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想這一次去雲南探望小魔女,了卻了這一段緣份,現在卻不可能了!不禁長歎一聲說:“白小姐嗬白小姐,我趙小刀再也不能去看你了!辜負了你一片情意。”他更想起了自己再也不能北上尋親。一想到那渺茫不知音訊下落的父母,可能還在世上四處找尋自己,他們哪裏知道我困在這絕穀中?既然我遲早都要死在這裏,不如現在早點了結算了。
想罷,趙小刀一頭朝石壁撞擊,“咚”地一聲,他給石壁反震開來,跌在地上,感到眼前金星亂飛,痛徹入心,再也無力爬起來。等到他再次想向石壁撞去時,驀然看見自己剛才用頭撞去的地方,有一塊如拳頭大的小石塊從石壁上掉了下來,露出一個黑黝黝的小洞孔。他不由一怔,心想:難道這裏又是一處岩洞的洞口?叫自己無意中撞開了?要是洞口,說不定它可以通到深穀外的一個岩洞哩!這真是天無絕人之路。趙小刀登時大喜,竟忘掉了自己頭上還在發痛,急急伸手到小洞孔裏,去搬開其他封住洞口的石塊。他用力一抽,果然一塊小石頭又給他抽了下來。顯然是有人用石塊封閉這一洞口的,用灰土糊起來,做得與四周石壁一模一樣,叫人不易發現。不久,洞口越撬越大,摸到二尺寬,一尺高時,再也撬不大了,四周盡是堅硬如鐵的岩石。趙小刀伸手到裏麵探了一下,碰到一個小小的木箱子,便將它拿了出來,丟在腳下,再伸手進去試探這小洞口有多深,誰知觸手處盡是堅硬的岩石。原來這根本不是什麽岩洞口,隻是石壁上的一個石龕罷了,深不到二尺,顯然是專門為藏這個小木箱而鑿的,然後用碎石、灰土將它封閉起來。這個小木箱子,也不知是哪一位古人在哪一個朝代收藏起來的,年久日深,灰土已失去了粘性,給趙小刀用頭一撞,就撞落了一塊石頭,暴露了這一秘密。
趙小刀又一次陷入絕望,無力支撐身體,頹喪地坐下,看著小木箱子怔怔地發呆。這個小木箱製作異常精致,用名貴堅硬的柚木製成,上下四角用白銀包角,一把生滿了銅綠的小鎖,將箱子鎖起來。顯然它裏麵藏有什麽希世珍寶。趙小刀心想:就算裏麵藏有價值連城的希世奇寶,我在這裏不能出去,又有何用?倒不如有一箱幹糧來得實用。雖然這樣,趙小刀還是想看看裏麵裝的什麽寶貝。他扭開那把小銅鎖,這把小銅鎖因年久日深,應手而落,不費吹灰之力。趙小刀打開箱子一看,更是愕異,它裏麵裝的根本不是什麽稀世珍寶,隻不過是兩部線裝的古書罷了,絹質的書麵已起黴點、變質,看來收藏的年代很久很久了。
趙小刀奇異:這兩部是什麽書呢?它值得這般地珍藏?藏在這絕穀的岩洞裏還不算,還要把它密封在石龕裏?不禁拿起一部來看,翻開絹皮書麵,第一頁寫著四個篆體字:《劍術精髓》。
趙小刀不禁苦笑一下,自語說,“我內力全無,這書對別人來說,可以說是無價之寶,對我來說,又有什麽用?看了叫人傷感。”他丟下《劍術精髓》,又拿起第二部看,封麵端端正正也寫著四個篆體字:《神功秘笈》。趙小刀暗想:什麽神功秘笈?便略略翻了一下,書裏有字有畫,其中還有二十幅人體經脈的走向圖。原來這是一部練氣功的書。趙小刀又苦笑道:“練氣功,各家各派都會,隻不過各家各門所練的方式不同罷了!這書對我更沒用,除非是鬆月禪師所說的《九陽真經》,才可以使我在短期內完全恢複內力。要練氣功,我何不練玄武派的‘玄冥太極內功’?又何必去練其它的?”當他看到扉頁上的一行楷書時,上麵寫著:“此乃武林蓋世神功,千萬不可外泄,以免招來橫禍,慎之!”下麵落款是:“甘修竹書。”
趙小刀疑惑:甘修竹是什麽人?武林中可從來也沒有人提到,要是他有蓋世神功,江湖中還不流傳下來?如少林寺的達摩禪師,武當山的開山祖師張三峰,終南山的全真教主王重陽,他們才具有深奧莫測的蓋世神功,哪有甘修竹的?再說上乘內功,當今為武林人士之所推崇的隻有三種:一是少林寺“易筋經”,二是武林中傳聞的“太乙真經”;再一種便是已經失傳三百年的“九陽真經”了。哪有這“神功秘笈”的?這不過是炫耀本門的內功,以為別派所不及罷了!當今武林各門派,又何嚐不稱自己本門派的武功為上乘武功?象峨嵋派的玉清道長,稱自己的劍術為“神劍”哩!這“神劍”招式,半點也傷害不了小魔女的姑姑,反而敗在小魔女姑姑的流雲飛袖之下,別說比不上鳳女恢的劍術。恐怕連自已的大師伯也不及,這算什麽“神劍”了?
趙小刀沒心思再看書中內容,翻到最後一頁。隻見最後一頁的頁頭上寫著幾行蠅頭般的小字,這麽寫著:“欲達神功佳境,必須心似白紙,胸如深淵,身若空穀。有內力者,切忌強練,否則走火入魔,終身殘廢。戒之!慎之!”
趙小刀愕然不解,心似白紙,胸如深淵,身若空穀,怎樣理會?有內力之人,還不可強練?難道沒內力之人,倒可練了?這本練氣功之書,別不是左道旁門吧?他再繼續看下去:“欲神功告成,需在密不透風之密室中,不使真氣外泄,而能全部迴到體內,反複多次。此著兇險異常,尤其慎之。”下麵落款是“甘維琪字”。
趙小刀看了更是疑惑不解。在密不透風的密室中練,那不把自己悶死了?還練什麽氣功的?這落款怎麽又不是甘修竹了?變成了甘維琪?這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看字跡不同,顯然是兩個人。他們是什麽關係?是兄弟達是父子?這甘維琪,也從來沒有人說過。趙小刀不再看了。將書丟進木箱裏,起身踱出洞口,他幻想能在這絕穀中意外發現有一條可以走出去的道路。可是這狹長的絕穀四周,依然是石壁千仞,除非是神仙,能騰雲駕霧,才可以飛出去。他想到自己不久死在這裏,身軀為蟲蟻所噬,變成森森白骨一副,不禁愴然。一聲長歎,他又轉迴岩洞依壁坐下。往往一個人自殺不死,便不想再自盡了,趙小刀也是如此。他一眼又看見那一部《神功秘笈》,心想:甘維淇說,有內力者,切忌強練,我沒內力,是不是可以練練呢?我既然無事可做,何不練此氣功?這總比無聊地坐著等死的強。我遲早都要死在這裏了,管它旁門左道和什麽走火入魔,終身殘廢,以它來打發日子吧!
趙小刀又重新拿起《神功秘笈》,翻開第一頁看。第一頁是一幅手太陰肺經的走向圖。有這一經脈的各處穴位,自中焦而出,從胸走手,左右共二十二穴。趙小刀對這些穴位太熟悉了,閉目也可以知道在手臂的什麽部位。圖旁有說明和注解,是調氣運息之法,說練此人陰肺經,應寅時而練,朝南盤腿而坐,屏棄一切雜念,心如靜水,閉氣不息七遍,引頸咽氣順之,使意到、氣到,力隨氣生。此外還有練這經脈的口訣和凝神聚氣的方法方式。原來《神功秘笈》的二十幅圖,每一幅便是一路經脈圖,從十二經脈到奇經八脈,都有注解、口訣和練氣的方法。趙小刀依書而練,練了兩天後,便感到一股寒氣從手指的少商穴位侵入,沿著經脈經雲門到中府,而轉入肺部,直至中焦,通體頓生涼意。精神為之一震:顯然是練成了。
趙小刀又翻開第二頁來看,心下愕然:咦!怎麽不是手陽明大腸經了?而是奇經八脈中的陽蹺脈?是不是弄錯了?這是練氣功的一道最難練的奇脈。一般練氣功的人,都是從十二經脈練起,一陰一陽,循環漸進,陰陽相輔。等到十二經脈練成後,再練奇經八脈。不然,便會走火入魔,變成終身殘廢。看來這《神功秘笈》真是異乎尋常,不同一般,是一部旁門左道的練功書。趙小刀轉而想,所謂旁門左道,不外乎不按常規,另辟專徑練功,為武林中人士視為異物罷了。正象中原武林人士視碧雲峰人為邪教一樣,我又何必以世俗的目光去看這部《神功秘笈》?我既然遲早都要死在這裏,管它什麽走火入魔、終身殘廢的?為練功而死,不強於自殺?於是趙小刀將自己的生死置於度外,依《神功秘笈》的次序而練。這陽蹺經脈足足練了兩個多月,才稍有成效,趙小刀感到一股熱炎之氣,從腳後跟的仆參穴流遍渾身,直衝麵部各穴位沿頭頂而到腦後,。
想罷,趙小刀一頭朝石壁撞擊,“咚”地一聲,他給石壁反震開來,跌在地上,感到眼前金星亂飛,痛徹入心,再也無力爬起來。等到他再次想向石壁撞去時,驀然看見自己剛才用頭撞去的地方,有一塊如拳頭大的小石塊從石壁上掉了下來,露出一個黑黝黝的小洞孔。他不由一怔,心想:難道這裏又是一處岩洞的洞口?叫自己無意中撞開了?要是洞口,說不定它可以通到深穀外的一個岩洞哩!這真是天無絕人之路。趙小刀登時大喜,竟忘掉了自己頭上還在發痛,急急伸手到小洞孔裏,去搬開其他封住洞口的石塊。他用力一抽,果然一塊小石頭又給他抽了下來。顯然是有人用石塊封閉這一洞口的,用灰土糊起來,做得與四周石壁一模一樣,叫人不易發現。不久,洞口越撬越大,摸到二尺寬,一尺高時,再也撬不大了,四周盡是堅硬如鐵的岩石。趙小刀伸手到裏麵探了一下,碰到一個小小的木箱子,便將它拿了出來,丟在腳下,再伸手進去試探這小洞口有多深,誰知觸手處盡是堅硬的岩石。原來這根本不是什麽岩洞口,隻是石壁上的一個石龕罷了,深不到二尺,顯然是專門為藏這個小木箱而鑿的,然後用碎石、灰土將它封閉起來。這個小木箱子,也不知是哪一位古人在哪一個朝代收藏起來的,年久日深,灰土已失去了粘性,給趙小刀用頭一撞,就撞落了一塊石頭,暴露了這一秘密。
趙小刀又一次陷入絕望,無力支撐身體,頹喪地坐下,看著小木箱子怔怔地發呆。這個小木箱製作異常精致,用名貴堅硬的柚木製成,上下四角用白銀包角,一把生滿了銅綠的小鎖,將箱子鎖起來。顯然它裏麵藏有什麽希世珍寶。趙小刀心想:就算裏麵藏有價值連城的希世奇寶,我在這裏不能出去,又有何用?倒不如有一箱幹糧來得實用。雖然這樣,趙小刀還是想看看裏麵裝的什麽寶貝。他扭開那把小銅鎖,這把小銅鎖因年久日深,應手而落,不費吹灰之力。趙小刀打開箱子一看,更是愕異,它裏麵裝的根本不是什麽稀世珍寶,隻不過是兩部線裝的古書罷了,絹質的書麵已起黴點、變質,看來收藏的年代很久很久了。
趙小刀奇異:這兩部是什麽書呢?它值得這般地珍藏?藏在這絕穀的岩洞裏還不算,還要把它密封在石龕裏?不禁拿起一部來看,翻開絹皮書麵,第一頁寫著四個篆體字:《劍術精髓》。
趙小刀不禁苦笑一下,自語說,“我內力全無,這書對別人來說,可以說是無價之寶,對我來說,又有什麽用?看了叫人傷感。”他丟下《劍術精髓》,又拿起第二部看,封麵端端正正也寫著四個篆體字:《神功秘笈》。趙小刀暗想:什麽神功秘笈?便略略翻了一下,書裏有字有畫,其中還有二十幅人體經脈的走向圖。原來這是一部練氣功的書。趙小刀又苦笑道:“練氣功,各家各派都會,隻不過各家各門所練的方式不同罷了!這書對我更沒用,除非是鬆月禪師所說的《九陽真經》,才可以使我在短期內完全恢複內力。要練氣功,我何不練玄武派的‘玄冥太極內功’?又何必去練其它的?”當他看到扉頁上的一行楷書時,上麵寫著:“此乃武林蓋世神功,千萬不可外泄,以免招來橫禍,慎之!”下麵落款是:“甘修竹書。”
趙小刀疑惑:甘修竹是什麽人?武林中可從來也沒有人提到,要是他有蓋世神功,江湖中還不流傳下來?如少林寺的達摩禪師,武當山的開山祖師張三峰,終南山的全真教主王重陽,他們才具有深奧莫測的蓋世神功,哪有甘修竹的?再說上乘內功,當今為武林人士之所推崇的隻有三種:一是少林寺“易筋經”,二是武林中傳聞的“太乙真經”;再一種便是已經失傳三百年的“九陽真經”了。哪有這“神功秘笈”的?這不過是炫耀本門的內功,以為別派所不及罷了!當今武林各門派,又何嚐不稱自己本門派的武功為上乘武功?象峨嵋派的玉清道長,稱自己的劍術為“神劍”哩!這“神劍”招式,半點也傷害不了小魔女的姑姑,反而敗在小魔女姑姑的流雲飛袖之下,別說比不上鳳女恢的劍術。恐怕連自已的大師伯也不及,這算什麽“神劍”了?
趙小刀沒心思再看書中內容,翻到最後一頁。隻見最後一頁的頁頭上寫著幾行蠅頭般的小字,這麽寫著:“欲達神功佳境,必須心似白紙,胸如深淵,身若空穀。有內力者,切忌強練,否則走火入魔,終身殘廢。戒之!慎之!”
趙小刀愕然不解,心似白紙,胸如深淵,身若空穀,怎樣理會?有內力之人,還不可強練?難道沒內力之人,倒可練了?這本練氣功之書,別不是左道旁門吧?他再繼續看下去:“欲神功告成,需在密不透風之密室中,不使真氣外泄,而能全部迴到體內,反複多次。此著兇險異常,尤其慎之。”下麵落款是“甘維琪字”。
趙小刀看了更是疑惑不解。在密不透風的密室中練,那不把自己悶死了?還練什麽氣功的?這落款怎麽又不是甘修竹了?變成了甘維琪?這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看字跡不同,顯然是兩個人。他們是什麽關係?是兄弟達是父子?這甘維琪,也從來沒有人說過。趙小刀不再看了。將書丟進木箱裏,起身踱出洞口,他幻想能在這絕穀中意外發現有一條可以走出去的道路。可是這狹長的絕穀四周,依然是石壁千仞,除非是神仙,能騰雲駕霧,才可以飛出去。他想到自己不久死在這裏,身軀為蟲蟻所噬,變成森森白骨一副,不禁愴然。一聲長歎,他又轉迴岩洞依壁坐下。往往一個人自殺不死,便不想再自盡了,趙小刀也是如此。他一眼又看見那一部《神功秘笈》,心想:甘維淇說,有內力者,切忌強練,我沒內力,是不是可以練練呢?我既然無事可做,何不練此氣功?這總比無聊地坐著等死的強。我遲早都要死在這裏了,管它旁門左道和什麽走火入魔,終身殘廢,以它來打發日子吧!
趙小刀又重新拿起《神功秘笈》,翻開第一頁看。第一頁是一幅手太陰肺經的走向圖。有這一經脈的各處穴位,自中焦而出,從胸走手,左右共二十二穴。趙小刀對這些穴位太熟悉了,閉目也可以知道在手臂的什麽部位。圖旁有說明和注解,是調氣運息之法,說練此人陰肺經,應寅時而練,朝南盤腿而坐,屏棄一切雜念,心如靜水,閉氣不息七遍,引頸咽氣順之,使意到、氣到,力隨氣生。此外還有練這經脈的口訣和凝神聚氣的方法方式。原來《神功秘笈》的二十幅圖,每一幅便是一路經脈圖,從十二經脈到奇經八脈,都有注解、口訣和練氣的方法。趙小刀依書而練,練了兩天後,便感到一股寒氣從手指的少商穴位侵入,沿著經脈經雲門到中府,而轉入肺部,直至中焦,通體頓生涼意。精神為之一震:顯然是練成了。
趙小刀又翻開第二頁來看,心下愕然:咦!怎麽不是手陽明大腸經了?而是奇經八脈中的陽蹺脈?是不是弄錯了?這是練氣功的一道最難練的奇脈。一般練氣功的人,都是從十二經脈練起,一陰一陽,循環漸進,陰陽相輔。等到十二經脈練成後,再練奇經八脈。不然,便會走火入魔,變成終身殘廢。看來這《神功秘笈》真是異乎尋常,不同一般,是一部旁門左道的練功書。趙小刀轉而想,所謂旁門左道,不外乎不按常規,另辟專徑練功,為武林中人士視為異物罷了。正象中原武林人士視碧雲峰人為邪教一樣,我又何必以世俗的目光去看這部《神功秘笈》?我既然遲早都要死在這裏,管它什麽走火入魔、終身殘廢的?為練功而死,不強於自殺?於是趙小刀將自己的生死置於度外,依《神功秘笈》的次序而練。這陽蹺經脈足足練了兩個多月,才稍有成效,趙小刀感到一股熱炎之氣,從腳後跟的仆參穴流遍渾身,直衝麵部各穴位沿頭頂而到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