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三年前鄭疏雨燒火做飯手藝還有些稚嫩,對中原作料的把控不那麽細致。那如今的他,已經可以稱之為一方名廚了——僅限九華山地界。
在他的精心調製下,肥美的兔肉摻雜著各種野山菇,全部的精華都鎖在了濃濃的湯汁裏。
周霽也算是吃遍一方的老食客,但隔著老遠嗅到那飄來的香氣,他還是饞的直流口水。
周霽舔著嘴說道:“小薑,你收了個好徒弟啊。”說罷又瞥眼瞧了眼鄭疏雨,而後歎息道:“就是他......”話到嘴邊,又咽了迴去,這師徒倆空落落的胳膊實在是讓人很不解啊。
薑燮閉上眼,他自然知道師兄說的是什麽,他沉思了許久也沒作答。
直到鄭疏雨端著一鍋美滋滋的野兔山菇湯來到他二人麵前,薑燮才睜開眼,眼裏已經放著光了。
薑燮接過徒弟遞來的湯勺,伸舌嚐了一口,不禁稱讚道:“疏雨,你這手藝是越來越好了,師兄你嚐嚐看。”說罷把勺子遞給周霽。
周霽眉眼彎彎,一口熱湯下肚,別提多嫉妒這個師弟了。
自己有徒弟嗎?他想了想,李沉舟勉強算一個,好歹學過幾天剃頭,可那小子哪會燒菜啊,倒是吃喝的不少。
自那日熒惑守心,瑋瑋死後,這孩子就憑空消失了。在周霽看來,李沉舟與幹將相處的也還算湊和,身子根基也不弱於常人,關鍵是這孩子本性不壞,稍加指引讓他接任玄天君之位也不是不可以,可現在......想到這裏周霽不免一陣難過。
就在他愁眉莫展的片刻間,他的師弟薑燮和鄭疏雨,已經好幾塊兔肉下了肚,他一愣趕忙狼吞虎咽起來。
飯畢,鄭疏雨照例開始練劍,是左手劍。
一招一式有模有樣的,乍一看有個二三境的樣子,如若雙臂健在,約莫已是個四境往上了。
周霽不刻意的便會拿這小子跟李沉舟作對比,李沉舟隻是在寒潭揠苗助長地鞏固了根基,劍法上也就是隨意學了個三五招,真要與人交手,多半也是胡亂揮砍。若要給李沉舟的修為論個層次,兩境都高看了他。
各宗武學雖然百花齊放,但歸根結底都是煉氣化神的法門,隻是在源頭處分為佛道、天道、人道、妖道和魔道,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個人修為劃分境界等次。類如鬼穀、華山、真罡這樣的道學門派,則是修的天道,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周霽和薑燮二人半生參悟鬼穀絕學,也才剛剛觸及七八境的樣子。
二人端坐在屋前,看著鄭疏雨劍鋒吹雪,似乎看到了年少的自己,一晃這麽多年過去了,師父走了,九華山也變了模樣,曆來你死我活的“縱”和“橫”,如今竟坐到了一起,同飲一壺熱茶。
薑燮有些心不在焉,眉眼總在躲閃著他的師兄。周霽是個明白人,他說道:“幹將劍,丟了便是丟了,師弟大不必放在心上,本就不是什麽好物件。”
薑燮驚歎道:“師兄你都知道?”
周霽點了點頭,他的淡然可想而知,幹將劍應當還在他的掌控之內。
他給師弟見底的茶杯倒了半杯酒,說道:“天冷,還是喝些酒舒坦。”
“師兄你是不喝酒的,怎得......”薑燮望著杯中酒皺眉道。
周霽一仰頭,吞了一大口,熱辣辣的酒燒在喉腔之中,一路入了愁腸。
周霽大笑道:“人嘛,醉一醉,便好受些了。”
周霽以前是不飲酒的,十年遊曆都滴酒未沾,隻是魚玄機的死,讓他太過難受,這端起的酒杯便再也沒放下。
薑燮不語,他心中又何嚐沒有煩悶,他凝視著杯中的仙釀,一笑飲之,世事茫茫誰又能獨善其身呢?
周霽自在葫蘆山見到攜帶幹將的別辭,便擔憂著守劍的師弟,畢竟這妖劍與鬼穀的瓜葛因他而起,卻沒有因他而終。自己是被驅逐出門的鬼穀弟子,理應再不迴此地,本打算隔著老遠瞧一瞧便作罷,誰知碰到了鄭疏雨這小子,恰是自己師弟的徒弟。
好在師弟還活著,雖然斷去了一臂,但收了這麽得當的一個徒弟,也算後繼有人了。
那殘破的地宮毀了便毀了,周霽也不甚傷心,天下武學破舊立新,他們守著那些老舊的古籍不是長久之計,在他接觸了九天之後,他更加清楚,這片天地暗藏的奧秘遠遠不止鬼穀所掌控的這麽簡單。
可是鬼穀的規矩不能壞,曆代鬼穀子要收兩個徒弟,眼下薑燮已然不會再出山遍訪,單單一個鄭疏雨,是為縱還是為橫呢?總之是缺了一個。
師兄弟二人心領神會,一道想到了這裏,竟是一齊開口,不免相視一笑。
“師兄,這二十多年,你可有看中什麽有緣人?”二人一番謙讓,還是師弟先張了嘴。
周霽也不作隱瞞,說道:“有倒是有,就是相比疏雨,資質要愚鈍了些,不作數不作數,還是師弟再想法子另尋一個。”周霽說著說著便笑起來,他總不能說自己教了徒弟剃頭的法門吧。
薑燮扯了扯自己的衣袖,道:“師兄你這是為難我,你要我甩著衣袖再去外頭看一看?師父當年走的唐突,我身負守劍之責,除去疏雨哪還有什麽機緣見到外人,更別提對眼的好苗子了。”說道這裏他向身旁的黝黑少年投去讚賞的目光。
周霽來了興趣,對著鄭疏雨問道:“你是怎麽來到這九華山的?”
老實人鄭疏雨便一五一十的,把遇見甄圓直至到此的一切故事,講給了周霽聽。
周霽聽的津津有味,鄭疏雨對別辭和甄圓都不甚喜歡,字裏行間便把他二人極度醜化,恰好周霽卻又與這二人有過幾麵之緣,與甄圓是在滄瀾城,與別辭便是在葫蘆山了。
一遭聽完,他卻對空舟這個存在感甚微的小和尚,有了幾分興趣,大概是因為他的名字裏有個舟字吧。
這時候天色已晚,風雪更加肆虐,茅草屋形同虛設,四處漏風不說,更有隨風而去的危險。
三人正襟危坐在屋內,都不敢大聲說話。好在這三人都不是凡夫俗子,畢竟李沉舟那樣兩境的麻瓜都不懼嚴寒酷暑,就更不提他們仨了。
這一夜,雖然不甚安寧,但峽口鎮的那位剃頭師傅卻睡的格外香。
月啊,還是故鄉的明。
在他的精心調製下,肥美的兔肉摻雜著各種野山菇,全部的精華都鎖在了濃濃的湯汁裏。
周霽也算是吃遍一方的老食客,但隔著老遠嗅到那飄來的香氣,他還是饞的直流口水。
周霽舔著嘴說道:“小薑,你收了個好徒弟啊。”說罷又瞥眼瞧了眼鄭疏雨,而後歎息道:“就是他......”話到嘴邊,又咽了迴去,這師徒倆空落落的胳膊實在是讓人很不解啊。
薑燮閉上眼,他自然知道師兄說的是什麽,他沉思了許久也沒作答。
直到鄭疏雨端著一鍋美滋滋的野兔山菇湯來到他二人麵前,薑燮才睜開眼,眼裏已經放著光了。
薑燮接過徒弟遞來的湯勺,伸舌嚐了一口,不禁稱讚道:“疏雨,你這手藝是越來越好了,師兄你嚐嚐看。”說罷把勺子遞給周霽。
周霽眉眼彎彎,一口熱湯下肚,別提多嫉妒這個師弟了。
自己有徒弟嗎?他想了想,李沉舟勉強算一個,好歹學過幾天剃頭,可那小子哪會燒菜啊,倒是吃喝的不少。
自那日熒惑守心,瑋瑋死後,這孩子就憑空消失了。在周霽看來,李沉舟與幹將相處的也還算湊和,身子根基也不弱於常人,關鍵是這孩子本性不壞,稍加指引讓他接任玄天君之位也不是不可以,可現在......想到這裏周霽不免一陣難過。
就在他愁眉莫展的片刻間,他的師弟薑燮和鄭疏雨,已經好幾塊兔肉下了肚,他一愣趕忙狼吞虎咽起來。
飯畢,鄭疏雨照例開始練劍,是左手劍。
一招一式有模有樣的,乍一看有個二三境的樣子,如若雙臂健在,約莫已是個四境往上了。
周霽不刻意的便會拿這小子跟李沉舟作對比,李沉舟隻是在寒潭揠苗助長地鞏固了根基,劍法上也就是隨意學了個三五招,真要與人交手,多半也是胡亂揮砍。若要給李沉舟的修為論個層次,兩境都高看了他。
各宗武學雖然百花齊放,但歸根結底都是煉氣化神的法門,隻是在源頭處分為佛道、天道、人道、妖道和魔道,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個人修為劃分境界等次。類如鬼穀、華山、真罡這樣的道學門派,則是修的天道,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周霽和薑燮二人半生參悟鬼穀絕學,也才剛剛觸及七八境的樣子。
二人端坐在屋前,看著鄭疏雨劍鋒吹雪,似乎看到了年少的自己,一晃這麽多年過去了,師父走了,九華山也變了模樣,曆來你死我活的“縱”和“橫”,如今竟坐到了一起,同飲一壺熱茶。
薑燮有些心不在焉,眉眼總在躲閃著他的師兄。周霽是個明白人,他說道:“幹將劍,丟了便是丟了,師弟大不必放在心上,本就不是什麽好物件。”
薑燮驚歎道:“師兄你都知道?”
周霽點了點頭,他的淡然可想而知,幹將劍應當還在他的掌控之內。
他給師弟見底的茶杯倒了半杯酒,說道:“天冷,還是喝些酒舒坦。”
“師兄你是不喝酒的,怎得......”薑燮望著杯中酒皺眉道。
周霽一仰頭,吞了一大口,熱辣辣的酒燒在喉腔之中,一路入了愁腸。
周霽大笑道:“人嘛,醉一醉,便好受些了。”
周霽以前是不飲酒的,十年遊曆都滴酒未沾,隻是魚玄機的死,讓他太過難受,這端起的酒杯便再也沒放下。
薑燮不語,他心中又何嚐沒有煩悶,他凝視著杯中的仙釀,一笑飲之,世事茫茫誰又能獨善其身呢?
周霽自在葫蘆山見到攜帶幹將的別辭,便擔憂著守劍的師弟,畢竟這妖劍與鬼穀的瓜葛因他而起,卻沒有因他而終。自己是被驅逐出門的鬼穀弟子,理應再不迴此地,本打算隔著老遠瞧一瞧便作罷,誰知碰到了鄭疏雨這小子,恰是自己師弟的徒弟。
好在師弟還活著,雖然斷去了一臂,但收了這麽得當的一個徒弟,也算後繼有人了。
那殘破的地宮毀了便毀了,周霽也不甚傷心,天下武學破舊立新,他們守著那些老舊的古籍不是長久之計,在他接觸了九天之後,他更加清楚,這片天地暗藏的奧秘遠遠不止鬼穀所掌控的這麽簡單。
可是鬼穀的規矩不能壞,曆代鬼穀子要收兩個徒弟,眼下薑燮已然不會再出山遍訪,單單一個鄭疏雨,是為縱還是為橫呢?總之是缺了一個。
師兄弟二人心領神會,一道想到了這裏,竟是一齊開口,不免相視一笑。
“師兄,這二十多年,你可有看中什麽有緣人?”二人一番謙讓,還是師弟先張了嘴。
周霽也不作隱瞞,說道:“有倒是有,就是相比疏雨,資質要愚鈍了些,不作數不作數,還是師弟再想法子另尋一個。”周霽說著說著便笑起來,他總不能說自己教了徒弟剃頭的法門吧。
薑燮扯了扯自己的衣袖,道:“師兄你這是為難我,你要我甩著衣袖再去外頭看一看?師父當年走的唐突,我身負守劍之責,除去疏雨哪還有什麽機緣見到外人,更別提對眼的好苗子了。”說道這裏他向身旁的黝黑少年投去讚賞的目光。
周霽來了興趣,對著鄭疏雨問道:“你是怎麽來到這九華山的?”
老實人鄭疏雨便一五一十的,把遇見甄圓直至到此的一切故事,講給了周霽聽。
周霽聽的津津有味,鄭疏雨對別辭和甄圓都不甚喜歡,字裏行間便把他二人極度醜化,恰好周霽卻又與這二人有過幾麵之緣,與甄圓是在滄瀾城,與別辭便是在葫蘆山了。
一遭聽完,他卻對空舟這個存在感甚微的小和尚,有了幾分興趣,大概是因為他的名字裏有個舟字吧。
這時候天色已晚,風雪更加肆虐,茅草屋形同虛設,四處漏風不說,更有隨風而去的危險。
三人正襟危坐在屋內,都不敢大聲說話。好在這三人都不是凡夫俗子,畢竟李沉舟那樣兩境的麻瓜都不懼嚴寒酷暑,就更不提他們仨了。
這一夜,雖然不甚安寧,但峽口鎮的那位剃頭師傅卻睡的格外香。
月啊,還是故鄉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