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聲淅淅,路啟元在林子裏躺了很久很久。
直到土地被雨水濕潤,衣服沾染上了土泥,他才踉蹌著從地上爬了起來。
撿起了地上的劍,又看了看前麵的霧仙山,然後,朝著京城方向迴去了。
沒有禦劍,沒有趕路。
雨聲不斷落在耳邊。
走在迴去的途中,他垂眸想著,他自仙門出來後都做了什麽。
他曾經的理想,又完成了什麽。
想著想著,他便想起了剛剛淩嵐罵他的那一句廢物。
然後,他苦澀又自嘲的笑了一聲。
“說的沒錯......”
迴想這五十年來他做的事情,就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像個廢物。
明明是仙門弟子,明明修著大陸上最厲害的功法,明明是衡陽太子。
身份尊貴,位高權重。
可到頭來,還是不得不妥協很多東西,即便知道不對,知道不好,也得顧慮著其他東西而無法去做覺得該做的事。
還曾記得,在仙門的時候,那個時候沒什麽顧慮,整日都在潛心修行,期待著出山後可以將衡陽治理的更好一些。
但現在,路啟元問自己,自他出山後,這個國家有因為他變得更好嗎?
有嗎?
哪怕一點點,有嗎?
也許是有的吧,畢竟雖說阻礙重重,他也還是殺了不少貪官。
但是,路啟元想到這裏冷笑一聲,想起了他的父皇。
那些他殺掉的人,有誰不是陛下允許他殺才殺了的呢。
還有很多人,很多惡徒沒被治理,他們依舊在壓榨著百姓,在他們路家的國家裏像個蛀蟲。
明明也知道那些人是誰,但到頭來,直到現在五十年來,那些家夥也還是在。
他們還在私底下發展勢力,欺壓明明無辜的人。
他們為什麽還活著?!
淩嵐的質問迴蕩在腦海,路啟元緊咬著嘴唇。
他當時的迴答是不知道。
可就像淩嵐說的,作為衡陽太子,他真的不知道嗎?
他其實知道的,隻是他顧慮的太多,想不到更好的辦法處理和解決。
他沒辦法,所以才說不知道。
也許換了別人坐在這個位置,指不定還不如他。
但現在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是他不是別人。
他應該做到那些事情,做不到就活該被罵一聲廢物。
所以現在,沒能完成任務還被打了一頓。
路啟元滿腦子想的並不是該怎麽交差,而是想著他究竟該怎麽做,才能讓這個國家接近他的理想,才能讓那些惡徒們少一些,再少一些。
究竟該怎麽做,才是對的。
他可是衡陽太子,自古以來,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沒有一個不是大才。
所以他在想,究竟得怎樣做,才是能解決事情的,是能讓那些混蛋得到報應的。
但他一時間想不到。
所以他放走了淩嵐。
直到雨後天晴,他踩著雨珠走來了一處小城。
在路邊看到了一個看似官家的子弟正在踩踏一個孩子。
他第一時間阻止了對方,並質問道:“你在幹什麽!”
官家子弟看著路啟元身上髒亂,還鼻青臉腫的樣子,便覺得是個窮酸小子,隨即也沒放在眼裏。
而後從稚童那裏得知,這官家子弟僅是因為心情不好,走在路邊看著他礙眼便要踢死他來泄氣。
路啟元得知後一時間難以置信,緊抓劍柄,為官者草菅人命他見過很多,但即便如此,每次見到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你難道不怕律法製裁嗎?”路啟元問出了心裏有底的問題。
而官家子弟也不出意料,自然是迴答道:“嗬,你小子知道我是誰嗎?真是沒見識的東西,算了,既然你要護著他,那就等著吧。”
說罷,官家子弟就走了,走前還撂下狠話,路啟元明白那是什麽意思。
所以他看著官家子弟遠去的身影,緊抓著劍終於想通了一個道理。
於是,一陣劍風閃過,路啟元廢了那官家子弟的腿。
此後,他亮明身份,過問了此地官僚,查清了這官家子弟平日裏的所做非為。
確認其所做惡行按律當斬後,不顧官僚勸解斬殺了官家子弟。
他緊握著劍,在殺完人後,為避免這稚童受到牽連,遂詢問其是否還有親人。
得知其已經沒有親人後,他左右想了想,卻隻能想到一個地方能讓這稚童過去。
於是,他禦劍帶著稚童去到了不慕仙門山門前。
跪地一天懇求仙門收留稚童。
一天後,仙門內一位師姐走出,問路啟元為何將稚童帶來這裏,而不是將其給別處收留。
路啟元別無選擇,即便是衡陽太子,能想到可以保護這稚童的地方,也唯有仙門一處而已。
仙門師姐看著現在這鼻青臉腫的路啟元,沉默了半晌之後,歎了口氣拉著稚童的手迴了山門。
“請師姐替我向師父問好。”
在仙門師姐離開前,路啟元最後請求道,隨即離開了仙門前,踩著劍直往京城方向而去。
而見到路啟元就這樣走了,仙門師姐也不知該如何才是好,便問等候在山門裏的一位男子。
“現在怎麽辦?路師弟這樣子看著可吃了不少苦頭,要把他帶迴來嗎?歐陽師兄。”
歐陽丟出一把劍,隨即踩在劍上答道:“他剛剛既然叫你是師姐,便還是同門,既是同門師弟,又怎能不顧,走吧,看看他的選擇,再護他一程。”
不久後,路啟元來到了京城,第一個去的地方並不是宮裏,而是先去了一處貪官之家,未做過多解釋,學著魔宗之人宣告了貪官惡行之後,當場揮劍殺了貪官。
此後,路啟元正要去下一處之時,被京城中的皇帝侍衛阻攔。
得到消息的眾臣心中一驚,皇帝當即下令到朝商討此事。
眾人紛紛到位後,對太子如此行事各有意見,有人覺得太子許是被魔宗尊主蠱惑,也有人覺得太子是無法忍耐惡行而行此事。
唯有皇帝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高坐龍椅之上的人隻等著換迴太子服的路啟元持著劍走來了朝堂外麵。
經皇帝示意,路啟元並未將劍丟至朝堂外,直接持劍走進了朝堂中,站在了眾臣麵前。
而看到太子鼻青臉腫的樣子,眾臣一時間又是議論紛紛。
皇帝很快示意安靜,然後詢問道:“何故殺了何愛卿之子。”
路啟元沒什麽表示,隻是行禮後說道:“殺人之前已經說過理由了。”
皇帝點了點頭,隨即轉頭過問剛剛喪子的何大臣。
“這便是太子的說辭,何愛卿以為呢?”
何大臣此刻怒意滿滿,但仍是克製著說道:“臣以為,凡事都該講究證據,僅憑幾句話就定罪他人,實在不妥,即便犬子的確有罪,也該按流程問罪處罰,這般由太子直接闖進府內殺人......人已死,說再多也沒用,懇請陛下公道處理。”
皇帝聽後點點頭,又是看向了路啟元,問道:“正如何愛卿所言,太子可有更加明確的證據證明他的惡行?”
“嗬。”路啟元對這朝堂失望至極,他如今就想著一件事,那便是將劍插在朝堂的地上。
“證據?這種東西隨便找個京城外林子裏埋下的屍骨都行。”
何大臣氣的焦急,遂想大聲辯駁,可此時,路啟元的舉動直接驚住了現場眾臣。
隻見他說完了一句話,便將劍插在地上,然後摘下了頭冠,又開始一點一點解開身上象征太子身份的服飾。
“父皇,兒臣有話要講。”
朝堂下,路啟元如此請求。
高坐龍椅之上的皇帝見狀,閉上眼睛點了點頭。
“自四十七年前,仙門大比之後,兒臣以衡陽太子的身份從仙門迴到京城,實不相瞞,在仙門修行之時,臣本胸懷大誌,意圖治理衡陽有功。”
“可是,自兒臣歸來後,朝堂之事並非兒臣所想那般簡單,莫說國內他處,隻論這京城之中,此刻站在這朝堂下的官僚裏,有幾人是一心向民,一心為國效忠?”
“從官者,貪圖位高權重,窮盡手段拉攏幫派,官家子弟,借勢欺壓平民百姓隨處可見,多年來不見敗退轉好之象,兒臣想問,為何?”
“明明知曉官家惡行,卻仍然暗許他們活著,不施以律法懲戒,兒臣想問,為何?”
“又或者,如此刻一般,兒臣宣告其罪行,並對其當場斬殺確實多有不妥,但請問這堂下眾臣,若按流程行事問罪,有誰能確保最終罪行不會落在一個聽都沒聽過的平民百姓頭上!”
路啟元緊緊抓著這件代表太子身份的衣服,這個身份代表著許多東西,自古以來在衡陽國,成為太子就相當於成為下一任皇位繼位者。
路啟元夢想治理衡陽有功,使百姓安樂,若要實現那個理想,坐上皇位是必須的。
可事到如今,他已經受夠了。
於是他唰的一下將衣服從身上扯下,丟向了一旁還算關係不錯的四皇子。
“若作惡者不被允許得到該有的懲戒,若平民百姓隻能被一個又一個貪官汙吏壓榨,終日裏無公平可言,若我要繼承的就是這樣一個國家,那這樣的國度,這樣的身份,我不要也罷!”
該怎麽樣才能實現理想?
要如何才能讓那些惡人得到該有的懲罰?
路啟元仍未想到最好的辦法。
他怎不知身為太子,若是他亂來,隻會導致更失控的局麵出現。
但現在,他想通了一件事。
若是太子無法去懲戒惡人給予百姓公平,那便由一個仙門弟子來給。
若是以太子身份懲戒惡人會致大亂,那便由一個仙門弟子來懲戒。
若是太子做不到給人公平,那他便不做那所謂太子。
所以路啟元在脫完衣服後,隻穿著一件髒亂的衣服向皇帝再次行禮請求。
“陛下,請廢去我太子之位,然後,若要定我之罪就現在吧,不然走出了這個朝堂,我不會停下對這些惡人揮劍。”路啟元說著,瞅著了一眼旁邊的何大臣。
這讓何大臣心中一寒,何大臣緊忙看向皇帝,想看看皇帝的態度。
而皇帝卻隻是緊閉雙目,麵無表情點了點頭問道:“你可想好了?”
路啟元點頭說道:“絕無戲言。”
眼見如此,皇帝沉默了,而朝堂內遂開始議論紛紛,太子一黨的眾臣皆是勸路啟元別這樣幹。
然而路啟元心意已決,放棄太子之位便是放棄皇位,他自然知道這個道理,但坐在這個位置上,他也實在無法忍耐了。
所以他覺得,與其坐在這個位置上顧慮太多,還不如去效仿淩嵐所做之事對惡徒進行懲戒,那樣一來,無辜者方才有更多公道可言。
皇帝思索良久,最終看著路啟元插在地上的劍,歎了口氣點了點頭。
“既如此,那你走吧。”
“嗯?”路啟元有些意外,沒想到皇帝居然這麽簡單就讓他走了。
眾臣也是意外,都沒想到皇帝居然真的能放路啟元離開。
眼下這情況,朝堂下的何大臣立馬就急眼了。
“陛下!臣犬子之事還未有個結果啊,怎能現在就放人離開!”
“既是惡徒,也有證據,何故不能斬之?”
何大臣急眼之時,朝堂外一男一女走了進來,而其中男子則如此迴懟何大臣。
看其服飾,都是一身青衣道袍。
有些見識的大臣們立刻看出來人身份,紛紛啞然。
路啟元意外的看著兩個來人,隻見那男子走來身旁,朝著皇帝抱拳問好。
“衡陽陛下,近來可有安好?”
皇帝看著來人,輕笑一聲道:“一切照常,那麽,來此何事?”
青衣男子直入主題,示意路啟元說道:“受師父之命,來接師弟迴山。”
何大臣眼見如此,正想再添點亂,可青衣男子絲毫不給機會。
“這位大臣,若你有何怨言,大可在我們離開後向陛下進言,叫人來追殺我們,但現在很不巧,我們比較趕時間,就不多留了。”
男子說罷,拉著路啟元便向朝堂外離開。
皇帝並未派人阻攔,看著路啟元走出了這個朝堂,他隻是目送三人離開,然後,拔出了路啟元插在地上的劍,交給了一旁抱著太子服發呆的四皇子。
隨即,當著眾臣之麵,他宣告道:
“即刻起,廢路啟元太子之位。”
然後,皇帝從袖口丟出一則卷軸,讓四皇子當著眾臣之麵念了出來。
其中所寫皆是朝內貪官汙吏所做惡行,牽扯著不少官員,都是路啟元這些年頭查出來的。
而在四皇子念完這卷軸之後,皇帝大手一揮,向門外侍衛說道:“其中所寫涉及的官員,一律抓起來,於明日正午當著京城百姓之麵斬了。”
書塵記事3647年,路啟元被廢位,衡陽皇帝下令處決朝中貪官,引起國內動蕩。
然則,貪官反抗之勢波瀾極小,處於京城中的反抗者,意圖靠擒拿皇帝來活下去,但衡陽皇帝於此時暴露玄魂境實力,以極其強悍的實力鎮壓了京城亂象。
此後近半月時間,各地意圖起義反抗的貪官惡徒皆被皇帝安排在旁的眼線刺殺,但皇帝還留了一些,下令讓四皇子帶人前去懲戒。
同年,路啟元迴到不慕仙門決定短時間不再過問外界之事,閉關潛心修行,因為道心堅定,不再迷茫而修為提升迅速。
同年年底,衡陽國太子之位由四皇子接替。
而在這年,路啟元在林中被揍之後,一路向著霧仙山走去的淩嵐,也在拜完書塵仙後,於山下小鎮中遇到了白白幽......
直到土地被雨水濕潤,衣服沾染上了土泥,他才踉蹌著從地上爬了起來。
撿起了地上的劍,又看了看前麵的霧仙山,然後,朝著京城方向迴去了。
沒有禦劍,沒有趕路。
雨聲不斷落在耳邊。
走在迴去的途中,他垂眸想著,他自仙門出來後都做了什麽。
他曾經的理想,又完成了什麽。
想著想著,他便想起了剛剛淩嵐罵他的那一句廢物。
然後,他苦澀又自嘲的笑了一聲。
“說的沒錯......”
迴想這五十年來他做的事情,就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像個廢物。
明明是仙門弟子,明明修著大陸上最厲害的功法,明明是衡陽太子。
身份尊貴,位高權重。
可到頭來,還是不得不妥協很多東西,即便知道不對,知道不好,也得顧慮著其他東西而無法去做覺得該做的事。
還曾記得,在仙門的時候,那個時候沒什麽顧慮,整日都在潛心修行,期待著出山後可以將衡陽治理的更好一些。
但現在,路啟元問自己,自他出山後,這個國家有因為他變得更好嗎?
有嗎?
哪怕一點點,有嗎?
也許是有的吧,畢竟雖說阻礙重重,他也還是殺了不少貪官。
但是,路啟元想到這裏冷笑一聲,想起了他的父皇。
那些他殺掉的人,有誰不是陛下允許他殺才殺了的呢。
還有很多人,很多惡徒沒被治理,他們依舊在壓榨著百姓,在他們路家的國家裏像個蛀蟲。
明明也知道那些人是誰,但到頭來,直到現在五十年來,那些家夥也還是在。
他們還在私底下發展勢力,欺壓明明無辜的人。
他們為什麽還活著?!
淩嵐的質問迴蕩在腦海,路啟元緊咬著嘴唇。
他當時的迴答是不知道。
可就像淩嵐說的,作為衡陽太子,他真的不知道嗎?
他其實知道的,隻是他顧慮的太多,想不到更好的辦法處理和解決。
他沒辦法,所以才說不知道。
也許換了別人坐在這個位置,指不定還不如他。
但現在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是他不是別人。
他應該做到那些事情,做不到就活該被罵一聲廢物。
所以現在,沒能完成任務還被打了一頓。
路啟元滿腦子想的並不是該怎麽交差,而是想著他究竟該怎麽做,才能讓這個國家接近他的理想,才能讓那些惡徒們少一些,再少一些。
究竟該怎麽做,才是對的。
他可是衡陽太子,自古以來,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沒有一個不是大才。
所以他在想,究竟得怎樣做,才是能解決事情的,是能讓那些混蛋得到報應的。
但他一時間想不到。
所以他放走了淩嵐。
直到雨後天晴,他踩著雨珠走來了一處小城。
在路邊看到了一個看似官家的子弟正在踩踏一個孩子。
他第一時間阻止了對方,並質問道:“你在幹什麽!”
官家子弟看著路啟元身上髒亂,還鼻青臉腫的樣子,便覺得是個窮酸小子,隨即也沒放在眼裏。
而後從稚童那裏得知,這官家子弟僅是因為心情不好,走在路邊看著他礙眼便要踢死他來泄氣。
路啟元得知後一時間難以置信,緊抓劍柄,為官者草菅人命他見過很多,但即便如此,每次見到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你難道不怕律法製裁嗎?”路啟元問出了心裏有底的問題。
而官家子弟也不出意料,自然是迴答道:“嗬,你小子知道我是誰嗎?真是沒見識的東西,算了,既然你要護著他,那就等著吧。”
說罷,官家子弟就走了,走前還撂下狠話,路啟元明白那是什麽意思。
所以他看著官家子弟遠去的身影,緊抓著劍終於想通了一個道理。
於是,一陣劍風閃過,路啟元廢了那官家子弟的腿。
此後,他亮明身份,過問了此地官僚,查清了這官家子弟平日裏的所做非為。
確認其所做惡行按律當斬後,不顧官僚勸解斬殺了官家子弟。
他緊握著劍,在殺完人後,為避免這稚童受到牽連,遂詢問其是否還有親人。
得知其已經沒有親人後,他左右想了想,卻隻能想到一個地方能讓這稚童過去。
於是,他禦劍帶著稚童去到了不慕仙門山門前。
跪地一天懇求仙門收留稚童。
一天後,仙門內一位師姐走出,問路啟元為何將稚童帶來這裏,而不是將其給別處收留。
路啟元別無選擇,即便是衡陽太子,能想到可以保護這稚童的地方,也唯有仙門一處而已。
仙門師姐看著現在這鼻青臉腫的路啟元,沉默了半晌之後,歎了口氣拉著稚童的手迴了山門。
“請師姐替我向師父問好。”
在仙門師姐離開前,路啟元最後請求道,隨即離開了仙門前,踩著劍直往京城方向而去。
而見到路啟元就這樣走了,仙門師姐也不知該如何才是好,便問等候在山門裏的一位男子。
“現在怎麽辦?路師弟這樣子看著可吃了不少苦頭,要把他帶迴來嗎?歐陽師兄。”
歐陽丟出一把劍,隨即踩在劍上答道:“他剛剛既然叫你是師姐,便還是同門,既是同門師弟,又怎能不顧,走吧,看看他的選擇,再護他一程。”
不久後,路啟元來到了京城,第一個去的地方並不是宮裏,而是先去了一處貪官之家,未做過多解釋,學著魔宗之人宣告了貪官惡行之後,當場揮劍殺了貪官。
此後,路啟元正要去下一處之時,被京城中的皇帝侍衛阻攔。
得到消息的眾臣心中一驚,皇帝當即下令到朝商討此事。
眾人紛紛到位後,對太子如此行事各有意見,有人覺得太子許是被魔宗尊主蠱惑,也有人覺得太子是無法忍耐惡行而行此事。
唯有皇帝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高坐龍椅之上的人隻等著換迴太子服的路啟元持著劍走來了朝堂外麵。
經皇帝示意,路啟元並未將劍丟至朝堂外,直接持劍走進了朝堂中,站在了眾臣麵前。
而看到太子鼻青臉腫的樣子,眾臣一時間又是議論紛紛。
皇帝很快示意安靜,然後詢問道:“何故殺了何愛卿之子。”
路啟元沒什麽表示,隻是行禮後說道:“殺人之前已經說過理由了。”
皇帝點了點頭,隨即轉頭過問剛剛喪子的何大臣。
“這便是太子的說辭,何愛卿以為呢?”
何大臣此刻怒意滿滿,但仍是克製著說道:“臣以為,凡事都該講究證據,僅憑幾句話就定罪他人,實在不妥,即便犬子的確有罪,也該按流程問罪處罰,這般由太子直接闖進府內殺人......人已死,說再多也沒用,懇請陛下公道處理。”
皇帝聽後點點頭,又是看向了路啟元,問道:“正如何愛卿所言,太子可有更加明確的證據證明他的惡行?”
“嗬。”路啟元對這朝堂失望至極,他如今就想著一件事,那便是將劍插在朝堂的地上。
“證據?這種東西隨便找個京城外林子裏埋下的屍骨都行。”
何大臣氣的焦急,遂想大聲辯駁,可此時,路啟元的舉動直接驚住了現場眾臣。
隻見他說完了一句話,便將劍插在地上,然後摘下了頭冠,又開始一點一點解開身上象征太子身份的服飾。
“父皇,兒臣有話要講。”
朝堂下,路啟元如此請求。
高坐龍椅之上的皇帝見狀,閉上眼睛點了點頭。
“自四十七年前,仙門大比之後,兒臣以衡陽太子的身份從仙門迴到京城,實不相瞞,在仙門修行之時,臣本胸懷大誌,意圖治理衡陽有功。”
“可是,自兒臣歸來後,朝堂之事並非兒臣所想那般簡單,莫說國內他處,隻論這京城之中,此刻站在這朝堂下的官僚裏,有幾人是一心向民,一心為國效忠?”
“從官者,貪圖位高權重,窮盡手段拉攏幫派,官家子弟,借勢欺壓平民百姓隨處可見,多年來不見敗退轉好之象,兒臣想問,為何?”
“明明知曉官家惡行,卻仍然暗許他們活著,不施以律法懲戒,兒臣想問,為何?”
“又或者,如此刻一般,兒臣宣告其罪行,並對其當場斬殺確實多有不妥,但請問這堂下眾臣,若按流程行事問罪,有誰能確保最終罪行不會落在一個聽都沒聽過的平民百姓頭上!”
路啟元緊緊抓著這件代表太子身份的衣服,這個身份代表著許多東西,自古以來在衡陽國,成為太子就相當於成為下一任皇位繼位者。
路啟元夢想治理衡陽有功,使百姓安樂,若要實現那個理想,坐上皇位是必須的。
可事到如今,他已經受夠了。
於是他唰的一下將衣服從身上扯下,丟向了一旁還算關係不錯的四皇子。
“若作惡者不被允許得到該有的懲戒,若平民百姓隻能被一個又一個貪官汙吏壓榨,終日裏無公平可言,若我要繼承的就是這樣一個國家,那這樣的國度,這樣的身份,我不要也罷!”
該怎麽樣才能實現理想?
要如何才能讓那些惡人得到該有的懲罰?
路啟元仍未想到最好的辦法。
他怎不知身為太子,若是他亂來,隻會導致更失控的局麵出現。
但現在,他想通了一件事。
若是太子無法去懲戒惡人給予百姓公平,那便由一個仙門弟子來給。
若是以太子身份懲戒惡人會致大亂,那便由一個仙門弟子來懲戒。
若是太子做不到給人公平,那他便不做那所謂太子。
所以路啟元在脫完衣服後,隻穿著一件髒亂的衣服向皇帝再次行禮請求。
“陛下,請廢去我太子之位,然後,若要定我之罪就現在吧,不然走出了這個朝堂,我不會停下對這些惡人揮劍。”路啟元說著,瞅著了一眼旁邊的何大臣。
這讓何大臣心中一寒,何大臣緊忙看向皇帝,想看看皇帝的態度。
而皇帝卻隻是緊閉雙目,麵無表情點了點頭問道:“你可想好了?”
路啟元點頭說道:“絕無戲言。”
眼見如此,皇帝沉默了,而朝堂內遂開始議論紛紛,太子一黨的眾臣皆是勸路啟元別這樣幹。
然而路啟元心意已決,放棄太子之位便是放棄皇位,他自然知道這個道理,但坐在這個位置上,他也實在無法忍耐了。
所以他覺得,與其坐在這個位置上顧慮太多,還不如去效仿淩嵐所做之事對惡徒進行懲戒,那樣一來,無辜者方才有更多公道可言。
皇帝思索良久,最終看著路啟元插在地上的劍,歎了口氣點了點頭。
“既如此,那你走吧。”
“嗯?”路啟元有些意外,沒想到皇帝居然這麽簡單就讓他走了。
眾臣也是意外,都沒想到皇帝居然真的能放路啟元離開。
眼下這情況,朝堂下的何大臣立馬就急眼了。
“陛下!臣犬子之事還未有個結果啊,怎能現在就放人離開!”
“既是惡徒,也有證據,何故不能斬之?”
何大臣急眼之時,朝堂外一男一女走了進來,而其中男子則如此迴懟何大臣。
看其服飾,都是一身青衣道袍。
有些見識的大臣們立刻看出來人身份,紛紛啞然。
路啟元意外的看著兩個來人,隻見那男子走來身旁,朝著皇帝抱拳問好。
“衡陽陛下,近來可有安好?”
皇帝看著來人,輕笑一聲道:“一切照常,那麽,來此何事?”
青衣男子直入主題,示意路啟元說道:“受師父之命,來接師弟迴山。”
何大臣眼見如此,正想再添點亂,可青衣男子絲毫不給機會。
“這位大臣,若你有何怨言,大可在我們離開後向陛下進言,叫人來追殺我們,但現在很不巧,我們比較趕時間,就不多留了。”
男子說罷,拉著路啟元便向朝堂外離開。
皇帝並未派人阻攔,看著路啟元走出了這個朝堂,他隻是目送三人離開,然後,拔出了路啟元插在地上的劍,交給了一旁抱著太子服發呆的四皇子。
隨即,當著眾臣之麵,他宣告道:
“即刻起,廢路啟元太子之位。”
然後,皇帝從袖口丟出一則卷軸,讓四皇子當著眾臣之麵念了出來。
其中所寫皆是朝內貪官汙吏所做惡行,牽扯著不少官員,都是路啟元這些年頭查出來的。
而在四皇子念完這卷軸之後,皇帝大手一揮,向門外侍衛說道:“其中所寫涉及的官員,一律抓起來,於明日正午當著京城百姓之麵斬了。”
書塵記事3647年,路啟元被廢位,衡陽皇帝下令處決朝中貪官,引起國內動蕩。
然則,貪官反抗之勢波瀾極小,處於京城中的反抗者,意圖靠擒拿皇帝來活下去,但衡陽皇帝於此時暴露玄魂境實力,以極其強悍的實力鎮壓了京城亂象。
此後近半月時間,各地意圖起義反抗的貪官惡徒皆被皇帝安排在旁的眼線刺殺,但皇帝還留了一些,下令讓四皇子帶人前去懲戒。
同年,路啟元迴到不慕仙門決定短時間不再過問外界之事,閉關潛心修行,因為道心堅定,不再迷茫而修為提升迅速。
同年年底,衡陽國太子之位由四皇子接替。
而在這年,路啟元在林中被揍之後,一路向著霧仙山走去的淩嵐,也在拜完書塵仙後,於山下小鎮中遇到了白白幽......