兩個歇著就好。”


    兩人想了想,還是迴屋做飯了。


    白老師和林辰坐在一處石桌上。


    白老師打開筆記本電腦,正在實時傳輸數據,電腦上快速出現一張張高清圖片。


    “這是一共九塊石碑。”


    白老師指著電腦道:“你看這,這九塊石碑應該以前是這樣排列組合的。”


    “昨天給你說的內容就是這中間三塊石碑上麵記載的。”


    白老師右手靈活地操作著筆記本電腦。


    他敲擊一下空格。


    裏麵出現了一個個小篆字體。


    再按了一下。


    立馬轉化成了簡體字。


    白老師而後把它導入了白話文翻譯係統中,把這篇簡短精悍的文言文轉化成了白話文。


    果然,技術進步了。


    考古工作都朝著智能化發展。


    如果是以前,這些文字都得專家人工翻譯,哪裏像現在,簡單敲擊幾下,輸入係統就可以自動出結果。


    林辰凝視著電腦屏幕。


    係統可能不太智能,導致翻譯有些不太通暢。


    不過大概意思結合著上麵的文言文還能看懂。


    “上古結繩而治……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這位無名的秦朝方術開篇指出結繩記事的故事,梳理了一下自上古開始的結繩演變。


    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


    後麵描述的一段故事才是核心。


    上古時期,侯崗氏有二子。


    長子侯崗頡,龍顏四目,生有睿德。


    二子侯崗衛,眉含天眼,頭若月盤。


    侯崗氏乃當時其中一個部落首領。


    誰能繼承侯崗氏,就能成為部落首領。


    於是,兄弟相爭,長子侯崗頡勝,繼承侯崗氏,歸順黃帝,成為黃帝的左史官。


    二子侯崗衛,帶領一部分人投奔神農氏炎帝。


    他在前人的基礎上開創了新的結繩記事模式。


    侯崗衛按照顏色,材質,粗細,經緯進行含義劃分。


    從顏色上,人類用七種色彩以及黑白兩色,共九種顏色賦予其涵義。


    從材質上,繩子可以用動物毛線繩,樹皮繩,草繩,麻繩等等,各種材質的繩子,有幾十種類別。


    從粗細上,最少能夠分成粗,中,細,三種不同規格的繩子。


    從經緯上,有橫向繩子,也有縱向繩子,有主繩,也有支繩。


    例如,炎帝部落打敗了另一個部落,因此獲得了三十隻羊,四十隻雞,二十個男性俘虜,三十個女**隸,怎麽記載呢?


    首先可以用一根橫向的粗繩,上麵塗成紅色(假設這裏紅色表示成功,表示喜慶的意思),下麵是四根繩子。


    第一根是用羊毛編製的繩子,繩子上段打上三個小結代表“三”,末尾打上一個大結代表“十”。


    第二根繩子用麻繩編製,編製的時候把雞毛綁在一起,然後上段上“四”,末尾打上一個大結。


    第三根繩子,用男人的頭發混合麻繩,編織成“中等粗細”的繩子象征男人,上段打“二”,末尾打大結“一”。


    第四根線,用女人的頭發混合麻繩編織成“細”繩象征女人更加柔弱,上段打“三”,末尾打大結“一”。


    這樣就可以記錄了事情。


    憑借著侯崗衛的結繩記事方法,炎帝部落的行政,農業等多方麵能力快速提升,很快,成為了當時一個強勁的部落群。


    而侯崗頡來到黃帝部落後,並沒有在結繩記事方麵下功夫。


    他反而鑽研起新的方式去記錄事情。


    侯崗頡史官受鳥獸足跡的啟迪,嘔心瀝血數十載,搜集、整理流傳與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號並加以推廣和使用。


    繩結雖有大小和形狀區別,但年久月深,難於辨識。


    侯崗頡仰觀奎星環曲走勢,俯看龜背紋理、鳥獸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紋,從中受到啟迪,根據事物形狀創造了象形文字。


    造字成之日,天雨粟,鬼夜啼!


    “這是倉頡造字的故事。”


    林辰驚訝道。


    “沒錯,侯崗頡就是倉頡,他姓侯崗,名頡。”白老師解釋道。


    “那為何從來沒有聽說過倉頡還有弟弟呢?”


    “幾千年的事情,不會都流傳下來的,而且結繩記事在文字出來之後就逐漸淘汰了,雖然他改良了,可是能有什麽用,沒有人使用就很難讓人記住他。”


    白老師感慨道:“幾千年前的事情,能夠記住的名字也就那麽幾個。”


    “若不是這個秦朝方術記載了這件故事,恐怕真的會完全失傳。”


    白老師繼續轉化後麵的圖片文字,邊說道:“後麵的意思大概就是秦朝術士從某個古籍發現了這個傳說,然後在秦朝天降隕石之後,了解到可能天下有變,他不願沾染凡間因果,避世生活。”


    “鑽研古代經書,想要破解上古結繩記事的方法。”


    “可惜,並沒有完全成功。”


    “後麵石碑的花紋是當時他收集到的殘留結繩記事的方式,但什麽意思並沒有破解出來,他因此刻在了石碑上,埋在了地下。”


    白老師突然道:“等等,這裏還有一些信息,這個方術說,侯崗衛一生排斥文字,支持結繩記事的方式,後來炎帝和黃帝結盟後漸漸不再使用結繩記事,因此,他去往了其他地方。”


    “哪裏?”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剛編的論文竟然成真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海陵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海陵王並收藏我剛編的論文竟然成真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